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病因辨证
病因辨证是以中医学病因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辨别、分析,以确定病人的具体病因的一种辨证方法。中医学中所论的病因,不仅指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逸、房劳、外伤、虫积等致病原因,还包括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理产物,如瘀血、痰饮等。病因辨证的内容主要包括六淫、疫疠证候,七情、饮食、劳逸证候及外伤、虫积证候的辨识。瘀血、痰饮等所致证候将于“气血津液辨证”中论述。
一、六淫、疫疠辨证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来的致病邪气,疫疠则是传染性极强的致病因素,二者均为外感性病因,多经口鼻、肌表侵入人体而致病。因此,病初多为表证,也有直中于里而发为里证者。
(一)六淫辨证
1.风淫证
风淫证是指感受外界风邪而引起的,以起病迅速、表现变化多端或游走不定为主要特点的一类病证,又称外风证。根据风邪所侵袭部位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常见病证:
(1)风袭肺卫
风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郁,腠理开合失调,或风犯肺卫,肺气不利,可见发热,恶风,汗出,头身疼痛,脉浮缓,或见鼻塞,咳嗽等症。
(2)风水相搏
外感风邪,肺失宣降,水道不通,可见突发眼睑、头面、四肢水肿,伴微恶风寒、发热、咽痛、脉浮等症。
(3)风客肌肤
风邪客于肌肤,荣卫不和,气血壅滞,可见皮肤瘙痒,或出现红色丘疹,时发时止等症。
(4)风历关节
风寒湿邪阻滞筋骨关节而以风邪为主,可出现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等症。
(5)风袭经络
风邪侵袭经络,经气阻滞,筋脉不利,可见颜面肌肤麻木不仁,口眼歪斜,或伴恶寒,脉浮等症。
2.寒淫证
寒淫证是指因感受外界寒邪导致阳气损伤,气血运行障碍,出现以疼痛为主要特点的一类病证。根据寒邪所侵袭部位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常见病证:
(1)寒袭肌表
寒邪束表,卫阳内郁,腠理闭塞,或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或头项强痛,骨节疼痛等症。
(2)寒邪犯肺
肺失宣降,可见咳嗽,哮喘,咳白痰,面白,肢冷,脉沉紧或迟等症。
(3)寒滞胃肠
寒邪直中,遏制胃肠阳气,阻滞气机,可见脘腹冷痛喜温,肠鸣吐泻,面白,肢冷,脉沉紧或迟等症。
(4)寒客关节
寒夹风湿之邪,阻滞于关节肌肉,可见关节冷痛,肢体拘急,屈伸不利等症。
3.暑淫证
暑淫证是指夏季感受暑邪导致气耗津伤、兼夹湿邪,出现以发热、乏力、胸闷等为主要特点的一类病证。根据暑邪伤人程度的轻重及其是否兼夹湿邪致病,可归纳为以下不同病证:
(1)暑伤津气
暑热侵袭,耗气伤津,可见发热,口渴,神疲气短,心烦头晕,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干等症。
(2)暑湿内蕴
暑邪夹湿,侵袭人体,可见烦躁,口渴,胸脘满闷,纳呆,呕恶,便溏,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症。
(3)暑热动风
暑热炽盛,引动肝风,可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症。
(4)暑闭气机
暑热卒中,闭阻气机,可见突然昏倒,身热汗少,手足厥冷,气喘不语,牙关紧闭等症。
4.湿淫证
湿淫证是指感受外界湿邪而引起的病变,常缠绵留着,、不易速去,以满闷、沉重之感为主要表现特点的一类病证。根据湿邪所侵袭部位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不同病证:
(1)湿困肌表
湿邪困阻肌表,卫阳内郁,气机不畅,或湿邪阻遏清阳,可见身热,肢体倦怠,身重而痛,或见头重如裹或胀痛,脉濡,苔腻等症。
(2)湿浸肌肤
湿邪浸淫肌肤,与气血相搏,可见皮肤生疮,破溃流黄水,或伴奇痒等症。
(3)湿伤关节
湿邪流注关节,可见肢体、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等症。
(4)湿阻中焦
湿邪内侵,困阻中焦,致气机不畅,脾运失常,可见胸闷,纳少,恶心,呕吐,脘腹胀满,便溏,肢体沉重等症,或见肢体肿胀,或见女子带下量多而白,小便混浊或不利等症。
5.燥淫证
燥淫证是指感受秋季燥邪而引起的津液耗伤、肺脏受损,以干咳、少痰及干燥不润为主要表现特点的一类病证。根据与燥邪合而致病的邪气性质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不同病证:
(1)温燥
初秋季节,炎热干燥,燥邪多与热邪合而致病。燥热客于肌表,则见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头痛,脉浮数等症;燥热犯肺,灼液伤津,肺失润降,则见鼻咽干燥,口渴喜饮,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甚至痰中带血,胸痛,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而干等症。
(2)凉燥
深秋季节,燥寒束表,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等症;燥寒袭肺,耗伤肺津,肺气宣降失常,可见喉痒,咳嗽少痰,鼻塞,口、鼻、舌、咽干燥等症。
6.火(热)淫证
火淫证是指感受火热病邪而引起的燔灼迫急,耗津伤液,以动风、动血之象为主要表现特点的一类病证。温邪与火热之邪同性,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根据火热之邪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病证:
(1)风热犯表
风热之邪初袭人体肌表,则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脉浮数等表实热证的表现。
(2)热邪内盛
表热传里,或表寒化热入里,或火热之邪直入脏腑、营血,可伤及不同脏腑、组织器官,而出现以壮热,口渴引饮,面红目赤,口舌生疮,痈肿疮疡,心烦,出血,斑疹,神昏谵妄,舌红绛,苔黄燥,脉洪数等里实热证表现为基本特征的多脏腑、组织器官的火热证候(参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的相关内容)。
(二)疫疠辨证
疫疠是指感受瘟疫毒邪而引起的病证,常见有大头瘟、烂喉丹痧、疫喉、百日咳、疫毒痢等,具体内容将在《温病学》及临床各科中学习。
二、七情、饮食、劳逸辨证
(一)七情证候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当情志刺激过度(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久),超越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时,则可影响脏腑气机(如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愁则气闭塞不行、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等),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演变、发展成各种不同的内伤病证。因此,情志刺激是内伤疾病的常见病因。不同的情志变化所影响的内脏也不尽相同,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脾、思伤心脾、悲伤肺、惊恐伤心肾等。
适度的喜乐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若高兴过度,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而见心神不安,精神恍惚,或语无伦次,举止失常等。
大怒,可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出现两胁胀痛,胸闷,急躁易怒,善太息等;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则可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呕血,甚至神昏暴厥等。
忧愁日久不解,耗伤肺、脾之气,则见郁闷不乐,纳呆,神疲等。
思虑太过,可使脾气耗伤,心血亏虚,则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纳少,腹胀,大便溏薄,形体消瘦等。
过度悲伤则伤肺,肺伤则气消,故见面色惨淡,哀伤叹息,精神萎靡等。
极度恐惧,使心神不能安藏,肾之精气下劫,肾气不固,则见怵惕不安,常欲闭户独处,如人将捕之,遗精滑泄,二便失禁等。
惊则气乱,内动心神,神气被扰,则见情绪不宁,惊恐不安,甚则神志错乱,语言举止失常等。
(二)饮食、劳逸所伤证候
饮食不节或不洁,可导致脾、胃、肠功能紊乱的一类病证;操劳过度可耗伤阳气,导致气虚;房劳过度则损伤肾之精气,导致肾精亏虚;过于安逸,则气机不利,气血运行失畅,痰浊内生,而变生各种疾病。上述证候的具体内容可见“气血津液辨证”及“脏腑辨证”等章节。
三、外伤、虫积辨证
(一)外伤
外伤是指受金刃、跌仆、闪挫及虫兽所伤引起的局部症状及整体所反映的证候。金刃、跌仆等可导致皮肉筋骨或内脏损伤,局部可出现疼痛、青紫、肿胀、出血、筋伤骨折及活动不便等;若内脏受损,则可导致各种出血,甚至昏迷等。虫兽所伤(如蜂、蝎等蜇伤及蛇、犬等咬伤),轻则局部红肿、疼痛、麻木,重则牵及四肢发麻、疼痛,头晕,胸闷,昏迷等。如被狂犬咬伤,日后可发为狂犬病,出现恐水,畏光,畏声,吞咽、呼吸困难,肢体抽搐等。
(二)虫积
虫积是指寄生于人体的虫类,通过耗伤气血,影响脏腑功能而引起的一类病证。寄生虫的致病特点为:①病位以肠道为主,有时也可侵入胃、胆、肝等脏腑。②以腑气逆滞及营血耗损为基本病机。③不同的寄生虫可引起各自特有的症状、体征,具体特征如下:
1.蛔虫病
脐腹阵痛,甚至剧痛难忍,纳呆,嗜食异物,面黄肌瘦,体倦无力,或睡中齿,面有白斑,唇内有粟状结节。
2.蛲虫病
肛门作痒,夜间明显,睡眠不安。
3.绦虫病
粪便中有白色虫体节片排出,伴腹痛、腹胀及腹泻等。
4.钩虫病
面色萎黄虚浮,消瘦或浮肿,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善食易饥等。
虫积的辨证要点有以下3个方面:①腹痛时作时止,可吐虫、便虫,或可触及虫团。②可有面黄肌瘦等营养不良的表现。③大便显微镜检查可发现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