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哲学基础
在讨论过政治经济学这一领域和其当前的趋势之后,第七到九章便会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做一个详尽的介绍。第七章以认识论和存在论的基本原则来引出其哲学的基础。认识论是理解我们如何认识事物的一种路径,而传播政治经济学必须建立在一个现实主义的、兼容并蓄的、建构性的和批评性的认识论基础之上。它是现实主义的,因为它承认概念和社会实践二者的现实性,因而把自己同个殊式(idiographic)与律则式(nomothetic)路径区别开来,前者仅仅论证了观念的现实性,而后者宣称观念仅仅是人类行为的单一现实的标签。遵循这一点,政治经济学是兼容并蓄的,因为它反对本质主义,本质主义将所有的社会实践化约为单一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认为概念是进入色彩斑斓的社会领域的一个切入点或出发点(Resnick and Wolff,1987,2006)。某种思想与理论而不是别的被选择意味着我们的思想和经验保障了其优先性,但这并非宣称它们自己就是理解社会实践的唯一的或者最好的方式。此外,这种认识论也是建构性的,因其承认因果决定论的局限性,并且包含了社会分析单元作为一个整合成型的总体以线性模式彼此互动的假设的局限性。相反,它把社会生活作为彼此建构的系列过程来处理,这些过程在不同形成阶段彼此相互作用,而这些过程相互作用的方向和影响只能在具体研究中得以理解。最后,这种方法是批判性的,因为它把知识看作是一种研究发现和其他知识体以及社会价值之间比较的产物。比如,这种政治经济学是批判的正因为它规律性地把研究所得的知识置于与可替代性的知识体的对比中,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多元政治学以及文化研究。此外,它以引导我们实践的价值观,比如,公共参与和平等的社会民主价值,检测了政治经济学知识。
如果说认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认识事物的框架,那么本体论就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存在本质的基础。一般而言,本体论因把事物视作结构还是过程而区别开来。这一点对于政治经济学十分重要,因其通过把社会过程和社会关系置于前沿而与传统政治经济学方法不同,传统政治经济学关注诸如企业公司与政府这样的结构。这意味着研究起源于这样一种观点——即社会变迁是普遍存在的,而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也变化不断,从而,确立描述过程特征的起点比确立简单地确认相关制度的起点更有用。研究传播机构是重要的,但是它得基于对社会进程的分析。随后的几章都将会对这些进程进行分析。
基于这个原则,第七章的余下部分以及随后的两章都分别以三个切入进程绘制了政治经济学的真实地图:首先是商品化,它是将使用价值转变成交换价值的过程;接着是空间化,即空间的转化,以及制度扩张的过程;最后是结构化,与社会代理机构一起建构社会结构的过程。将这些过程置于前台并不是要取代那种可以取代一种本质主义为另一种本质主义的结构与制度。更确切地说,这些是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实际理论的切入点,一系列理解社会生活的方法中受偏爱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