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是随意贬低孩子
细心的朋友们会发现,自古以来,每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让孩子的人生乘风远航。与此相反,消极的心态则会导致孩子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都胆怯畏缩,也让孩子缺乏勇气,从来不敢勇敢地去尝试。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呢?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父母要给孩子信心和勇气,而切勿随意贬低和否定孩子。
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这是因为孩子要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优秀的品质。每个孩子都应该更加积极乐观,这样才能勇敢地面对人生,而父母的赞许和肯定,则是孩子信心和力量的来源。这是因为孩子还小,心智发育不够成熟,人生经验也很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因为信任父母,所以他们往往非常重视父母的评价,甚至会采取拿来主义,把父母对他们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由此可见,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负面评价,则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从来不知道父母的爱有多么深厚,然而,事实是,有更多的父母也不知道孩子对于父母多么信任和依赖。若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否定和批评之中,并因为父母的贬低而变得自卑怯懦,那么,渐渐地,他们就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的情况。什么叫习得性无助呢?1967年,美国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经进行过一项实验,实验的对象是一只狗。塞利格曼把狗关在事先准备好的铁笼中,等到蜂音器发出响声,他第一时间就会用电棍击打笼子里的狗。因为被囚禁在笼子里,狗无处闪躲,只能被动地承受,痛苦地呻吟,浑身都忍不住地战栗和颤抖。在进行很多次这样的强化之后,塞利格曼打开笼子,等到蜂音器响起的时候,还没有被电击,狗就条件反射,倒在地上痛苦地抽搐,无奈地等待电击的到来,而并没有夺门而出。后来,这种心理学现象就被命名为习得性无助,简而言之,就是有机体在承受阶段痛苦和反复打击之后表现出的逆来顺受和消极状态。在民间,有很多说法与习得性无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都是形容人在遭遇失败或者沉痛打击后出现自我放弃的行为。
作为父母,当发现孩子有自我放弃的倾向或者行为表现时,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孩子并没有经受沉重的打击或者反复的失败,那么一定是父母的否定、批评和贬低导致孩子不愿意继续努力,而只是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当意识到孩子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状况时,父母一定要及时改变教育方式,不要总是挑剔和苛责孩子,而要努力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从而慷慨地肯定与赞扬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渐渐地改变心态,变得乐观和积极起来。不要把习得性无助当成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一旦孩子把习得性无助当成习惯,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进步。也许有的父母会为自己辩解,说自己只是在开玩笑。那么从现在开始,不要再和孩子开玩笑,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的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他们是那么信任父母,所以把父母的每句话都当成真理去对待。
现代社会,太多的父母都把成人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迫不及待地给年幼的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培训班、补习班,却从未真正考虑过孩子到底对什么感兴趣,也没有真正想过孩子是否喜欢他们所安排的一切。在这个全民陷入教育焦虑的特殊时代,父母要淡定一些,有意识地减轻孩子的压力。父母固然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但也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以适度的引导帮助孩子成长。切记,一切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都是错误的,只能导致事与愿违。
作为父母,如果不希望孩子因为习得性无助而受到伤害,我们就要谨言慎行,尤其是要把好嘴巴这一关,切勿随意地否定和贬低孩子,更不要无视孩子的努力。哪怕孩子只是获得小小的进步,父母也要积极地认可和鼓励孩子,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再接再厉,这样孩子才能迸发出生命的力量,在成长的历程中始终以积极的姿态努力向上。父母还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很多孩子之所以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就是因为尊严受到摧毁。一个有尊严的孩子,总是会努力做得更好,也会始终奋发向上。记得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与其用沉重的批评打击孩子,不如用轻飘的表扬激励孩子;也有人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如果父母能够像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夸赞孩子,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会从孩子身上得到惊喜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