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在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是不忘初心的精神,承载了建党初心、革命初心和赤子之心,反映了党的来源、本源和根源。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宣示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为全党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直抵灵魂的党课。总书记在瞻仰红船时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进入新时代,党擘画了新的开天辟地伟业,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重大机遇,在大变局时代继续开拓发展新空间,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刻,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成千上万的困难与挑战,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如在深化改革的问题上,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会有突发事件,也会有自然灾害。在这些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就要发扬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要敢打攻坚战、敢蹚深水区,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要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要关键时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要在危急情况、大灾大难、突发事件时临危不惧、靠前指挥。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奋斗目标还会遭遇困难和问题,但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矛盾,我们都会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时代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惧各种风霜、烈火考验,以坚韧的毅力迎接困难和挑战。在困难和矛盾面前,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找准“突破口”,认真去做、用心去做、努力去做,必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再大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我们要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保持斗争精神,从解决具体问题做起,勇当新时代的劲草真金,直面问题和矛盾,义无反顾地承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对新时代的长征路,要继续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首先是要正确看待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和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的发展如此,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也是如此,因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后,就一直经受着各种挫折。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更为资本主义所敌视,从各个方面进行封锁、围剿、阻碍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充满荆棘和风险挑战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低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更加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平坦大道,资本主义从未放弃对社会主义的颠覆。但人类进步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新时代,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是成功的,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稳,令世界对我们刮目相看,我们要对社会主义有信心,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要把最高理想与现阶段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既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会实现,那么就应该在实际中把远大理想落实。实现伟大的理想信念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无数共产党人不懈的努力。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将远大理想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组成部分,这就把最高理想与现阶段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在一定时期内,我们党肩负的具体任务是不同的,但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扎实的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现阶段的共产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有艰难,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看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些成就和变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地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和适应性。在前进的道路上,需要攻艰克难,因为会有干扰和困难,但不能因为这些而背离社会主义。我们要把远大理想和现实任务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努力完成现阶段的历史任务,不断朝实现共产主义前进。

再次是在实干中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念,不是靠口头承诺和呼喊,而是要看实际行动。信仰在实践中得到磨炼,在实践中得到深化、巩固和提高。共产党员,要把理想信念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每位党员的工作都联系着党的事业,都与党现阶段的任务密切相关,尽管职务高低不同,行业岗位不同,都是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所以,都要努力工作,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面对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困难,不退缩、不气馁,勇于承担重任,投身到工作中去,克服各种发展的“瓶颈”。真抓实干,勇于拼搏,尤其是在各种考验中,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要做理想信念的支持者和维护者。由于各种思潮的涌入,面对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言行,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坚决斗争,坚定理想信念。在日常生活中,共产党员要发挥模范作用,用通俗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信仰走进千家万户;在工作上,主动承担重任,尤其是到艰苦的工作岗位锻炼自己,磨砺党性,以实际行动做出示范。

红船启航的前夜,中国已经产生了很多政党和政治团体,但都没有找到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领导力量。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站在人民立场,代表群众利益,号召党员到群众中去。由此,中华民族第一次实现了党和人民的紧密结合、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复兴的高度融合、国家独立与人民解放的紧密结合。在新时代,发扬红船精神,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鲜明地指出了共产党员坚持政治立场的方向和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实践中,共产党员务必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不仅在思想上坚持,还要真正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

首先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是这一思想的坚持者和推动者。从建党伊始,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指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付诸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之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朝着新的目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的最完美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对共产党员而言,在思想和感情深处要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对待人民要有敬畏之心,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权力主体”,把自己当作人民的服务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从政,就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领导干部,要明白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把权力用到为人民谋幸福上,否则人民群众就会对党失去信任和支持。”在新时代,我们党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工作从人民的需要出发,才能够完成历史使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其次是坚持一切工作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不断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坚持人民立场,就要坚持一切工作都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具体而言,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人民群众来开展,制定各种政策时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服务于人民的幸福出发,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在人民提出需求的时候,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政策的时候,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尤其是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急人民之所急,供人民之所需,做到对人民负责、尊重民意。密切联系群众,热情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全体党员要做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者,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推进各项工作,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但在实践中,也要坚决避免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坚持和运用好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地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再次是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就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尤其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真知灼见,要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改革提供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撑。使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成为人民广泛参与、普遍受益的过程,真正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最后是在事业建设中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告诫全党:“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群众更强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更是离不开群众的力量。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谋划和推动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汲取前进动力,为事业的发展增添破浪前行的民众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