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水 肿
重点提示
本单元内容历年考试常有涉及。考点大多集中在中医的分证论治上,复习时要熟悉阴水阳水的辨别要点、水肿的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对于各型的主症、治法及方药均要重点掌握,要注意风水相搏证和水湿浸渍证,再次考查的可能性很大。
考点集合
一、概念
水肿为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二、病因病机
1.水肿的病因 ①外邪袭表。②疮毒内犯。③外感水湿。④饮食不节。⑤禀赋不足。⑥久病劳倦。
2.水肿的病机 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
三、诊断要点
1.水肿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则累及四肢全身。
2.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尽肿,甚则气喘不能平卧,腹大胀满。更严重者可出现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中秽味,鼻衄,齿衄,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及久病体虚病史。
四、辨证论治
1.以阴阳为纲的辨证要点
(1)阳水特点:发病急,病程短,多表现为表证、热证、实证。多因风、湿、热、毒诸邪导致水气内停所致,水肿多由上而下,先见眼睑、颜面浮肿,继则遍及全身,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易复,可伴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症。
(2)阴水特点:发病缓,病程长,多表现为里证、寒证、虚证或本虚标实证。多因脾肾虚弱,气不化水,久则可见瘀阻水停。水肿多由下而上,先见足踝部浮肿,继而累及全身,水肿部位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可伴神疲气怯、小便少、大便溏薄等症。
2.水肿的治疗原则 发汗、利尿、泻下逐水(2016)。
3.阳水的分证论治
(1)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2005,2016)
【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2015)。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2001)。
【加减】若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桂枝、防风;若风热偏盛,可加连翘、桔梗、板蓝根、鲜芦根;若咳喘较甚,可加杏仁、前胡;如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若表证渐解,身重而水肿不退者,可按水湿浸渍证论治。
(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2001,2008)
【主症】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2001,2002)。
【加减】脓毒甚者,当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湿盛糜烂者,加苦参、土茯苓;风盛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血热而红肿,加丹皮、赤芍;大便不通,加大黄、芒硝;症见尿痛、尿血,乃湿热之邪下注膀胱,伤及血络,可酌加石韦、大蓟、荠菜花等。
(3)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2002,2011)
【主症】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舌苔白腻,脉沉缓。
【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2006)。
【加减】外感风邪,肿甚而喘者,可加麻黄、杏仁;面肿,胸满,不得卧,加苏子、葶苈子;若湿困中焦,脘腹胀满者,可加川椒目、大腹皮、干姜。
(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2016)
【主症】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4.阴水的分证论治
(1)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
【主症】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方药】实脾饮加减。
(2)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主症】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2005)。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加减】小便清长量多,去泽泻、车前子,加菟丝子、补骨脂。若症见面部浮肿为主,表情淡漠,形寒肢冷,治以温补肾阳为主,方用右归丸加减。病至后期,因肾阳久衰,阳损及阴,可导致肾阴亏虚,出现肾阴虚为主的病证,治当滋补肾阴为主,兼利水湿,方用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等。肾虚肝旺,头昏头痛,心慌腿软者,加鳖甲、牡蛎、杜仲、桑寄生、野菊花、夏枯草。如病程缠绵,反复不愈,正气日衰,复感外邪,症见发热恶寒,肿势增剧,小便短少,此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治以越婢汤为主,酌加党参、菟丝子。
(3)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主症】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或伴血尿,以下肢为主,皮肤瘀斑,腰部刺痛,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
5.水肿应用攻逐法的原则 攻下逐水法是治疗阳水的一种方法,即《内经》“去菀陈莝”之意。只宜用于病初体实肿甚,正气尚旺,用发汗、利水法无效,症见全身高度浮肿,气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脉沉而有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