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分析思路:两个女装品牌的产品线分析(1.0版)
在中国市场上,BestCloth有两个主打女装品牌——Paul&Jane和Elianna。其中,Paul&Jane品牌上市10年以上,而Elianna品牌进入市场的时间较晚,大约是5年。这两个女装品牌的下属品类非常相似,但又存在一定差异。
鹏辉首先对Paul&Jane品牌的产品线状况做了数据探查。用Tableau绘制了Paul&Jane品牌一级品类下属的品种数量(见图1-2),从数据图形上可以看到现状:
图1-2 Paul&Jane品牌一级品类下属的品种数量
(1)Paul&Jane品牌的一级品类共有12个,每个品类下属的产品品种数量各不相同。其中,“日用品”品类下的品种最多,有91个。“日用品”品类中基本都是服装周边商品,如一些小项链、配饰等,基本不含服装。总体来看,Paul&Jane品牌的产品线有些单一,每个品类下属的产品品种也不够丰富。以“夹克”品类为例,在当前买方市场的情况下,10种夹克品种,在对衣服样式相对挑剔的女性消费者看来等于没有选择。
(2)继续观察二级品类的产品分类(见图1-3左侧的条形图)和产品价格带分布(见图1-3右侧的盒须图)。鹏辉发现数据中存在两个疑点:①在“日用品”的二级品类中出现了休闲装;②所有二级品类中最高价格的产品居然在“帽子,手套,围巾”类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溯源,以确定数据是否错误。
图1-3 二级品类的产品分类和价格带分布
现在继续对产品销售利润的综合情况进行数据探索。
通过观察产品价格带分布的均值(盒须图的竖线),鹏辉看到Paul&Jane品牌的平均价格在180元左右,在女装品牌当中属于中低端定价。除“日用品”品类中包含大量的“珠宝饰品”二级品类之外,只有“衬衫/背心”和“汗衫/T恤衫”[1]品类中的产品品种数较多,其他品种中的产品品种数较少。对于中低端价格的大众商品市场定位而言,产品的丰富度稍差。
若产品线过于单一,可能会造成营收过于集中在某类单独品种,则品牌营收风险较大。
(3)继续观察产品销售数据和利润数据的混合仪表板(见图1-4)。通过观察产品的利润情况,鹏辉验证了自己的推论。无论销售额还是利润额,Paul&Jane品牌的T恤衫都领先于该品牌之下的其他产品。如此一来,尽管盈利模式的特征鲜明,但是利润来源过于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图1-4 产品销售数据和利润数据的混合仪表板
通过产品的利润率指标可以看到,T恤衫的利润率与其他产品的利润率相比,并没有绝对的领先优势。换言之,T恤衫产品的销售额很高,但利润空间并不大,“价格护城河”[2]的深度有限。综合这些信息可以看到,Paul&Jane品牌的销售额对T恤衫的依赖过大,而T恤衫的商业想象空间和价格调整空间有限。
看到这里,鹏辉觉得可能应该抽时间与老同事聊聊,进一步了解该品牌现状的形成历史和新品发布路线,来丰富自己的分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