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吃饭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让家长最头疼的一件事情。我们认为,孩子在长身体,偏食、挑食,甚至厌食,会影响孩子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但孩子也不会让自己一直饿着,他们总能找一些别的东西来吃。于是,到了吃饭的时间,只能吃下一点。下次用餐时间还没到,他们又会觉得饿。心软的父母担心把孩子饿坏了,会给他们一些小零食来充饥。孩子有了饱腹感,也体会到了零食的味道,久而久之,他们就更不好好吃饭了,而是等着“加餐”。
有家长说:“我家孩子的吃饭习惯太不好,特别爱吃零食,可怎么办呢?”每次看到这样的提问,我都会让父母认真想想,孩子喜欢吃零食的原因,以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吃零食的习惯的。基本上每次都会有人这么回复:“其实我娃以前吃饭特别好,从添加辅食开始,就是自己吃饭呢!”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既然之前吃饭好,为什么后来就不好了呢?
用这种剥洋葱式的提问法,可以一层一层地找到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原因,最后基本上会得到两种结果:一是为了让孩子多吃一些,家长开始喂饭;二是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开始排斥某种食物。
喂饭影响孩子自主性
喂饭有时候是因为孩子磨蹭,眼看着热乎乎的饭菜要凉了,长辈担心孩子吃凉饭肚子痛,所以忍不住开始喂饭;有时候是因为不相信孩子吃饱了,每当孩子表示自己吃饱了的时候,总会有人站出来说:“才吃这么一点,不可能吃饱了,来,再吃一口。”
对于绝大部分孩子而言,张嘴是本能,只要家长喂,孩子即便觉得已经很饱了,但还是会张开嘴。而只要一张嘴吃,家长就会认为自己关于“孩子肯定没吃饱”的判断是正确的。所以就一直喂,直到把碗里的饭菜都喂完才罢休。
喂饭影响孩子自主性
一日三餐都重复这样的行为,孩子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真的吃饱了吗?”时间一长,孩子随便吃几口就不再吃了,认为反正等下会有人喂我。这种被动吃饭的结果,显然是家长的主动行为导致的。也就是说,本来孩子能很好地自己吃饭,可能只是有点慢,有时候吃的有点少,可一旦开始喂饭,这个良性循环就被硬生生地打破了。
发现孩子吃饭慢或者磨蹭,爸爸妈妈首先应该找到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因为饭菜不合口味?还是因为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因为身体不舒服?而非直接上手,干预孩子的自主吃饭行为。
不明原因排斥某种食物
本来喜欢吃的食物突然不喜欢了,这在成人的世界里也很常见。当孩子出现这种问题时,家长需要考虑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为不饿?饭菜不合胃口?还是对某种食物过敏?来看一个孩子不吃蔬菜的例子。
豆包讨厌吃蔬菜,在幼儿园老师发到家长群里的午餐照片上,豆包的餐盘整整齐齐地放着一些青菜,而其他食物都被吃得很干净。豆包妈妈表示自己也很无奈,说孩子从1岁左右开始,一口蔬菜都不吃,如果非逼着他吃,感觉他好像要呕吐出来,看着孩子也很难受,索性就顺其自然了。
豆包妈妈回忆说,孩子6个月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一些蔬菜泥吃得挺好的。但到豆包10个月大时,妈妈开始上班,将豆包全权交给老人照料,而忽略了孩子每天的饮食。豆包虽然不吃蔬菜,但胃口一直很好,也不怎么生病。爷爷奶奶自然而然就忽视了吃菜的事情。
直到看到幼儿园老师每次发来的照片上那显眼的剩青菜,全家人才意识到,豆包已经严重偏食了。可无论怎么讲道理,怎么“威逼利诱”,豆包就是不吃菜,妈妈只能带他做儿童健康咨询。
我建议豆包妈妈先找到孩子不吃菜的原因,越早越好,因为孩子年龄越大,纠正饮食偏好的困难就越大。豆包妈妈尝试着了解孩子不吃菜的原因,她把绿色蔬菜用不同做法烹饪出来给孩子吃。豆包妈妈发现,如果水煮,或者清炒,孩子就不吃,但放在大烩菜里,或者做成包子、饺子馅,豆包就吃得很好。她这才明白,原来豆包突然不吃菜,是因为爷爷奶奶吃得清淡。他们做饭时,水煮和白灼的做法要多一些,慢慢地,豆包开始讨厌没有味道的蔬菜,再之后索性啥菜都不吃了。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孩子最初只要不是因为过敏而排斥,那他对每一种食物都是充满兴趣的。如果突然开始不喜欢吃某一种食物,那一定是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需要找到原因,对症解决。在所有的解决办法中,首先做的是让孩子对吃饭这件事感兴趣,知道为什么大家必须吃各种各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