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名老中医医案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黄疸案

刘某,男,34岁。初诊时间:1982年9月23日。

主诉:全身及眼睛发黄1月。

诊查:患者黄疸发作两次,在金华地区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肝功能检查GPT45U,锌浊18U,纳差,脘胀,便溏,尿赤,神疲,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黄疸(脾虚肝郁)。

西医诊断:黄疸。

辨证分析:患者因湿邪困遏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而致黄疸。湿邪困遏脾胃,脾胃升降失常,故纳差,脘胀,便溏;运化水谷精微能力不足,故见神疲等症。

治则治法:抑肝扶脾。

处方:生黄芪10g,淮山药12g,焦栀子6g,炒白芍10g,焦山楂15g,车前子10g,制香附10g,八月札10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川郁金10g,生甘草3g。10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随访:服上药10剂后,脘胀消失,纳增,精神好转。服25剂后,肝功能复查3次均正常。

【按语】《伤寒直指》云:“湿与热郁蒸于脾,面目、肢体为之发黄,此即疸也。”治拟清肝利胆,扶脾化湿。药用生黄芪补气扶正,制香附、八月札、炒白芍、川郁金疏肝通络,淮山药、炒二芽扶脾,焦栀子、车前子清肝利湿。药证相符,而邪清正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