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的巨大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的情绪波动较为明显,他们总是在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烦躁的情绪交替中生活。思考一下,你是否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休假时,快快乐乐到超市买东西,回到家一清点,发现有一些是可有可无的,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买这些东西;我们本来对某个人没有什么印象,等过了一段时间却觉得他面目可憎;早晨到了办公室,本来精力充沛,心情愉快,过了一会儿却变得烦得要命。
这种莫名其妙发生的变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受到了周围环境的暗示,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与心情。
《新鲜空气》是英国作家索利恩创作的心理学小说,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威尔逊喜欢新鲜空气的程度,无人能及。一年冬天,他到芬兰的一家高级旅馆住宿。那年冬天奇冷,因而窗子都关得严严实实的,以防寒流袭击。尽管房间里舒服无比,但威尔逊一想到新鲜的空气一丝都透不进来时,他就非常苦恼,辗转难眠。到最后,他实在无法忍受,便捡起一只皮鞋向一块玻璃样的东西砸去,听到了玻璃碎裂的声音后,他才安然进入梦乡。
第二天醒来,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完好如初的窗子和墙上玻璃破碎后的镜框。他并没有打碎窗子上的玻璃让新鲜的空气进来,但那声打碎玻璃的声音和心理暗示的作用,使得威尔逊得以酣然入睡。
心理学家分析说,心理暗示是人接受外界或他人或自身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作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其心理机制是外界影响不知不觉中渗入到个体的内心,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一种心理倾向,可转化为心理能量支配个人的行为或心理。
“望梅止渴”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的寓意,也表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时值七八月间,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士兵们口渴难忍,行军速度明显变慢,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然体力不支晕倒在路旁。曹操见状,非常着急,心想如果再这样下去,士兵们根本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战斗力也会大大削弱。于是他叫来向导,询问附近可有水源。向导说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边,还有不短的路程。曹操沉思一阵之后,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然后很高兴地掉转马头对士兵说:“诸位将士,前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红红的,肯定很好吃,我们加快脚步,过了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许多。
曹操原本只想鼓励士兵,给他们打气,让他们提起精神来,从而振奋士气,快速行军。这位历史上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有意或无意间利用了心理暗示的作用。当时士兵脑中想着酸酸的梅子,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口里的唾液分泌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口渴的状况。同时,为了尽快赶到梅林,这种愿望也促使积极情绪的产生,从而调动自己的行动力。
心理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