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变化: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应用逐渐落实
(一)从大建设、大投入的项目模式到低成本、轻运作的解决方案
当前,已有不少大企业在生产运营的各环节建立了多套信息系统,并进一步开展了跨环节、跨部门的系统集成应用,项目建设多采取单体架构,以整体化开发模式为主,呈现规模大、投入大的特点。近年来,在工业互联网解耦架构下,传统的复杂项目模式正在向以微服务、松耦合为核心特征的“积木式”开发模式转变,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技术门槛、建设成本和部署周期显著降低。同时,随着工业技术、工业知识和制造方法的模块化、软件化和平台化,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化应用不断涌现,如智能云科、蒲惠、盘古信息等平台企业分别面向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电子制造企业提供了智能App、云MES等轻量级解决方案。
(二)从一对一服务模式到多主体合作推进模式
在工业互联网发展初期,平台建设、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往往由平台企业自行完成。随着融合应用走向纵深,仅靠一家之力难以提供面向各类细分领域和多样化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此外,平台经济的兴起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其强时效性、共享性倒逼技术和产品在短期内快速更新迭代,低成本快速交付能力成为衡量解决方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此背景下,多主体合作模式成为企业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共同选择,主要体现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平台与解决方案服务商合作、平台与制造企业合作等。在此过程中,部分平台企业逐步演变为解决方案的赋能者,如阿里巴巴、华为等双跨平台逐步成为隐藏在解决方案服务商身后的关键基础支撑;用友、金蝶等ERP软件商成为用户实现产业链协同的重要合作伙伴;联通、移动、电信等通信企业成为推动5G在工业领域商业化推广应用的重要力量。
(三)从行业内部创新探索到跨行业复制推广
当前,部分解决方案不仅在企业内部成功实施,还在龙头制造企业的带动下向产业链全局优化演进,推动了产业链各环节、各要素的互联互通与动态协作。同时,部分企业将解决方案落地实施过程中积累的行业机理模型、数字化管理方法等沉淀到平台,形成易部署的模块化、平台化产品,实现了跨行业、跨领域的快速复制推广。例如,海尔的COSMOPlat平台将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成功复制到电子、装备、汽车、服装等 15 个行业,为 4.2万家企业提供了数据和增值服务;树根互联的根云平台推出3.0版本,基于平台与行业巨头联合打造了机床云、纺织云、3D打印共享云、空压机云、电机云、注塑云、筑工云等数十个垂直行业云平台,实现行业赋能;航天云网的 INDICS 平台建成了 10个行业云、19个区域云、16个行业大企业服务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