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秦汉战役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二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
前208年,秦将章邯击溃项梁率领的楚军主力,以为楚地之兵不足为忧,就转而攻打赵地。秦军攻破邯郸,把赵王歇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楚怀王任命项梁的副手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各路兵马救援赵王。宋义率军到达安阳(今山东曹县)时,驻扎46日不进兵。项羽主张渡过黄河,与赵军内外夹击,攻破秦军。宋义则想让秦、赵先斗,楚军坐守渔翁之利,并宣布不服从命令者斩首。此时已至11月,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难忍。项羽一怒之下,矫称楚王之命,杀死宋义。楚王随即以项羽为上将军,率军北进。
12月时,项羽先派出英布和蒲将军率两万人先渡河,截断秦军粮道。然后,项羽亲率全军,渡过黄河。过河之后,项羽下令把所有渡船凿沉,把炊具和帐篷等也都烧掉,士兵每人只能携带三天的干粮,表示要与秦军决一死战。结果,与秦军交战之时,楚军喊声震天,无不以一当十。双方大战九场,楚军大破秦军。秦将王离被擒,苏角被杀,涉间自杀,主帅章邯败逃。
当楚军与秦军决战的时候,赵军以及救赵的齐、燕之军,都被双方拼杀的场面所震惊,竟不敢参战,只能作壁上观。待项羽终于率军击破秦军之后,各路诸侯到项羽营中祝贺。他们进入辕门之时,没有人胆敢抬头看一眼站在门旁的项羽。自此以后,项羽的勇猛传遍天下,无人不服,最终作了诸侯的上将军。
井陉口之战
公元前204年(汉王三年),韩信以背水阵大破赵军,显示出过人的军事才能。
韩信与张耳率军翻过太行山,东攻赵国。赵王歇与赵军统帅陈余在井陉山口(今河北井陉)筑垒,据险与汉军决战。赵将李左车建议从小路截断汉军粮道,陈余不听。韩信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扎营,夜里派出两千人,从小道出发隐蔽起来。另派出万人先行,到井陉口附近的绵蔓河东岸背靠河水摆开阵势。天明之后,韩信亲自率军攻击井陉山口,壁垒里的赵军出来应战。双方激战良久,韩信佯败,退入背水而建的阵势之中。赵军见汉军背水为阵,没有退路,就全军出击。结果,隐蔽在那里的两千汉军突然杀出,夺取赵军的壁垒。韩信指挥的背水而战的军士拼死而战,经久不败。赵军一时难以得胜,打算退回壁垒,择日再战。不想壁垒已被汉军占领,大惊之余,纷纷逃散。汉军乘势反击,大破、赵军。陈余被杀,赵王及李左车被擒。韩信的背水而战,与项羽的破釜沉舟相比,显然又多了几分智慧在其中。
陈仓之战
公元前206年2月,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并开始分封诸王。要想巩固自己的霸业,就必须铲除颇有实力的劲敌刘邦。若是遵照原约,应该让刘邦做关中王,可是,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若封其在这里为王,岂不使刘邦如虎添翼,以后就更加难以对付了;如果不这么办,项羽又不愿承担毁约的罪名,何况鸿门宴上又表示了和解的意愿,这可把他难住了。还是范增给他出了个主意,可以借口汉中也属于关中,封刘邦为汉王,这样也就算是依照原约了。于是项羽就让刘邦到偏僻的南郑(今陕西南郑)去建都,只管辖41个县。又把按约应该分给刘邦的关中地区,划分为雍、塞、翟三个部分,封章邯为雍王,掌管咸阳以西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掌管咸阳以东到大河(黄河)一带;封董翳为翟王,掌管陕北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这三人都是秦朝的降将,他们对项羽的不杀之恩已经感激不尽了,如今又对他们裂地分王,就更是死心塌地愿意为项羽卖命了。他们屯兵关中,为的就是要防止刘邦东进。
项羽在六国残余势力割据局面的基础上,把参加起义的六国贵族和灭秦有功的将领,总共分封了18个王。分封完毕,各路诸侯都分别带着兵马到自己的封国去了。项羽也带着大队人马,回彭城去建都了。
汉王刘邦因为项羽背约称霸,把他赶出了关中,眼看到嘴的肥肉又被别人夺了去,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他想立刻攻打项羽,可又感到自己的兵马太少,不能跟项羽较量,整日里愁眉不展。张良和萧何看出了刘邦的心思,便劝他“以屈求伸”,先把拳头收回来,然后再打出去,这样才会更有力量。刘邦想,也只能如此了,遂带领他的队伍向他建都的南郑出发。他们翻过终年云封的秦岭,面对的是高山陡坡上的栈道。这栈道是用一根一根的木桩打到悬崖上面,再利用木桩铺上木板筑成的。人马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往下一看,深不见底,一不小心,就会跌得粉身碎骨。
在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险的张良,送了刘邦一程,就要和刘邦分手了。他是韩王成的臣下,要跟随韩王回到韩国去,临别时,他对刘邦说:“往前走还有很长的栈道,请大王走一段烧一段,一方面可以防止追兵袭击,另一方面表示您无意再回来,好让霸王放心。然后暗地里积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从另一条道路打过来,可以出奇制胜,消灭项羽。”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建议,可是他手下的士兵们并不知道这是一计,以为是断绝了归路,一个个很是惊慌,再加上道路艰险,行军困难,不少人半路就开了小差。
汉王好不容易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任曹参、樊哙、周勃等人为将军,决定休兵养士,招纳人才,准备将来好与楚霸王项羽争个高低。但是,他的士兵不愿意在这里久住,整天唱着思乡的歌,想回到东方老家去。不仅兵士有人脱队逃走,就是有的将官也离去了,愁得刘邦吃不好、睡不安。
一天,忽然又有人来报告,说萧丞相也逃走了。汉王一听急坏了,不料过了一两天,萧何又突然回来了。刘邦见到萧何,喜怒交加,责骂道:“别的将士逃亡,情犹可原;我对你倍加重用,你怎么也要逃走呢?”萧何见刘邦满面怒容,连忙解释说:“为臣哪儿会逃走啊,我是追韩信去了,因为时间紧迫,没有来得及向大王报告。”
刘邦一听更生气了,骂道:“我的十几员大将都逃跑了,你一个也没有去追,现在却说是去追一个无名小校韩信,该不是在骗我吧?”
萧何诚恳地对汉王说:“诸将易得,举世无双的韩信却难求啊!大王若只想长久地在这里称王,韩信确实没有多大的用处,大王如不想长期在汉中苟且偷安,还要争霸天下,那韩信可就是非常用得着的人才了。这要看大王您的志向了。”
刘邦当然不愿偏安在这汉中之地。在萧何的举荐下,汉王终于拜韩信为大将,并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
汉王举行拜将仪式以后,对韩信说:“丞相多次推荐将军,称赞将军的雄才大略。我想统一国家,平定天下,将军有什么好计策,请多指教。”
韩信谢过汉王,向汉王详细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韩信说,能够和汉王争夺天下的只有霸王项羽。以前他曾在霸王手下做过事,知道霸王勇猛,但是他刚愎自用,不会用人。表面上很仁慈,实际上很吝啬,别人有了功劳不愿封赏,把着权力不放。更严重的是,怨恨他的人多,亲近他的人少。他烧杀掳掠,早已失掉了民心。韩信建议汉王要反其道而行之,大胆任用英勇善战的将士,不仅对有功劳的人厚加封赏,更要注意笼络民心,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只要这样,就一定能够打败霸王。
汉王听罢大喜,只后悔没早用韩信。他下定决心东征,就由韩信指挥将士,操练兵马。没有多久,韩信就把汉军整顿得军容整齐,壁垒一新。
这时,那些对封地不满的王侯贵族,也纷纷起来争夺地盘。就在项羽主持分封以后的五月间,没有得到封王的齐国田荣,就率兵赶走了新封为临淄王的田都,接着又杀死胶东王田仜,自立为齐王,并和没有得到封地的彭越结合起来,攻杀济北王田安,据有三齐之地。同年八月,韩广不肯移到辽东去,被新封的燕王臧茶所杀。十月,陈余在田荣的鼓动和支持下赶走了常山王张耳,迎回了赵王歇,自己被立为代王。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东方战乱不停。项羽被东方的战乱所牵制,无暇西顾,正好给刘邦的发展造成了一个好机会。
韩信向刘邦建议说:“项羽虽被东方牵制,但关中有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马欣把守着,我们可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法,乘其不备,向关中地区突破,然后再直接攻打项羽。”刘邦欣然接受了韩信的建议。
刘邦重修栈道的消息早有探子报告了章邯。章邯心里盘算,被刘邦烧毁的栈道有三百多里,而且地势险要,在短期内是没有办法修复的。可他哪里知道,汉军修复栈道不过是用来麻痹他的烟幕而已。
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韩信率兵日夜兼程,直取陈仓(今陕西宝鸡东)。章邯听到消息,大吃一惊,心想,栈道烧了还没修复,难道汉军是从天上飞过来的吗?他顾不得多想,便匆匆忙忙地带领队伍前去抵挡,他哪里知道,刘邦的军队是从多年来断行的故道到达陈仓的。
两军相遇,立即交锋。汉军久思东归,如同下山猛虎,而陈仓的守兵却毫无准备,章邯的雍军节节败退。
刘邦当初入关后,曾约法三章,关中的老百姓仍记忆犹新,如今见汉军又回来,便夹道欢迎。汉军势如破竹,很顺利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占领了关中大块土地,章邯败退到了建都的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韩信首先拿下了咸阳,卡住了章邯东逃的去路,然后又回兵攻打废丘。他查看了地形,见废丘面临渭水,防守严密,决定智取,不予强攻,便派樊哙诸将限期完成截断渭水下流的任务。水不下泄,顿时水势猛涨,如万马奔腾,涌向废丘,城中军民大乱。正在策划加固城防的章邯吃了一惊,以为是汉兵攻破城池,连忙外出查看,只见大街小巷全都是水了,只好急忙带着家小和将士们从北门水浅处逃出城去。韩信一面整队人城,安抚百姓,一面又派樊哙领兵追击章邯。章邯失去了都城,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人困马乏,无力再战,就拔剑自刎了。不久,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也都投降刘邦。不到三个月的工夫,关中地区就全归汉王所有了。
刘邦取得关中之后,继续迷惑项羽说:“义帝(楚怀王)曾说‘先入关者王之’,现在我平定三秦,只不过是实现义帝的诺言,决没有东下出关的意思。”项羽信以为真,决定暂时放下刘邦,先去平定东方。刘邦、韩信趁此时机在关中休整部队,养精蓄锐。汉王还下令,除执行原来的“约法三章”以外,开放从前秦国的园林,让农民耕种。这样一来,刘邦很快便在关中站稳了脚跟。
第二年四月,刘邦、韩信集56万大军,浩浩荡荡,东出函谷关,直捣项羽的老巢——彭城。
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项羽被汉军在垓下彻底击垮,退至乌江岸边自刎,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自此结束。
项羽与刘邦订立“鸿沟”之盟时,已现出弱势。项羽东归,刘邦乘势追击。几经战斗,在这一年的12月(秦历三月),刘邦的汉军及韩信等的诸侯之军把项羽的主力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璧)。汉军唱起楚地之歌,瓦解楚军斗志。项羽听到四面楚歌,以为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便在夜里率残部八百余人向南突围而逃。刘邦令骑将灌婴率五千骑兵,务必追杀项羽。项羽渡过淮河时,仅有百余人跟随。又迷途,陷于沼泽之中,终于被汉军追至。项羽退至乌江边,自称无颜面见江东父老,遂拒绝渡过,自刎而亡,时年31岁。司马迁以他的大手笔,尽力渲染项羽面临最终败亡之时的英雄气概和悲剧色彩,比如“霸王别姬”、最后只身与汉军的拼杀等等,以便让项羽顺利叹息道:“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其实,项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从来就不是得天下者的素质。
马邑之战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武帝采纳大臣王恢的建议,在马邑伏击匈奴,未成。
到汉武帝时,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改变。武帝很想彻底击败匈奴,一则从根本上解除北部边疆的紧张,二则顺势拓展实际控制的疆土。此前,他派出的外交使者张骞,就是打算联合西方的大月氏夹击匈奴。但是,张骞一去没有消息,武帝急于建功,就在这一年用王恢之计,私下派出马邑(今山西朔州)人聂翁壹为间谍,假装逃亡到匈奴,作为向导,引诱匈奴单于进攻北部边塞。同时,任命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等为将军,率领车骑、材官30余万隐蔽在马邑两旁的山谷中,伺机伏击。单于率领10万骑兵偷袭马邑,行至距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发现山野中到处是牲畜,却没有放牧之人,就感到有些蹊跷。于是就抓获了一个雁门尉史审问,得知了汉朝的谋划,便引兵而退。汉兵追之不及,也罢兵而去。王恢被武帝下狱治罪,自杀而亡。从此以后,匈奴就拒绝了与汉朝和亲。虽然老百姓之间的边关交易还在继续,但双方军队的厮杀已势不可免。
昆阳之战
公元23年(更始元年),绿林起义军已发展到10多万人,起义军攻南阳、占昆阳(今河南舞阳),节节胜利。王莽对此惊恐万分,他派大司马王寻、大司空王邑率领各州郡精兵42万,号称百万,向宛城进发,妄图一举歼灭起义军。5月到达颍川,与严尤、陈茂的军队会合,然后直逼昆阳,把昆阳城包围起来。城内起义军仅八九千人,力量单薄,但他们毫不畏缩。首领王凤、王常一率众坚守阵地,一面派刘秀、宗佻、李轶等13轻骑乘夜出城到定陵、郾城等搬请救兵。6月,刘秀等人集中万余起义军增援昆阳。援军在距莽军四五里的地方列成阵势,准备交战。刘秀仔细观察敌军阵势后,决定先发制人。他亲自率领步、骑1000人作为前锋,向敌军猛烈冲杀过去,击溃莽军调来迎战的1000余人。首战告捷,将士们大受鼓舞,准备乘胜前进。此时宛城已被义军攻破,但刘秀还没有得到消息。为了鼓舞士气,瓦解莽军,刘秀就制造了攻克宛城的捷报,射入城中,又故意将一些战报丢失,让莽军捡拾。攻克宛城的消息一经传开,城内起义军士气更加高涨,守城更加坚定,而莽军苦战一月,毫无进展,又听说宛城已经失守,士气更加低落。刘秀抓住战机,进行决战。他挑选3000勇士组成敢死队,迂回到城西,出其不意地渡过昆水,向莽军中坚发起猛烈攻击。王邑、王寻见起义军不多,亲率万余莽军迎战,并命令其余各军不许擅自行动。莽军接战不利,大军又不敢擅来相救,王邑、王寻军阵大乱,王寻被杀。守城义军也乘势杀出,内外合击,喊杀声震天动地。莽军全线崩溃,奔走践踏,伏尸百余里。这时又逢狂风暴雨大作,屋瓦皆飞,雨下如注,逃窜的莽军赴水溺死者又有万余人。起义军尽获其辎重,不可胜数。莽军四散逃走,只有王邑带领的长安兵几千人逃回洛阳。
昆阳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王莽的主力,取得了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的决定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