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内科(2)
十三、胃下垂
1.鲫鱼黄芪汤治胃下垂
用料:鲫鱼500克,黄芪40克,炒枳壳15克。
【制用法)将鲫鱼洗净,同两味中药加水煎至鱼熟烂。食肉饮汤,每日2次。
功效:补中益气。治胃下垂、脱肛等。
2.山楂汤化滞收敛
用料:山楂15克(以野山楂最佳),苏枳壳15克。
用料:鲫鱼500克,黄芪40克,炒枳壳15克。
制用法:水煎法。每日分2次服下,连续服用。
功效:收敛。用治胃下垂。
3.猪脾粥治胃下垂
用料:猪脾3具,粳米100克。
制用法:猪脾洗净,切片,放入锅中煸炒。粳米洗净,加水同猪脾共煮作粥。空腹食用,每日1次,半月为一疗程。
功效:去虚热,调脾胃。用治胃下垂。
4.猪肚枳壳砂仁治胃下垂
用料:猪肚(猪胃)1枚,炒枳壳20克,砂仁10克。
制用法:将猪肚洗净,纳入两味中药,扎好,加水煮熟。趁热食猪肚饮汤,分作4~6次用完。
功效:温中和胃。用治胃下垂。
5.猪肚白胡椒补益脾胃
用料:猪肚250克,白胡椒15克。
制用法:猪肚洗净切片,同白胡椒共煮熟后分2或3次食田。
功效:补益脾胃。治胃下垂及胃寒疼痛。
注:牛肚可代替,功效相同。
6.龟肉汤补气益脾胃
用料:乌龟肉250克,炒枳壳20克。
制用法:共煮熟去药。可加盐或酱油调食。
功效:补虚调中。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垂。
7.炖笋鸡治胃下垂
用料:笋鸡(童鸡,以母鸡最好)1只,干姜、公丁香、砂仁各3克。
制用法:将笋鸡杀死,去毛洗净,保留心、肝、肺。切成小块,加入干姜、公丁香、,砂仁(皆研细粉)炖煮。分2次吃完,每3天吃1只,一般用1~5只鸡即可收效。
功效:调气补中。用治胃下垂。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陈姓患者(女),36岁,久患胃病,胃脘疼痛、呕吐、腹胀、消瘦,造影确诊为胃下垂,经用本法食鸡5只而愈。
8.敷脐法治胃下垂
用料:蓖麻子仁3克(选饱满洁白者为佳),五倍子I. 5克。
制用法:上两味料为1次用量。将两味捣碎,研细,混匀一后加水,制成形似荸荠状、上尖下圆的药团,大小可根据患者脐眼大小而定。将药团对准脐眼塞上,外用橡皮膏固定,每E1早中晚各1次。用热水袋放于脐眼上热敷,每次热敷5~10分钟,以感觉温热不烫皮肤为度。一般4天后取掉药团。贴敷3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可做x线造影复查。如胃的位置已复原,应停止用药;未复原,可再进行第二疗程。
功效:除湿通络,敛肺涩肠。用治胃下垂。
注:据《老年报》介绍。采用此方治疗期间。应注意:①治疗不宜在寒、暑天进行,一般以室温在10℃左右较好。②治疗期间应适当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适当减少茶、汤的饮用量,少吃水分量多的食物,饮食以少量多次为好。③禁房事。④热敷时腹部可能出现较强的牵拉感,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个别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应引起注意,过敏者应停用。⑤兼患吐血的病人及孕妇,不宜采用此法治疗。
十四、呃逆
1.打呃食疗2方
方一
用料:白糖1汤匙。
制用法:打呃时立即吃I汤匙白糖。持续打呃6周以上者,可重复使用此法数次。
功效:止呃。对呃逆有较好疗效。
方二
用料:柠檬1个,酒适量。
制用法:将鲜柠檬浸在酒中,打呃时吃酒浸过的柠檬(但不能吃柠檬皮)。
功效:同上。
注:《中国食品》1985年第2期介绍,美国纽约呼吸疾病协会的科学家采用上述第一方,收到理想的成效,治愈率达66%。《新英格兰药物杂志》报道,采用第二方的治愈率达87%。
2.荔枝烧干治呃逆不止
用料:荔枝7个。
制用法:荔枝连皮核烧干存性,研为末。白水送服。
功效:通神益气,散滞气。用治呃逆不止,咽喉肿痛。
3.冰糖芦根水治胃热各症
用料:鲜芦根100克,冰糖50克。
制用法:加水共煮。代茶饮。
功效:清热生津,祛烦止呕。治由于胃热引起的口臭、烦渴、呃逆、呕吐等。
4.麻雀粥治老人呃逆
用料:麻雀5只,大米50克,盐少许。
制用法:将麻雀去毛及内脏,按常法同米煮粥,加盐调味。顿服。
功效:降逆止呃。治老人呃逆,对阳痿者亦有疗效。
十五、消化不良
1.鸡肫皮治消化不良
用料:鸡肫皮(鸡内金)若干。
制用法:将鸡肫皮晒干,捣碎,研宋过筛。饭前1小时服3克,每日2次。
功效:消积化滞。治消化不良、积聚痞胀等。
2.麦芽神曲汤化食下气
用料:大麦芽、六神曲各20克。
制用法:水煎。早晚各1次空腹服。
功效:益气调中,化食下气。用治胃肠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饱闷腹胀。
3.羊肉秫米粥开胃健力
用料:羊肉100克,秫米(高粱米)100克,盐少许。
制用法:羊肉切丁,同秫米共煮粥食。
功效:补虚开胃。治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等。
4.粟米山药糊健胃消食
用料:粟米(即小米)50克,怀山药25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按常法共煮作粥,后下白糖。每日食用2次。
功效:补益脾胃,清热利尿。治消化不良及作小儿脾胃虚弱调养之用。
5.炖野鸭山药参开胃化食
用料:野鸭1只,怀山药50克,党参、生姜各25克,盐少许。
制用法:将野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同其他四味加水共炖。食鸭肉饮汤,每日2次。
功效:平胃消食。治肠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佳。
6.鹌鹑山药参补脾益胃
用料:鹌鹑1只,党参25克,怀山药50克,盐少许。
制用法:鹌鹑去毛及内脏杂物,与其他各味加水共煮熟。吃肉饮汤。
功效:补中益气,强筋壮骨。用治脾胃虚弱之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等。
7.胡萝卜炒肉丝健脾胃
用料:胡萝卜250克,猪肉100克,食油25克,葱、姜、香菜、盐、酱油、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制用法:将胡萝卜洗净切成丝,猪肉切丝。锅内加食油,烧热下葱姜丝炝锅,加肉丝翻炒,再加胡萝卜丝、醋、酱油、盐、炒熟加味精、香菜,淋入香油翻炒即成。
功效:下气补中,健胃行滞。久食有益强身、助消化、振食欲。
注:胡萝卜、红糖适量,水煮熟后食,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小儿尤宜。
8.常食苹果汤润肠胃
用料:苹果,瘦猪肉。
制用法:苹果2个切块,用两碗水先煮,水沸后加入猪肉200克(切片),直煮至猪肉熟透。调味服食,久食有益。
功效:生津止渴,润肠健胃。治疗肠胃不适及消化不良。
注:《滇南本草》云:。苹果熬膏名‘玉容丹’,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卫而通神明,解温疫而止寒热。”《食疗本草》云:“苹果补中焦诸不足气,和脾;卒患食后气不通。”
9.无花果饮治消化不良
用料:干无花果2个(鲜品加倍),白糖适量。
制用法:将干无花果切碎捣烂,炒至半焦,加白糖冲沏。代茶饮。
功效:开胃助消化。治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10.双芽汤治消化不良
用料:糯稻芽、大麦芽各50克。
制用法:水煎。每日服1次。
功效:暖胃和中。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或食积。
11.山楂猪肉干滋阴化食消积
用料:山楂100克,瘦猪肉500克,香油、葱、姜、花椒、料酒、味精、白糖各适量。
制用法:①将猪肉剔去皮筋,切成粗长条,洗净备用。山楂去核。姜切片,葱切段。②将50克山楂放人锅内加水约200毫升,在火上烧沸,再放人猪肉,共煮至六成熟,捞出猪肉稍风干,再用香油、葱、姜、料酒、花椒等调料将肉条拌匀,腌制1小时,再晾干。③将油放人锅内,以文火炼热,投入肉条炸至色黄,即用漏勺捞起,沥去油。锅里留点余油,再置火上,投入余下的50克山楂,略炸,再将肉干下锅反复翻炒,微火焙干,即可起锅置于盘中。再淋些香油,撒上味精、白糖拌匀。
功效:补益脾胃,消积化滞。适用于脾虚所致的消化不良、积滞胃满及高血压、高血脂等。
12.杨梅酒醒胃助消化
用料:杨梅、白酒各适量。
制用法:将鲜杨梅洗净,晾干,装入酒缸内浸泡3个月,封固饮用。
功效:加速肠胃消化,增进食欲。适于佐餐。
13.萝卜饼消食又化痰
用料:白萝卜150克,面粉150克,瘦猪肉60克,姜、葱、盐、油各适量。
制用法:将白萝卜洗净切丝,用豆油翻炒至五成熟时待用。将肉剁碎,调成萝卜馅。将面粉加水合成面团,揪成面剂,擀成薄片,填入萝卜馅,制成夹心小饼,放锅内烙熟即成。
功效:健胃理气,消食化痰。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喘多痰等。
14.酸辣血汤开胃促食欲
用料:鸡血(或鸭血)500克,豆腐50克,青蒜1 根,盐、胡椒粉、香油、味精、醋、淀粉、料酒各适量。
制用法:锅内放清水三碗,水开后放入切成丁的鸡血和豆腐丁,加入适量细盐及料酒,待水开后,稍等,加少许湿淀粉,再开后,急投入适量醋、胡椒粉、味精,撒上青蒜花,关火起锅即成。
功效:酸辣,可刺激胃液分泌,引起食欲。此汤必须饭前服用,开胃进食。
15.拌辣白菜开胃解酒
用料:白菜、盐、辣椒、白糖、姜、醋、香油各适量。
制用法:①取白菜嫩心,切成半厘米宽、3厘米长的条,加上少许细盐腌渍,待菜心水分泌出后,用清水漂洗掉盐分,再用布挤出水分,放入盘内。②取干辣椒1个,斜切成丝,姜1块也切成丝,均撒在白菜心上。③取白糖100克、醋50克、酱油少许,放入碗内搅拌后倒在白菜心上。④锅内加香油少许烧热,放1个辣椒炸成老黄色,将油浇到白菜心上,盖上盖使香辣味渗透到菜条内,拌匀装盘即成。
功效:下气开胃,促进食欲,助消化,解酒醉。
16.清拌蔓菁下气开胃
用料:蔓菁200克,酱油、醋适量。
制用法:将蔓菁洗净切成细丝,放入开水锅内焯熟,沥干水气,倒入碗内下调料拌食。
功效:《随息居饮食谱》载:“腌食咸甘,下气开胃,析醒消食,荤素皆宜,肥嫩者胜,诸病无忌。”
注:蔓菁是十字花科植物,也叫芜菁、圆根、扁萝卜。拌蔓菁这道菜,在《西厢记》中有载:老夫人请张生吃饭,张生问:“为什么请我?”红娘唱答:“淘下陈仓米效升,炸下七八碗蔓菁。”这里的“炸”是指水炸,即用水焯熟拌吃。
17.枸杞活鲫鱼健脾利湿
用料:枸杞15克,活鲫鱼2条(500克),香菜5克,葱、姜、醋、胡椒粉、料酒、盐、味精、猪油、奶汤各适量。
制用法:将活鱼宰杀,去内脏及鳞,洗净,在鱼身上斜刀切成十字花,香菜及葱切小段。铁锅烧热放入猪油,下葱姜末,随后放人少量清水、奶汤、盐、醋,再放鱼和洗净的枸杞,烧沸后,用中火炖15分钟,下香菜、味精即成。
功效:适于脾虚胃弱、不思饮食、精神倦怠等。
18.豆蔻鱼益气健脾利湿
用料:白豆蔻6粒,鲫鱼2条(约700克),陈皮5克。盐、料酒、胡椒面、味精、葱、姜、猪肉各适量。
制用法:①将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白豆蔻研成细末,陈皮、姜、葱洗净,切成斜片。②将豆蔻末分装入2条鱼肚内,装在大盘内,鱼底下放陈皮,上面撒胡椒粉、盐、味精、料酒、姜、葱,浇上猪油,上笼蒸约20分钟,取出,拣去姜、葱即成。本品味香色佳,四时皆宜。
功效:健脾,益气,利湿。治脾胃虚弱所致的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等。
19.牛肉砂仁汤健脾开胃
用料:牛肉1公斤,砂仁5克,陈皮5克,生姜15克,桂皮3克,盐少许。
制用法:先炖牛肉至半熟,然后将以上各味共炖烂,服前加盐调味,取汁饮用。
功效:健脾醒胃。常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久服能增进健康。
20.牛肚黄芪健脾胃养气血
用料:牛肚1个,黄芪50克,盐少许。
制用法:加水共煮熟。食肉喝汤。
功效:健胃益气。用治脾胃气虚所致的消化不良、气短乏力、食后腹胀等。
21.陈皮鸭健脾开胃补虚
用料:鸭1只,陈皮6克,胡椒粉、酱油、料酒、奶汤、鸡汤各适量。
制用法:将鸭洗净,开膛去杂物,加水煨炖,稍烂将鸭取出,晾凉拆去鸭骨。把拆骨鸭胸脯朝上放在搪瓷盆内,再将炖鸭的原汤、奶汤、鸡汤烧沸,加料酒、酱油、胡椒粉,搅匀,倒人搪瓷盆内,陈皮切丝放在鸭的上面,人笼蒸(或隔水蒸)30分钟即成药膳。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中。适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营养不良。
22.羊肉羹面治不思饮食
用料:面200克,白羊肉200克。
制用法:水溲面作索饼,以羊肉作臛,煮熟。空腹食之,以生姜汁溲面更佳。
功效:补脾益胃。用治脾胃气弱所致的饮食减少、四肢无力、日见消瘦。
注:本文见于《食医心鉴》。溲面,即和面。索饼,即宽面条。臛即肉羹。
23.荷叶饭健脾除湿
用料:大米250克,鲜荷叶1张。
制用法:将米淘洗干净,置铝锅上加水适量,荷叶绿面朝下,盖于水面上,与平时焖米饭方法相同,熟时取去荷叶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除湿,升举胃气。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不良。
24.茶膏糖治消化不良
用料:红茶50克,白砂糖500克。
制用法:红茶加水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4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煮浓缩,至煎液较浓时,加白砂糖,调匀。再煎熬至用铲挑起呈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趁热倒在表面涂过食油的大搪瓷盆中,待稍冷,将糖分割成块即可。每饭后含食1~2块。
功效:清神,化食。用治消化不良、膨闷胀饱、胃痛不适等。
25.橘枣饮治消化不良
用料:橘皮10克(于品3克),大枣10枚。
制用法:先将红枣用锅炒焦,然后同橘皮放于杯中,以沸水冲沏约10分钟后可饮用。
功效:调中,醒胃。饭前饮可治食欲不振,饭后饮可治消化不良。
26.山楂丸开胃助消化
用料:山楂(山里红)、怀山药各250克,白糖100克。
【制用法)山药、山楂晒干研末,与白糖混合,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补中,化积。用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27.芡莲猪尾汤健脾补肾
用料:猪尾1个(细小的加倍),芡实75克,莲子75克,红枣7个,酱油、盐少许。
制用法:把猪尾上的肥肉切去,洗净,切成小段。红枣去核。然后将芡实、莲子放进砂锅内,加水三大碗,大火煎煮。水沸下人猪尾,煮2小时以上,尾烂放调料即成。
功效:健脾,补肾,止泻,去湿。对脾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便溏,或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而身体困倦、气短懒言等有效。常人食用,对健康也有裨益。
28.五香锅粑散开胃助消化
用料:锅粑焦100克,砂仁、小茴香、橘皮、花椒、茅术各10克。
制用法:以上各味共捣碎,研成细末。每服5一10克,每日2次。
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化水。用治消化不良、膨闷胀饱、不思饮食,对慢性胃炎亦有疗效。
29.萝卜酸梅汤宽中行气
用料:鲜萝卜250克,酸梅2枚,盐少许。
制用法:将萝I-洗净,切片,加清水三碗同酸梅共煮,煎至一碗半,加食盐调味。
功效:化积滞,化痰热,下气生津。治食积、饭后烧心、腹胀、肋痛、气逆等。
30.山楂麦芽汤消积化食
用料:生山楂、炒麦芽各9克。
制用法:水煎,饮汤,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消滞开胃。治食积腹胀、消化不良。
31.胡萝卜粥消胀化滞
用料:胡萝卜50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胡萝卜洗净,切成小块,同糯米加水煮粥,调入红糖。温服。
功效:补中益气,消胀化滞。用于脘胀食滞。
32.咖啡粉治食积腹痛
用料:咖啡粉10克,白糖少许。
制用法:将咖啡粉与白糖拌匀。用开水一次冲服,日服2次。
功效:消食化积,止腹痛。
33.内金双芽牛肚粥治疳积症
用料:牛肚100克,谷芽30克,麦芽30克,鸡内金10克,大米50克,盐、味精少许。
制用法:将牛肚用沸水焯透刮净,切成小丁。另将谷芽、麦芽、鸡内金同装纱布袋内。再将大米洗净,与肚丁、布袋一起放锅内加水煮至熟烂,即可调味食用。
功效:健脾开胃,导滞消积。治脾胃虚损引起的疳积。
34.草果排骨消食化水行气止痛
用料:草果仁10克,薏苡仁50克,猪排骨1500克,冰糖20克,姜、葱、花椒、料酒、香油、味精各适量。
制用法:先将草果仁、薏苡仁炒香,捣碎,加水煎煮多次,提取滤液500毫升。将猪排骨切块放入药液中,再把姜、葱下锅,加花椒,俟排骨至八成熟,捞净浮沫,取出排骨,晾凉。将煮排骨的药液放在炉火上烧沸,排骨改用文火再煮,煮至透熟,即刻起锅。取少量煮汁倒入锅中,加冰糖、味精、盐,在文火上收成浓汁,烹人料酒,均匀涂在排骨上,抹上香油,即成色美味香的药膳。
功效:适用于脾虚湿重之食少便溏等及骨节疼痛。
35.槟榔汤调中健脾理气
用料:槟榔5~9克,姜5克。
制用法:上两味加水煎汤。饮。
功效:健脾开胃、除烦躁、振食欲,消积化食,并有驱虫作用。
36.胡萝卜炖羊肉补益脾胃
用料:胡萝卜6个,羊肉250克,盐少许。
制用法:炖熟食,后加盐。
功效:健脾,养胃,温肾。用于畏寒喜暖、消化不良、腹部隐痛、阳痿、口淡无味、小便频数之脾胃虚寒、脾肾阳虚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37.炖黄羊肉健脾胃补虚劳
用料:黄羊肉250克,党参50克,油、姜丝、盐、酱油各适量。
制用法:锅烧热加食油煸炒姜丝,下盐和酱油,加水一碗煮沸后,放人黄羊肉和党参,再沸改用文火炖熟。食用。
功效:补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及体质虚弱者调养。
38.清蒸鲢鱼治脾胃虚寒
用料:鲢鱼1条,干姜片10克,盐少许。
制用法:将鱼去鳞、鳃及内脏,切成大块,放于大碗内,下姜片及盐,加盖蒸熟食。
功效:温补脾胃。适于脾胃虚寒各证。
39.炖牛肉健脾益胃养血
用料:牛肉1500克,砂仁、陈皮各5克,生姜25克,桂皮5克,胡椒粉5克,葱、盐、酱油各适量。
制用法:锅内水沸后,上述各味同煮,再沸,改用文火炖至肉烂,取出牛肉切片。食用。
功效:治疗脾胃虚寒所致不思饮食、身体瘦弱。
40.榛子仁汤补益脾胃
用料:榛子仁100克,党参25克,怀山药50克,砂仁4克(后入),陈皮10克,莲子25克。
制用法:水煎。每日服1剂。
功效:补益脾胃。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减少、身体瘦弱、气短乏力等。
41.小麦山药糊补虚益五脏
用料:小麦100克,怀山药50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共捣碎,加水煮为糊,白糖调味。食用。
功效:温养补虚。适于脾胃虚弱者调养用。
42.小枣粟米粥养肠胃清虚热
用料:粟米100克,小枣50克,红糖50克。
制用法:按常法共煮作粥,食时加红糖。
功效:养肠胃,止渴。对产妇亦有补益作用。
43.桂花粥醒脾悦神
用料:干桂花3克(鲜品加倍),粳米50克,红糖少许。
制用法:将桂花与米同煮作粥,调入红糖。食之。
功效:适用于脾湿有疾而痰饮咳喘、胃口不开,或肠风下血及牙痛、口臭等。
44.蜜饯姜枣龙眼健脾益胃
用料:龙眼肉250克,大枣250克,蜂蜜250克,姜汁适量。
制用法:将龙眼肉、大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时,加入姜汁和蜂蜜,搅匀,煮熟,待晾凉后装入瓶内即成。每次吃龙眼肉、大枣各6~8粒,每日3次。
功效: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虚血亏所致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悸怔忡等。
45.鸡肉馄饨补虚暖胃壮体
用料:鸡肉250克,白面150克,油、盐、酱油、醋、味精各少许。
制用法:鸡肉剁成馅,白面和水擀作片,切成三角块。鸡肉馅以酱油、味精、盐、油调匀,以面裹肉馅煮熟,盛于碗内,再加调料。空腹食之,每日2次。
功效:补虚暖胃。治脾胃虚弱、人萎黄瘦、产后身虚等。
46.焖栗子鸡健脾补虚
用料:栗子250克,鸡半只,盐、酱油各适量。
制用法:栗子去皮,鸡收拾干净,切块,加盐、酱油调味,置砂锅焖煮至栗熟起粉即成。
功效:健脾开胃。治食欲不振、体倦乏力等虚证。
十六、泄泻
1.野鸡肉馅馄饨治泄泻
用料:野鸡肉、葱、姜、花椒粉、盐、面粉各适量,怀山药50克。
制用法:野鸡肉剁成肉泥,放人葱姜末、花椒粉及盐,搅拌匀,成馄饨馅。面粉加水和面擀成馄饨皮,包馅备用。锅内水中加怀山药煮沸5~10分钟,下馄饨煮熟。食用。
功效:补益脾胃。治疗脾胃气虚而致的泄泻。
注:不宜与核桃、木耳同食。
2.乌鸡治脾虚滑泄
方一
用料:乌鸡1只,豆蔻50克,苹果2枚。
制用法:将乌鸡治净,豆蔻及苹果烧灰存性,纳入鸡腹内,扎定煮熟。空腹食之。
功效:温中补虚。用治脾虚滑泄。
方二
用料:乌鸡1只,党参50克,白术、茯苓各25克,砂仁5克,蔻仁I: 5克,生姜15克。
【制用法)将乌鸡治净,其他各味纳人鸡腹内,煮熟去药。服食鸡肉和汤。
功效:温中补虚。用治脾虚滑泄。
3.榛子仁治脾虚泄泻
用料:榛子仁、红枣各适量。
制用法:将榛子仁炒焦黄,研细。每次1汤匙,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以红枣汤送服。
功效:补脾胃,益气力。用治脾虚泄泻、身倦无力。
4.鲫鱼羹醒脾暖胃止腹泻
用料:荜茇10克,缩砂仁10克,陈皮10克,大鲫鱼1000克,大蒜2头,胡椒10克,泡辣椒10克,葱、盐、酱油各适量。
制用法:将鲫鱼去鳞和内脏,洗净,在鱼腹内装入陈皮、砂仁、荜茇、蒜、胡椒、泡辣椒、葱、盐、酱油备用。锅内放入油烧热,将鲫鱼放锅内煎,再加水适量,炖煮成羹即成。空腹食之。
功效:温中祛寒。用治脾胃虚寒之慢性腹泻、慢性痢疾等。
5.猪肾汤治老人久泻
用料:猪腰子2个,骨碎补20克,食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用法:先将猪腰子剖开,剔除白筋膜,切片洗净,加水1公斤与骨碎补共煮至熟。将骨碎补捞出,下调味品。饮汤食猪腰子。隔日服用1次,约10次见效。
功效:疗虚补肾,强身止泄。用治老年人肾虚不固、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身体虚弱、腰酸背痛、时常腹泻且经久不愈。
6.莲薏粥清热健脾去湿
用料:白莲肉30克,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
制用法:白莲肉泡去皮,与另两味加水煮作粥。分数次温食。
功效:健脾祛湿。用治脾虚泄泻、津液亏耗、口渴欲饮等。
7.枣栗粥益脾胃止泄泻
用料:大枣10枚,栗子250克,茯苓20克,大米100克,白糖30克。
制用法:按常法共煮作粥,加白糖。服食。
功效:补益脾肾。用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和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泻。
8.焦米粥益脾胃止泄泻
用料:白粳米100克。
制用法:将米炒焦,加水煮作粥。可任意食用。
功效:用治脾虚泄泻,水泻或稀便日达数次且不思饮食。
注:白粳米饭锅粑(焦饭)再炒成炭,研细,每服5克,温水送服,亦有上述功效。
9.炒白面厚肠胃止泻
用料:白面、糯米、大枣各等分。
制用法:白面、糯米炒黄,大枣去核焙干,共研细末。每次25~50克,开水调服。
功效:用治脾胃虚弱所致的腹泻、五更泻。
10.山药蛋黄粥健脾胃止泻
用料:山药50克,鸡蛋黄2个。
制用法:将山药研碎过筛,对水适量煮两三沸,入蛋黄。每日空腹食3次。
功效:用治泄泻日久,肠滑不固。
11.无花果叶健胃止泻
用料:无花果叶(鲜品)100克,红糖50克。
制用法:将鲜叶切细,加入红糖同炒,研末。开水送下,顿服。
功效:用治经年腹泻不愈。
12.荔枝大米粥健脾止泻
用料:干荔枝15枚,山药、莲子各15克,大米50克。
制用法:先煎前三味,去渣取汁,后下米煮作粥。服食。
功效:用治老人五更泻、便溏。
13.莲子糯米粥健脾补虚
用料:莲子(去心)20克,怀山药25克,内金15克,糯米50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先将前三味加水煮20分钟,再下糯米煮作粥,熟后加白糖。食用。
功效:用治脾虚腹泻、食欲不振等。
14.莲肉汤健脾胃止泄泻
用料:莲肉25克,吴茱萸15克,补骨脂20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15克,党参25克。
制用法:共加水煎。日服1剂。
功效:用治脾虚所致的腹泻、五更泻。
15.玉米棒石榴皮强胃止泻
用料:玉米棒500克,新石榴皮120克(如1年以上者用量加倍)。
制用法:将玉米棒、石榴皮用砂锅焙黄,研末,过箩,装入瓶内备用。1岁以内每次服1.5克,2~4岁每次服3克,5~8岁每次服4.5克,9~12岁每次服6克,13~15岁每次服7.5克,16岁以上每次服9克。日服2次。
功效:用治消化不良之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16.黄米粉治久泄胃弱
用料:黄米,砂糖。
制用法:黄米炒为粉末。每用数匙,砂糖拌食。
功效:消宿食,止泄泻。用治久泻而饮食少进。
17.焦黄米糕消宿食止腹泻
用料:黄米。
制用法:将黄米碾成面,按常法蒸成黄米糕,晾凉,切成一指厚的薄片,放在将尽的灰火中煨焦黄,取出研面。每日2次,每次15克,开水送下,连服2~3日有效。
功效:对肠胃功能薄弱,饮食稍有不当即致腹痛作泻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注:消化不良者应少食黄米糕或以不食为佳。因为糕性粘腻,难于消化,多吃可致腹泻。这是多食则泻。少食则补的功效。
18.浓茶治腹泻口渴
用料:红茶或花茶10克,醋少许。
制用法:用开水沏浓茶一杯,加醋少许。一次热饮。
功效:用治水泻,其臭难闻,口干口渴。
19.烤馒头治胃酸腹泻
用料:馒头1个。
制用法:将馒头置于烤架上,放在炉上慢烤,烤至焦黄色,只吃馒头的焦外皮。早晚各吃1次。
功效:用治胃酸多、消化不良的腹泻。其道理和某些胃肠道疾病患者服用活性炭相同。
20.番薯藤治急性胃肠炎
用料:番薯藤60~90克,盐少许。
制用法:将番薯藤加盐炒焦,冲水煎服。
功效:解毒,消炎。用治急性胃肠炎之上吐下泻。
21.大蒜头治腹泻不止
用料:大蒜2头。
制用法:烧灰存性,煮水。服。
功效:解毒,消炎。用治腹泻不止。
22.姜汁牛肉饭补中益气
用料:鲜牛肉100克,姜汁适量,酱油、花生油各少许。
制用法:将肉剁成肉泥,放碗内加姜汁搅拌匀后下酱油及花生油,再搅拌。待锅内米饭将熟时,把姜汁牛肉倒入米饭上摊开再蒸15分钟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祛寒健胃。用治病后脾胃虚弱致大便溏泄、久泻脱肛、体虚浮肿。
23.猪肚大米粥补益脾胃
用料:猪肚1个,怀山药50克,大米50克,食盐、姜末各适量。
制用法:猪肚切片,与怀山药和大米煮作粥,盐、姜调味。
功效:用治脾胃气虚泄泻、尿频。
24.核桃扁豆泥健脾补肝肾
用料:核桃仁10克,扁豆150克,黑芝麻10克,白糖100克,猪油80克。
制用法:将扁豆剥去皮,取其豆,加清水少许,上笼蒸约2小时,极烂,取出挤水,捣成泥,用细纱过滤,余渣再捣成泥。将黑芝麻炒香,研末。将锅刷净,置火上烧热,放入猪油再热,倒入扁豆泥翻炒,至水分将尽,放入白糖炒至不粘锅底,再放猪油、黑芝麻、白糖、核桃仁,混合炒片刻即成。
功效:用治脾虚久泻、大便燥结,肾虚之须发早白等,亦是中老年人常用的保健食品。
25.莱菔山楂粥治急性腹泻
用料:莱菔子15克,山楂20克,生姜3片,红糖15克,大米250克。
制用法:先将莱菔子、山楂、姜片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其汁液,放人淘洗净的大米煮作粥,临熟时下红糖调味。1天内分3次服下,可连服5天。
功效:用治因饮食不节所致的急性腹泻。
26.粟米山药粥健脾胃补血气
用料:粟米50克,怀山药25克,大枣5枚。
制用法:按常法共煮作粥。食用。
功效:用治脾胃虚弱所致的腹泻,以及气血不足之体弱。
27.山药大枣粥治慢性腹泻
用料:山药30克,大枣10枚,薏苡仁20克,糯米30克,干姜3片,红糖15克。
制用法:按常法共煮作粥。每日分3次服下,连续服用半月至愈。
功效:补益脾胃。用治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腹泻,症见久泻不愈、时发时止、大便溏稀、四肢乏力。
28.秫米枣丸治腹痛腹泻
用料:红高粱米120克,黑豆60克,大枣30克,神曲40克。
制用法:大枣煮熟去核,其他三味研成细粉,加适量枣与汤调和,捏成饼,蒸熟,焙干,轧成细粉,置砂锅内炒成黄黑色,用蜂蜜少许调捏成丸,每丸8克。晚饭后服4丸,白水送下。
功效:红高粱味甘涩,温中,燥湿,收敛;黑豆除热下瘀,解毒止痛;大枣健脾和胃,止泻安神;神曲则有健脾进食之功。四味配伍对治疗腹痛腹泻或胃气不和刺痛吐酸有较好疗效。
29.芡实点心治慢性泄泻
用料:芡实(鸡头米)、莲子、怀山药、白扁豆各等分,白糖适量。
制用法:共研磨成细粉,加白糖蒸熟。作点心吃,每次50一100克,连食数日。
功效:补中益气,收敛,祛湿。用治慢性泄泻、五更泻等。
30.炮姜粥治腹泻
用料:炮姜6克,白术15克,花椒和大料少许,糯米30克。
制用法:上述前四味共装在纱布包里,先煮20分钟,然后下糯米煮作粥。每日分3次服食,连服1~2周。
功效:用治因受寒湿而引致的腹泻,症见大便清稀如水、脘腹胀满、四肢无力。
31.糯米粽子治寒泻清水
用料:糯米粽、姜汁、白酒各适量。
制用法:将粽子切片晒干,蒸热后,加姜汁和酒少许。每次吃100克,早晚各1次。
功效:温补脾胃,驱寒止泄。用治寒泻之便如清水、口淡唇白。
32.火腿爪尖汤治脾虚久泄
用料:火腿爪尖1个,盐少许。
制用法:爪尖洗净,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文火煮炖至熟,下盐即成。可随量饮用,连食2口。
功效:补虚养胃。用治脾虚久泄。
33.荞麦饼止烦热止泄痢
用料:荞麦面250克,红糖150克。
制用法:按常法将荞麦面与红糖加水,和成面团,擀烙成饼。连续食用。
功效:解毒治痢疾、泄泻。
34.鲜竹笋粥治久泄久痢
用料:鲜竹笋1个,大米100克。
制用法:竹笋去皮,切碎,同大米煮作粥。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治久泄、久痢、脱舡。
35.扁豆汤健脾胃止泄泻
用料:炒扁豆20克,党参25克,怀山药25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蔻仁5克,防风10克,焦内金15克。
制用法:共水煎。日服1剂。
功效:用治脾气虚弱而致的腹泻,症见食物不消化即泻、饮食减少、身倦乏力。
十七、痢疾
1.烹鸭肝治痢疾
用料:鸭肝1具,葱、姜、盐、食油各少许。
制用法:将鸭肝切片,按常法加油及调料烹炒。日服2次,连服2日可愈。
功效:清热解毒。用治痢疾、泄泻。
2.白糖松花蛋治痢疾
用料:白糖50克,松花蛋3个。
制用法:将松花蛋剥去皮蘸白糖吃。食用此方前应先断食四五小时,待觉饿时再吃。吃后禁饮茶水。
功效:除肠胃伏热。用治下痢。
3.藕节热酒治痢疾
用料:新嫩藕节、陈黄酒各适量。
制用法:将藕节洗净,捣烂如泥。用热酒送服,数次即愈。
功效:涩肠止血。用治痢疾便脓血。
4.榛仁陈皮治噤口痢
用料:榛子仁、陈皮各适量。
制用法:榛子仁磨成细粉。每服5克,用陈皮煎好的汤送服,每日3次。
功效:清热,解毒,和胃。用治噤口痢,即痢疾症见不能进食或食即呕吐。
5.牛角胎汤治久泻久痢
用料:牛角胎(即牛角内的嫩骨)、红糖各适量。
制用法:牛角胎烧存性,研末。用红糖水送服,每服3~6克,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用治久泻久痢、崩漏、白带多而臭及水肿。
6.鸡蛋白矾面消炎止痢
用料:鸡蛋1个,白矾面少许。
制用法:将鸡蛋打破,油炒,加白矾面少许。一次吃完。
功效:收敛止泻。用治久痢不愈。
7.大蒜治痢疾肠炎
用料:大蒜1头,白糖20克。
制用法:大蒜去皮切细末,用白糖拌和。每日早晚各1次,饭前吞服,连用7~10天。
功效:杀菌解毒。用治痢疾、肠炎腹泻。
注:如系菌痢,同时用大蒜液灌肠则效果更佳。
8.砂仁丸治虚痢
用料:砂仁、炮附子、干姜各等分,小麦粉适量。
制用法:将前三味焙干研末,麦粉糊为丸。每服10克,每日2次,以粥汤送下。
功效:温暖脾胃。用治虚痢滑脱不禁。
9.苋菜拌蒜泥驱菌止痢
用料:苋菜100克,大蒜1头,香油少许。
制用法:将苋菜洗净切段备用,大蒜去皮捣烂,铁锅倒人油后立即将苋菜放人,而后置于旺火上炒熟,撒上蒜泥。
功效:“养精益气补血,食之肥健,嗜食。”(见《神农本草经》)因此经常食用苋菜能增强身体素质。对细菌性痢疾有辅助疗效。
注:苋菜人夏上市,不但价廉,而且营养丰富。此菜不宜久炒过熟,以免养分受到破坏,影响疗效。如直接取用苋菜汁,疗效更为理想。
10.猪胆汁泡绿豆治痢疾肠炎
用料:猪胆1个,绿豆100克。
制用法:将绿豆碾碎,研成粉末。把绿豆粉纳入猪胆汁内浸泡多日。首次服1克,以后减半。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清热解毒。用治红白痢疾、肠炎腹泻。
11.田螺清热利湿止痢
用料:田螺。
制用法:取田螺挑出螺肉,晒干,炒焦,水煎。日服3次,每次15克。
功效:清热解毒。用治菌痢。
注:据有关资料介绍,某女,10岁,捧脓性大便。里急后重伴腹痛。用此方3次即愈。
12.马齿苋粥治赤白痢疾
用料:马齿苋500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马齿苋菜洗净,捣烂后用纱布挤取汁,下粳米煮作粥。空腹食用。
功效:清热利湿。用治赤白痢疾。据<粥谱>介绍,此方尚有明日去翳之功。
13.马齿苋绿豆汤解毒止痢
用料:马齿苋200克(干品50克),绿豆100克。
制用法:洗净后共煎汤。顿服,连用3或4次。
功效:清热解毒。用治痢疾、肠炎。
14.马齿苋包子预防痢疾
用料:马齿苋、瘦猪肉末各适量。
制用法:马齿苋洗净后,放在背阴处晾几天,再洗,剁馅。拌馅时放些肉,做法和一般包子相同。
功效:清热解毒。对痢疾和肠炎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15.莙荙莱粥清热解毒
用料:鲜莙荙菜400克,粳米50克。
制用法:菪蓬莱洗净,切段,与粳米煮粥。可任j蕞食用。
功效:用于热毒痢疾、暑热口渴等。
16.蕹菜根汤清热止痢
用料:蕹菜(瓮菜、空心菜)根200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用治痢疾、泄泻。
17.荞麦苗治痢疾泄泻
用料:养麦苗500克,盐、醋、蒜各适量。
制用法:将荞麦苗煮熟,加盐、醋,再将捣烂的大蒜泥放入。当菜拌食。
功效:消积滞,止泄泻。用治赤白痢疾。
18.焙鳝鱼治赤白痢疾
用料:鳝鱼1条,红糖、黄酒各适量。
制用法:将鳝鱼去肠,洗净,瓦上焙干,研成粉末。每日温黄酒调服9克,加红糖送下。
功效:补虚益气。用治赤白痢疾及久痢体虚。
19.烧鲫鱼肉末调胃实肠下气
用料:鲫鱼、瘦猪肉末、盐、酱油、味精、食油、葱末、姜末、白糖、料酒、醋各适量。
制用法:将鲫鱼去鳞、鳃及五脏,洗净控水,用少许盐腌入味。瘦肉末放入酱油、味精拌匀后填人鱼腹内。砂锅上火,倒入食油烧至八成热,下放好馅的鱼轻炸一下捞出。锅留少量底油,放葱姜末炝锅冲入酱油,加开水,再放盐、味精、白糖、料酒、醋,下鱼,以大火烧开,然后改小火炖20分钟即成。酸甜可口,顺气开胃。
功效:行水消肿。用治肠胃病呕吐、泻痢下血等。
20.扁豆花馄饨止泻暖胃
用料:白扁豆花100克,瘦猪肉100克,胡椒7粒,白面150克,酱油及味精各适量。
制用法:白扁豆花选取正开者,以沸水烫过,猪肉剁成肉泥,胡椒油炸碾末,同酱油共拌作馅。烫扁豆花的沸水待凉和面,擀面皮并切作三角形。包小馄饨,煮熟。食之,每日1次。
功效:用治泻痢。
21.豆花煎鸡蛋治暑湿泻痢
用料:扁豆花30克,鸡蛋2个,盐少许。
制用法:将鸡蛋去壳打入碗中与扁豆花拌匀,锅内下油煎炒,撒盐末少许。
功效:和中下气。用治暑湿下痢、腹痛吐泻。
22.高粱霉烧酒治痢疾
用料:高粱霉、白酒各适量。
制用法:高梁霉(俗称乌霉、灰包)。在高粱吐穗时,剪取其霉,放阳光下晒干,轻轻将霉粉弹落,加白酒(以老白干为佳)拌匀。用开水冲服。
功效:燥湿,收敛,止血。用治痢疾、腹泻。
23.高梁根红糖水治痢疾
用料:高粱根1个,红糖120克。
制用法:将高粱根洗净,与红糖共煎水。一饮。
功效:温中,利水,止血。用治赤白痢疾。
24.白木耳粥滋阴理气止痛
用料:白木耳50克,粳米50克,豉汁、葱、椒、盐各适量。
制用法:白木耳洗净,切细,先以前三味煮粥,后入葱、椒、盐等。空腹食用。
功效:滋阴润燥。用治久痢伤阴,口干舌燥。
25.姜糖茶饮治痢疾腹泻
用料:鲜姜6克,红糖30克,细茶15克。
制用法:以沸水冲约半碗,待泡浓时一次饮,连饮2次。病重者可上、下午各饮1剂,1剂冲泡2次。
功效:杀菌、收敛。用治赤白痢疾、急性肠炎及其他腹泻。
26.萝卜姜汁治赤白痢疾
用料:萝卜1个,鲜姜30克,蜂蜜30克,陈茶3克。
制用法:萝卜及生姜洗净,捣烂,取萝卜汁一酒杯,取姜汁一汤匙,与蜂蜜及陈茶混在一起,用开水冲沏一杯。顿服,连服3次可愈。
功效:用治赤白痢疾。
27.石榴皮汤治各种痢疾
用料:石榴皮60克。
制用法:加水200毫升煎煮石榴皮,煎剩至100毫升即成。每日服3次,每次20毫升,连续服用1周。
功效:收敛止泻。用治赤白痢疾。
28.橄榄膏治细菌性痢疾
用料:橄榄(即青果)500克,郁金25克,明矾250克。
制用法:橄榄去核,捣烂,加水适量同郁金煎成浓汤,去渣,再煎3次过滤去渣,然后下明矾收成膏。每服1汤匙,温水送服,日2或3次。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用治细菌性痢疾。
29.山楂汤治赤白痢疾
用料:山楂30克,红糖或白糖60克。
制用法:山楂同糖共煎服。
注:白痢疾用红糖,赤痢疾用白糖。
功效:收敛止泻。用治赤白痢疾。
30.葡萄汁红糖治赤痢
用料:鲜葡萄250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将葡萄洗净,绞取汁,放入红糖调匀。顿服,数次即愈。
功效:消炎止痢。治赤痢疾。
注:据有关资料介绍,某人患血痢日夜十余次,里急后重,身有微热,食欲不振,服用此方1剂而愈。
31.枣树皮治疗急性痢疾
用料:老枣树皮。
制用法:将枣树皮洗净,晒干,捣碎研末。每次白水送服1克,每日3次,儿童酌减。可连续服用3~6天。
功效:收敛止泻,消炎抗菌。用治急性菌痢、肠炎。
32.龟蛋粥治赤白痢疾
用料:龟蛋1枚,粳米50克。
制用法:按常法先将粳米煮成粥,待熟时打破蛋壳同粥再煮即成。
功效:解毒治痢止泻血。用治赤白痢疾。
33.西红柿茎枝叶治菌痢
用料:西红柿茎、枝、叶。
制用法:每500克茎枝叶加水1倍,煮3~4小时,纱布过滤,压出汁液。成人每日服10次,日夜连服,每次80毫升。
功效:消炎杀菌。用治细菌性痢疾。
34.生金针菜炖冰糖治痢疾
用料:金针菜(黄花菜)1把,冰糖10克。
制用法:加水共煎服。
功效:治赤白痢疾。
35.鹌鹑赤豆粥滋阴止痢
用料:鹌鹑1只,赤小豆30克,鲜姜5片。
制用法:鹌鹑去毛及内脏,切块,同豆、姜共煮作粥。食肉、豆粥,日2次。
功效:补五脏,止下痢。用治赤白痢疾,亦可作滋补食品服用。
十八、便秘
1.菠菜猪血汤治大便不通
用料:菠菜200克,猪血150克,盐少许。
制用法:将菠菜、猪血同煮,后加盐。饮汤。
功效:润肠通便。用治大便不通及解酒毒。
2.香蕉蘸黑芝麻治大便秘结
用料:香蕉500克,黑芝麻25克。
制用法:用香蕉蘸炒半生的黑芝麻嚼吃。每天分3次吃完
功效:润肠通便。患有高血压的人,可经常吃。
3.黑芝麻胡桃松子仁通便
用料:黑芝麻、胡桃仁、松子仁各25克,蜂蜜适量。
制用法:共捣烂加蜂蜜调服。每日1次,早晨空腹服。
功效:滋阴润燥。用治阴虚所致的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
4.松仁粥润肠通便
用料:松仁15克,粳米30克。
制用法:按常法先煮粳米作粥,后将松仁和水研作糊状,入粥内,煮三两沸。空腹食用。
功效:补中益气。用于老年气血不足或热证伤津引起的大便秘结。
5.三仁汤补阴虚通便
用料:松子仁25克,火麻仁20克,瓜蒌仁25克。
制用法:水煎。日服1剂。
功效:润肠通便。用治阴虚肠燥之便秘。
6.郁李仁粥润肠道消水肿
用料:郁李仁10克,粳米100克,蜂蜜、生姜汁各适量。
制用法:将郁李仁浸泡,退皮,研为膏。粳米煮作粥,待粥熟下人郁李仁膏、姜、蜜汁等。空腹食之。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用治大肠气滞、肠燥便秘,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7.木耳海参炖猪肠治习惯性便秘
用料:木耳30克,海参30克,猪大肠150克,盐、酱油及味精少许。
制用法:将猪大肠翻开洗净,加水同木耳、海参炖熟,后下调料。服食饮汤。
功效:有滋阴、润燥、补血之功。适用于老年血虚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等。
8.猪心柏子汤补血润肠
用料:猪心1个,柏子仁15克。
制用法:将柏子仁纳人猪心内,清水炖熟。3天吃饮1次。
功效:养心安神,补血润肠。用治阴虚血少、老少体弱和产后血虚引起的肠燥便秘。
9.芜菁子治二便不下
用料:芜菁于(即大头菜子)100克。
制用法:将菜子捣烂,研成细末,以开水一杯冲人,布包绞汁。空腹服,少时大小便即通。
功效:消食下气,利二便。用治大小便不下。
10.蜂蜜木瓜治大便秘结
用料:蜂蜜6克,木瓜(粉末)6克。
制用法:先用开水将蜂蜜溶化,再人木瓜粉。冲服,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有卓效。
功效:润燥滑肠,清热解毒。用治大便秘结、下血。
11.奶蜜葱汁治便秘
用料:牛奶250克,蜂蜜100克,葱白100克。
制用法:先将葱白洗净,捣烂取汁。牛奶与蜂蜜共煮,开锅下葱汁再煮即成。每早空腹服用。
功效:补虚,除热,通便。用治阴虚肠燥之便秘及老人习惯性便秘。
12.外用葱白通便法
用料:葱白(小指粗)I根,蜂蜜少许。
制用法:将葱白洗净,蘸上蜂蜜,徐徐插入肛门内约5~6厘米,再来回抽插2或3次,拔出,约20分钟即欲大便。如仍不排大便,再插入葱白抽插2或3次即通。
功效:葱白中含有挥发性辣素,能轻微刺激肠道管壁的分泌而奏通便之效。用治大便不通。
13.胡萝卜盐水外治便秘
用料:鲜胡萝卜1根,盐少许。
制用法:将胡萝卜洗净,用刀刮去表皮,使萝卜光洁,削成纺锤形状,长约7厘米,浸在50%浓度的盐水内7天。用时慢慢塞人肛门内,约7分钟即可自行排便。
功效:润肠通便。用治便秘。
14.炒红薯叶治慢性便秘
用料:红薯叶250克,食油少许。
制用法:将红薯叶洗净,晾干,锅内加食油炒熟耳P成。日分2次服。
功效:用治老人慢性便秘。
15.豆油治肠梗阻
用料:豆油(黄豆油为佳)240克。
制用法:每服80克,连服2次即通,通后再服80克。
功效:润肠。
注:据有关资料介绍,某患者呕吐。5日不大便,腹胀甚尉。天津普济医院诊断为肠梗阻,经用此方而愈。
16.紫苏子粥清肺润肠生津
用料:紫苏子15克,荏子(即白苏子)15克,粳米30克。
制用法:先用水洗紫苏子,捞去浮者不用。真荏子洗净干炒,同捣烂入水煎,过滤取其汁,与粳米同煮作粥,调入姜汁、清蜜各少许。食用。
功效:用治老人大便干燥、气虚咳喘。
17.肉苁蓉粥补肾润肠
用料:肉苁蓉15克,羊肉50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先煎肉苁蓉与切碎的羊肉,去渣取汁,入米煮作粥。空腹食用。
功效: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用治阳虚便秘及命门火衰之四肢欠温、腰膝冷痛等。
18.三仁粥润肠祛风止痛
用料:海松子(即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30克,桃仁30克,郁李仁10克,粳米30克。
制用法:海松子去皮,桃仁泡去皮尖,郁李仁去皮,3味共捣烂和水煎,过滤取汁,再人粳米煮作粥。空腹食用。
功效:用治风秘。症见大便干结、排便艰难。
19.枇杷叶治便秘
用料:枇杷叶100克,麦冬20克。
制用法:水煎。早晚各1次分服。
功效:清肺胃,降邪浊。用治大便久秘症。
注:《梁翰芬医案数则》云:“一男子便秘半月余,中医予大承气汤、人参无功,西医以泻盐、泻油服之亦无力,先生以大剂枇杷叶、麦冬一剂而通。”
20.马铃薯汁治便秘
用料:马铃薯。
制用法:将马铃薯洗净,在搅肉机中挤压,将液汁用纱布滤过。每早空腹及午饭前各服半玻璃杯。
功效:和中养胃,利湿解毒。用治便秘。
注:发芽的马铃薯禁忌食用,因为芽眼附近含龙葵精,这是一种有毒物质,吃后轻者泻痢,重者发生恶心呕吐。甚至麻痹痉厥,应特别注意。
据《中级医刊》1954年第1期介绍,用上法曾治疗84例长期便秘,其中74例为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5例为慢性肠炎,4例为慢性胆囊炎,1例痔疮,全部获愈。大部分在服用2~4天内见效,个别服用20天才有效。
21.生花生仁治便秘
用料:生花生仁30克(1次量)。
制用法:空腹咀嚼生吃,早晚各1次。忌食辛辣及饮酒。
功效:润肠通便。用治大便干燥费力,大便间隔时间延长的习惯性便秘。
注:据有关人士介绍,服用此方大多在第2~3天大便开始变软易解,以后坚持长期服用,并可根据大便质地适当增减原用量。以不稀薄为度。临床治疗获满意疗效。
22.猪肚苡米汤以补为通
用料:猪肚、苡米各适量。
制用法:分别煮烂。当主食吃。
功效:补虚劳,益血脉,利肠胃。用治大病后空存皮骨、大便燥结。
注:据《中国新医药》1955年5期介绍:“一妇女30许,大病新愈,空存皮骨,不能转侧,奄奄一息,大便极度困难。医生惟恐一施润滑,元气随脱而止,诸医束手,不敢下药。一老医出一方,以补为通,乃定一猪肚苡米汤。猪肚一具,苡米五合,分煮极烂。初服撇去浮油,专以此为食物,诸症一一见效,不月而愈。”
23.薯枣汤治老年便秘
用料:红薯200克,大枣50克,蜂蜜25克。
制用法:先将红薯去皮切碎,放入大枣,加水500毫升,武火煎至约300毫升时加入蜂蜜,再用文火煎5~10分钟,待冷却后即可服用。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连汤带渣服完,一般服3~5天可见效。
功效:红薯内含大量淀粉及葡萄糖等,具有和胃、润肠、通便之功;大枣健脾和胃,养心安神;蜂蜜润燥滑肠。三味合用有滋脾和胃,润肠通便之功效。老年人由于肾气不足,故多有脾肾阴虚,阴液亏损,津液虚少,采用此方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会有显著效果。
十九、胸胁结痛
1.蟹壳焙干治胸胁结痛
用料:蟹壳、红糖、黄酒各适量。
制用法:蟹壳焙焦研成粉末,用红糖调匀。每次以热黄酒送服9克,日用2次。
功效:散血结,理经脉。用治蓄血发黄、胸胁结痛。
2.糯稻根鸡骨草治胁痛
用料:糯稻根50克,鸡骨草25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水煎,加糖调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滋阴,益气。用治肝炎发热、胁痛。
注:外感发热和初起汗出者忌用。
3.玫瑰花茶饮治肝郁胁痛
用料:干玫瑰花瓣10克(鲜品加倍)。
制用法:代茶冲饮。
功效:舒肝解郁,理气止痛。治肝气郁结的胁痛、气串痛及胃痛等。
注:据《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玫瑰花能“舒郁结,辟秽,和肝”。
4.橘络黄酒通络顺气
用料:橘络、当归、红花各6克,黄酒适量。
制用法:将三味中药加入适量黄酒和水同煎。每天分2次服下。
功效:用于胸闷气串胁痛、胸胁结痛、肋间神经痛。
5.高梁米糠治浆液性肋膜炎
用料:高粱米糠120~180克,白酒适量。
制用法:将高粱米糠上锅蒸半小时,晾凉,用烧酒调敷患处。
功效:治浆液性肋膜炎。
6.补阴养血止胁痛方
用料:鳖1只,怀山药30克,枸杞子30克。
制用法:将鳖用沸水烫死,去头及内脏,切块,与山药、枸杞加水煮煎,待鳖肉熟透即成。食肉饮汤,分2或3次服完。
功效:化滞除湿。用治肝肾不足之胁痛、胸痛。
7.猪肉鲜蘑汤治胁痛
用料:瘦猪肉150克,鲜蘑菇100克。
制用法:肉切片同蘑菇加水共煮,可加适量调味品,约煮20分钟即成。食肉饮汤。
功效:补肝肾、解痉痛。用治肝脾不和之胁痛。
8.荞麦面治痧胀
用料:荞麦面1大握。
制用法:将养麦面以文火炒黄,用开水冲服。
功效:除湿热,消积滞。用治痧胀。
注:据《河北卫生》1951年第7期介绍典型病例:①膝某,男,20岁,夏日身得重病,脉似有似无,双手微冷,胸腹胀痛,诊脉时,一忽间。手冷至肘,上不得吐,下不得泻,病势危急,以针灸直刺十指内侧(即十宣穴)以通血脉.并用养麦粉开水冲服,上吐下泻,未几而愈。②某女,四十余岁,双手冰冷,胸腹胀痛,亦以上方冲服。其病顿愈。
痧是霍乱、中暑等急性病的俗称。上述2病例均有胸腹胀满症状,故未列入“暑病”条目。
二十、肝炎、肝脾肿大
1.泥鳅治疗急慢性肝炎
用料:泥鳅若干条。
制用法:泥鳅放烘箱内烘干(温度以100℃为宜),达到可捏碎为度,取出研粉。每服15克,每日3次,饭后服。小儿酌减。
功效:用治急性或亚急性、迁延性肝炎。
注:据《食物中药与便方》介绍,辽宁省盖城县医院用此方治疗传染性肝炎35例,其中黄疸型32例,病程最长者达7个月,通过12~16天的治疗,痊愈33例。明显好转2例。
2.炖泥鳅豆腐治疗黄疸
用料:泥鳅5条,豆腐1块,盐、味精各少许。
制用法:泥鳅放清水中,滴几滴食油,让泥鳅吃油及清水后,排出肠内粪物。取出同豆腐切块炖熟,加盐及味精调味。食用,每日2次。
功效:除热祛湿。用治黄疸。
3.鼻嗅法治黄疸
用料:赤小豆3克,苦丁香3克,麻雀粪3克。
制用法:共晒干,研为末。用鼻子闻味。
功效:清热,利尿,退黄。用治黄疸型肝炎。
4.芜菁子治黄疸型肝炎
用料:芜菁子。
制用法:将菜子晾干,研末。以开水调服,每服10~15克,见大便泻下则愈。
功效:清热,祛湿,润肠。用治黄疸、便秘。
5.紫茄大米粥治黄疸型肝炎
用料:紫茄子1公斤,大米150克。
制用法:将茄子洗净,切碎,同大米共煮粥。服数日。
功效:清热,祛湿。用治黄疸型肝炎。
6.宝塔菜治黄疸型肝炎
用料:宝塔菜(即甘露子、草石蛋)的块茎50克,积雪草50克,黄栀子10克,茵陈蒿15克。
制用法:水煎。每日早晚分服。
功效:解毒,祛湿。用治黄疽。
7.白丁香治黄疸
用料:自丁香(即雄雀屎)。
制用法:温开水化服之。
功效:清热解毒。用治黄疸。
注:据《食物疗法精萃》介绍,雄雀屎一名白丁香。一端细尖,一端圆尖,雌雀屎两端均圆。雄雀屎性苦温有小毒,治目痛。陈藏器说:“急黄欲死者,汤化服之立苏。”近人以本品治疗黄疽颇有效验。
8.玉米花须治疗黄疸
用料:玉米花须15克。
制用法:煎汤。代茶饮。
功效:解毒,祛湿。用治黄疸。
9.玉米须配中药治黄疸
用料:玉米须100克,茵陈50克,山栀子25克,广郁金25克。
制用法:水煎,去渣。每日2或3次分服。
功效:清利湿热。用治黄疸型肝炎、脂肪肝,有降低血脂之作用。
10.麦苗滑石粉治黄疸
用料:鲜麦苗1握,滑石粉(中药)15克。
制用法:共煎。饮汤,每日2或3次分服。
功效:清热利湿。用治黄疸型肝炎。
11.大田螺汤治疗黄疸
用料:大田螺10~20个,黄酒半小杯。
制用法:田螺放于清水中漂洗干净,捣碎去壳,取螺肉加入黄酒拌和,再加清水炖熟。饮其汤,每日1次。
功效:清热利湿,通便解毒。用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及水肿。
12.甜瓜蒂保肝退黄治肝炎
用料:甜瓜蒂适量。
制用法:将瓜蒂置于烘干箱内烘干,研成细末,取0.1克分成6份。先以2份从两个鼻孔深深吸人,约40分钟后,清洁鼻腔再吸2份,再隔40分钟又吸2份,前后共吸3次,将0.1克吸完。间隔7日后再用同样方法吸0.1克,吸完0.4克为一疗程。慢性肝炎一般两个疗程即可,肝硬化则需三至五个疗程。吸药以后鼻腔流出大量黄水,每次可达100毫升。吸药时,患者头须向前俯,使黄水滴人碗内,切勿吞咽,以免引起腹泻。有时会出现头痛、畏寒发热,类似感冒症状,或肝脾区疼痛增加,约1天左右即可自然消失。
功效:用治黄疸或无黄疸型肝炎、肝硬化。
注:据有关资料介绍,此方经某部医院治疗130例。在住院病人15例中,有8例痊愈,7例好转。门诊115例,一般反应良好。
13.米醋猪骨汤治病毒性肝炎
用料:米醋1000克,鲜猪骨500克,红糖120克,白糖120克。
制用法:置锅内以醋共煮(不加水),沸后30分钟取出过滤。每次成人30~40毫升,小儿10~15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1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用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对有高热者不适用。
14.猪肝珍珠草汤防治肝炎
用料:猪肝60克,珍珠草30克。
制用法:共煮煎熟。可食肝饮汤,日服2次。
功效:清热,利尿。用于防治病毒性肝炎。
15.黄豆白菜干治病毒性肝炎
用料:黄豆60克,白菜干45克,茵陈30克,郁金9克,山栀6克,柴胡6克,通草6克。
制用法:黄豆与白菜干煎汤饮服,早晚另煎服茵陈等五味中药服。
功效:舒肝理气,退黄。用治病毒性肝炎。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此方曾治愈4例,患者初时发热咳嗽、倦怠、溲赤、目黄、厌食、苔黄腻、脉弦数,服用上方,6个月后痊愈出院。
16.南瓜治肝炎疗效惊人
用料:南瓜粉适量。
制用法:将南瓜蒂去掉,以手工或机械将南瓜粉碎成稀浆,用100目的网过滤,待滤液自然沉淀后,次日倾尽清水,取出晒干,并压碎成粉备用。每日冲食数次,可经久食用。
功效: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及糖尿病,有惊人的’疗效。
注:经化学成分分析.南瓜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C,葫芦巴碱,腺嘌岭,精氨酸,天门冬素,胡萝卜索,葡萄糖,蔗糖,多缩戊糖及南瓜氨基酸等多种元素。对预防和治疗上述疾病的作用。已被公认。
17.蜂蜜猪胆汁治肝炎
用料:猪苦胆1枚,蜂蜜100克。
制用法:取苦胆汁同蜂蜜调匀,放锅内蒸20分钟。饮服。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用治肝炎。
18.糯稻秆汤治迁延性肝炎
用料:糯稻秆。
制用法:剪成3厘米长段,每次用100~150克,水煎。每日饮用2次,连用3天。
功效:健脾益气,疏通肠胃,消积利尿。用治迁延性肝炎。
19.炸蚕蛹辅助治疗肝炎
用料:蚕蛹、植物油、盐、葱、姜、蒜各适量。
制用法:将蚕蛹挑洗干净,控干水分后,锅内放入植物油,油烧热下蚕蛹炸。倒出多余的油,稍留油底,加热炒葱、姜、蒜,放盐即成。
功效:养阴柔肝。蚕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酸,具有消减人体内多余胆固醇的功用,经常食用,对于肝炎、心血管病及肝硬化等有辅助治疗之作用。
20.黄鳝芦根汤治慢性肝炎
用料:黄鳝3条,芦根30克,桑寄生60克,油、盐各少许。
制用法:黄鳝去肠脏,切段,洗净,与芦根、桑寄生加水同煨汤,以油、盐调味。吃鱼饮汤。
功效:清热,利湿,补气,养血。适于慢性肝炎患者。
21.当归炖母鸡治慢性肝炎
用料:当归、党参各15克,母鸡1只,葱、姜、料酒、盐各适量。
制用法:将母鸡开膛去内脏,洗净。将当归、党参放入鸡腹内,置砂锅内,加水,下葱、姜、料酒、盐各适量。砂锅放旺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煨炖至烂。吃肉饮汤,分次吃完。
功效:补血强体。适用于肝脾血虚之慢性肝炎和各种贫血。
22.醋泡梨治肝炎
用料:陈醋、梨各适量。
制用法:将梨削去皮,浸于醋罐中。两三天后可食,常食有效。
功效:用治慢性肝炎。
23.海带荔枝核治肝脾肿大
用料:海带25克,荔枝核、小茴香、青皮各15克。
制用法:加水共煮。每日服饮1次。
功效:消积,软坚。用治肝脾肿大。
24.猪油治肝脏肿大
用料:猪板油90克。
制用法:将猪板油溶化晾凉。1次饮服。
功效:用治黄疸型肝炎之肝脏肿大。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某女患此症,令服猪油后,大便泻数次,肝肿即消。肋下亦不痛,隔数日黄亦退,后未再发。
25.枸杞麦冬补肝保肝
用料:枸杞30克,麦冬10克,鸡蛋5个,瘦猪肉30克,花生米30克,盐、味精、湿淀粉、花生油各适量。
制用法:①将花生米煎脆,冷却备用。枸杞洗净,人沸水中略氽一下,捞起备用。麦冬洗净,入沸水中煮熟,捞起,切碎为末,备用。瘦猪肉切成丁。②蛋打在碗内,加少许盐,搅匀,把蛋倒入另一碗中(碗壁涂油防粘)隔水蒸熟,冷却后将蛋切成丁状。③锅置旺火上,放花生油把猪肉炒熟,再倒进蛋丁、枸杞、麦冬碎末,炒匀,放盐少许,用湿淀粉勾芡,最后放味精即成。
功效:养阴保肝。适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26.水晶菠萝清热除烦健脾
用料:1罐头菠萝250克,白糖250克,白醋少许,冻粉(泡发好的)200克。
制用法:将菠萝切成片,分摆在十个小茶碗内。将白糖、盐、冻粉对醋、凉开水和罐头水后上笼蒸至溶化,稍凉分倒在小茶碗内,然后入箱冷冻,食时扣出。本品凉甜爽口,具有浓香的菠萝味。
功效:开胃助消化。用于慢性肝炎,有一定疗效。
27.大麦芽汤治肝炎后遗症
用料:大麦芽50克,茵陈50克,橘皮25克。
制用法:水煎汤。每日早晚分服。
功效:用治急慢性肝炎后遗症,如胸闷、痞胀、食欲不振等。
28.红枣花生汤降低转氨酶
用料:大红枣、花生仁、冰糖各50克。
制用法:加水先煮花生仁,后下红枣、冰糖。每日睡前剂,连续食饮1个月。
功效:对于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血清转氨酶较高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