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使用商量的语气与人交流
很多父母打着爱孩子的旗号,说着爱孩子的话,实际上脸上却满是冷漠和不耐烦,而且语气也非常生硬,不得不说,这样形式与内容严重不符,根本不可能给予孩子温暖和爱。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几个月的孩子就似乎能听懂父母的话,对父母做出积极的回应。实际上,这并非因为他们真正理解了父母所说的含义,而是因为他们通过观察父母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感受到了父母的爱。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说话的内容很重要,但是表达时的语气腔调,包括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都会对表达有重要的影响。
既然如此,父母要想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不仅要教会孩子表达的方式,也不仅是一味地强调说话的内容,还要引导孩子以合适的语气去表达。要建议,而不要命令,要商量,而不要强制。否则不合适的表达语气,哪怕内容是积极的、正向的,也会给交流对象造成极大的困扰。孩子如果能学会使用商量的语气与他人交流,不但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且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因为说话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只是改变语气,从命令变成商量,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获,这当然是很明智的。因而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以商量的口吻与人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和宽容他人,也能够让孩子给他人留下好印象,让孩子体会到与人相处的快乐。
没有人愿意被他人命令,不管孩子的交流对象是同龄人还是成年人,商量的口吻都比生硬的命令更好。遗憾的是,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孩子都喜欢对他人颐指气使,这是因为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已经习惯了所有人都围绕着他们转,也习惯了对身边的人发号施令。要想避免孩子陷入这样的人际交往误区,父母一定要多多引导孩子,教会孩子尊重和宽容他人。尤其是很多父母平日里就习惯了对孩子颐指气使,导致孩子无形中也养成了用命令的口吻说话,可这并不利于人际交流。因而要想帮助孩子养成以商量的语气说话的好习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交流时就要多多注意。此外,当遇到关于孩子的事情需要定夺时,父母一定不要包办。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喜好与偏向,越是随着年纪增长,孩子对于自主性的要求就越高。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在与他人相处和交流的时候,孩子也会同样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由此可见,只有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才更懂得与人交流时尊重和平等对待他人,也懂得给予他人足够的空间去做出选择。
不过,很多父母都会先入为主,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情不自禁地就要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指手画脚,甚至对孩子提出苛刻的要求。要想避免进入这样的误区,父母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尤其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和尊重孩子,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也养成同样的友善待人的好习惯,从而让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更和谐友好。
如果孩子在与人交流时已经养成生硬冷漠的坏习惯,父母还可以让孩子体会被生硬拒绝的感受,从而帮助孩子体会他人被自己生硬拒绝时的感受。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孩子理解了被生硬拒绝的感受,自然就不会再生硬地拒绝他人,而是会有意识地改变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