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噪声环境对人体的损伤
小区旁边的空地上又盖起了一座大楼,这让玲玲一家很烦恼,因为太吵了,平时喜欢宅在家里的这一家人也只能出去待着。
周末这天,妈妈又在家抱怨了:“真不知道工程什么时候能结束,我们家这几年估计都不能安静了,幸亏我们都上班不在家,不然吵死了。”
爸爸从书房走出来,说:“是啊,简直震耳欲聋,长期被这种噪声干扰,有损身心健康啊。”
“什么是震耳欲聋?”玲玲突然问。
“这是个成语,就是形容噪声环境对身体的听觉系统的损伤。”爸爸回答说。
关于“震耳欲聋”这一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震得人的耳朵都要聋了,形容声音特别大。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并引起神经衰弱、头疼、血压升高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震耳欲聋”的噪声环境当然就是130~150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也会造成耳朵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如果长年无防护地在较强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的恢复就会延长,经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听力可以恢复。这种可以恢复听力的损失称为听觉疲劳。随着听觉疲劳的加重会造成听觉机能恢复不全。因此,预防噪声性耳聋首先要防止疲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85分贝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分贝以上则可能发生危险。统计表明,长期工作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耳聋发病率明显增加。
噪声会伤害耳朵感声器官(耳蜗)的感觉发细胞(sensoryhair-cells),一旦感觉发细胞受到伤害,则永远不会复原。感觉高频率的感觉发细胞最容易受到噪声的伤害,因此一般人听力已经受噪声伤害了,如果没有做听力检验就往往不自觉,直到听力丧失到无法与人沟通时,却为时已晚。早期听力的丧失以4000Hz最容易发生,且双侧对称(4Kdip)。病患以无法听到轻柔高频率的声音为主,除非突然暴露在非常强烈的声音下如枪声、爆竹声等,听力的丧失也是渐进性的。
急性噪声暴露常引起高血压,在100分贝的环境里十分钟内肾上腺激素则分泌升高,交感神经被激动。在动物实验上,也有相同的发现。虽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一致,但最近几个大规模研究显示长期噪声的暴露与高血压呈正相关的关系。暴露在噪声70分贝到90分贝的环境里五年,其得高血压的危险性高达2.47倍。
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噪声除了损伤听力以外,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噪声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一些工业噪声调查结果指出,劳动在高噪声条件下的个人比安静条件下的个人循环系统发病率高。在强声下,高血压的人也多。不少人认为,20世纪生活中的噪声是造成心脏病的原因之一。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对神经功能也会造成障碍。实验室条件下人体实验证明,在噪声影响下,人脑电波会发生变化。噪声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从而导致条件下反射的异常。有的患者会发生顽固性头痛、神经衰弱和脑神经机能不全等。症状表现与接触的噪声强度有很大关系。例如,当噪声在80~85分贝时,往往容易激动、感觉疲劳,头痛多在颞额区;95~120分贝时,作业个人常前头部钝性痛,并伴有易激动、睡眠失调、头晕、记忆力减退;噪声强到140~150分贝时不但引起耳病,而且发生恐惧和全身神经系统紧张性的机率增高。
为了防止噪声,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研究和总结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声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声的允许值在75~90分贝。
(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声的允许值在25~50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35~50分贝。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声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声控制,必须考虑噪声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声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物理知识小链接
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区别于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