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九地篇(3)
当恶劣气候来到时,那些在澳、新军洞穴和地下坑道里的士兵们还有个安身之处,而在苏夫拉湾露营的部队则是备受煎熬。据估计,风雨雪过后,双方淹死冻死的达上千人,仅苏夫拉湾一地,冻伤者就逾五千人。
长时间的征战和恶劣的自然条件已经使很多士兵产生了厌战情绪,巴不得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基奇纳爵士恰巧此时视察了加利波利地区的部队,耳闻目睹的一切促使他最终定下决心:早日结束这场旷日持久而毫无意义的战斗的唯一办法就是撤退。
12月19日,协约国军队开始分阶段撤退。开始撤退时曾遇到敌人在海上的小规模抗击,但这并没有妨碍协约国军队在1916年1月8日至9日顺利完成撤退任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人进行的这次撤退,比战役的任何其它阶段都更为出色。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对于英国人是一场大灾难。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任何一次战役中都没有遭到过这样大的损失且一无所获。在协约国参战的四十八万九千人中,伤亡达二十五万两千人,其中英国参战的四十一万人中伤亡二十一万四千人,法国参战的七万九千人中伤亡四万七千人。
土耳其参战的约有五十万人,伤亡达二十五万一千人。但是土耳其保住了海峡,他们是胜利者。土耳其人和德国人分别在君士坦丁堡和伯林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赞德尔斯被称为“东线的兴登堡”,基马尔被欢呼为“加利波利的救星”。
【原文】
快速乘虚战法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持,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简评】
以绝对优势兵力迅猛有力地乘敌之虚,是孙武主张的基本战法。只有用快速乘虚战法才能在战场上打破敌人的协同、支援、互助,使其部队出现“不相及”、“不相持”、“不相救”、“不相收”的混乱局面。欲取得上述效果,还有赖于“全争”战略思想及“伐谋”、“伐交”斗争,以及展开分化瓦解工作。
【战例】
李朔奇袭蔡州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家开始从鼎盛走向衰弱,各地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独揽军政财政大权,营造自己的独立王国,并在实力雄厚之时抗拒朝廷。藩镇割据势力的发展,进一步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唐王朝为了维护统一的局面,恢复中央集权,便在国家财力比较丰厚和边疆形势逐渐缓和的情况下,开始致力于削平藩镇割据。公元807年,唐宪宗顺利地平定了西川、夏绥、镇海三镇的叛乱,开始向淮西、成德的割据势力讨伐。李朔奇袭蔡州就是唐朝廷军队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割据势力的战例。在这场奇袭战中,李朔针对士兵因屡战屡败而产生的厌战心理,制定了利用险峻的地形,恶劣的天气袭击敌人的策略,以此稳定士兵的情绪,坚定他们殊死作战的决心。最后,他的军队在雪夜攻下了蔡州城,活捉了吴元济。这场战斗的胜利,对平定淮西、成德的藩镇割据势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自己承袭了吴少阳之职,拒纳唐朝吊祭使者,并且发兵在今河南舞阳、叶县、鲁山一带四处烧杀掳掠。唐宪宗决定对他用兵讨伐。朝廷调集军队从四面进攻淮西,其中南、北方向的军队曾稍有些进展;东、西路军则被淮西军击败。公元815~816年间,唐廷曾多次调整淮西的东、西路军的统帅。朝廷派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接任原西路军将领严绶,而高霞寓在朗山的一次战斗中击败了淮西军后,不久就在文城栅(今河南遂平西南)大败。其后,再换袁滋接替高霞寓,在仍没有什么进展的情况下,李朔作为唐、邓、随节度使代替袁滋,继续担负从西面进攻淮西的任务。可以说,李朔是在四路军屡战屡败的情况下上任的。
公元817年正月,李朔到达蔡州。当时,唐军在连败之后,士气低落,士兵都十分惧怕作战。李朔上任后对士兵说:“天子知道我李朔柔懦,能忍受战败之耻,所以派我来安抚你们。至于攻城进取,那不是我的事。”士卒们听了李朔的这些话,才稍稍安下心来。
李朔针对官兵们的这种心理状态,首先做了许多安定军心的工作。他亲自慰问士卒,抚恤伤病者。当地由于战乱频繁,大批老百姓逃往他乡。李朔派人安抚当地百姓,以他的军队保护他们。在军中,李朔也不讲究长官的威严,不强调军政的严整。他的这些行动,一方面安抚了士兵,另一方面也是向敌人佯示无所作为。他的行动果然麻痹了吴元济,吴元济对这位上任前名位不高,也没有什么名气的唐军将领放松了戒备。
在将士情绪稍稳定一些后,李朔开始着手修理器械,训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制订并实行了优待俘虏及降军家属的政策,在先后俘获了吴元济手下的官员、将领丁士良、陈光洽、吴秀琳、李佑等人后,对他们给予信任,并且委以官职,并通过他们逐渐摸清了淮西军的险易虚实。
同年五月,李朔夺占了蔡州的一些外围要点并占领了蔡州以南的白狗、汶港、楚城等地,切断了蔡州与附近申州、光州的联系。五月二十六日,李朔派兵攻打朗山,淮西军队前来救援,唐军遭到内外夹击而失利。他手下诸将都懊丧不已,但李朔并不气馁,他说:“我如连战皆胜,敌心戒备。此次败北,正可麻痹敌军,为以后攻其不备奠定基础。”他在战后招募了敢死的士兵三千人,早晚亲自训练,以增加军队的突击力,为袭击蔡州作准备。
九月二十八日,李朔经周密准备,率军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关房(今河南遂平)外城,淮西军千余人被歼,其余人退到内城坚守。李朔命令军队佯退诱敌,淮西军以骑兵五百追击官军,官兵受惊欲退,李朔下令道:“敢后退者斩。”于是官军又回军力战,击退敌军。将士们要乘胜追击攻取其城,李朔不同意,他认为,如不取此城,敌人必分兵守之,而敌人兵力分散,正好利于夺取蔡州,因此他下令还营。这时,降将李佑向李朔建议:“蔡州的精兵都在洄曲及周围据守,蔡州城内都是些老弱兵卒,可以乘虚直抵蔡州城,等外边的叛军听到消息,吴元济就已经被擒了。”李的意见,正好与李朔的想法不谋而合。
十月,李朔见袭击蔡州的条件已经成熟,便开始部署袭击蔡州计划:李朔命随州刺史史文镇守文城栅命降将李佑、李忠义(即李宪)率三千士兵为前驱,自己率三千人为中军,李进城率三千人为后军,奇袭蔡州。为严守行动秘密,军队从文城栅出发时,李朔不告诉他们行动的目的地,只命令说:往东前进。这一天,天气阴晦,风雪交加,军队东行六十里后到达张柴村。李朔率军迅速袭破了这个村子,全歼淮西军布置在这里的守军及通报紧急情况的烽火兵,抢占了这一要地。李朔命令士兵稍俟休息,吃点干粮,并布置留下五百人截断桥梁,以防洄曲方面的淮西军回救蔡州,另留五百人以警戒朗山方向的救兵。布置完毕后,李朔亲自带领部队乘夜冒雪继续向东急进。将领们请示去哪里,李朔告诉他们:去蔡州城捉拿吴元济!将士们听了都大惊失色,以为此去必死无疑。这夜的天气异常寒冷,大风夹送着大雪,旌旗也被风撕裂,沿路都可看见冻死的兵士和马匹,军队所经的道路非常险峻,尽是官军从未走过的。因为李朔宣布了严格的军纪,因而没有人敢违抗。军队继续行进了七十里,赶到蔡州时,天还没亮。近城处有个鹅鸭池,李朔命令惊打鹅鸭以掩盖军队行进的声音,分散淮西军的注意力。
自从吴少阳抗拒朝廷以来,官军不到蔡州城下已有三十多年了,因此蔡州城的戒备松弛,淮西军未作防范。李朔的军队很快进入了蔡州城并占领了战略要地。天明雪止之时,有人告诉吴元济说,唐军已至并占领了蔡州。这时,吴元济根本不相信唐军会来得如此迅速,后来听到李朔的号令,才仓促率亲兵登上牙城(内城)抗拒。蔡州民众帮助唐军火烧内城南门,唐军破门擒获吴元济。当时,吴元济的部将董重质拥有的精兵数万据守洄曲,李朔派人厚抚董重质的家属,叫董重质之子前往召降董军,使这部分淮西军归降朝廷。唐廷北路军此时也占据洄曲。申光二州的守兵见蔡州已破,也先后投降,淮西平定吴元济之战至此宣告结束。
淮西藩镇平定后,成德方面的割据势力慑于唐军的压力,也先后上表归顺朝廷。淮西、成德为唐代藩镇据势力中的强镇,这两个方面割据势力的削平与归顺,使唐王朝又获得了暂时的统一。
从李朔奇袭蔡州而取胜的过程可以看出,李朔不仅通晓孙子所说的一些重要的用兵原则,如示弱惑敌、速战速决、避实击虚等等,而且他还善于根据士兵的心理状态,利用地形、气候等作战条件对士兵心理的影响,确保军队战斗力的充分发挥。这就是“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李朔很清楚他所率领的是一支多次战败、士气受到影响的军队,要想让这支军队有战斗力,就必须将士兵置于恶劣的环境中,那时,“士兵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而斗。”因此,他选择了风雪严寒之夜,让士兵“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最后一举成功。
朱棣被讨伐转而胜
征虏大将军耿炳文奉建文帝之命率左右副将军李坚、宁忠等三十万之师讨伐燕王军队。耿炳文屯兵真定城,命徐凯率兵驻河间,潘忠在莫州扎寨,杨松领兵屯雄县。
朱棣派张玉前去探听虚实。张玉侦察回来报告:“耿炳文乃宿将之才且年老,潘忠、杨松有勇无谋,观其军队行军安营,纪律涣散,是必败之兵。应先打败潘忠、杨松,才可打通其扼住我们的南路。”朱棣听罢心中大喜,随即移军涿州。燕军乘夜色渡过白沟河,直逼雄县城下。时值中秋佳节,秋高气爽,守将杨松毫无戒备,宰牛饮酒,醉饱酣睡。朱棣对诸将说:“今天是中秋,对方没有防备,可以一举歼灭他们。”子夜时分,燕军顺着城墙攀缘而上,大刀阔斧杀入城中。杨松和部下毫无准备,仓促应战,不支溃败,杨松竟死于敌军之中。朱棣得了雄县,估计潘忠驻扎在莫州,还不知雄县已失,必然会带兵前来援救,便对诸将说:“我一定要活捉潘忠!”当下命令千户谭渊率兵千余人偷渡月漾桥,伏兵于水中,待潘忠过了月漾桥,占据桥头,截断他的归路。不出朱棣所料,潘忠接到报警,不一会儿,即率军前来增援,越过月漾桥后,直奔雄县冲来。朱棣麾师出城,列阵迎敌,一时阵前金鼓大震,路旁火炮齐放,潘忠军未及交锋,已是胆战心惊。这时,前面的燕军生龙活虎,勇不可当;后面有伏兵占据桥头,坚不可摧,潘忠腹背受敌,料知不是敌手,只好且战且退,退至桥边,被谭渊生擒活捉,潘军士兵纷纷溺水,降者不计其数。
朱棣在敌人大兵压境的态势下,临危不惧,避其锋芒,攻其薄弱环节。趁雄县一役中秋敌疏于防范之时攻其不备;趁莫州之役敌人不明自己虚实时,诱敌深入。由于时机选择得好,用谋得当,朱棣取得了这两次战役的胜利。
朱棣挥师东下
建文元年(1399年)秋七月,朱棣从北平起兵后,挥师东下,占通州,陷蓟州,星夜袭击遵化,又遣精兵击夺居庸关。都督宋忠闻此消息率兵三万杀气腾腾奔杀而来,拥兵占据怀来,想要复夺居庸关要塞。朱棣召集诸将商议退敌之汁。众将纷纷说:“敌强我弱,很难与之争个胜负高低,应当坚守城池,等其攻城时,再寻机打败他们不迟,主动出击未必能占便宜。”朱棣说:“应以智谋取胜,不可力取。宋忠办事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性情轻浮暴躁,缺少谋略。况且他们的兵马是刚刚集拢起来的,军心涣散,人心不一,乘他没有稳定下来,大兵未到之时攻击一定能够取胜。”
宋忠的兵将多是北平人,下令攻打居庸关前,宋忠欺骗士兵们说:“你们各位家眷老小都在北平,听说都被燕王的士兵斩尽杀绝了,暴尸街头,你们随我前去报仇雪恨。”士兵们被宋忠的谎言所蒙蔽,各个咬牙切齿,人人怒目圆睁,摩拳擦掌,准备拼杀。朱棣闻听此消息后,即吩咐士兵集合宋忠士兵的家属打着旗帜,列于阵前,宋忠的士兵在阵前,遥见燕王军队里打着旗号的,不是自己的父兄,就是子弟,遂彼此呼唤着亲人的名字相互问候。宋忠的谎言被揭穿了,宋忠军队人心涣散,都说宋督军欺骗了他们。有领头的一声鼓噪,士兵们都相继倒戈,阵前哗变。宋忠不防士兵阵前起义,自相残杀,阵脚大乱。朱棣麾师乘势杀来,鼓声动天,士兵们奋勇争先,眼见得宋忠军队人仰马翻,一败涂地,溃不成军。宋忠部下孙泰英勇无敌,左右冲杀,但终不能扭转败局,最后又被流矢所中,战死阵前。宋忠率亲兵仓皇逃入怀来城,城门还未及关闭,就被追杀而来的燕军一拥而入。宋忠被擒遭杀,守城将士见失去了主帅,遂纷纷缴械投降。
此次战役,朱棣即巧妙用计,使宋忠军“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人心大乱。从而大胜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