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话要适度,话痨让人想逃避
俗话说,凡事皆有度,过度犹不及。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讲究限度,一旦超过限度,就会导致事与愿违。在给他人回话的时候,我们固然要积极热情,也要让回话更加生动详尽,但是并非回话越多越好。回话要适度,否则,若给人留下话痨的印象,只会导致他人想要远离和逃避我们。如何在热情和详尽地回话与适度回话、避免引起他人反感之间把握好合适的度,这是涉及说话艺术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对不同的交谈对象回话的时候,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例如,有些人一旦看到长辈就很紧张,为此,在回答长辈的问题时总是敷衍了事,这样未免会打击长辈关心晚辈的积极性,也会让长辈感觉自己不受尊重。再如,有些人平日里和朋友相处非常健谈,和同事相处也能谈笑风生,唯独在面对上司的时候,一下子变成了闷葫芦,哪怕上司是在和他们说工作上的事情,他们也只会唯唯诺诺地答应上司,而不愿意借机和上司展开讨论。等到事情过后,他们不知道如何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对于细节问题的把握有所欠缺,未免感到后悔:早知道我当时和上司问清楚情况就好了。然而,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机会,如果再去针对工作的问题询问上司,则未免会给上司留下听话不认真的糟糕印象。
那么,回话到底是多一些好,还是简明扼要好,抑或是在面对辈分或者职位比自己高的人时就只能低头听训呢?这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套用,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交谈对象,根据交谈的每一件事情,来进行权衡和定夺。通常情况下,回话太多,喋喋不休,甚至把话题生发开去独自进行演讲,有话痨的嫌疑,会让人心生厌烦。反之,回话太少,导致问题没有得到深入的沟通,使得问题阐述不清楚,对于他人的意思领悟不透彻,也会使得后期交流出现障碍,还会因为缺乏谈话的热情而让谈话无以为继。由此可见,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让回话的量适宜,才能面面俱到,起到最佳的作用。此外,回话太多,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导致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说了很多,使得真正想要表达的重点不能被突出,也使得回话的质量大大降低,这些都是很糟糕的情况,应该避免发生。
当然,回话不适宜,除了因为回话者回话的时候别有用意之外,还与回话者的语言表达习惯、逻辑思维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回话者因为情绪激动导致思维混乱,或是因为非常愤怒而导致回话的时候语无伦次,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不管处于那种情况,我们都要在回话之前整理清楚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的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也要突出重点,确定回话的目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把话说好,才能卓有成效地改掉说话啰唆、语意重复的坏习惯。
丘吉尔的演讲堪称演讲史上最短小精悍的演讲,这是因为,对于成功的秘诀,丘吉尔没有更多的长篇大论需要说,也不想因为说些毫无意义的话而使演讲失去重点。相信在听到这次演讲之后,大家对于丘吉尔演讲的重点会有很深刻的印象——要想成功,就要绝不、绝不、绝不放弃。以这样的方式突出演讲的主题和重点,丘吉尔是非常成功的,也到达了演讲预期的目的。
很多人会担心在回话的时候语言太过精练会影响回话的效果。其实不然。不管回话是长还是短,都应该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达到回话的目的。所谓不忘初心,放得始终。哪怕回话再多,如果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就是不成功的。作为回话者,我们一定要坚持传递信息的原则,让自己的回话在他人那里是有意义的,也是可以对他人起到帮助作用的。这样一来,就要确定回话的重点,就像写作文为了避免跑题而列举出大纲一样,回话也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最大限度完成传递信息的使命。此外,在回话的时候,还要避免不良的说话习惯,很多人在说话的时候无意识间会使用很多口头语,如“好的好的好的”,其实只需要说一个“好的”就能实现回话的作用,接连说这么多“好的”,未免使人感觉很有敷衍了事和不耐烦的意味。还有些人会有其他的口头禅,而这些口头禅都是需要避免的,以免对于回话的意义产生干扰,起到负面的作用。
总之,回话要根据目的坚持适度的原则,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不要一味地贪多或者求少,否则就会导致回话的作用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