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名中医医案精选(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王海东医案

针刀在脊柱相关性疾病治疗中对胸痹治疗作用

何某,女性、56岁。

初诊:2015年5月5日。腰骶部僵痛20余年加重伴胸闷气短半月。患者自述20余年前无诱因出现腰骶部僵痛,活动后减轻,夜间及休息后疼痛明显,此后逐渐出现背部晨起僵痛,时有双足跟腱附着点疼痛,发病以来曾患虹膜睫状体炎,无对称性四肢关节疼痛,无反复腹泻及皮疹。2007年7月于兰大二院查:HLA-B27:阳性,以“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半月年前上述症状加重伴间歇性胸闷气短,以劳累活动后明显。刻下症见:神志清,精神差,颈肩部及腰背部僵痛、活动受限,偶有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全身乏力,食纳欠佳、睡眠差,舌红苔薄黄,脉涩。西医诊断:①强直性脊柱炎;②冠心病。中医诊断:大偻,胸痹。证属气滞血瘀、经脉失和。治宜:活血祛瘀、疏通经脉。小针刀松解术:定点足太阳经,第三椎下肺俞,第四椎下心包俞,第五椎下心俞,及两旁夹脊,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

二诊(2015年5月8日):经小针刀松解治疗,患者胸闷、气短症状有所缓解,偶有咳嗽咳痰,继续原治疗方案,配合中药口服,以“血府逐瘀汤”加减。

三诊(2015年5月11日):再次行小针刀治疗,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症状消失,颈肩、腰背部僵痛缓解。

【按语】

追根溯源,关于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医学很早就有了有关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论述。《灵枢·本脏》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特别是华佗夹脊理论的创立,就明确指出五脏六腑的病变通过经络传输于脊柱两侧的腧穴上,并在这些特异穴位上进行针刺、指压、按揉,就能对五脏六腑进行诊断和治疗。经络学说中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均循行于脊背两侧部位。历代医学家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足太阳膀胱经中五脏六腑均有腧穴走行于背部,《真气运行论》记载有庄周说:“缘督以为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延年……”这里所说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而阴阳互根,相为表里,阳生阴才能长。故全身十二经脉,都是缘督脉而发源的,所以说督脉是十二经的根本。因而背部的督脉线可作为治疗疾病的中枢治疗线。

《难经正义》曰:“五脏之俞皆在背,肺俞在第三椎下,心俞在第五椎下,肝俞在第九椎下,脾俞在第十一椎下,肾俞在十四椎下,又有膈俞者,在七椎下,皆夹脊两旁,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总属足太阳经也。”又注曰:“胃俞在十二椎间,大肠俞在十六椎间,小肠俞在十八椎之间,胆俞在十椎之间,膀胱俞在十九椎之间,三焦俞在十三椎之间。又有心包俞在四椎之间,亦俱夹脊两旁,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总属足太阳经也。”

该患者发病颈肩、腰背部疼痛,椎体周围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位、增生退变及脊柱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刺激和压迫了脊神经、内脏神经所出现的一系列症候,而心主血脉的功能与人体的经络系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经直行,主气,在里;络横行,主血,表里皆有。心主血脉即是指在心气的鼓动下,经脉气血通过络脉系统而营养人体组织器官、四肢百骸,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反之经脉、络脉系统失常,亦能影响心。大凡情志、劳逸、饮食、感邪、内虚等外有所触,内有所发,致使病邪郁阻心之经脉,深入其络脉,心之脉络受损,气血痹阻可发为本病。亦可邪客心之络脉,渐损其经脉,心之脉络受损,气血痹阻而发为本病。日久痰浊、血瘀、气结、热郁、寒凝等病邪蕴结成毒,内生毒邪,损耗脉络,败坏形体,从而使病情不断加深,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小针刀松解术正是以松解经络,调节组织气血而达到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说小针刀松解术在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中对胸痹治疗亦起到一定作用。

整理:王元培;审阅:王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