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偏方、验方、秘方完全知识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内科(4)

三十一、贫血,血小板、白细胞减少

1.黑木耳枣汤治贫血

用料:黑木耳15克,大枣15个,冰糖10克。

制用法:将黑木耳、大枣用温水泡发并洗净,放入小碗中,加水和冰糖。将碗放置锅中蒸约1小时。一次或分次食用,吃枣、木耳,饮汤。

功效:和血养荣,滋补强身。治贫血。

2.糙糯米粥治贫血

用料:糙糯米(即半捣米)100克,薏苡仁50克,红枣8枚。

制用法:按常法共煮作粥。每日早晚食用。

功效:滋阴补血。用治贫血。

3.龙眼肉补气血虚

方一

用料:龙眼肉(即桂圆肉)15克,当归15克,鸡半只。

制用法:先炖鸡至半熟,下龙眼肉、当归,共炖至熟。吃肉饮汤。

功效:滋阴补血。用治老年气血虚弱、产后体虚乏力、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等。

方二

用料:龙眼肉5枚,莲子、芡实各20克。

制用法:水煎汤。于睡前顿服。

功效:安神补血。治贫血。

4.菠菜鸡蛋汤治贫血

用料:菠菜60克,羊肝100克,鸡蛋2个,姜丝、盐各适量。

制用法:将菠菜洗净,切段,用沸水煮,水再沸放入羊肝、姜丝、盐,打人鸡蛋卧煮。日服2次。

功效:补虚损,理气血。经常食用可治贫血。

5.冻豆腐鸡蛋清治贫血

用料:冻豆腐、鸡蛋清各适量。

制用法:将冻豆腐以温水暖软后挤出水分,放入鸡蛋清碗内挤吸令蛋清吸入,取出放于锅内蒸或烹。可随意食用之。

功效:生津,补中。治贫血。

6.蛋黄汤治缺铁性贫血

用料:鸡蛋2个,盐少许。

制用法:将鸡蛋取黄去白,待水开后放入盐,将鸡蛋打散,倒入锅中煮熟。每日饮服2次。

功效:补血。治缺铁性贫血。

7.猪肚焙干治恶性贫血

用料:全猪肚(猪胃)1个。

制用法:将猪肚用盐水抓洗,去净油脂,切碎置于瓦上焙干,捣碎,研为细末,放于消过毒的瓶子内。每日服2次,每次15克.可连续服用1月余。

功效:补虚劳,益血脉。治恶性贫血。

8.羊胫骨粥治营养不良性贫血

用料:羊胫骨(即羊的四肢长骨)2根,红枣20个,糯米100克。

制用法:羊胫骨敲碎,加洗净的红枣和糯米煮作粥,日分2次服完,半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补虚损。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猪肉枣蛋汤治贫血

用料:瘦猪肉50克,大枣10枚,鸡蛋(打入)1个。

制用法:共煎煮。日服2次。

功效:补益气血。适于贫血患者服用。

10.猪皮汤治失血性贫血

用料:猪皮100~150克,黄酒半碗,红糖50克。

【制用法)以黄酒加等量清水煮猪皮,待猪皮烂熟调入红糖。每日2次分服。

功效:滋阴养血。治失血性贫血症。

11.猪蹄汤治贫血

用料:猪蹄1只,花生仁50克,大枣10枚。

制用法:共煮熟食。

功效:补虚补血。治贫血、紫癜、白细胞减少症。

12.姜汁黄鳝饭补病后虚损

用料:黄鳝150克,姜汁20毫升,大米100克,花生油、盐各少许。

制用法:黄鳝削皮去骨,洗净切丝,用姜汁、花生油拌匀。待米饭蒸焖水干时,放鳝丝于饭面,小火盖严焖熟即成。

功效:治病后虚损、贫血、消瘦、乏力。

13.甜枣煨猪肘治血小板减少

用料:猪肘1000克,冰糖150克,红枣1000克。

制用法:先将刮洗干净的猪肘放入锅内煮开,捞去浮沫取出晾凉。再另用锅加植物油少许烧热,放人冰糖,炒至溶化呈深红色,下猪肘翻炒呈红色,将红枣放入,加汤用微火煨烂,汁浓即成。食之。

功效:补脾益胃,滋阴养血。对血小板减少者疗效理想。

14.花生仁大枣治血小板减少

用料:生花生仁(带红衣)10个,大枣4个。

制用法:先将大枣煮熟,去核,汤备用。生花生仁与大枣共捣成泥状。每日I剂,枣汤送服。

功效: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促进血小板升高、紫癜消退之功。

15.牛蹄筋汤治白细胞减少

用料:牛蹄筋100克,鸡蛋藤30克,补骨脂12克。

制用法:牛蹄筋洗净,切碎,加水先煎20~30分钟,再下两味中草药煎20分钟,去渣。饮汤,早晚2次分服。

功效:调养血脉。用治白细胞减少及贫血。

16.人胎盘补元气益精血

用料:胎盘(健康产妇分娩的胎衣,中药名“紫河车”,是胎盘经加工干燥而成)1个。

制用法:焙焦,研成细粉。每次服10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

功效:补益气血。用治体虚、严重贫血。

17.海参生百脉之血

用料:海参。

制用法:海参切片焙干,研细末。每服9克,日3次,温水送下。

功效:补肾经,滋阴血。用治失血过多、贫血。

注:据《本草纲目拾遗》载,临安儒医盛天然语予云:曾往青山里视一妇人病,眼、鼻、耳、口、发根皆出血,下部亦然。其人已昏不知人,询其夫得症之由,数日前受惊而起,时天酷暑大旱,又中燥烈之气,至血溢奔腾,上下散出,即不救矣。诸医皆敛手无策,盛有叔曾于都中得一方,专治此症,幸尚记忆,遂急唤人取山泉一桶,烧酒一斤,扶妇起坐,裸其小腿,先以烧酒淋之,俾酒从踝下,即滴入水桶内。淋讫,然后将腿置水中,一饭顷,其上下血即止,妇亦苏,面色如粉。急叫人觅壮年乳妇,以乳哺之,再用海参半斤。切片焙为末,每次调服三钱,日三服。盖海参能生百脉之血,若失血过多,必须如此补之,其生血之功,捷于归、芍也。

18.黄鱼自治疗再障

用料:黄鱼白(即黄花鱼肚里的白脬)适量。

制用法:将黄鱼白焙干,研成细末。每服3克,每日3次。

功效:大补元气,调理气血。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十二、出血

1.乌贼骨粉治猝然吐血

用料:乌贼骨。

制用法:焙干捣碎,研末。每次以米汤送服10克。

功效:治猝然吐血,有止血作用。外用治创伤出血。

2.芝麻茎叶治吐血

用料:芝麻嫩茎叶100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水煎,去渣,加糖。饮服,每日2次。

功效:清邪热,理胃气。用治吐血。

3.鳖甲蛤粉熟地黄止吐血

用料:鳖甲50克,蛤粉50克,熟地黄75克。

制用法:鳖甲、蛤粉同炒黄色,熟地妾晒干,共研成细末。每服10克,饭后茶水送下。

功效:补阴益血。用治吐血不止。

4.猪蹄茜草汤止血疗效佳

用料:猪蹄1只,茜草50克,大枣10枚。

制用法:先煮猪蹄至八成熟,下茜草及枣共煮。日饮汤2次。

功效:补益气血。用治鼻出血及便血。

5.饮羊血止血

用料:鲜羊血1小碗。

制用法:将羊血加热。顿服。

功效:益气养血。用治吐血、衄血、产后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等。

注:服何首乌、地黄诸补药者。应禁服羊血。

6.菜油泡菜酸水治失血

用料:菜油、泡菜酸水适量。

制用法:将两样调匀。服下即愈。

功效:止血。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此方对止血,有立竿见影功效。

7.西瓜子汤清热止血

用料:西瓜子100克。

制用法:加水煎汤。每次饮1碗。

功效:清热降火。用治吐血、牙出血、鼻出血、便血等。

8.黄花菜汤止血

用料:黄花菜(金针菜)25克,茅根25克。

制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清热,止血。用治咯血、吐血、衄血。

9.藕片拌红糖治便血

用料:白莲藕500克,红糖120克。

制用法:藕洗净,切片,加红糖拌食。

功效:养阴,清热,止血。治便血。

10.金针木耳治大便出血

用料:金针菜(黄花菜)50克,木耳25克,头发灰10克。

制用法:前两味加两碗水,煮至两碗,冲人头发灰于碗内。食菜饮汤。

功效:清热,解毒。用治大便带血。

11.荸荠汁治大便下血

用料:荸荠汁大半盅,好酒半盅。

制用法:空腹服,每日1次,连服3日见效。

功效:清热止血。治大便下血。

12.金橘饼收敛止血

用料:金橘饼5个,山楂15克,白糖9克。

制用法:金橘用糖腌作脯,名橘饼。将上述三味水煎15分·钟。饮汁食渣。

功效:收敛。用治大便卞血。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某患者20岁,每次大便下血,久治不效,后用此方而愈。

13.丝瓜蔓治大便下血

用料:丝瓜蔓、黄酒各适量。

制用法:丝瓜蔓煅成炭,研成细末。成人每服2.5克,小儿减半,每晚睡前热黄酒送服。

功效:清热,止血。治大便下血。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此方百发百中,治愈率极高。

14.高粱花治大便下血

用料:高粱花9克,黄酒9克。

制用法:将高梁花焙干,研成细末。用黄酒送服。

功效:止血,利水。治便后下血。

15.绿豆芽治大便下血

用料:绿豆芽、红糖、椿根白皮各120克。

制用法:加水两碗,煮成半碗。早晚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止血。用治便血。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某患者便时滴血,多时达数十滴,少腹下坠且痛日3。5次,久治不愈,面黄神疲,经服此方3剂血止。

16.活鲫鱼治肠风下血

用料:活鲫鱼1尾(以最大者为佳),五倍子末适量。

制用法:活鲫鱼去肠留鳞,将五倍子填满鱼腹,泥固煅存性,研为末。黄酒3克送服。

功效:涩肠,下气,止血。用治肠风便血。

庄肠风中医学病名。多因风热或湿热蕴结大肠,损伤阴络所致。常见大便下血如溅,其色鲜红,舌红脉数等症。治宜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17.荔枝汤治大便下血

用料:荔枝6个,核桃仁6个,大枣肉6个,黑茶叶9克,椿根白皮9克。

制用法:水煎。代茶饮用。

功效:补血生津。用治非痔性大便下血。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此方系贾舜卿大夫家传秘方,屡试屡验,疗效可靠。

18.蜂蜜木瓜粉清热止血

用料:蜂蜜、木瓜各6克。

制用法:先用开水将蜂蜜溶解,再入木瓜粉调服。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有效。

功效:用治大便下血。

19.蒸食龙眼肉养血安神

用料:龙眼肉(桂圆肉)150克。

制用法:用锅蒸熟。日分2次食用。

功效:止血镇痛。用治大便下血。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一童手六七岁,大便下血,数日服药无效,用此方旬日而愈。

20.炒豆腐渣治长期便血

用料:豆腐渣、红糖各适量。

制用法:锅中放入少许食油,油热将豆腐渣倒人翻炒至焦脆,晾干,研细。每服15克,每日2次,用红糖水送下。

功效:宽中益气,清热止血。用治长期便血,久治不愈者。

21.鲜蚕豆叶治大便下血

用料:鲜蚕豆叶(或蚕豆荚壳)100~150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水煎后加红糖调匀。每日2次分服。

功效:止血。用治大便下血。

22.黑芝麻治便血

用料:黑芝麻500克。

制用法:将黑芝麻蒸熟。每次吃50克,早晚空腹吃2次。

功效:养阴补虚,收敛止血。用治便血。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某患者大便下血,日久不愈,服此方后立见功效。

23.干柿灰治脏毒下血

用料:干柿。

制用法:将柿晾干烧成灰。每次饮服6克,每日2次。

功效:解热毒、止血。用治脏毒下血。

注:据《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介绍:“刘某脏毒下血,凡半月,自分必死。后得一方干柿烧灰,饮服遂愈。又,曾某之子,病下血十年,亦用此方一服而愈。”

24.生吃花生米治血

用料:生花生米150~250克。

【制用法J将花生米淋水阴湿则嚼时省力。日分3次吃完,连服1周为一疗程。

功效:补益,止血。治疗血友病。

25.山楂黑豆汤治疗坏血病

用料:山楂、黑豆、白糖各120克,黄酒60克。

制用法:先将黑豆、山楂捣碎,加水三碗下入白糖与黑豆、山楂共煎,沸后20分钟再下黄酒见沸即成。顿服。

功效:除热化瘀,活血解毒。治坏血病。

26.猪皮煮红枣治血友病

用料:猪皮250克,红枣15枚。

制用法:洗净共煮至稀烂。每日1剂吃饮。

功效:治血友病、紫癜、鼻衄、齿衄。

27.藉梨等五汁养阴止血

用料:鲜藕1000克,鲜梨.500克,生荸荠500克,甘蔗500克,鲜生地250克。

制用法:洗净后,共捣烂绞取汁。每服1小杯,每日3~4次。

功效:凉血止血。治血友病、鼻衄、齿衄、咯血等。

三十三、癫痫

1.乳犬猪肚硫黄汤治癫痫

用料:乳犬(未断奶者)1只,硫黄15克,猪肚(猪胃)1个,盐适量。

制用法:将硫黄研为细末,装入纱布袋内扎好。乳犬去毛及内脏,洗净。将硫黄放入犬腹中,再将犬放入猪肚内,加水、盐炖烂。分3~4次空腹食下。

功效:补肾温阳,活血熄风。用治羊痫风。

注:据《福建中医药》1964年第2期介绍,每年服三四剂,可以除根,治疗3例均愈。

2.炖羊脑杞子治癫痫

用料:羊脑1副,枸杞子30克,酱油、味精适量。

制用法:加清水与调料,以文火炖煮。顿服。

功效:补肾益精,养血祛风。用治癫痫及血虚头痛、眩晕。

3.蚯蚓煨黄豆止痉挛

用料:蚯蚓干60克,黄豆500克,白胡椒30克。

制用法:将上物放入锅内,加清水2000毫升,以文火煨至水干,取出黄豆晒干,存于瓶内。每次吃黄豆30粒,日用2次。

功效:祛风,镇静,止痉。可用于癫痫病的辅助治疗。

4.猪心朱砂川贝安神足惊

用料:猪心1个,朱砂、川贝各15克。

制用法:将猪心用黄泥裹好,焙干,去泥研末。另取朱砂、川贝捣碎,研末。共拌匀。每次服15克,开水送下。

功效:益心补血。用治羊痫风。

5.山药青黛粉治癫痫

用料:山药2克,青黛0.3克,硼砂1克。

制用法:将山药晒干,与青黛、硼砂共研成末。每服3克,日服3次。

功效:清热化痰。用治癫痫。

6.白矾散治羊痫风

用料:净白矾。

制用法:将白矾研成细粉,备用。成人每次服3~4.5克,每日早晚饭后、睡前各服1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清热解毒。用治羊痫风。

注:据《福建中医药》1962年7卷6期报道:施某,男,22岁,患本病已3年。发作时突然晕倒,人事不知,10分钟后,口涌痰涎,渐渐苏醒,每日发作一两次,或3~6日发作1次。经连服此方3个月,3年未复发。

7.甘麦枣汤治癫痫

用料:甘草30克,小麦30克,红枣10枚。

制用法:水煎服。早晚空腹各1次。

功效:养心安神,除烦宁神。用治癫痫。

注:据介绍。此方为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来治疗妇人脏燥症方。近年来,医家采用此方治疗癫痫,取得了良好效果。癫痫患者服药后,发作时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症状得以稳定。发病次数显著减少。

8.无毛羊胎治病症

用料:肚剥羊羔2只。

制用法:焙干,研成末。用黄酒送服,每次9~15克,每日1次。

功效:治羊痫风。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张某,男,35岁,患羊瘸风十几年。发作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面色苍白、口吐涎沫、声似羊鸣,影响劳动。服用肚录1羊羔2只,痊愈。

9.红白血砂粉治癫狂

用料:猪心1个,朱砂3克,白朱砂(研细粉)3克。

制用法:猪心取其血滴于碗内,将两味朱砂同猪心血调匀。分3次服下。

功效:补血脉,解邪热,安心神。用于癫狂初期。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董某,女,21岁。患此症,时哭时笑,如见鬼神。狂言乱语,不避亲疏,服此药3剂而愈。又又。张某,女,17岁。患此症年余,胡言乱语。夜不成寐,服此药3次亦愈。

10.羊苦胆治小儿癫痫

用料:蜜蜂9只,羊苦胆1个,黄酒适量。

制用法:将蜜蜂装入羊苦胆内,外用黄表纸包七八层,再以绳扎好,黄酒封固,置木炭火上烧烤半小时,去掉泥土后研细末。以黄酒适量冲服,小儿每次3~6克。

功效:清热解毒、强心安神。用治小儿癫痫。

11.橄榄方凉肝镇惊

用料:橄榄500克,郁金250克,明矾250克。

制用法:橄榄捣烂,同郁金加水适量煮成浓汁,去渣后再微火浓煎2次,过滤后加明矾,收成膏。每次1匙,温水送服,每日2或3次。

功效:行气解郁。用治小儿癫痫。

12.蓖麻根治羊痫风

用料:蓖麻(红茎红叶)根100克,鸡蛋2个,黑醋适量。

制用法:将鸡蛋破壳煎煮,再人黑醋、蓖麻根共煎。每日1剂分服,连服数日。

功效:安心神、通经络。用治羊痫风。

13.羊脑龙眼肉治羊痫风

用料:羊脑2个,龙眼肉25克。

制用法:加水共炖熟。吃饮。

功效:养血祛风。用治羊痫风,症见发作时昏倒、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经常服食有效。

14.红茶明矾丸治羊病风

用料:红茶500克,明矾500克,糯米100克。

制用法:先将糯米加水少许煎煮,待米开花后取汁,备用。红茶及明矾捣碎,研为细末,用糯米汁调匀捏成丸如小豆般大。发病前服49粒,浓茶水送下。

功效:凉肝胆,除烦躁。用治羊痫风。

15.橄榄膏治羊痫风验方

用料:鲜橄榄(即青果)2500克。

制用法:将橄榄去核,捣碎,以文火煮5~6小时,去渣,再熬至膏状即成。早晚各服1汤匙,白水冲服。

功效:清热,凉肝,止惊,镇静。用治羊痫风。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某女患羊痫风10余年,服此方3剂而愈。

16.炖团鱼治癫痫

用料:团鱼(鳖)1只,油、盐、酱油各适量。

制用法:将团鱼宰杀去壳及内脏,切块,洗净,沥尽水。锅置火上加入食油烧热,下鱼块煸炒,放入盐和酱油稍炖开,再加热水适量,俟水沸后改用文火炖,待团鱼肉烂即成。在发病前服用,每日1只,连服7天。吃肉饮汤。除感觉发热外,无其他反应。

功效:益气,补虚,除湿热。用治湿热郁滞的羊痫风。

17.黄瓜藤汤治羊痫风

用料:黄瓜藤(蔓)100克。

制用法:洗净加水煎汤。分2次服。

功效:清热熄风。用治羊痛风。

18.酒精烧鸡蛋治羊痫风

用料:酒精100克,鸡蛋2个。

制用法:将上两味放人大铁碗内,燃酒烧蛋,不时翻动鸡蛋,使蛋熟匀,待酒干后去蛋壳。每早空腹食用,连吃50个。

功效:补虚损,理气血。用治羊痫风。

19.鸡心血疗惊痫

用料:公鸡9只,白芨9个,黄酒适量。

制用法:公鸡杀死取出鸡心,将鸡心血挤压出来,放于碗内,再将研成细末的白芨粉倒入碗内,同捣为泥。分为2次服,每次以黄酒60克为引,2天内服完。

功效:解热毒,疗惊毒。用治羊痫风。

注:鸡血治病以乌鸡、白鸡血为佳,3年雄鸡血最良。服用此方时,若患者神志不清时,切勿服用。服用后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20.白鸽心治羊痫风

用料:白鸽子2只。

制用法:将鸽子宰杀取心。发作前一次生吃,2次可愈。

功效:补虚镇惊。用治羊痫风。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一妇患此症多年,每日发作,吃本方1次,1年余未发作。

21.猪脑治似痫非痫

用料:猪脑1个,冬虫夏草3克。

制用法:猪脑(剔去红筋不用),同冬虫夏草炖熟。食脑饮汤,每日服1或2次。

功效:补脑髓,除脑中邪热,理虚通窍。用治似痫非痈症。

注:据《浙江中医》1959年7月号介绍:张某。约十岁,得一疾,日发3~5次。发时目瞪口张,神呆不语,不仆跌,不流涎。似瘸非痫。多方求诊,或作痫治,不效。遂用此方,数日竟愈。

22.盐醋治精神失常

用料:食盐、食醋适量。

制用法:锅热放人食盐煅变色,以少许醋烹之,取出轧成细粉。开水送服。

功效:清热解毒。用治精神失常。

注:据《中医杂志》1959年6期李聪甫报道:一梅姓妇人,年四十余,因与其夫口角。其夫出言对她刺激太甚,忽然精神失常,狂笑不止。家人惶急,不知所措。嘱用食盐一团,放在菜刀上,用炭火煅赤醋淬,取出擂细。开水冲服.顿时涌吐痰涎粘液极多·狂笑乃止。

三十四、神经衰弱

1. “延”字茯苓梅花银耳补心安神

用料:茯苓15克,银耳50克,鸽蛋20个,味精15克,料酒15克,鸡油15克,淀粉25克,盐少许。

制用法:将茯苓研末成粉,对入50~70毫升水,在砂锅内熬煮20分钟,除去沉淀杂质待用。银耳用温水发好,洗净去根待用。鸽蛋洗净,打入抹好油的梅花模子内,同时将银耳镶在鸽蛋上,蒸1~2分钟取出放盘内待用。锅烧热放油,加入鸡汤、调料和煮好的茯苓汁液,滚几开后,勾芡并加鸡油,淋于银耳上即成。

功效:补心安神,健脾除湿,利尿消肿,润肺补肾,生津止咳。适用于失眠健忘、头晕眼花、脾胃不合泄泻、肾炎水肿等。

注:本菜听鹂馆寿膳堂滋补药膳之一。听鹂馆寿膳堂,原是为慈禧做寿的宴会处所。菜点要求既要精美,又要确有非常的营养和滋补功能,就连菜名也都带有延年益寿的吉祥意味儿,诸如。万寿无疆”席、。延年益寿”席等。“延”字茯苓梅花银耳,就是“延年益寿”席中的一道菜。

2.玫瑰花烤羊心补心安神

用料:鲜玫瑰花50克(干品15克),盐50克,羊心500克。

制用法:先将玫瑰花放在小铝锅中,加入食盐和适量水煎煮10分钟,待冷备用。羊心洗净,切作块,用竹签串在一起后,蘸玫瑰盐水反复在火上烤,嫩烧即可。趁热食用。

功效:养血安神。用治心血亏损所致惊悸失眠。

3.豆豉酱猪心补心安神

用料:猪心1000克,葱、姜、豆豉、酱油、面酱、黄酒各适量。

制用法:猪心洗净,放锅内,人葱等全部调料,加水小火煨炖,熟烂后,收汁。待凉,用刀将猪心切成片,摆在盘内。佐餐。

功效:补虚益血,镇静安神。适于心血亏损所致心悸失眠、忧烦等症患者食用。

4.桂圆酒治神经衰弱

用料:桂圆肉250克,白酒(60度)400毫升。

制用法:桂圆肉切碎,装入瓷瓶中,以酒浸泡15~20天。每日2次,每次服10~20毫升。

功效:补心脾,治神衰。用治神经衰弱之失眠、健忘、心悸等。

5.糯米苡仁粥治神经衰弱

用料:糯米(捣半碎)100克,苡仁50克,红枣10个。

制用法:按常法煮作粥。每日1次。

功效:补中,益气,安神。用治神经衰弱。

6.大枣葱白汤治失眠

用料:大枣15个,葱白8根,白糖5克。

制用法:用水两碗熬煮成1碗。临睡前顿服。

功效:补气安神。用治神经衰弱之失眠。

注:临睡前用热水烫脚,多泡些时间,水凉再加热水。随烫随饮大枣葱白汤,疗效更好。同法改用冲鸡蛋汤热饮,亦有功效。

7.蝗虫粉补虚治失眠

用料:蝗虫。

制用法:蝗虫去足、翅,焙燥研粉。每日服10克,分2或3次饭后服。

功效:用治神经衰弱、肺结核、咳喘等。

8.茯神粥宁心安神

用料:茯神末50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先将粳米煮作粥,临熟,下茯神末同煮食之。

功效:养心安神。用治睡不实,欲睡不得睡。

9.半夏秫米粥治失眠

用料:制半夏10克,秫米25克。

制用法:水煎。E1服1次。

功效:和胃、化浊。用于失眠伴有消化不良,用一般安神药无效者。

10.食醋镇静安神

用料:醋(陈醋或香醋)。

制用法:用10毫升食醋,调在一杯温开水中喝下。每日睡前1小时饮用。

功效:食醋能诱发机体产生一种叫5-羟色胺的物质,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注:有消化性溃疡、胃酸过多者忌用。据国外期刊介绍,埃及人多采用食醋疗法催眠入睡。

11.猪肉怀山药汤治神衰

用料:瘦猪肉50克,怀山药10克,枸杞10克。

制用法:共煮。饮汤,日服1次。

功效:养血安神。用治神经衰弱。

12.虾壳枣仁汤治神经衰弱

用料:虾壳25克,酸枣仁15克,远志15克。

制用法:共煎汤。日服1剂。

功效:安神镇静。用治神经衰弱。

13.百合猪肉汤治神衰

用料:百合50克,瘦猪肉200克,盐少许。

制用法:瘦猪肉切成小块,与百合加盐共煮烂熟,顿服。

功效:清热润肺,养血安神。用治神经衰弱之失眠,肺结核之低热、干咳、气促等。

14.大葱治失眠

用料:大葱(取白)150克。

制用法:将大葱白切碎放在小盘内,临睡前把小盘摆在枕头边,便可安然入梦。

功效:用治神经衰弱之失眠。

15.桑椹糖水治神衰失眠

用料:鲜桑椹100克,冰糖10克。

制用法:加水共煎煮。以糖调饮。

功效:补肝益肾。用治神经衰弱之失眠、习惯性便秘等。

注:据相关资料说。此方还有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熄虚风、清虚火等功效。

16.黄酒核桃汤治神经衰弱

用料:黄酒50毫升,核桃仁5个,白糖50克。

制用法:将核桃仁与白糖放入罐中共捣为泥,放入锅中,下黄酒调匀,以小火煎煮10分钟即成。每日2次,连用3天。

功效:益气养阴安神。用治神经衰弱之失眠、头痛等。

17.核桃芝麻丸温补肝肾虚

用料:核桃仁、黑芝麻、枸杞子、五味子、杭菊花各等分,蜂蜜适量。

制用法:共捣烂,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次I丸,每日3次,空腹服。

功效:滋阴,清热。治疗头晕、眼花、失眠。

18.鹌鹑蛋治神经衰弱

用料:鹌鹑蛋、白糖适量。

制用法:将鹌鹑蛋打破倒人碗中,调匀,用滚开水冲之,服时加白糖。每日早晚各冲1个鹌鹑蛋,连续服用。

功效:养心安神。用治神经衰弱。

19. “不觅仙方觅睡方”9首

方一

用料:鲜百合50克,生、熟枣仁各15克。

制用法:鲜百合用清水浸泡一夜。取生、熟枣仁水煎去渣,用其汁将百合煮熟。连汤吃下。

功效:长食清心安神。用治神经衰弱和更年期综合征,适于年老少寐者服食。

方二

用料:鲜百合80克,蜂蜜适量。

制用法:鲜百合与蜂蜜拌和,蒸熟。睡前食。

功效:养阴除烦。用治虚烦不眠。

方三

用料:蜂蜜50克。

制用法:温开水一杯加蜂蜜调和。睡前顿服。

功效:养心安神。主治心阴不足所致的失眠多梦。

方四

用料:莲子青芯2克。

制用法:用开水浸泡。当茶饮。

功效:清心开胃。主治心烦失眠、食欲差。

方五

用料:莲子30个,盐少许。

制用法:莲子水煎,加盐。每晚睡前饮服,连续服3~4天。

功效:养心、补肾。

方六

用料:葵花子30克。

制用法:葵花子去壳。嚼服。

功效:用治失眠。

注:据美国杂志报道。葵花子能治失眠。苏联学者认为,葵花子对安定情绪、防止衰老、预防疾病都有好处。

方七

用料:大枣30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10克。

制用法:加水共煎。饮用。

功效:用治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心脾受损引起的心烦不寐。

方八

用料:啤酒半瓶。

制用法:每晚睡前半小时饮,连饮数周。

功效:用治失眠。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有人试用本法,可着枕即睡,通宵熟睡。

方九

用料:热牛奶1杯。

制用法:每晚睡前顿服,可连续使用。

功效:用治失眠。

注:据相关资料报道,牛奶是理想的滋补品。其中含有一种色氨酸,具有催人入睡的作用。

20.猪心大枣治血虚心悸

用料:猪心1个,大枣15克。

制用法:猪心带血破开,放人大枣,置碗内加水,蒸熟。食之。

功效:安神定惊。治血虚心悸。

21.龙眼黑枣丸治神经衰弱

用料:龙眼肉(即桂圆肉)120克,大黑枣250克。

制用法:将两味去核,洗净,共捣为泥捏丸,每丸重9克。每服1~2丸,日服3次,淡盐水送下。

功效:养血安神。用治气虚心悸、怔仲不安、夜不能寐。

22.龙眼莲芡汤治神经衰弱

用料:龙眼肉4~6枚,莲子、芡实各20克。

制用法:水煎汤。于睡前服,连服3~5天。

功效:补血安神。用治神经衰弱之心悸、自汗盗汗、夜不能寐等。

23.山药炖腰花养血益气补肾

用料:猪腰500克,山药20克,当归10克,党参20克,油、盐、酱油、醋、葱善各适量。

制用法:将猪腰对半剖开,去网膜及导管,洗净。加入山药等三味中药清炖至熟。将猪腰取出晾凉,切成腰花装盘,浇上调料即成。

功效:补益气血。用治气血不足之心悸气短、失眠、自汗等。

24.酸枣仁粥疗心悸失眠

用料:酸枣仁15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酸枣仁炒黄研末,备用。将粳米洗净,加水煮作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空腹食之。

功效:宁心安神。用治心悸、失眠、多梦。

25.糖渍龙眼养心安神

用料:鲜龙眼500克,白糖50克。

制用法:将鲜龙眼去皮和核,放人碗中,加白糖,上笼蒸,晾3次,致使色泽变黑。将变黑的龙眼拌白糖少许,装入瓶中即成。每次服龙眼肉4粒,每日2次。

功效:养心安神。适用于病后体弱及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心悸、健忘等。

26.龙眼枣仁饮治神经衰弱

用料:龙眼15克,酸枣仁6克。

制用法:开水冲沏。当茶饮,每晚服用。

功效:养血安神。用治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等。

27.龙眼定心汤治心悸

用料:龙眼肉50克,酸枣仁(炒、捣)25克,柏子仁、生龙骨、生牡蛎(捣细)各20克,生乳香、生没药各5克。

制用法:上述各味加水共煎。日服1次。

功效:养心安神。用治心悸。

28.龙眼定魂汤补心血虚

用料:龙眼30克,酸枣仁(炒、捣)20克,生牡蛎、生龙骨(捣细)各25克,清半夏、茯苓各15克,生赭石(捣细)20克。

制用法:水煎。日服1剂。

功效:潜阳降逆,宁心安神。用治心惊、心悸、失眠。

29.党参猪心汤治多梦失眠

用料:猪心1个,党参15克,丹参10克,北芪10克。

制用法:将党参等三味药用纱布包好,加水与猪心共炖熟。吃肉饮汤,日服1次。

功效:养心安神。用治神经衰弱及气血虚弱引起的心悸、多梦、失眠等。

30.炖猪心朱砂安神定惊

用料:猪心1个,朱砂15克。

制用法:将猪心洗净挖一深孔,把朱砂纳入,用线绳捆紧,防止朱砂外溢,然后放入水锅内煮烂。吃肉饮汤,分2次吃完。

功效:安神定魄。治心悸、惊恐不安。

31.银耳太子参补气补血

用料:银耳(白木耳)15克,太子参25克,冰糖适量。

制用法:水煎。饮用。

功效:益气,养阴,安神。用治心慌气短。

32.柏子猪心养心安神补血

用料:柏子仁15克,猪心1个,葱、姜、盐、料酒、味精各适量。

制用法:将猪心洗净,用刀将猪心中间开一孔,纳入柏子仁。锅内加水放入猪心及上述调料,隔水炖约1小时。取出猪心,去柏子仁,将猪心切片。吃肉饮汤,日用2次。

功效:适用于心血虚所致的心悸、失眠以及阴血亏虚引起的便秘等。

33.莲子百合煨猪肉益脾肺

用料:莲子50克,百合50克,瘦猪肉200克,葱、姜、盐、料酒、味精各适量。

制用法:将猪肉切成小块,把莲子、百合同放入锅内加水,再加入葱、姜等调料,烧开后用文火煨炖1小时即成。食莲子、百合、猪肉并饮汤,日服2次。

功效:补益心脾。用于心脾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以及肺阴虚所致的低热、干咳等。

34.鳖肉枸杞补肝肾虚

用料:鳖1只,枸杞50克,怀山药50克,女贞子2.5克,熟地25克。

制用法:将活鳖宰杀,去脏、头,加四味中药共煮熟,去药。吃肉饮汤。

功效:补肝肾阴虚。用治头晕、眼花、失眠、身倦等。

35.黄鳝猪肉黄芪汤补益气血

用料:黄鳝1条,瘦猪肉100克,黄芪25克。

制用法:黄鳝去内脏,切段,同其他两味加水共煮,去药。食用。

功效:补气养血。治疗气血虚所致的体倦乏力、心悸气短、头昏眼花等。

36.白果龙眼汤治眩晕

用料:白果仁3个,龙眼肉7枚。

制用法:加水同煮汤。每日空腹顿服。

功效:用治头风眩晕、眼黑。

37.鸡蛋枸杞汤调补气血

用料:鸡蛋2个,枸杞15克,红枣10枚。

制用法:先将枸杞、红枣用冷水煮约半小时,再将鸡蛋打破共煮至熟。日服2次。

功效:调补气血,增强体质。适于头晕眼花、精神恍惚、健忘失眠者服饮。对贫血、慢性肝炎、视力减退、夜尿增多、肺结核等慢性病,也有一定疗效。

38.炖鸡肉配伍补肝血

用料:鸡肉2.50克,首乌25克,当归身25克,枸杞25克。

制用法:加水共煮。食肉饮汤。

功效:用治肝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眼花。

39.玉米须治头目眩晕

用料:玉米须30克。

制用法:以水两盅煎至一盅为度。空腹服下,连服3~6次。

功效:用治高血压弓1起的头晕眼花、眩晕。

40.黑芝麻补肝肾精血不足

用料:黑芝麻、枸杞、首乌各25,克,杭菊花15克。

制用法:水煎。日服1剂。

功效:滋阴,清热,明日。用治头晕、眼花。

41.猪脑炖枸杞补虚治神衰

用料:猪脑1副,怀山药30克,枸杞10克,盐少许。

制用法:将怀山药、枸杞用纱布包扎好,与猪脑加水共炖,将熟时下盐或调料。食之。

功效:补肾益精。用治神经衰弱。

42.白鸽枣饭补阳益气

用料:白鸽(选肥大者)1只,黄酒、白糖、豉油、食油各适量,红枣4枚,冬菇3朵,鲜姜2片,大米100克。

制用法:将鸽洗净切块,用黄酒、糖、豉油、食油调汁腌渍。枣去核,冬菇泡软切丝,姜切片,同倒人鸽肉碗中,拌匀。待米饭水干时,将鸽肉、红枣摊于饭上,盖严焖至熟。宜晚餐用。

功效:补肝肾,益气血。主治体弱神衰、病后虚损。

43.白鸽参芪汤补中益气

用料:白鸽1只,北芪、党参各25克,怀山药50克。

制用法:共煮汤。饮用。

功效:补中益气。用治中气不足之气短、乏力、饮食减少。

44.鲜花生叶治神经衰弱

用料:鲜花生叶40克。

制用法:洗净后加水两大碗,煎至一大碗。早晚2次分服,连服3日。

功效:镇静安神。适用于神经衰弱所致的头痛、头昏、多梦、失眠、记忆力减退。对脑震荡后遗症引起的上述症状,亦有较理想的疗效。

45.牛肝枸杞汤补肝养血

用料:牛肝100克,枸杞50克。

制用法:将肝切成片,同枸杞共煮。吃肝饮汤,每日1剂。

功效:补肝血。治疗肝血虚所致的头晕、眼花。

注:牛肝250克,大枣50克,共煮汤食之,亦治疗血虚所致的头晕、眼花、面色不泽、心悸、乏力等。

46.蒸麻雀天麻治眩晕

用料:麻雀2只,天麻15克。

制用法:将麻雀去毛及内脏杂物,洗净,同天麻片共放入碗内,加水蒸熟。食用。

功效:用治阳虚性眩晕。

47.毛鸡蛋补虚损止眩晕

用料:毛鸡蛋(孵化胚胎)、食盐各适量。

制用法:将毛鸡蛋蒸熟,以食盐蘸食。每次饭前吃1个,每日2或3次。

功效:用治头晕眼黑、四肢无力。

48.鹅肉鱼鳔养阴益气

用料:鹅肉500克,鱼鳔50克,盐少许。

制用法:共煮熟,加盐调味。服食。

功效:用治阴虚体弱、少气乏力、手足心热、腰酸、腿软、健忘等。

49.嚼口香糖防困倦

【用料)E1香糖(胶姆糖)。

制用法:困倦时,口香糖1片,不断咀嚼。

功效:防困倦。

注:据日本交通医学研究所佐藤博士介绍,当嚼口香糖时。下腭的肌肉不断活动。并不停地给大脑以刺激,这样无意之中消除了困倦,使精神重新振作。

三十五、头痛

1.萝卜冰片治偏头痛

用料:萝卜(选用辣者佳),冰片少许。

制用法:萝卜洗净,捣烂取汁,加冰片溶化后,令患者仰卧,缓缓注入鼻孔,左痛注右,右痛注左。

功效:治偏头痛。

注:美国底特律亨利福特医学博士说:“偏头痛的原因是脑部与血管系统受到侵犯的反应”,而镁对维持血管和神经的正常运行极为重要。研究发现。正常人与患偏头痛的人脑部含镁的程度,有显著不同。当补充镁后,可不同程度缓解偏头痛。因此,日常生活中常吃些含镁丰富的小米、玉米、黄豆、海带、瘦肉、萝卜及绿色蔬菜。有助于防治偏头痛。

2.热水浸手疗偏头痛

用料:40℃以上的热水。

制用法:备足两热水瓶的热水。把双手浸泡在盆中热水里。浸泡过程中,要不断加入热水,以保持水温。半小时后,头痛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功效:活血行血。治偏头痛。

注:据美国专家介绍,偏头痛是由于脑血管充血扩张,压迫脑神经所致。双手浸泡在热水中以后,手的血管充盈。血液流聚于手部;脑血管充血量相对减少,脑神经的压迫也减轻了,痛感便逐渐消失。热水浸手治偏头痛,是美国人很熟悉的偏方,颇受青睐。

3.鲤鱼头治头风

用料:黑鲤鱼头、红糖各适量。

制用法:取活黑鲤鱼切下头,待水沸后放入煎煮至极烂,加入红糖。头痛发作时尽量服用。

功效:通经络,散风寒。用治头风。

注:头风,中医学病名。指头痛经久不愈,时作时止。多由风寒侵袭、痰火部遏、气血壅滞头部经络所致。症见头部尉痛或掣痛,常伴头重目昏、呕吐等。治宜驱风散寒、疏通经络气血。

据相关资料介绍:付某,17岁,每天8~9时,眉棱骨开始疼痛。痛时狂叫,眼睛凸出,面色红,嘴角抽动,鼻尖发酸。曾经针灸、中西医治疗无效。后以此方治之,服后,其病若失,至今1年未见复发。

4.荞麦粉治梅毒头痛

用料:养麦粉120克,醋适量。

制用法:将养麦粉以文火炒热,再加入适量陈醋炒热。乘热敷于头上,用布包扎,勿令见风,冷则再换,日夜不断。

功效:除湿热,祛风痛。用治梅毒引起的头痛。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有人患头风十余年不愈,用上方后,鼻流黄水数日,病若失,从此除根。作者用此方治疗梅毒头痛,屡收神效。

三十六、脑萎缩

1.继发性脑萎缩偏方3首

方一

用料:核桃仁10克,黑芝麻25克,白面及食油各适量。

制用法:先将白面加油炒熟,再将核桃仁及黑芝麻炒焦,食用时以沸水冲调成糊状即成。每日1或2次,每次2~3汤匙。

功效:有健脑、补肾、养心、止烦热之功。

方二

用料:山楂15克,枸杞15克。

制用法:以沸水共浸泡2小时。频频饮用,每日数次。

功效:有健脑、益肾之功用。

方三

用料:鲜藕、葡萄各500克,蜂蜜适量。

制用法:葡萄洗净,藕洗净剁碎,以清洁纱布拧取汁液,以小火煎熬浓缩成膏,加蜂蜜(量为膏的1倍)。每服1汤匙,以沸水冲化。

功效:清心除烦,益脑开胃。

注:中医认为脑萎缩多为气血亏损。心神失养所致。祖国医学认为“心主神明”、“主骨生髓”,心、肾皆与脑有关。因此在辩证施治的原则下,常给益气养血,补肾宁心之剂。

2.补脑宁神羹补脑强心

用料:银耳6克,猪脑2副,黑木耳6克,香菇6克,鹌鹁蛋3个,首马汁2茶匙。

制用法:将木耳、香菇水发后切丝。猪脑洗净去筋,蒸熟切粒状。水发银耳切碎。将上述各原料放开水锅内煮熟,放入去壳的鹌鹑蛋、首乌汁,调好口味,勾入稀淀粉芡即成羹食之。

功效:补脑,强心,通脉活络,宁心安神。常食有益于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细胞的营养,改善脑代谢,对老人尤其有益。

三十七、中风、神经疾病

1.桑叶汤治摇头风

用料:桑叶3~6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

功效:祛风,安神。用治摇头不止、言语不清、口流涎水之摇头风。

2.冬麻子粥治中风偏枯

用料:冬麻子30克,荆芥穗10克,薄荷叶6克,白粟米100克。

制用法:先将芥穗、薄荷叶煎汤取汁,用此汁研麻子仁,滤过后下白粟米煮粥。空腹食之。

功效:祛风,润肠。用治中风偏枯、言浯蹇涩、手足不遂。

3.黑芝麻丸治血虚风痹

用料:黑芝麻适量,黄酒少许。

制用法:将芝麻洗净,重复蒸3次,晒干,炒熟研细,用炼蜜或枣泥为丸,每丸约10克。每服1丸,每日3次,温黄酒送下。

功效:养血祛风。用治中风偏瘫、便秘。

4.葛根粉羹主疗中风

用料:葛根粉200克,荆芥穗50克,豆豉500克。

制用法:先以水煮荆芥、豆豉,沸后点水至七沸,去渣取汁。再将葛根粉加水和成面团,擀成面条状,用荆芥、豆豉汁煮熟。空腹食之。

功效:益气,清热,散风。用治中风之言语蹇涩、精神昏愦、手足不遂。

注:此方据《饮膳正要》化裁而成。又见<太平圣惠方)载:“葛粉四两,荆芥一握,香豉二合,右件药以水三大盏。煮豉及荆芥,取两盏半,去滓。和葛粉作汁中,煮令熟,空服食之,治中风。”

5.龟血炖冰糖治半身不遂

用料:乌龟3只,冰糖5克。

制用法:将乌龟头切下取血,碗中放入冰糖隔水共炖熟。服食。

功效:养血通脉。用治腰肌劳损,中风后半身不遂、四肢麻木。

6.酒煎芝麻壳祛风寒湿痹

用料:芝麻外壳(荚果之壳)25克,黄酒适量。

制用法:用酒煎煮芝麻壳。趁热服用,然后立即盖被卧床,得微汗即见效。

功效:用治中风后半身不遂。

7.蒜泥治中风不语

用料:大蒜2瓣。

制用法:将蒜瓣去皮,捣烂如泥。涂于牙根部。

功效:宣窍通闭。用治中风不语。

8.黑豆膏治中风不语

用料:黑豆适量。

制用法:将黑豆洗净,加水煮汁,煎至稠如饴膏状。用时先含于口中不咽,片刻后再咽下,每日数次不限。

功效:除热、活血。用治中风不语。

9.羊肚粳米粥治中风虚弱

用料:羊肚(羊胃)1个,粳米250克,花椒、豆豉、葱、姜各少许。

制用法:按常法煮粥。食之,日2次。

功效:滋补脾胃。用治中风后体质虚弱。

10.白萝卜汁活血回阳

用料:白萝卜适量。

制用法:洗净,捣烂,绞挤汁液。尽量服用。

功效:活血回阳。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一人索患头痛、头晕,突然肢体麻木、语言不灵,立即以此方灌服,得救。

中风前一般都有预兆。例如头晕目眩、恶心、面色苍白、出汗,有的时而出现视力模糊,有的四肢麻木,手脚无力、沉重、不灵活,有的表情异常、频频打哈欠、一侧口角下垂、流口水。中风来势迅猛,难以预测。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诊断,切不可麻痹大意。

11.古方“豆淋酒”治产后中风

用料:马料豆、黄酒各适量。

制用法:将豆放入锅中炒焦,冲入热黄酒半杯。趁热服,服后盖被卧,得微汗则愈。

功效:利水,祛风,活血,解毒。用治妇女产后中风之四肢麻痹、口眼歪斜。

12.海鳗血治面神经麻痹

用料:活海鳗1条。【制用法)将活海鳗切段取血,或用带血的肉涂抹腮部。口向左歪涂右侧嘴角周围,向右歪涂左侧,每日上、下午各1次。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则更效。

功效:活血通络。用治面神经麻痹之口歪斜。

13.鳝鱼血治颜面神经麻痹

用料:鳝鱼1条。

制用法:先以白面和水作面团,贴紧在患侧颊部(防止鳝血流溢),再以针在口角外缘半厘米处(上直对瞳孔)之地仓穴上划十字,横竖各约长半厘米,略使渗出血,而不流血,然后将鳝鱼头切去,滴血于划十字面位上,2天后擦去,每隔2~3天照此法施行1次。

功效:逐风邪,通经络。用治颜面神经麻痹。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用此法治疗50例。年龄不等,全部有口眼歪斜,口漏气,不能鼓腮、吹口哨、含水,患侧麻木、酸胀、发紧、颊动作不灵活、嘴角下垂、跟不能合、流泪,以及有头晕、失眠等症状,经用上方5次,治愈42例,好转8例。

14.鳝鱼血麝香方治面神经麻痹

用料:活鳝鱼血、麝香末各适量。

制用法:活鳝鱼血加适量麝香末,调拌均匀。将药物涂敷地仓、颊车、下关、颧、大迎、巨等穴位周围(详见注释)。左涂右,右涂左。

功效:祛风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主治面神经麻痹之口眼歪斜。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治疗56例,经分别涂敷5~15次后,41例获愈,13例进步,2例系脑肿瘤引起者无效。

地仓~~口角旁4分(同身寸,下同)处。

颊车~~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下关~~颧弓与下颁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颈~~颧骨下缘凹陷处。

大迎~~下领角前1寸3分骨陷中。

巨~~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

15.枣药羹治震颤麻痹

用料:大枣20枚,山药60克,糯米10克。

制用法:加水以文火共煮至汤粘稠。每日早晚各食1次。

功效:健脾和胃,养血熄风。用治老年震颤性麻痹伴有便溏、不思饮食、困倦乏力。

16.银耳莲子治震颤麻痹

用料:银耳20克,莲子40克。

制用法:加水共煮至莲子熟烂,再适量放入白糖调味。每日1次,空腹服食。

功效:滋阴和血、补心安神。用治老年震颤性麻痹伴有瘦弱、口干、口渴、低热。

17.桂圆赤豆治震颤麻痹

用料:桂圆肉20克,赤小豆20克。

制用法:加水共煮至豆烂开花,再加适量红糖调味。每日1或2次,当点心食用。

功效:补血养神。用治老年性震颤性麻痹伴有心悸、失眠、多梦及贫血。

18.公鸡血治口眼歪斜

用料:公鸡血。

制用法:用注射针刺入鸡血管内抽取鲜血,趁热涂于较轻的一侧。或取公鸡血加热后涂之。

功效:祛风通络。用治因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

19.鲜鲤鱼血治口眼歪斜

用料:鲜鲤鱼血、白糖等份。

制用法:两味搅匀涂之。向左歪涂右侧,向右歪涂左侧。

功效:补气养血。用治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

20.生鹿肉治口眼歪斜

用料:生鹿肉100克,生椒50克。

制用法:将生鹿肉与生椒同捣,至椒烂碎为度。敷于口眼歪处,可复原状。

功效:补中益气。用治中风引致的口眼歪斜。

注:《名医别录》日:“鹿肉补中,强五脏,益气力。生者疗口僻,害,薄之。”

21.鸡蛋皮治四肢麻木

用料:鸡蛋皮120克,黄酒适量。

【制用法)将蛋皮炒黄,捣碎,研为细末。每服6克,黄酒冲服。

功效:活血,止痉。用治四肢麻木、手足抽搐。

22.五台蘑菇治手足麻木

用料:五台蘑菇280克,花椒0.3克,白酒30克,黄酒30克。

制用法:选用山西五台产蘑菇,择净。花椒熬水冲入白酒、黄酒内,混合匀,将蘑菇倒人酒汤内,上笼蒸,晒干研成细粉。每日早晚空腹以黄酒为引服用9克,白开水送下。

功效:温经散寒。用治体质虚寒、手足麻木、腰腿疼痛等。

23.木耳桃仁治四肢麻木

用料:黑木耳、桃仁、蜂蜜各120克。

制用法:将木耳用温水浸泡,洗净,与桃仁、蜂蜜共捣如泥,放碗内蒸熟。分4天吃完。

功效:驱风活血。用治四肢麻木不仁。

注:孕妇禁用。

24.公鸡腿木耳治下肢麻木

用料:公鸡腿1对,黑木耳30克,黄酒适量。

制用法:将公鸡腿烧灰,木耳熬汤。黄酒为引,顿服,数次可愈。

功效:温经活血。用治腿麻木不仁。

25.香蕉花饮预防中风

用料:香蕉花5克。

制用法:煎水。代茶饮。

功效:散热滞,活血脉。预防中风。

注:香蕉花多见于我国南方,且受开花季节限制,取用多有不便,可用香蕉代替。香蕉花含有极丰富的钾,对预防中风,减小中风的发作危险很有作用。香蕉虽不及其花含钾量高,但每天坚持食用,同样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6.姜汁白矾治中风休克

用料:鲜姜汁(榨汁)1杯,白矾6克。

制用法:开水冲化白矾后对姜汁。灌服。

功效:散风,温中,醒神。用治中风休克之不省人事。

27.大蒜防止血栓形成

用料:大蒜。

制用法:去皮洗净。每日佐餐食用。

功效:活血解毒。

注:据国外杂志介绍,美国科学家德舍恩从大蒜的乙醇浸提液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称它为阿德若延。它没有气味,不挥发,在人体内可防止血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防止血小板在血管中凝聚,并能迅速恢复它的功能。因此,美国的中、老年人,为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大都喜欢多食大蒜,采用大蒜疗法防病、治病。

28.芪麻鸡治低血压

用料:嫩母鸡1只,黄芪30克,天麻15克,葱、姜各10克,食盐1.5克,黄酒10克,陈皮15克。

制用法:母鸡去毛、爪及内脏,入沸水中焯至皮伸,再用凉水冲洗。将黄芪、天麻装入鸡腔内。将鸡放于砂锅中,加入葱、姜、盐、酒及陈皮,加水适量,文火炖至鸡烂熟,加胡椒粉少许即可。食用。

功效:补宜肺脾,益气补虚。用治低血压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腰酸,头昏乏力,头晕目眩,眼冒金花,久立久卧突然起身时出现眼前发黑,并伴有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失眠等。

注:低血压,是指血压经常在12/8千帕(90/60毫米汞柱)以下,其症状如上所述。血压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缓慢,血液稠度高,凝固性高,使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窄,血管壁弹性减弱,容易形成血栓,发生中风。因此,老年人血压低,不能高枕无忧,更应引起重视。

29.向日葵盘治三叉神经痛

用料:向日葵盘100~200克(去子),白糖适量。

制用法:将向日葵盘掰碎,分2次煎成500~600克的汤,加白糖。每天早晚饭后1小时服下。若病情较重,可日服3次,服量也可加大一些。可根据病情灵活掌握疗程。为防止复发,病愈后可多服几日,以巩固疗效。

功效:清热解毒,达邪外出。用治三叉神经痛。

三十八、脑炎、脑膜炎

1.荸荠汤预防流脑

用料:鲜荸荠不拘量,生石膏适量。

制用法:加水先煎石膏约半小时,后下荸荠,5分钟起锅。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荸荠中含有一种抗菌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效,有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作用。

2.大蒜野菊花预防流脑

用料:大蒜瓣60克,野菊花30克。

制用法:加水煎成浓汁。漱口,每日数次。

功效:清热解毒。用以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注:流行期间每日生吃大蒜,然后用盐水漱口。每日数次,有助预防之效。

3.大蒜液方治脑膜炎

用料:大蒜、葡萄糖粉各适量。

制用法:太蒜去皮,捣烂取汁,用开水配成20%的溶液,再加入葡萄糖粉若干。根据病情、年龄给以不同剂量。成人一般可服20%的大蒜溶液20毫升,4小时1次,病重者3小时1次。脑压高致病危时,急针刺百会、十宣、水沟、少商(放血)等穴;头痛呕吐者,针合谷、太阳、列缺等穴。

功效:用治脑膜炎。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用此方共治疗4例,均痊愈。

4.芦根汤预防乙型脑炎

用料:芦根50克(干品减半),金银花、连翘、甘草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每日1剂,连服3~5剂。

功效:清火解热。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5.水牛角汤治乙型脑炎

用料:水牛角片适量。

制用法:加水煎汤,应水煎2小时以上。每日2或3次分服。3岁以内每日用水牛角30克,3岁以上每日用60克,成人每日用100克,连续服用1周可愈。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镇惊。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惊厥,对大便潜血、鼻衄亦有疗效。

6.莲花粥清心凉血解毒

用料:莲花6克,粳米50克。

制用法:采集莲花宜于6~7月间,以含苞未放的大花蕾或开放的花最佳。将莲花放于背阳处阴干,研末备用。先将粳米煮作粥,临熟时入花末调匀。空腹食用。

功效:治热毒神昏、烦渴喜饮,或小儿惊痫,或心火亢盛之烦躁不寐等。

7.山羊角汤治乙型脑炎高热

用料:山羊角50克,钩藤(中药)15克。

制用法:将羊角切片,水煎2小时后加入钩藤,再煎半小日寸。日2或3次分服。

功效:平肝熄风。治流行性乙型脑炎之高热神昏、谵语抽风。

8.橄榄萝卜汤治流脑

用料:橄榄6枚,萝卜、250克。

制用法:两味洗净煎汤。当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凉月干止惊。用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9.嚼食芋艿治急性脑膜炎

用料:生芋艿(芋头)适量。

制用法:将芋艿洗净,急令患者嚼食,必觉味甜,连吃至有麻感为度。本方不但可作诊断鉴别之用,且有治疗作用。仓卒间可试用,如无改善,速送医院。

功效:调中益气,解毒消炎。用治急性脑膜炎初起。

三十九、风寒湿痹

1.狗骨酒治风湿痹痛

用料:狗骨、白酒各适量。

制用法:将狗骨浸于酒内,15日后可服。

功效:益血脉,暖腰膝。用治风湿痹症之腰腿痛、肌肉萎缩等。

2.谷子秆烧灰治腰腿痛

用料:谷子秆(茎)。

制用法:用谷秆烧灰熏烤,并以热灰敷于患处,每晚1次,8次见效。

功效:祛寒湿,舒筋骨。治寒湿性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痛。

3.木瓜粥有去湿舒筋之功

用料:木瓜15克,粳米100克,姜汁、蜂蜜各少许。

制用法:木瓜研末与粳米煮作粥,临熟调入姜汁、蜂蜜。可任意服食。

功效:治霍乱转筋、足膝无力以及湿痹脚气等。

注:此方据《济众新编》化裁而成。原名“木果粥”。经查考,木果可能即木瓜,其药性相似。

4.鲜阳桃治骨节风痛

用料:阳桃(即羊桃、五敛子、五棱子)适量。

制用法:将鲜阳桃切碎捣烂。以凉开水冲服,每日2或3次,每次1~2个。

功效:去风热,利小便。治骨节风痛、小便涩热、热毒、痔疮出血等。

5.泡萝卜叶洗澡驱寒止痛

用料:干萝卜叶100克。

制用法:先将干萝卜叶上的尘土冲净,然后放在澡盆里用温水泡开,再加热水洗澡。

功效:对医治寒症及神经痛有一定的疗效。

6.蹄筋汤活血理风湿

用料:蹄筋(牛蹄筋、猪蹄筋任选)80克,鸡血藤50克,枣6枚,盐少许。

制用法:先将蹄筋用清水浸一夜,翌日用开水浸泡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便可与上述各物一起放入砂锅内,加开水两碗半煎煮,沸后中火煮至仅剩半碗水,加盐调味。饮汤吃筋。

功效:凡风寒湿邪留滞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风湿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等均可服用,有活血通脉、祛风湿,强筋骨之效。

注:孕妇禁用。

7.两面针煮鸡蛋祛风止痛

用料:两面针(入地金牛)10克,鸡蛋1个。

制用法:将两面针与鸡蛋同煮,蛋熟去皮再煮片刻。饮汤食鸡蛋。

功效:定痛。用治风湿骨痛、胃痛、牙痛以及挫伤疼痛等。

注:两面针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过量可致头晕、眼花、呕吐。

8.壁虎散治骨质增生

用料:壁虎6个,辰砂(朱砂)4克。

制用法:用镊子把活壁虎口张开,每个喂一些辰砂,放入瓶内,不久将食用辰砂死去的壁虎焙干,研末即成。用时取适量药粉,用醋调成糊状,敷于增生疼痛处,外用麝香膏固定,隔日换药。敷后疼痛立即减轻。2日为一疗程,隔3~5日可继续下一疗程,直至疼痛消失为止。

功效:祛风定惊、消瘀散结。用治常发于颈、背、腰及足跟等处缠绵难愈的骨质增生症,症见局部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

注:据《老年报》介绍。采用壁虎散治疗骨质增生,可获满意效果。”

9.羊胫骨末治筋骨痛

用料:羊胫骨1根,黄酒适量。

制用法:将羊胫骨用火烤至焦黄色,捣碎,研末。每饭后以温黄酒送服5克,日2次。

功效:益肝肾,强筋骨。治筋骨痛或骨质增生所致的腰痛。

10.牛筋汤补肝强筋

用料:牛筋50克,续断、杜仲各15克,鸡血藤50克。

制用法:水煎。食筋饮汤。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用治疗筋骨酸软乏力或伤筋。

11.猪肉炖沙参治风湿痛

用料:瘦猪肉250克,沙参30克,油、盐、葱、姜各少许。

制用法:瘦猪肉切片,锅置于火上烧热下油,先煽炒猪肉,再放入沙参及各种调料,加适量温水煮熟。连肉带汤分2次吃下。

功效:治风湿疼痛。

12.松子四昧汤主治风痹

用料:松子10~15克,当归、桂枝、羌活各6克,黄酒适量。

制用法:松子及三味中药加水和黄酒等量共煎。每日2次分服。

功效:活血,通络,祛风。治风湿性关节痛。

13.烟叶松香粉治风湿痛

用料:鲜烟叶、松香粉、高梁酒各适量。

制用法:鲜烟叶撕烂绞汁,和松香粉,晒干,以高梁酒调匀。涂于布上,贴患处,每日一换。

功效:驱风定痛。用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14.龟版杜仲酒常饮祛风湿

用料:龟版(乌龟的腹甲)、杜仲各适量。

制用法:将上两味浸入白酒内,40天后可服用。

功效:祛湿宣痹。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

15.椒红松柏丸治历节风痹

用料:椒红(花椒之果皮)500克,嫩松叶、嫩柏枝各250克,白酒适量。

制用法:椒红炒焦研末,松柏枝叶微炒研细末,酒泛为丸。饭后服,每服5克,1日2或3次。

功效:除湿定痛。用治历节风痹之关节肿痛、四肢不遂等。

16.黄豆汤治筋拘挛

用料:黄豆60克。

制用法:加水煎汤。饮服。

功效:除湿祛风。治筋拘挛膝痛。

17.煮乌鸡治风寒湿痹

用料:乌母鸡1只。

制用法:按常法将乌鸡收拾干净,加水煮烂熟,用手把鸡撕碎。以豉汁、葱、姜、椒、酱调味蘸食。

功效:治风寒湿痹之骨中疼痛。

注:本方据《医食心鉴》化裁。

18.醋熏法治疗关节炎

用料:陈醋300毫升,新砖数块。

制用法:砖放在炉内烧红,取出放在醋内浸透,趁热放在关节下烟熏(熏前把纱布一块放于醋内浸湿,然后包在关节处),为了防止烟熏散热过快和醋味走失,可用被子遮盖,并根据砖的热度逐渐向砖贴近,以稍热些为好,砖凉即停止,隔日1次。

功效:散瘀消肿。用治关节炎。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用此方曾治愈多年关节炎。有的关节肿胀不能行走,仅用烟熏疗法3次,自觉症状消失。某木工两肩关节酸痛,肱二头肌收缩无力,用上法烟熏1次而愈。

19.食盐熨烫法治关节痛

用料:食盐500克,小茴香120克。

制用法:共放锅内炒极热。取出一牛用布包住熨烫痛处,凉了再换另一半,再炒,如此反复更换熨烫数回,每日上下午各1次。

功效:驱风散寒。用治关节痛或风寒腰痛、腿痛。

20.山楂树根治关节炎

用料:山楂树根30~60克。

制用法:煎汤。每服1次。

功效:治风湿性关节炎、水肿。

21.鲜芝麻叶驱风散寒

用料:鲜芝麻叶(或鲜芝麻秸),60克。

制用法:水煎。每日2次。

功效:治风湿性关节炎。

22.鼠尾猪蹄汤除风湿

用料:鼠尾(中草药)50克,猪蹄1只,盐少许。

制用法:将猪蹄劈开切块,加水与鼠尾共炖,食盐调味。吃猪蹄饮汤。

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治风湿性关节痛、腰脊劳损、跌打扭伤等。

注:据有关资料记载,鼠尾能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

23.姜醋威灵仙敷治足跟痛

用料:姜、醋各适量,威灵仙50克(中药店有售)。

制用法:将威灵仙及鲜姜捣碎,研成细末,以少量醋调成糊状。外敷于足跟痛处,用纱布或胶布包扎固定(注意要包紧,以使药糊充分接触患部),每日换药1次,数次可愈。

功效:宣通经络,驱风散寒。用治足跟疼痛或足跟部骨质增生。

24.黄豆根治脚后跟痛

用料:黄豆根(在土内者)500克。

制用法:将豆根冲洗干净,加水煎汤。趁热浸泡洗烫数次。

功效:治脚后跟痛不能着地。

25.鹿蹄汤治脚膝痛

用料:鹿蹄4只,盐及调料适量。

制用法:先将鹿蹄清水煮熟,加油、盐、酱油、料酒等调料,再煮至极烂熟。空腹食肉饮汤。

功效:治诸风脚膝疼痛不能着地。

26.仙人掌敷治足跟痛

用料:仙人掌(取2年以上生长健壮的)适量。

制用法:将仙人掌上的刺去掉,然后切碎捣烂为泥。敷于足跟痛处,每日更换1次,连续敷用5~6天可愈。

功效:清热解毒,驱寒散瘀。用治足跟痛。

27.姜辣药汁熏敷法

用料:干姜60克,干辣椒30克,乌头20克,木瓜25克,水2000毫升。

制用法:将上药四味放入水中煮30~40分钟。用煎好的药乘热熏患部,药凉再加热,将药汁倒出,用干净毛巾蘸药汁敷于患部。如此反复2或3次,每日早晚1遍。

功效:温经散寒,除湿止痛。用治风湿性关节炎或慢性关节炎之遇寒痛甚、屈伸不利,伴有脚趾麻木。

注:乌头(中药名),台乌头碱,有剧毒,主根经加工炮制后毒性减低,中医用作温经散寒、止痛药品。为此,蘸药汁使用过的毛巾,建议不再使用时应当丢弃,以防发生中毒。

28.葵花盘膏治关节炎

用料:向日葵盘适量(开花时摘下)。

制用法:将葵盘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成膏状。外敷关节处,包扎固定,每日1次。

功效:清热解毒,达邪外出,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均有一定效果。

29.醋葱治疗急性关节炎

用料:陈醋1000克,葱白50克。

制用法:先煎醋剩至一半时,加入切细的葱白,再煮两沸,过滤。以布浸醋液并乘热裹于患处,每日2次。

功效:通窍,发散。用治急性关节炎肿痛。

30.桑枝鸡汤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料:桑枝(取老枝用)60克,老母鸡1只,盐少许。

制用法:将母鸡去毛及内脏。老桑枝刷洗干净,切成小段,加水与鸡共煮至鸡烂汤浓,用时加盐调味。饮汤吃鸡肉。

功效:益精髓,祛风湿,利关节。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发麻、颈背酸痛、腰肌劳损等。

31.贴红辣椒皮治风湿关节炎

用料:干红尖辣椒25个,花椒30克。

制用法:先将花椒加水3000毫升,文火煎半小时,再入红辣椒煮软取出,去子。将辣椒皮撕开,贴于患处,共三层,以花椒水热敷加熏1小时左右即可,每晚1次,连用1周。

功效:散寒除湿,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注:花椒水.可连用,辣椒皮必须每次更新,保证疗效。

32.母鸡石榴皮汤治关节炎

用料:母鸡1只,石榴皮150克。

制用法:母鸡开膛去内脏,切大块,同石榴皮共煮。吃肉饮汤,每日2次。

功效:治风湿性关节炎。

33.黑豆枕头治颈项强直

用料:黑豆(即乌豆)适量。

制用法:将黑豆用锅蒸至变色,装入枕头芯中枕用。

功效:解毒,清热,活血。治颈项强直、筋挛。

34.鲍鱼壳治坐骨神经痛

用料:鲍鱼壳(即石决明)、蛇蜕、苏薄荷各15克,黄酒适量。

制用法:将前三味放人碗内,倒人黄酒,加盖蒸约30分钟。每日服饮1次。

功效:熄风,清热,定痛。治坐骨神经痛。

35.乌贼鱼干祛风湿

用料:乌贼鱼干(墨斗鱼干,带骨)2只,白酒250毫升。

制用法:以文火共炖。食肉喝汤,每日2次分服。

功效:用治风湿性关节炎。

注:心、肝、肾脏病患者忌用。

36.自我治疗“落枕”方

用料:整砖1块。

制用法:患者平躺在床上,两腿自然合拢,全身放松,由一人扶住其双腿,另一人将一本薄书垫在其落枕一侧的脚底处,用一块整砖隔书猛击脚底三四下即可。

功效:用治落枕牵动脖颈疼痛难忍。

注:据《老年报》介绍。此法为一老中医所传授,治疗1次疼痛减轻,次日自愈,已治愈落枕患者数十例。

四十、疟疾

1.马兰白糖饮治疟疾

用料:马兰30克,白糖20克。

制用法:放人杯中以沸水冲泡。发病前半小时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用治疟疾。

2.鸡蛋清防治疟疾

用料:新鲜鸡蛋1个,白酒20毫升。

制用法:取鸡蛋清和人酒内,调匀。一次口服,每周1次,连服2或3次有预防作用。用于治疗者剂量加倍,发作前1一2小时顿服。

功效:清热,解毒。有预防和治疗疟疾之作用。

3.猪油炖团鱼治慢性疟疾

用料:团鱼(鳖,圆鱼)1只,猪油20克,盐少许。

制用法:将团鱼宰杀,去肠及杂物,切块,连同甲壳、裙等放入炖盅内,加入猪油、清水适量及盐少许,隔水炖4个小时。待鱼肉熟时趁热吃饮。

功效:滋阴,凉血,止疟。适用于慢性疟疾久治不愈。

4.白酒冲蜂蜜治疟疾

【用料)蜂蜜15~30克,白酒适量。

制用法:白酒稍温热,冲人蜂蜜内调匀。在疟疾发作前半小时服用。如不能掌握发作时间,可在发作的当日按方连服3次。

功效:清热解毒。用治疟疾。

5.新鲜鸡蛋治疟疾

用料:新鲜鸡蛋3个,陈醋120克。

制用法:将蛋打破调匀,和好陈醋置砂锅内煎开。待稍冷顿服。

功效:补虚损,理气血。用治疟疾。

6.桃叶治疗疟疾

用料:桃叶7张,胡椒7粒。

制用法:共研捻成团。在疟疾发作前3小时将药团敷于患者桡动脉搏动处。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杀虫。用治疟疾。据福建《中医验方》载,本方曾经治愈几百例,值得推广。

7.桃叶大蒜塞鼻孔方

用料:鲜桃叶3~5片,生大蒜半瓣。

制用法:桃叶与蒜瓣共捣烂,以纱布包裹。于疟疾发作前2~3小时塞入鼻孔内.或左或右,能止疟。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用治问日疟。

8.熬羊骨汤治疟疾

用料:羊骨250克。

制用法:将羊骨洗净,砸碎,加水煮汤。在疟疾发作前3小时服饮。

功效:补肾,强筋骨。用治疟疾。

9.白矾胡椒丸治疗疟疾

用料:白矾1.5克,胡椒0.3克,发酵面3克。

制用法:白矾、胡椒研细,以发酵面和为丸。发作前3个小时顿服。

功效:解毒杀虫,温经,治疟。用治寒性疟疾。

10.胡椒末治间日疟

用料:原粒胡椒15粒。

制用法:将胡椒研成细末。置于胶布中央,贴在大椎穴上。一般敷贴1周,症状消失后再更换贴7日。

功效:除寒祛湿。用治间日疟。

11.焖黄狗肉治疟疾

用料:黄狗(生后5个月之内者)肉、酱油、酒各适量。

制用法:将狗肉切成大块,纳入罐中,加酱油、酒等密封好,将罐置于灰火掺半的火堆中,2日即可。食之。

功效:养血理虚。用治疟疾,对半年以上不愈的三日疟尤效。

12.羊肉甲鱼汤治久疟

用料:羊肉、甲鱼、糖、盐各适量。

制用法:羊肉切作小块,甲鱼去头爪及内脏,加糖、盐共炖熟。每日饮汤1碗并吃肉。

功效:暖中祛寒。用治虚寒疟疾及久疟不愈。

13.疟疾外治效方

用料:车前子、樟脑等分。

制用法:先将车前子炒焦,研成细末,和人等量樟脑粉,和匀即成。在疟疾发作2个小时前,用药棉包粉末如蚕豆般大,塞入鼻内,男左女右。

功效:除寒热,疗诸疟。用治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疟疾。轻者1次即可,重者2或3次可愈。

注:本品无毒无副作用,使用方便,疗效理想。

14.辣椒根治疟疾

【用料j辣椒根15克,盐少许。

制用法:将辣椒根洗净,加盐共捣如泥糊。发作前2个小时敷于寸口脉(手腕桡动脉)处,1小时可见效。

功效:除寒湿。用治疟疾。

注:据相关资料介绍,取辣椒叶加水、酒各半,浸2小时取出晒干,研末,贮瓶,用时以温酒调匀,敷脐部(神阙穴)及寸口脉I-(男左女右),最多1小时见效。用此法治疗疟疾患者十余人均获效。

15.鸡苦胆治疟疾

用料:鸡苦胆(新鲜者)1枚。

制用法:取刚宰杀的鸡的苦胆。吞服,每次1枚,隔2天服1次,连服3~4枚可愈。

功效:用治疟疾。据《中医验方汇编》介绍,此方经治多人有效。

16.炒花生仁治三阴疟

用料:花生仁。

制用法:炒熟。每日吃50~100克。

功效:治三阴疟。

注:据《本草纲目拾遗》载:安定臣昔曾患三阴疟(即四日两头疟),诸方莫能疗,有人教服炒熟花生,不半月而愈。

17.独头蒜止疟

用料:独头大蒜(紫皮)40克。

制用法:蒜去皮,捣烂,加少量食盐拌匀。在发疟前3小时敷在两臂内关穴上,可防止发作。

功效:用治疟疾。

注:内关腕横纹上2寸(同身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臆之间。

18.赤小豆方治久疟不愈

用料:赤小豆100克,红鲤鱼1条,枣10个,陈皮5克,生姜50克。

制用法:小豆洗净,鱼去内杂,加盐,与陈皮、生姜共煮烂熟。顿服。

功效:除湿散寒,清热解毒。用治间日疟、三日疟或久治不愈的疟疾。

四十一、汗证(盗汗、自汗)

1.糯稻根泥鳅汤养阴止汗

用料:糯稻根30克,泥鳅90克。

制用法:先把泥鳅宰杀洗净,用食油煎至金黄。用清水两碗(约1公斤)煮糯稻根,煮至一碗汤时,放进泥鳅煮汤。吃时调味,吃鱼饮汤。

功效:养阴,益阳,止汗。主治病后盗汗、肺结核自汗。

2.碧桃干红枣汤治盗汗

用料:碧桃干15枚(以未熟果风干,色绿者佳),红枣10枚。

制用法:煎汤。每晚1剂,连服3剂。

功效:止汗。用治盗汗。

注:据《中华内科杂志》介绍,碧桃干对肺脓肿、败血症等不同疾病所致的盗汗,都有一定效果,经临床应用无任何副作用。

3.麦枣汤补气血敛汗

用料:浮小麦50克,大枣50克。

制用法:水煎。日服1剂。

功效:养心神,敛虚汗。用治盗汗。

4.浮小麦糯稻根须治盗汗

用料:浮小麦、糯稻根须各30克。

制用法:用水两大碗煎成一碗。分2次服。

功效:除虚热,敛汗。用治盗汗、自汗。

5.黑豆枣芪汤补气止汗

用料:黑豆100克,红枣20枚,黄芪50克。

制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补气,敛汗。用治气虚自汗。

6.黄芪羊肉汤滋养敛汗

用料: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怀山药15克。

制用法:将羊肉用沸水先煮片刻,捞出后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入羊肉和三味中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饮汤吃肉。如小儿无咀嚼能力,可煮成浓汤饮用。

功效:健脾补虚,滋养敛汗。主治病后体虚盗汗。

注:阴虚太重的小儿忌用。

7.猪心黄芪汤治自汗盗汗

用料:猪心1个,黄芪12克,党参12克,五味子4克。

制用法:将黄芪等三味纳入猪心内,加水炖熟。吃肉饮汤。

功效:补气血,安心神。用治体虚所致的自汗、盗汗。

8.百合双参汤补气止汗

用料:百合25克,太子参25克,北沙参20克,饴糖50克。

制用法:水煎,调入饴糖。饮用。

功效:用于气阴两虚不足所致的自汗、体虚、气短、口渴。

9.泥鳅参芪汤补虚敛汗

用料:泥鳅5条,生姜5片,黄芪、党参各25克,怀山药50克,红枣5枚。

制用法:泥鳅放清水中养3日后令其排出污物,然后放油锅中煎黄,加水三碗,同各味共煎浓。饮服。

功效:用治营养不良、自汗等。

10.酿羊肝主治体弱盗汗

用料:羊肝1个,糯米60克,红枣5枚。

制用法:将羊肚洗净去污,糯米淘洗干净,同红枣放入羊肚内,用粗线缝口,放锅内隔水炖熟。食时切开羊肚,调好味,佐餐。

功效:强壮脾胃,补中益气,复元敛汗。主治体虚盗汗、自汗。

11.煮羊肚补气虚敛自汗

用料:羊肚1具,黄芪50克,黑豆50克,盐少许。

制用法:力口水共煮。食肚饮汤,分次服用。

功效:用治体虚汗多。

12.韭菜根治自汗盗汗

用料:韭菜根100克。

制用法:水煎汤。顿服。

功效:敛汗。用治自汗、盗汗等。

13.淮小麦圆肉枣汤敛虚汗

用料:淮小麦50克,桂圆肉5个,红枣6个,甘草10克。

制用法:水煎。喝汤,吃桂圆肉和枣,每日1剂。

功效:养心神,敛虚汗。用治自汗。

14.燕麦米糠治虚汗不止

用料:燕麦50克,米糠25克,饴糖15克。

制用法:将前二味水煎,去渣。分2次服,服时加饴糖调味。

功效:补虚敛汗。用治自汗、盗汗、虚汗不止。

15.肉麸汤圆有止汗功效

用料:小麦麸:100克,猪肉末250克,水磨糯米粉250克,葱末、姜末、盐、酱油各少许。

制用法:将小麦麸与肉末、葱末、姜末等调料调成肉馅,水磨糯米粉加水适量,拌成软料,再与肉馅包成汤圆。煮熟后可随量食用。

功效:用治虚汗、自汗、盗汗等。

16.枇杷叶糕敛虚汗

用料:鲜枇杷叶、糯米各适量。

制用法:枇杷叶拭去毛,洗净,包裹洗净的糯米,捆扎蒸熟。临睡前吃数个,连吃3天。

功效:用治盗汗、自汗。

四十二、暑病

1.鲜荷叶包鸡解暑补益强身

用料:净鸡肉500克,蘑菇50克,火腿30克,鲜荷叶4张,盐、白糖、香油、料酒、鸡油、胡椒面、玉米粉、姜、葱各适量。

制用法:①把鸡肉、蘑菇切成2毫米的薄片,火腿共切成20片。姜、葱、切成薄片。荷叶洗净,用开水烫一下,去掉荷蒂荷梗。荷叶撕成20片。②蘑菇用开水氽后捞出,用冷凉水冲。③把鸡肉、蘑菇一起放人盆内,加盐、白糖、香油、料酒、鸡油、胡椒面、玉米粉、姜片、葱片,调匀搅拌,然后把鸡肉、蘑菇分放在20片荷叶上,每包里再加1片火腿,包成长方形的包,码在盘内,上笼蒸熟即成。食用。

功效:补脾强身,清心除烦。适用于夏季心烦口渴、饮食无味的虚弱患者食用。健康入食用也有补益作用。

2.绿晶肘清热解暑

用料:猪肘(去骨)1000克,绿豆500克,葱、姜、盐、白矾各少许。

制用法:①猪肘子刮洗干净,加水放人锅内,下绿豆和少量的白矾,用微火煮至用筷子一扎肘子即透时取出晾凉。②将煮透的猪肘子皮朝下放在大碗内,上面放葱、姜和盐,再倒人原汤(不要绿豆),用旺火上锅蒸烂,取出再晾凉。③将连汤的肘子放进冰箱或冰上,待凝结成冻时取出切片,摆在盘内即可食。

功效:清热、生津。适用于口渴心烦者及酷暑时食用。

3.西瓜盅清暑祛热

用料:西瓜1个,鸡肉、火腿、莲子、龙眼、胡桃、松子、杏仁各适量。

制用法:把鸡肉和火腿切成丁。将西瓜上端切下(小为盖,大块为盅),挖去瓜瓤。将上述用料一并填入瓜内,盖上盖,隔水蒸熟即成。食之。

功效:清暑祛热。消烦止渴,利小便。

注:此方见于《御香缥缈录》,是慈禧很欣赏的食品。加入鸡肉、火腿、莲子等都是为了滋益补养。山东孔府菜有。西瓜鸡”,其制法相同,是将调好味的雏鸡、配以干贝、香菇、盐笋、口蘑、南荠,也是蒸翻,都是宫廷頣养的食品。

4.西瓜番茄汁治暑热病

用料:西瓜1个,番茄1公斤。

制用法:西瓜切开取瓤,番茄去皮,用洁净纱布挤压,取瓜汁和番茄汁液,尽量饮用。每日2次,连用2天即愈。

功效:清热解暑,利水开胃。用治暑热及温病发热、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及小便热赤涩痛。

5.海带冬瓜豆瓣汤消暑利尿

用料:浸发海带100克,冬瓜500克,去皮蚕豆瓣100克,香油及盐适量。

制用法:先将浸软泡发洗净切成条块状的海带和蚕豆瓣一起下锅,用香油煸炒一下,然后添加500克清水,加盖烧煮,待蚕豆将熟时,再把切成长方块的冬瓜和盐一并放入,继续烧至冬瓜九成熟,即可停火出锅。食之。

功效:消暑利尿。治中暑头晕、头痛、烦渴。

6.红糖绿豆沙解暑祛热毒

用料:绿豆100克,红糖25克。

制用法:将绿豆煮烂,用勺在锅中碾碎如泥,再以文火煮至无汤,加红糖调味即成。食之。

功效:清暑解毒。治小儿暑热生疮疖。夏季炎热时小儿常食有解暑清热、除烦解渴之功用。

7.绿豆丝瓜花解暑

用料:绿豆60克,鲜丝瓜花8朵。

【制用法、】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人丝瓜花煮沸。温服汤汁。

功效:清热,解暑。治夏季气温酷热引起的中暑。

8.双汁饮祛暑热

用料:西瓜、甘蔗各适量。

制用法:去皮,切碎,用纱布绞汁。可随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解暑。用于夏季暑热伤阴之发热、口渴、中暑等。

9.苦瓜茶解暑利小水

用料:苦瓜1个,绿茶适量。

制用法:将苦瓜上端切开,挖去瓤,装入绿茶,把瓜挂于通风处阴干。取下洗净,连同茶叶切碎,混匀,每取10克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沏焖半小时。可频频饮用。

功效:清热,解暑,除烦。治中暑发热、口渴烦躁、小便不利等。

10.猪肉冬瓜汤治暑热

用料:瘦猪肉50克,冬瓜100克,盐、姜适量。

制用法:将肉切碎与冬瓜共煮汤,待将熟时下姜片及盐。日服2次。

功效:清热解暑。用于暑热之口渴、尿黄等。

11.内服外用黍子汤治中暑

用料:黍子50克。

制用法:将黍子炒黄,加水两杯,煎取一杯,一次温服。再煎二渣,加四碗水,熏洗全身。

功效:解暑热,止吐泻。用治中暑身热、头痛、乏力、呕吐、腹胀、腹泻、不思饮食等。

12.冬瓜汁解暑热止烦渴

用料:鲜冬瓜1个。

制用法:将瓜洗净,切成碎块,捣烂绞取汁。尽量饮服。

功效:消暑,清热,除烦。治中暑后烦躁不安、口渴、尿黄,有清热利尿之作用。

13.枇杷叶解暑清凉生津

用料:鲜枇杷叶、鲜竹叶、鲜芦根各20克。

制用法:煎汤作冷茶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降逆。治中暑后口渴、呃逆。

14.山楂荷叶饮祛暑清热

用料:山楂40克,荷叶12克。

制用法:共煎。当茶饮用。

功效:解暑热,清头目。夏天饮用对高血压、肝火头痛、口干口渴、呕吐反胃等有较好疗效。

15.姜韭蒜汁治中暑昏厥

用料:鲜姜、大蒜、韭菜各适量。

制用法:洗净,姜蒜去皮,共捣烂取汁。灌服。

功效:解表,温中。治中暑昏厥,不省人事。

16.砂糖乌梅汤解暑防病

用料:乌梅、白砂糖各适量。

制用法:加水煮乌梅。用糖调服,尽量饮用。

功效:生津止渴,养阴敛汗。炎暑盛夏可代茶饮,有滋益身体之功。

注:痰盛、脘腹胀满或呕吐者忌用。

17.白鸭冬瓜汤清暑热祛病

用料:白鸭1只,冬瓜2000克,瘦猪肉100克,海参、芡实、薏米各50克,莲叶1片,葱、姜、盐、味精各少许。

制用法:将鸭去毛及内脏,洗净。瘦猪肉切片。冬瓜不去皮,切开去瓤,洗净,切成方块。锅内加水,放人鸭、冬瓜、肉片、海参、芡实、薏米、莲叶及葱、姜、盐共煮至鸭肉烂熟为度,加入味精即成。吃鸭肉饮汤。

功效:健脾,补益,清暑。是夏季养身最佳药膳食品。

18.扁荷粥用于解暑

用料: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鲜荷叶1小张,大米50克。

制用法:先用清水把白米洗净,浸泡。锅内加水三碗煮白扁豆,水沸后,下白米小火煎煮,待扁豆已黏软,放入冰糖及洗净的鲜荷叶,再煮20分钟即成。食之。

功效:工消暑解热,和胃厚肠,止泄泻。

注:据《药性辨疑》云:“扁豆专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乱。”《本草再新》云:“荷叶清凉解署,止渴生津,治泄痢,解火热。”白扁豆与荷叶都具清热解暑之力,故盛暑季节常食不仅有益健康,而且可防治暑热不适,如四肢乏力、咽干口渴、头昏脑胀、食欲不振等。

19.扁赤豆汤预防中暑

用料:扁豆15克,怀山药20克,木棉花25克,赤小豆20克,薏米25克,荷叶半张,灯心2扎。

制用法:水煎,以豆熟为度。食之。

功效:清暑祛湿。为夏季较好的解暑饮料。

20.饮杨梅酒预防中暑

用料:鲜杨梅500克,白糖80克。

制用法:将杨梅洗净,加白糖共装入瓷罐中捣烂,加盖(不密封,稍留空隙),7~10天自然发酵成酒。再用纱布绞汁,即成约12度的杨梅露酒,然后倒~锅内煮沸,待冷装瓶,密闭保存,时间愈久愈佳。夏季饮用最宜。

功效:预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