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梁启超教子有道
<<<家教家风感悟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与梁启超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古人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可以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然而,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经常以自己的人生理念和价值判断去要求子女,要么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特长班,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却没有好好问问孩子,他的兴趣到底是什么?要么就凭借自己的经验为孩子做各种选择,如让孩子出国深造,也不问孩子愿不愿意。如果你问这些父母:“孩子喜欢这样吗?”他们可能会回答:“小孩子懂什么,还不是靠大人把关!”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可以理解,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却不能全凭父母的经验和判断来进行,还是应先尊重孩子的兴趣,弄清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培养,这样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的父母说:“孩子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具体对哪一样感兴趣,我也不知道,这怎么办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点,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于孩子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家庭这所“学校”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也要像梁启超教育子女那样,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加以正确引导和认真培养,帮助孩子叩开自己兴趣的大门。
比如,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活动,让孩子多与同龄的朋友接触、沟通,一起探讨、交流彼此感兴趣的事,拓宽孩子的知识面。也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孩子去“折腾”“破坏”,让孩子自我探索,并引导孩子动手、动脑,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引导孩子找到兴趣点。
梁启超在教育子女时,十分重视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们去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其实也在提醒现代的父母,在孩子的兴趣爱好上不要过度干涉,更不要将自己的兴趣和期望强加在孩子头上。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自由和权利,而且兴趣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一个人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实践。古今中外,但凡有所成就的人物,不管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在文学艺术方面,都与他们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分不开。
所以,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兴趣爱好。如果孩子的确在某一兴趣上比较有天赋,那么父母只需耐心培养,便有可能让孩子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可都是阶段性的,一段时间后又没兴趣了,这怎么办?”
兴趣固然重要,但要想在某一兴趣上有所成就,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兴趣是学习的一个起点,是带领孩子进入一扇门的钥匙,但如果孩子在通往风景的荒芜道路上轻易就放弃了,那么再好的兴趣也不能让孩子领略到最后的风景。
所以,孩子选择自己的兴趣很重要,而坚持同样重要。不论任何兴趣,孩子在实现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都可能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时,就需要父母及时给予孩子指导和鼓励,和孩子一起克服困难,鼓励孩子勇敢面对,不要轻言放弃,从而让孩子获得自信和能量,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