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
人的心只有拳头大,但是一个具有宽容性格人的心可以装下全世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很多时候,我们在对一件事情做出决定之前,应该首先想想别人的感受,想想此事会引起的后果以及被牵连的人的感受,这不仅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能使我们更加善解人意,并有助于我们形成宽容豁达的性格。
无论任何事情,牵涉的人都不可能只是一个独立的“我”,“我”和大家是相连的,所以,我们在做事前,应该首先考虑到自己牵涉的人,多想想别人的感受不是坏事。这种付出是心甘情愿的,是快乐的,为别人多想想,其实也就是对自己多一些感悟、多一分宽容。
我们来看下面这样一件小事:
一天,甜甜回家很不开心,在妈妈的询问下,她终于说出实话。原来,今天在学校里,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题:一台复印机12分钟复印文件360页,照这样计算,复印720页,需要多少时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做的:先360÷12=30(页),再720÷30=24(分钟)。甜甜说老师给这样计算的同学都打了一个红钩,还加上一颗星。可是她不是这样想的,她直接这样列出算式:12×2=24(分钟)。
可是,老师告诉她步骤太少。虽然答案是对的,但老师只给她批了一个红钩,没有给她加上一颗星。这让甜甜觉得非常委屈和不满。
妈妈想了一下,对甜甜说:“孩子,妈妈真为你骄傲,因为你的解法的确是最简便的,但是少了一步,所以老师没有给你加一颗星。但是你应该站在老师的角度想一想,老师也有可能粗心呀,所以你应该原谅老师!这样吧,你给老师写一张纸条,明天交给他。写什么,你想一想,要有充足的理由让老师相信你的解法是好的。你不妨自我推荐一下,但要注意语气,要让老师感觉你是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的。”
于是甜甜动笔写了起来,之后妈妈帮忙进行了修改。第二天,甜甜把这张纸条放在作业本里交给了老师,老师看到后给她写了这样几句话:“谢谢你提醒了老师,昨天是老师太粗心了。原谅老师,好吗?”
后来,老师把这个习题拿到课堂上讲了,并号召全班同学向甜甜学习。
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处处替别人考虑,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一种境界,是我们作为现代青少年必备的道德素养之一。
前面的小故事中,妈妈成功地教会了孩子多为别人想一想,并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将心比心”的好处。但是,现实生活中,因为我们很多青少年都是独生子,都是在父母的蜜罐里长大的,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我们青少年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奉献,学会与人合作,这一切都离不开多替别人着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与他人之间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冲突,我们每个人才会真正地感受到这个大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我们种下善因,获得的当然是善果,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常常能为他人着想,那么,在某个关键时刻,别人自然而然也就会为我们考虑。所以,从现在起,在我们紧张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果我们能够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有意义,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首先,多理解他人。如果我们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世界上那些不如意的事情就可能成为随时引发矛盾的导火线。
比如:为什么妈妈总那么啰唆?为什么同学会拒绝我的好心?如果我们接下来的推理不再以自己为中心,而是把对方当作自己继续说下去,就会发现原来别人有难言之隐,有良苦用心,有为难之处,这样一来,所有的导火线都将迎刃而解。其次,多一分博大。在某些时候,也许我们会为一件事情而耿耿于怀,甚至大动肝火,这时只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我们慢慢地就会心平气和,一腔怒气也会渐渐消失,从而变得更加善解人意,更加细心,更加宽容,更加和善。
当和他人有了矛盾和误解时,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我们就会很自然地选择宽容、选择忍让,这样,我们的委曲求全也就能感化对方,矛盾也就随之解除了。
再次,多一点信赖。为别人着想给对方带来的是方便、利益和愉快,别人自然会把我们当作朋友来看待,无形之中就会信任我们,而对我们自己而言,先前那些盲目、不释然、困惑、恼怒,都会因此消除。
总之,我们只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在无形之中化解矛盾,同时升华自己的人格。青少年朋友,从现在起,尽量理解别人吧,只有在理解他人之后,才能有真正的沟通,友谊也才能更长久,而自己的性格才能变得更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