包玉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少年岁月

你老老实实做生意、讲实话,做事规规矩矩,别人就对你有信心。

——包玉刚

聪颖天资出少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此时,中国却依然陷于军阀混战之中。江南名城宁波似乎并未受到战乱影响,依然商旅匆匆,繁忙如旧。

在宁波附近一个叫镇海的小镇里,有一个钟包村。农历十月十三这天,寒风呼啸,包兆龙步履匆匆地从湖北汉口到宁波,赶回钟包村。

包兆龙与父亲在湖北汉口开了一家鞋铺,他因此也常年不在家。但今天他急着赶回来,是因为接到妻子捎来的信,说她马上就要生孩子了。虽然包兆龙已有长子玉书、长女爱菊,但仍旧对即将出生的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渴望。

包兆龙的妻子叫陈赛琴,出身于名门望族,是一位传统的大家闺秀。包兆龙在外做生意,陈赛琴就在家里带着一子一女,孝敬婆婆。她勤劳善良,和睦乡亲,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在街坊四邻中有很好的声誉。

夜晚,宁波的钟包村一片寂静,在一座叫后新屋的大宅里,包兆龙在院里不安地走来走去。屋外的天很冷,在院旁的小屋里,烛光透着温暖。这天晚上,包兆龙一家焦急地等待着。

包兆龙又走进屋内,在外屋不停地来回走动着,隔一会儿就到门口探听一下。玉书和爱菊也时刻盼着小弟弟或小妹妹的降临。

终于,包兆龙听到了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他急忙向内屋门口走去,迎面正遇上满面笑容向外走的接生婆,她对包兆龙高声说:“恭喜呀,夫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包兆龙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啊,又是一个儿子!太好了!赶紧抱出来让我瞧瞧!”

一个女佣把孩子抱了出来,包兆龙惊喜地接了过来。他看着虎头虎脑的儿子正用大大的眼睛看着自己,不由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慈爱溢于言表:“儿子,我的儿子,包家又有后了!”

在封建社会里,儿子是家族得以发展的征兆。包兆龙想,又生了一个儿子,日后自己的生意肯定后继有人了。

他笑着面对周围的人,想着给他取个什么名好呢?包兆龙一眼瞥见桌上燃烧的蜡烛,“嗯,这个孩子就叫起然吧!‘起’是他们这一辈的‘排行’,而且还有‘永不停顿’的意思;而‘然’者‘燃’也,表示像火一样燃烧!”

一屋子人都被包兆龙这文绉绉的话说乐了。

包兆龙接着说:“起然,起然,再给他取一个表字,就叫‘玉刚’吧!希望他长大成人后具有玉一样的刚正不阿、洁身自爱的品质。”

刚刚降生的婴儿——小小的包玉刚就这样拥有了自己来到世间的“名誉权”。

之后的几年,包玉刚又有了弟弟玉星和妹妹美菊、素菊、丽菊,包兆龙希望子女都像白玉一样无瑕,像菊花一样高洁。姐妹兄弟7个跟着祖母和母亲在家里生活,其乐融融。

包玉刚家后面的新屋是个很大的宅子,年幼时的他,或许在捉迷藏时曾绕到过老屋的后头,在那里的堂屋上,看到成了房门的8块屏风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字体呈黑色,上面讲述的,是建造这座祖屋的包家先祖的一个故事。

8块屏风每扇高1.15米,宽0.46米,全文共605个字,阳刻,颜体字迹极为秀美,是鄞县一个叫洪家滋的人写的,刻于20世纪初期。

屏风上那些黑色的文字被称作《恭录后新屋记》,上面记载的正是包玉刚的太祖父包奎祉的诚信故事:

清朝光绪年间,镇海钟包村有个读书人叫包奎祉,此人潜心读书,数次去参加科考,都没有中,后来做起了丝绸生意。因为家里穷,包奎祉做的是小本生意,一年赚不了多少钱。

有一年,他路过天台,看到天色已晚,就和挑夫到一家客栈住宿,客栈里大多是赶路的生意人,第二天没等天亮,大家就吵吵嚷嚷地起床赶路,包奎祉也和挑夫一大早出了门。

一路无话。

走了一天,晚上照例是投宿客栈。

疲倦的包奎祉打开包袱,赫然发现自己的旧衣服,变成了绫罗绸缎,还夹着5000两白银的汇票和200两纹银。

包奎祉以为挑夫贪心拿了别人的东西,当即责问挑夫,挑夫委屈地说:“我们走时,房间里就剩这么一包了,我又怎么知道不是你的?”

包奎祉不作声了,挑夫说得也有道理。他再翻一遍包袱,想找到失主的地址之类的凭证,却没有发现蛛丝马迹。

包奎祉心急如焚,顾不得旅途劳顿和路程遥远,立即返回原来那间客栈。一打听,才知道失主曾回来寻找,但已不知去向。他等了3天,仍不见有人来取,而自己再等下去生意就做不成了,只好在客栈的墙上写下认领地址。

一年过去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原先的失主竟然又住到了这家客栈,看到了那则认领的消息。失主很快赶到镇海,于是包奎祉一分不少地奉还了原物。

失主是福建一位大商人,专做木材生意的,他见失物丝毫无损,没想到会碰上这么一个好人,于是要留下200两白银作为酬金。

包奎祉婉言谢绝,他真诚地对木材商人说:“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不能拿,这是为人之本。”

木材商深受感动,邀请包奎祉一起做生意。

3年后,包奎祉开始独立经营木材生意。

做木材生意赚到些钱后,包奎祉便回家建了一幢五间二弄一堂的新屋和包氏宗祠。

包玉刚拉着母亲的手,要母亲给他讲屏风上的故事。

听了故事后,包玉刚小小的心灵里意识到:太祖父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一座房子,也留下一个清白做人的道理。

包兆龙虽然常年在外,但对孩子们的要求从来也没有放松过,他知道包家现在是富裕家庭,但是“创业难,守业更难”,要使包家能够延续好的门风,必须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是包兆龙决定,把包玉刚和包玉星送进有名的好学校——叶氏中兴小学,让儿子们从小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叶氏中兴小学是宁波著名的学校,由清末实业家叶澄衷于1871年创办。学校对学生严格要求,校风很好,多年来,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在学校里,包玉刚表现出其聪颖的天资,而且勤奋好学,诚实稳重,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受到家人、乡亲和老师、同学的喜爱。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童年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幼年所受的教育,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包玉刚是幸运的,他在叶氏中兴小学遇到了几位好老师,其中有一位便是丁伯荣先生。

这位先生主张实施儒家“因材施教”的方法,十分注重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丁伯荣先生指导学生成立了一个“中兴学生自治会”,下设宣传部、司法部、体育部、康乐部、福利部等,并选出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小公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丁伯荣老师还指导学生们自己编辑出版一种名为《钟声》的墙报。

在办墙报过程中,包玉刚充分显示了他的文采。他写的文章简洁明了、生动活泼,很快就成为学生中出类拔萃的撰稿人,并被同学们称为“秀才”。

另外还有一位支家英老师,他多才多艺,数理化样样精通,音乐绘画无所不能,并且还能讲一口流利的、发音标准的英语。包玉刚从支家英老师那里受到了英语的良好启蒙。

在支家英老师的帮助下,包玉刚的英语说得既漂亮又有条理。而包玉刚本人踏实、稳健的作风更是得益于这位恩师的栽培。

包玉刚跟“学生自治会”的第一任司法官王雨功是最要好的朋友。王雨功处事公正无私,尽心尽力,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信。

有一次,包玉刚发现有一个大同学欺负一个小同学,他正要上前打抱不平,恰好这时王雨功走出来,他看到小同学忍无可忍之下奋起反抗那个大同学,就以为是那个小同学不遵守规矩,便武断地判罚那个小同学到墙角站着去。

那个小同学感到受了“错判”,委屈地哭了起来。包玉刚当即上前,与王雨功理论,说明了他看到的真实情况。王雨功再次细问,这才纠正了这起“错案”。

事发当天,正好包兆龙从汉口赶回家。包玉刚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包兆龙听了非常高兴,他对包玉刚说:“孩子,你做得对,为人就是不仅要严于律己,洁身自爱,更要仗义执言,主持公道。”

年幼的包玉刚上学读书十分用心,各门功课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欣赏海景和看船。

宁波市地处东海之滨,位于余姚江和奉化江汇合之处,简称“甬”。东北和镇海交界,西与西北面和余姚、慈溪接壤,南和郭县毗邻。

宁波市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历来在海上贸易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两汉、三国时期,舟师出海,多从这里起航。唐代时,它就与日本、朝鲜、柬埔寨、越南、泰国诸多国家有通商往来,是当时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之一。

明清之际,宁波海运远及西洋,商贾往来频繁,成为全国的重要商埠。鸦片战争以后,根据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宁波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国侵略者在江北设立领事馆和洋行,销售洋货曾引起一种畸形的繁荣景色。

宁波市内有一条江厦街,在唐宋年间就是手工业的发源地,到了明清时便成为一条繁荣的街道,里面陈列着五颜六色、千奇百怪的商品,可以说应有尽有,商人往来如梭,商贩之多好像浓云遮地,故宁波商人外出经商有思乡之念。每当月圆思乡之时,宁波人便会感叹“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

在长期的商事活动中,宁波商人逐步形成一个群体,即“宁波帮”,它与“福建帮”“潮州帮”齐名。

此外,宁波人素来还有漂洋过海经商的传统。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海外的宁波籍人士有30多万人,在海外商界形成具有强大实力的“宁波帮”,其中不少为商界翘楚。如包玉刚,以及影业巨头邵逸夫、香港南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廷驿、美国全美中华总商会董事长应行久等。

宁波有两个天然深水良港,一是镇海港,一是北仑港,在包玉刚的童年时期,这里是各地客商、附近渔民以及来自中东、欧洲的航海家避风、休整和补给的理想之所。

包玉刚的家所在的钟包村,离海并不近,但自从有一次包玉刚跟父亲到镇海去了一趟之后,他就念念不忘那无边的大海和海上的商船,为此,童年的包玉刚没事的时候就到海边去,看大海,也看海上那些来来往往的船。

包玉刚最喜欢的声音就是轮船驶过时传出的阵阵汽笛声,他不时在脑海中幻想着:有朝一日,如果有一艘自己的航船,他将驾驶着它周游世界,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

包玉刚把“航海”的种子埋在了心里,他决心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为将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勇当军乐队旗手

一晃几年过去了,包玉刚已经读到小学高年级了。这时,镇海县要举行一次小学生运动会。

这可是一件很轰动的大事,通知发到了各个小学,学校领导和师生们都兴奋异常,大家都希望能在这次运动会上取得好的名次,为本校争光。

中兴小学也积极地投入准备之中,校长想出一个奇招:组成一支军乐队来参加运动会开幕式!这一想法一经说出,全校上下齐声喊好!

接着,校长又布置下任务:军乐队队员要穿着统一的制服,还要制作一面“中兴小学”的大旗。校长说:“嘿,你们想一下,等咱们的军乐队在雄壮的鼓乐声中,踏着整齐的步伐,率领着全体运动员进入会场,那场面……”

一名老师接口说:“肯定会引起全场……不,全县轰动!”

校长得意地笑了:“那是当然的,我这个想法算得上是一记妙招吧?哈哈……好了,现在我们就要在全校学生中选拔鼓手、号手和旗手。”

另外一名老师提议:“首先要确定鼓手和旗手的人数和要求,我建议:鼓手8名,一律中等身材,高矮一致,而且最好挑长得好看一些的;而号手吗?就加一倍,16名,在鼓手后面,身材要高大、壮实一些;而大鼓鼓手,就让全校最高的张惠耀同学来担任好了。”

接着老师们又商量了另外一些鼓手的人选……

两天后,25人的队员名单公布了。这使原本信心满满的包玉刚的情绪一落千丈:上面竟然没有自己!

包玉刚站在一棵大树下,远远地注视着公告栏前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心里非常郁闷:“按理讲,我在学校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相貌和身材也都属上乘,怎么连个小鼓手也选不上呢?”

正在包玉刚又羡慕又伤感的时候,支家英老师突然来到了他的身旁。他一直对包玉刚很好,既像哥哥又如父亲,他早就看到包玉刚不言不语地站在树下了。

于是走过来,拍了拍包玉刚的肩头:“怎么了,包玉刚同学?”

包玉刚面对着自己格外敬重和依赖的支家英老师,就把自己的想法全盘告诉了他。

支家英老师听了微微一笑说:“本来我一开始就支持你参加军乐队。但是我却不想让你当鼓手。”

包玉刚一下听迷糊了:“那您是什么意思?”

支家英老师一字一顿地说:“我——要——你——当——旗——手!”

包玉刚一下愣住了,他抬起头凝视着支家英老师。

支家英对他肯定地点了点头。

包玉刚一下兴奋起来:“这是真的吗,支老师,我能够成为军乐队唯一的旗手!?”

支家英笑了笑,然后神情严肃地说:“你先别高兴得太早了,听我说。校长对乐队的每个队员要求都很高,尤其是旗手,那更是精挑细选。校长再三强调,旗手不但要学习好、品德好,而且相貌和身体都要是一流的。最重要的一条,这个旗手一定是一个能吃苦、做事稳重、临场不惊的人。”

包玉刚听了,心里很是忐忑:自己够不够格呢?

支家英老师接着说:“我已经向校长推荐了你。不过你自己要做好充分准备,旗手在场上不能出一点儿差错。告诉我,你有没有这个信心?”

包玉刚思索了一下,然后坚定地告诉支家英:“老师,您能从全校这么多学生中选我做旗手,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勤奋练习,圆满完成任务,您就放心吧!”

支家英听了,欣慰地笑了。接着,他拉着包玉刚的手说:“但是,包玉刚啊,你先别把这件事说出去,好吗?自己私下里练习,等学得有模有样了,再走出去,那时才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说着,支家英有些“诡秘”地笑了。

包玉刚也笑了。

于是,包玉刚一放学就把自己闷在家里练习。而且也不想让家里人知道他将要成为旗手了!

那段日子,包兆龙刚好回钟包村小住。中兴小学要组建军乐队的事早就传开了,好多家长都说:“这可真是个大新鲜事!谁家的孩子要是能参加军乐队,那可真光荣!……不过,听说军乐队选得可严了,必须要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入选。”

包兆龙也产生了兴趣,他到家长中一打听,却听说并没有包玉刚的名字。他心里感到有些纳闷,想问问包玉刚,又怕伤了儿子的自尊心,只好找机会再说吧!

包兆龙暗暗地观察着包玉刚,他奇怪地发现,一连几天,包玉刚放学一回到家里,就把书包一放,痴迷地摆弄一根竹棒。

这下包兆龙误会了,他生气地走上前去,一把夺过包玉刚手里的竹棒,训斥道:“往常我回来时,见到你一回到家里,就拿着书认真地读,可现在你却在玩一根打狗棍。乡亲们还总在我面前说你如何如何聪明好学,才能出众。但是现在呢?我听说你没有入选军乐队,我顾及面子没有问你,现在你一放学连书也不看了。我已经发现你好几天都这样,太不像话了,莫非你想学坏不成?我平日怎么教你的,‘人贵在进取,不可玩物丧志’。难道你都忘了吗?”

包玉刚从没受到父亲如此严厉的训斥,当时委屈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他想对父亲解释他“摆弄”竹棒的原因,但是转念一想,他又把这个秘密硬生生地吞进肚里,听话地进屋里看书去了。心里想:等到开运动会的那天,您一定就会知道,儿子并非玩物丧志!我一定要为学校,也为父母争光!

从此,包玉刚就改变了上学和回家的时辰,他比平时早半个时辰离家,而回家也要比平时晚一些。

包兆龙过了几天就回汉口忙生意去了。陈赛琴则以为儿子学习更刻苦了,就每天做一些包玉刚爱吃的饭菜。

一个多月过去了,运动会如期召开,开幕式场面热闹非凡,上千人围观。

首先进场的是中兴小学代表队。只听见大鼓“咚咚咚”敲了3下,雄壮的鼓号声随之有节奏地响起。在鼓号声中,大家看到在一面绣着“叶氏中兴小学”6个大字和一个古铜色钟形校徽的白纺绸校旗引导下,一队服饰统一的军乐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进会场,后面是精神抖擞的运动员。

大小鼓手按着旗手的步伐节奏敲鼓,号手则和着鼓点吹奏出激动人心的进行曲。旗手始终昂首挺胸,目不斜视,高高擎着校旗,保持着45度角向前行进。校旗迎风飘扬,旗手精神抖擞,动作那么老练娴熟,俨然训练有素的样子。

大家定睛一看,这个英姿飒爽的旗手就是包玉刚!刹那间,观众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这次开幕式,中兴小学出尽风头,包玉刚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玉刚心里深深地感谢支家英老师,是支老师给了他锻炼的机会,给了他展现自我的信心。

求学心切离家乡

时间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包玉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不再满足在宁波读书学习了。虽然中兴小学是好学校,他也遇到了好老师,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自己的好奇心,却离学校所学的四书五经之类越来越远了。

多少个日子,包玉刚总爱坐在寝室的一扇窗前,望着远处的江面,望着穿梭的商船,看着滔滔江水,他脑海中浮现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词句,心里更有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

父亲包兆龙每次从汉口回来,就给他讲武昌发生的事情:“武昌是最先进行革命的地方,现在几乎已经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且鼓励包玉刚:“好男儿志在四方,终有一天,你要走出去,到外面看看大千世界!”

从那时起,包玉刚就充满了去武昌的渴望。此时,包玉刚感到学校里学习的东西与时代相去甚远,更萌发了要到武汉去读书的愿望。这天晚上,包玉刚思索再三,终于下定决心,走进了母亲的房间。他鼓起勇气对母亲说:“娘,我想到汉口读书,去和父亲在一起。”

陈赛琴听了一愣,不由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她看着一脸郑重的包玉刚,上前摸着儿子的头说:“你要去汉口?傻孩子,净胡思乱想。你知道咱们这里离汉口有多远吗?娘要在家里照顾一大家子人,又没办法送你去,你父亲最近也去北方了,你这么小,这一路上有多么危险,你怎么去得了呢?”

包玉刚脸都涨红了,他坚持着:“娘,武汉的教育要比咱们这里好得多,我到那里去,肯定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爹常教育我们‘好男儿志在四方’,要走出去开阔眼界。我已经不小了,也应该到外面去看看了。”

陈赛琴听到儿子的话,很是欣慰:“你能这么想,娘当然很高兴。娘也不是要阻止你去汉口读书,只是你的确还很小啊!你知道外面乱成什么样子了吗?现在全国局势有多么动荡吗?我听你爹说,国民党正在搞什么宁汉分裂,到处都兵荒马乱的,我可不放心你一个小孩子出去乱闯。”

母亲的担心是有道理的。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蒋介石北伐,定都南京。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决心清洗国民党内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内的胡汉民、宋庆龄等则在武汉成立国民革命政府。因为要去汉口,需要从庄市乘船到镇海,再由镇海途经上海,最后由上海乘船到武汉,路途遥远,外加当时时局极不稳定、社会动荡,母亲当然不同意了。

包玉刚见母亲态度坚决,就只得打消了去武汉的念头。但是,这个想法在心头却一直没有丝毫减退。

又过了3年,包玉刚长得更高更结实了。这时,他觉得是时候说服母亲了。其实,陈赛琴也早就写信把包玉刚的想法告诉了包兆龙,包兆龙也一直盼着包玉刚有朝一日能够来汉口帮自己做生意。

陈赛琴觉得,3年前是因为儿子的年纪太小,还无法照顾自己,现在儿子已经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也有能力照顾自己了,确实不能一直把他拴在身边,也应该让他去见识一下外面的广阔天地了。

这天,包玉刚又向母亲提出要去汉口的想法时,母亲笑着把一封信递到了包玉刚手里。包玉刚打开一看,原来父亲已经在信中说明了包玉刚如果要去汉口的话,应该走哪条路线,一路上应该注意哪些事情。他看了信兴奋地说:“爹也盼着我去呐!”

陈赛琴仍然问包玉刚:“你敢一个人去吗?”

包玉刚马上回答:“当然敢!娘,你看,我现在已经比您都高出半头了,我早就是大人了。洗衣、做饭这些我都会做,能照顾好自己的,您就放心吧!”

看到儿子执意要去,陈赛琴却又不放心起来:“儿啊,常言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现在世事纷乱,偷盗打劫、诱拐诈骗的啥人都有,你万一遇到了可怎么得了啊?”

包玉刚安慰母亲说:“娘,我长大了,什么事也都要自己经一经,而且凭我这些年在学校‘学生自治会’的锻炼,办事能力大家也都一致赞扬,我想您应该相信我能应付这些事情。而且,我这几年一直在读报纸,把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也都了解得差不多了。”

说到这里,包玉刚猛地站了起来,向母亲保证说:“娘,您放心吧,村里、镇上的许多孩子都是在我这个年纪出去的,您的儿子绝不会比他们差,儿子一定会干一番大事业的!一定会回来好好地报答娘亲的养育之恩!”

陈赛琴看着高大壮实的儿子,心里也很欣慰,她拉着包玉刚坐到身边,盯着儿子的脸道:“常言说‘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到了武汉,可就跟在宁波大不一样了!”

包玉刚微笑着问:“有什么不一样的,不都是在中国吗?”

陈赛琴也笑了,她说:“我说你是孩子你还不服气,你想一想,在咱们宁波说的是江南话,到了汉口,人家可都说的是湖北话,到时你能听得懂吗?”

包玉刚灵机一动:“那他们是不是也写中国汉字呢?”

陈赛琴说:“那是当然了。”

包玉刚笑了:“这就没事了,即使说的话互相听不懂,但我可以用笔来跟他们说话呀,这一写,不就都能看懂了?”

陈赛琴见儿子去意已决,在担心之余,更多的是欣慰和祝福。

过了几天,陈赛琴把包玉刚带到堂屋,指着门楣上的“履安堂”3个字对包玉刚说:“咱们家的人要远行,就必须到‘履安堂’拜祭祖先,让祖先保佑在外一路平安,这也是告诫包家子孙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小心谨慎!娘不追求什么大富大贵,只要你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就好,记住,凡事不可过于强求,只要问心无愧,要时时刻刻牢记咱们包家的祖训,不可妄自菲薄、不择手段,更不可作奸犯科,娘相信你一定做得到!”

包玉刚抬头看着,牌匾两侧是他再熟悉不过的那副用隶书写就的对联:“龙盘虎踞称雄世界光前裕后道履绥和;凤翔燕舞慈范懿德人杰地灵居安纳福”。

一来寓意包氏以鞋业起家,建立家族根基;二来暗寓包氏的经商理念与成功秘诀——稳健。因为唯有稳健,方能迭经暗潮汹涌而履险如夷。同时也将包氏家风蕴含其中,包氏先人以“慈范懿德”传承后世,所以能“居安纳福”。

包玉刚庄重地点了点头:“娘亲的教导儿子一定铭记在心,绝不做愧对祖宗、愧对父母之事!”并依母亲的话拜祭了祖先。

包玉刚双膝跪下,郑重向祖先立下誓言:“身为包家后人,在今后的日子里,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一定牢记祖训,克勤克俭、谨言慎行、稳扎稳打、重诚守信。”

陈赛琴把一张船票递给儿子:“这是我早几天就为你订好的,先从镇海到上海,到了那里,再转乘到汉口的船。”

包玉刚虽然兴奋不已,但也满含着对母亲的依恋,默默地接过了船票。陈赛琴又嘱咐包玉刚:“儿啊,到了上海,千万不要在那花花世界多耽搁,一有去汉口的船就马上起程,到时你爹会在汉口接你。”

包玉刚点头答应:“娘,我都记下了。”

这天天气晴朗,空中飘浮着轻盈的白云。一大清早,陈赛琴就把包玉刚的包袱准备好了,里面放着她亲手准备的干粮、几套衣服鞋袜。包玉刚走进母亲的房间,背起了包袱。陈赛琴说:“孩子,我送你到镇海。”

包玉刚看着母亲难分难舍的样子,只好答应:“好吧,娘。”

母子二人来到江边,叫了一艘小船,赶赴镇海。到了码头,正好赶上开往上海的小轮船即将起航。

包玉刚与母亲在码头上依依惜别。陈赛琴握着儿子的手,眼里溢满了难舍的泪水。包玉刚的鼻子也酸酸的,但他努力克制着自己没让眼泪流出来。他为母亲擦干泪水,故作轻松地说:“娘,您放心吧,您说的话我都牢记在心里了,我到汉口努力读书,您就在家等着我干了大事业回来见您吧!”

陈赛琴点着头,含泪微笑着说:“好,好,我放心,你也放心去吧!”

包玉刚心中默念着:“男儿有泪不轻弹,母亲含辛茹苦,守住家业,抚育儿女,作为儿女无以回报,唯有不辜负母亲的殷殷期望,作出一番成就来,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告慰!”

汽笛长鸣,轮船驶离了码头。包玉刚站在船尾,看着母亲的身影慢慢地变小,最后终于看不到了。他的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

汉口继续求学路

到了镇海,包玉刚顺利地找到了自己要乘坐的那艘去往上海的客轮。第一次坐这样的大轮船,包玉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东张西望。而接下来的旅程更让包玉刚振奋不已。

当夜幕降临时,海面上一片漆黑,只能看到天幕上的点点繁星,听到海水撞击船板的声音。刚才还十分喧闹的船舱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是偶尔会传来人们的呼噜声和婴儿的啼哭声。

第一次独自离家的包玉刚睡意全无,他倚在自己的铺位上,不由地思念起家乡的母亲。他紧紧地捧着母亲亲手打理的包裹,里面是母亲连日来赶做的几套衣裤和几双千层底的鞋,那一针一线无不凝结着母亲的心血和期盼。一想到母亲那如同星星一般充满慈爱的眼睛,一丝伤感掠过了包玉刚的心头。

“我一定作出一番成就,让母亲以我为骄傲!”包玉刚在心里暗暗发誓。一想到这个,心中的伤感顿时被对未来的憧憬与希冀所取代。再想到自己神往已久的汉口和当船长周游世界的梦想,激情再次充满了胸膛。钱塘江水与海水互相冲击激起的阵阵涛声,隐约可闻。在这和谐静谧的大自然中,包玉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豁达,航海的感觉真好!

包玉刚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他在学校里,已经熟读过四书五经;从父亲给他带回的书籍中,了解到了康有为、孙中山等的变法和革命活动;从博学多才的支家英老师那里,知道了哥伦布、爱迪生、华盛顿、拿破仑这些世界名人的事迹。了解得越多,他感觉外面的广阔天地才是他施展男儿志向的地方。

来到上海,包玉刚看到了大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景象,但他没有停留,记着母亲的嘱咐,匆匆登上了西行的航船。由吴淞口沿长江溯江而上,沿途所见之景色,与从镇海到上海的大不一样。长江中下游水面宽阔浩瀚,两岸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良田万顷,稻浪翻滚。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象,年轻的包玉刚更加感到豪情满怀,他不禁想起苏轼那首名垂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顿时感到豪情满怀,力量倍增,自己将来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

一路上,包玉刚见识到了自己以前从未看到过的景象,南京、芜湖、九江及至武汉三镇,都是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百业兴旺。他就像一只初次走出森林的小老虎,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新鲜和好奇,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渴望。同时他也深感宁波的确太小了,外面广阔的世界才是他自由驰骋、翱翔的天地。

包玉刚在这种遐想中,不知不觉到达了汉口。船驶进了汉口港后,他随着下船的人流登上汉口码头,一抬眼,就看到父亲包兆龙正站在岸上向他挥手。他兴奋地收拾好自己的行装,奔向父亲。

包兆龙这时才30多岁,显得精明强干。父子俩已经很久没见面了,他一看到自己的儿子包玉刚长得这么高大了,非常高兴。

包玉刚走到父亲身前,心里又兴奋又自豪:“爹,我自己赶过来了。”

包兆龙心中自然十分欣慰,紧紧地将儿子拥入怀中,说:“好啊,那我们先回鞋店吧!”说着,接过包玉刚手中的包袱。他们一边走着,包兆龙一边向儿子打听家里人的情况,以及一路上的境遇。

包玉刚兴奋地说着:“母亲和祖母都很好。我路上遇到好多做买卖的和从宁波出来找活干的乡亲,他们竟然都认出了我,在路上很照顾我,给我送吃的喝的,并且还带着我去买来汉口的船票。”

包兆龙感慨地说:“是啊!这也是我们包家在当地几代行善积下的功德。要记住,永远要善待别人,这样才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说到这里,他又加上一句:“对国家也是这样。”

包玉刚认真地听着,然后说:“爹,我明白了。”

初到武汉,包玉刚白天在鞋店里帮父亲的忙,店铺打烊后就到外面去走走看看,对什么都感觉新鲜。不过他知道,自己来汉口并不是为了游玩,而是继续读书。

有一天晚上,包玉刚对父亲说:“爹,我想继续读书。”

包兆龙听了疑惑地问:“哦?你不是为了来帮我做生意的吗?”

包玉刚说:“是,有帮您的意思。不过,我还是更希望能继续读书。”

包兆龙深思了半晌,然后对包玉刚说:“你想多学些知识,这当然是好事。不过现在时局动荡,你是不是应该更务实一些,学着做生意呢?你看我们宁波出来的人,都是在做生意。做生意的本事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需要在实际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才行,这样才能看准时机、熟悉行情,也才能避免更多的风险。我们家几代经商,我也是一个商人,虽然我不反对你读书,但是在我的希望中,只要你能帮我,然后把生意继承下去,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包玉刚却说:“爹,您说得也有道理。不过,我还很年轻,也许我想得更多一些。虽然我来到汉口不久,但我已经看到,国民党腐败无能,外国势力乘机扩大,现在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已经在洋人的控制之下,日本人占领我们东北,在上海的日军也是蠢蠢欲动。在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我作为一个中国的青年,是不是要以自己的热血来报效祖国,以知识来挽救祖国呢?又怎么能沉迷于眼前一人一家的生意之中呢?这话也许说得重了些。

“那么,就我个人而言,我只是想能继续把书读下去。就算是单从您刚才说的角度上说,我多学些知识也是对生意有帮助的。现在很多新兴的行业都需要数学、英语、地理这类知识。所以,我想进一所中学读书,放学和假日就帮您打点生意,这样就能生意读书两不误,您看好吗?”

包兆龙看到儿子句句都说在理上,而且也看出了儿子的远大志向,于是就答应了包玉刚,托人为他在汉口找了一家中学就读。

从此,包玉刚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刚到学校的时候,还真的遇到了母亲临行时所说的语言问题。

一进校门,他就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有点找不到“北”了。这也难怪,学校里师生们说的大都是湖北方言,而包玉刚只会说宁波话。

宁波与汉口,虽然同处于长江流域,但汉口居中游,宁波在下游,两地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在发音、用字方面,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包玉刚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别人也听不懂他说的话。尽管之前母亲已对他有所提醒,而且他也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却没有想到差异如此之大,包玉刚难免感到有点发蒙!

不过,包玉刚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用心体会别人说的话,大胆与周围的人交流,遇到实在说不明白的,就用他跟母亲说的方法——用笔写下来。这个有趣的办法很快就把同学们吸引住了,大家都喜欢和这个真诚、聪明好学的宁波少年打交道。

不到半年的时间,包玉刚就已经能够用湖北话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了。虽然他的话语中还是带有浓重的宁波口音,但这反而让同学们觉得别有一番味道,甚至有人还去模仿他软软的宁波口音。

几年就这样过去了,除了上学,包玉刚还利用业余时间帮助父亲打理鞋店的生意,学习并积累经商的经验。包玉刚在中学里学到很多新学问,令他眼界大开,收获颇丰。

初当学徒吃一堑

转眼之间,包玉刚初中就快要毕业了。

包兆龙看着包玉刚这几年在学习中的进步,心里很高兴,但他却也有了另外的打算。在3个儿子当中,包兆龙最钟爱包玉刚,对他的希望也寄予得最多,他希望包玉刚能帮助自己把生意做大。不过,通过多次对话,他也知道包玉刚的志向绝不仅仅在于一个小小的鞋店,他有更高的理想。顺着这个思路,包兆龙又想到了另一种行业。

这天,包兆龙把包玉刚叫到跟前,对他说:“玉刚,你这几年书也读了不少,在生意上也帮了我很多。但是你毕竟要到实际社会中去闯荡。现在你也快毕业了,有没有想过,把学到的知识到外面去实际运用一下?”

包玉刚没听明白:“到哪里去运用?运用哪些?”

包兆龙微微一笑:“这些天我都给你想好了。我在城里有个开燕梳行的朋友,他正跟我说想招一个学徒。我就把你推荐给他了。如果你要接触这种新兴行业的话,这可是一个好机会。”

包玉刚问:“燕梳是什么行业?……哦,莫非就是英文中ensurer所讲的那种保险业吗?”

包兆龙一笑:“正是,就看你愿不愿意了。”

包玉刚又感激又兴奋地说:“爹,您为我想得真周到。我很愿意去。我也听人说过,将来世界上好多行业,比如工商啊,航运啊,都需要燕梳行的参与才能够顺畅。但是……”

看到包玉刚有些犹豫,包兆龙以为他胆怯了,就鼓励他说:“不管是什么,年轻人不要前怕狼后怕虎的。你也知道燕梳行和银行、工业都有密切的关系,你到那里,会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掌握很多技术,保你一辈子不受苦。”

包玉刚连忙向父亲解释:“爹,我不是怕,我当然很愿意去学。只不过我不想因此而丢下学业。我不但想读完初中,我还想接着读高中、读大学,我的目标是武汉大学。”

包玉刚把老师对他的教诲都铭记在心,他深深地认识到:在未来的社会上,知识会越来越重要。

包兆龙惊讶地脱口问道:“你还想读大学?! ”

包玉刚目光炯炯地回答父亲:“是的,从小老师就对我们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了大学,那就相当于前朝的进士了,才有资格进翰林,加官晋爵。现在虽然已经不再实行科举了,但道理是一样的。多读书才能有大用处,也能够光宗耀祖!”

包兆龙还想劝包玉刚,他连忙说:“玉刚,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欣慰,不过你考虑问题现在也要实际一些……”

包玉刚不想在这件事情上让父亲伤心生气,他婉转地跟父亲商量:“爹,您为我考虑我很感谢。我也同意去燕梳行做学徒,不过我想请您也答应我一个条件。”

包兆龙差点被气乐了:“啊!什么条件?”

包玉刚看到父亲脸色缓和了一些,就说:“我想让您答应,我白天在燕梳行上班,晚上去读夜校。这样可以吗?”

包兆龙不太了解夜校,他惊奇地问:“夜校是什么学校?”

包玉刚对父亲解释说:“夜校跟正常学校学的课程是一样的,同样也可以参加升学考试。这样一来,我就能工作学习两不耽误。爹,无论社会变成什么乱样子,我都不想中断学业。您放心,我工作之后,就不用您再为我付学费了。而且以后您说什么我都答应您。只要您同意我继续读书。”

包兆龙见儿子分析得有理有据,态度也很诚恳,不由在心里暗暗地说: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玉刚的见识比我要远远高得多了。

于是,父子俩相互妥协,达成了一个“君子协定”。

包家两代人的想法不同是容易理解的,这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同时,他们所受的教育也不同。包兆龙属于那种保守经营,看清楚有利可图才去做什么的小商人,有着很深的宁波商人刻刻为利的印记。

而包玉刚所受的是新式教育,他具有其父亲所没有的远见卓识,这在后来的日子更加明显。但这些分歧并不影响他们父子的感情,相反,父子俩互相协商,共同探讨,往往使彼此更加了解。通过这件事,父子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了。

就这样,包玉刚进了父亲朋友的燕梳行。他白天上班,晚上读夜校,既能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又能在夜校学到许多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包玉刚感到十分受用,丝毫不觉得辛苦和劳累,反而干劲十足!

日子一天天过去,包玉刚逐渐熟悉了燕梳行里的各项业务,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办事能力,在燕梳行站稳了脚跟。

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这天,上面通知包玉刚去领薪水。包玉刚兴奋不已,这毕竟是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领薪水。

他领到钱,一边走着一边想:该用这些钱给母亲和兄弟姐妹们买些什么,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家里高兴。这时,跟包玉刚在一块儿做学徒的二子在后面喊他:“玉刚,你拿了薪水想买啥去?”

包玉刚回答说:“我正想着呢,要买些东西给家里人,让他们也高兴一下。”

这个二子本是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只因他在燕梳行当高级职员的叔叔答应过他已故的双亲,帮忙照顾二子,把他培养成有用的人,才进了燕梳行当学徒。但他恶习未改,经常光顾赌场,输得分文不剩,为了这个,没少挨叔叔的骂。

包玉刚看到二子有些流里流气的,不愿意跟他多来往,只是可怜他父母双亡,便经常帮助他。可二子却认为包玉刚这人“够哥们儿”,跟包玉刚非常靠近。

这时,二子一看包玉刚还不知道钱怎么花,眼珠一转来了主意:“我看你这个哥们儿挺够义气,整天在忙碌工作,汉口大街繁华至极,是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不看是真可惜啊!来,今天我带你去开开心,让你见识见识!”

包玉刚好奇地问:“去做什么?”

二子拍拍胸脯说:“跟我走,到那儿你就知道了。”然后不由分说,拉起包玉刚就往外走。

当天刚好包玉刚不用上夜校,燕梳行开薪日又早早关门了,于是就想:跟他出去开开眼界也好。于是就跟着二子去了。

二子带着包玉刚左拐右转,最后在一个小角落的门前停了下来。

包玉刚一进门就听到里面乱哄哄的。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赌场。包玉刚扭头就想走,因为他从小就听父母和老师教诲“十个赌九个输,倾家荡产毁前途”,这种地方可沾染不得。

二子却一把拉住了包玉刚:“哎,怎么能走呢?其实这东西挺有意思的,你试试就知道了!”并且把包玉刚拉到了一张赌台前。

赌台旁站着几个大汉,贼眉鼠眼的,看见有个眉清目秀、斯斯文文的新面孔少年来到,立即互相交换了下眼色,彼此心领神会。其中一个立即迎上前去,油腔滑调地说道:“这位小兄弟第一次来吧?童子手可会有好运气哟!”

包玉刚无奈,只好看了看二子说:“我不玩,就在这儿看看别人玩好了。”

赌台上几个人哄堂大笑:“哈哈……你这么大了还不会玩这个?简单得很,只需要说‘大’或者‘小’就行了。我看你不是不会,就是怕输不起吧?没想到你看上去挺那么回事,却是一个胆小鬼、窝囊废!”

包玉刚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哪经得起这种讥讽,他与生俱来的好胜心一下就被点燃了,决心要让他们知道厉害。于是就下场赌起来。刚开始那几个人故意让包玉刚赢。

其中一个大汉在旁边装模作样地说:“我的眼光还真不错,你看,这童子运气就是好,赢的钱比他一个月的工资还高呢,看来你今天是旺家,干脆,来盘大的,多赢一些吧!”

包玉刚一看自己第一次赌钱就赢了这么多,非常得意。一时间欲望战胜了理智,他开始加大投注金额,然而开出来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他输了。

包玉刚一下呆住了:“怎么可能呢?”

他被那几个大汉耍了,仍蒙在鼓里。那几个人串通一气,先给包玉刚一些甜头,让他上当,赌得来劲了,再把他手上的钱赢过来。这本是骗子们常用的手法,可包玉刚涉世尚浅,如何懂得这么多?大汉们赢他一把哪肯罢休,他们的目的是想让包玉刚空囊而走。

他们先是假惺惺地安慰包玉刚一番,接着花言巧语转动三寸不烂之舌:“小兄弟,偶尔输一盘半盘的,是常有的事。你今天运气好,肯定能赢回来的,要对自己有信心!”

就这样,赌场里的这伙无耻之徒连哄带骗,连激将带威吓,逼得包玉刚一次又一次下注,然而他的“好运气”再也没来,直至输掉身上最后一分钱。

包玉刚两手空空地走出赌场,仿佛做了一场噩梦。他不相信地翻翻自己的口袋:“这怎么可能呢?真的都输光了!”

他忽然恨起自己来,恨着恨着他明白了:我是受了这些家伙的骗啊!

包玉刚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包兆龙一看他那样子,觉得很奇怪,就问:“玉刚,怎么了,你可从来没有这么丧气过啊?”

包玉刚从来不会对父母隐瞒什么,就把今天发生的事告诉了父亲。包兆龙听儿子说完,不禁火冒三丈,上前就给了包玉刚两个耳光,他脸色煞白,用手指着儿子:“你,你……”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包玉刚有生以来这是第一次挨父亲的打,也是第一次看到一贯从容镇定的父亲气成这样,又惊又愧,两膝一软,跪倒在父亲面前:“爹,我错了,您别生气了,您打我吧!我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了,您千万别气出好歹来!”说着,包玉刚双眼淌出滚滚的热泪。

包兆龙好半天才喘过这口气来,他声音颤抖地说:“玉刚,你怎么这么不知道长进啊!你读书我随你,我一心想让你成为一个正派的、有用的人,你却在手里第一次有钱的时候就去赌!你这个逆子,太让我失望了!”

包玉刚一边哭着一边请求父亲:“爹,我保证,以后再也不跟他们来往了,您就原谅我这一次吧!我发誓,一定好好做人。爹,我将来要不干出一番名堂,我就决不回家!”

包兆龙看着悔恨交加的儿子,知道他是从心里真正悔过了。就把包玉刚拉起来,让他坐到自己对面,对他说:“玉刚,不要怪爹打你,我也是恨铁不成钢。你知道,你们兄弟中,我对你的期望最高。我不想你有一丝的差错。你现在正年轻,学好难,但是学坏却很容易,一旦学坏,想回头就难了!”

包玉刚对这次教训刻骨铭心,他发誓终生以此为戒,再不沾赌!

后来,包玉刚不但自己不赌,也劝阻别人不要赌博。

有一个星期天,包玉刚正在父亲鞋店的里屋忙着复习功课,准备考试。厨师和几个伙计刚好闲着没事,便围在一起打扑克赌钱,吵得他没法安下心来看书。

包玉刚忍无可忍,刚想发火,转念一想:他们虽然是伙计,但毕竟比自己年长,去训斥他们似乎不近人情;况且他们不是正式开赌,只是小小地玩一点儿罢了,说他们也许会引起他们反感;但如果不制止他们,他们终会由小赌而成大赌的。

想到这里,他拿着4个蝇拍每个人分一个。4个人接过苍蝇拍,莫名其妙。

包玉刚笑着说:“各位师傅,现在天气热,苍蝇多,飞来飞去的讨人嫌。你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来个打苍蝇比赛,看谁最快打掉1000只。这样既有竞赛效果又清洁卫生,不是比赌钱有意思得多?来,开始吧,晚上我请客!”

那4个赌兴正浓的汉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哭笑不得,只有乖乖地拿着苍蝇拍走了。

包兆龙知道这件事之后,十分赞成儿子的做法:“你能这样处理问题,将来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