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 喘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当哮喘病发作时,肺道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于喘急。脾为生化之源,脾虚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喘咳、气短。中医将哮喘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实喘证、支气管哮喘等有较好的疗效。
方法一
1.药物组成与方法 燥痰选贝母瓜蒌散加减,酌加百合、皂荚等。热痰选清金化痰汤加减,酌加红花、丹参。将汤药水煎熏蒸,煎沸后患者将蒸气用力吸入肺部,使痰稠变稀。吸入前应做排痰运动法,吸入30分钟后应拍背15分钟,从下到上,从外到内地拍背,变换体位。
2.治疗效果 汤药熏蒸吸入法治疗痰黏难咳实喘62例,临床控制38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
3.典型病例 患者,65岁,中医诊断为热咳实喘。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伴肺部感染。治以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拟清金化痰汤加减黛蛤散: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各6克,桔梗、鱼腥草、金荞麦根、薏苡仁各10克,青黛1.5克,海蛤壳、海浮石各10克(布包)。水煎后熏蒸吸气20分钟使痰液变稀,接着翻身,拍背,变换体位,使痰液咳出,喘则止,口唇发紫恢复常色,连续熏蒸吸气服药5天,咳嗽、喉中痰鸣及体征完全消失。
4.讨论 贝母瓜蒌散中贝母苦甘微寒,润肺清热,化痰止咳;瓜蒌甘寒微苦,清肺润燥,开结涤痰,与贝母相须为用,是为润肺清热化痰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臣以天花粉,既清降肺热,又生津润燥,可助君药之力。痰因湿聚,湿自脾来,痰又易阻滞气机,无论湿痰抑或燥痰,皆须配伍橘红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此乃祛痰剂配伍通则,但橘红温燥、茯苓渗利,故用量颇轻,少佐贝母、瓜蒌、天花粉于寒性药中,则可去性存用,并能加强脾运,输津以润肺燥。桔梗宣肺化痰,且引诸药入肺经,为佐使药。全方清润宣化并用,肺脾同调,而以润肺化痰为主,且润肺而不留痰,化痰又不伤津。中药煎汁后熏蒸吸气法,可使药物微粒子直接到达呼吸道进入肺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作用,促进了痰液的引流,具有较强的镇咳、祛痰平喘的作用。
方法二
1.药物组成与方法 鱼腥草60克,紫苏子30克,五味子20克,地龙30克,沉香10克(后下),鸡蛋2个。上药同蛋共煮30分钟,去渣,将煎出的药液倒入盆中,乘热将双脚置于盆沿上进行熏蒸。待温以药液浸洗双足,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2.讨论 方中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药理实验表明鱼腥草油对豚鼠过敏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紫苏子降气消痰,平喘。五味子能“收肺气”“宁嗽定喘”,动物试验表明,五味子煎剂和五味子素有兴奋呼吸作用;五味子的酸性成分能使小鼠气管腺中中性黏多糖和酸性黏多糖减少,具有祛痰和镇咳作用;五味子能增强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上皮细胞功能。地龙清热,镇痉,止喘。沉香降气温中,暖肾纳气。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平喘功效。本方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热蒸气的作用,渗透进入皮肤毛孔和毛细血管,进而循环至肺部及全身发挥治疗作用。
方法三
1.药物组成与方法 麻黄、半夏各20克,桂枝、细辛、甘草各6克,白芍24克,五味子15克,生姜4片。将上药加水浓煎,取汁500毫升,将煎出的药液倒入盆中,乘热进行熏蒸。待药汁温后擦洗后背,每次15分钟,每日3次。
2.讨论 方中麻黄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散寒,药理实验表明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于用药(如毛果芸香碱)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显著解痉作用,伪麻黄碱与麻黄碱的解痉作用相似,甲基麻黄碱可使支气管扩张。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桂枝温经通脉,助阳化气。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白芍补血,敛阴。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生姜温肺止咳。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同时调和诸药,药理实验表明,甘草次酸有明显的中枢性镇咳作用。诸药合用解表化饮、止喘平喘,通过热蒸气的作用加强药物疗效。本方法适用于哮喘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