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韩信:心态荣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身世——平民王孙之谜

亭长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一级政府,不算大但好歹是官。刘邦造反前就是泗水亭的亭长,在沛县很有名气,还能出席县令招待贵客的宴会,可见亭长也是个人物。可是穷苦孩子韩信却能长期在亭长家蹭饭吃,不仅如此,亭长每次还得郑重其事地把饭放在客厅,为韩信准备好餐具,韩信这才坐下来进餐。就这样一连好几个月,亭长似乎都不能表现出不耐烦地神情。什么人才能在亭长家有如此待遇?

韩信是秦末汉初的一个历史人物。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96年。要想对韩信这个人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搞清楚他的出身。人们通常认为韩信出身贫寒,它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结论性文字。

《史记·淮阴侯列传》写道:韩信是淮阴人。初为平民时很是贫穷。由于他没有好的品行,不能被推举做官,又没有本事做买卖以维持生活。所以,韩信便经常到别人家里吃白食,人们大多厌恶他。[1]

依据上述文字,人们便得出结论,韩信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贫苦人家的孩子却没有学坏,却能刻苦学习从而知书达理胸有大志,这自然让人敬佩。

可是,如果我们把《史记》再往下读,并且加上自己的一点思考,结论却不一样了。

《淮阴侯列传》继续写道:韩信经常到淮阴县南昌亭长家蹭饭吃,这样持续了好几个月。一天,南昌亭长的妻子厌恶韩信老来蹭饭,就提前做好饭,而且不在客厅摆桌,端进卧室和亭长一起在床上吃饭。没想到两人正吃着韩信进屋。亭长和夫人看见韩信进来,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明白他们的意思后,一怒之下离开了亭长家,从此再不理睬亭长一家人。

韩信离开亭长家之后,跑到城下钓鱼,有几位妇人在河边漂洗丝帛,其中一位看见韩信饥饿可怜,便把自己带的饭食拿出来给韩信吃。其后几十天每天如此。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妇人道:“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你。”

好心的妇人生气地说:“一个大男人却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还指望你报答?”

淮阴城中有一群屠户,其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目视那人多时,然后伏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韩信胆小。[2]

读了上述文字,我们是不是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了?

韩信真的是靠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吗?什么样的苦孩子能够到亭长家去蹭饭吃,而且一蹭好几个月?

韩信哪里来的碰不得的自尊?

韩信为什么一点也不为自己的生计发愁?

穷得没饭吃的韩信,居然能够读书识字研习兵法?

分析这些疑问,有助于我们揭示韩信的身世之谜,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韩信后来的成败荣辱。

注释:

[1]《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2]《史记·淮阴侯列传》: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