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怎样引导学生从事实走向抽象真理?

你肯定碰到过这种现象:学生已经背会(熟记)了规则、定理、公式和结论,但却不会运用自己的知识,甚至完全不明白背下来的东西实质何在。这种极端情况尤其出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系统的归纳总结,其知识主要表现为在实践工作中运用这些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会说:学生没有理解,就是死记硬背的。但是为什么他会死记硬背呢?要防止死记硬背这个坏现象需要做些什么呢?

记忆(熟记)应该以理解为基础。请你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意识)并理解大量事例、事物、物体和现象来记忆。不要去记那些没有理解,也没有进行思考的内容。从领会事例、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规则、公式、定理和结论)的道路要经过实践工作,而实践工作就是掌握知识。

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教给学生,记忆要经过一个深入思索并领会事例、物体和现象的过程。比如,学生现在学的是俄语中硬音符号的书写规则。教师通过分析大量事例,分解含有硬音符号的单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来引导学生记忆规则并有意识地运用。实际上,就是用更多的新事例来让学生理解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相信,他们能够记住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可以运用到许多单词上,这就是规则。经过多次思考之后,规则就被熟记。

经验丰富的教师认为,记忆规则和结论不需要进行专门的熟记练习:思考事例,同时也是对归纳总结的逐步记忆。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越明显,自觉性的知识就越多,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越强。总体来说,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学生是以何种方式记住知识的。如果这些知识不是通过理解、分析事例和现象来记忆,那学生就不会运用。

这是教育过程中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通过理解事例和现象来掌握抽象真理,那他就获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脑力劳动特点,即能够用思维理解许多相关的事物、物体、事例、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能够对因果、功能、时间等各种联系进行思考。许多事实使我相信,思考算术题条件的能力(尤其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学生对抽象总结的掌握程度。不通过足够的事例理解,只是死记硬背抽象总结的那些学生,不会思考习题,不会用思维理解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相反,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通过对事例的深入思考来记住抽象真理,如果他不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知识,那他在算术题中看到的就不是杂乱的数字组合,而是数量之间的关系。他在读题目条件进行思考的时候,先不管数字,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思考一个整体的解题步骤。

通过对许多事例和孩子经历的了解,我相信,学生在算术题上落后(之后是代数)是脑力劳动中难以理解的缺点引起的后果。人们经常谈到学科之间的联系。每个教师都明白,应该找到自己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但跨学科联系并不止于此,与其说最深刻的联系是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是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我对此深信不疑。如果学生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那数学会帮助学生掌握历史,而历史则会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众所周知,许多小学教师,尤其是语言、文学教师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有意识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大部分学生读写能力差,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有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在刚开始学习俄语时,不能牢牢掌握раз-、без-和рас-、бес-这些前置词的书写。学生在这一书写规则上犯了很多错误。教师想要纠正这些错误,会经常地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这类规则的练习。他是这么教的:先好好复习规则,然后做练习。这项工作似乎应该产生积极效果,但实际上却没有:学生到了十年级还写不对,作文考试中写的是“разцветает”和“расбежался”。

这是怎么回事?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会不会运用知识与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有没有思考事例的关系,在学习语法时体现得最为明显。第一次学习抽象真理、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在这里具有决定性意义。不要让孩子在刚开始学习时就犯很多错,要让他记住规则,并准确表达出来,但这个任务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所以,这里应该专门谈谈关于知识点的第一次学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