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粮食问题
“王爱卿,此次诛贼有功,此乃大功一件,当重赏,可有什么想要的赏赐?”
王玄策被单独召见后,李世民态度和蔼的说道。
此时的王玄策很激动,能被皇帝单独召见的人可不多。
“全凭陛下做主。”
皇帝这样问你就是意思一下,若是你真的回答了想要什么赏赐,那皇帝就不高兴了,那你就该倒霉了。
“鸿胪寺少卿如何?正四品,算是朕破格提拔了。”
啊,这升的是不是太快了?上来就是正四品?王玄策嘀咕着。
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在泾州看到的一切。
“陛下,草民在泾州看到了战乱之后的惨状之后,曾发过誓泾州不治,是不还朝,请陛下成全。”
李世民眉宇间有一丝黑气升起。
“朕的少卿之位还比不过一个地方官?”
李世民有些不悦,居然敢不受拉拢?
王玄策也是个硬气的,“请陛下成全。”
……
最终李世民的抢人计划没成功,王玄策成了泾州的录事参军。
罗艺谋反事件之后。
泾州刺史的职位落到了许敬宗的头上,至于罗艺的四万大军刘仁轨暂时代理大将军之位。
之所以是暂时,是因为刘仁轨资历不够,不能让朝臣们信服,尤其是武将一方,平白无故冒出来一个听都没听过的人直接就上位,分走了他们的蛋糕,他们能乐意才怪,所以为了平衡起见,只能是暂时而已,直到泾州重建完成为止,这样他们至少能接受。
这样的安排算是耗尽了李世民从李桓出抢走马周的人情了。
朝堂上的事情算是没有李桓什么事情了。
所以朝会的第二日,李桓便带着王玄策、许敬宗、刘仁轨还有亡灵军的一些老部下前往泾州。
蔡忠德被免职了,会空出来不少位置,为了方便统御,罗艺的四万人中下级军官都会换成亡灵军的人。
因为可能会花费许多时间在泾州,所以皇后命令李桓带着曾小柔一起,原本是不允许携带家眷的,但是谁让人家是老大呢?所以没人敢说话。
————
这是李桓第二次来泾州了,怨气冲天的场景恍如昨日,历历在目。
而今却有了不一样的景色,冤死的人已经永远的被埋葬在这片养育了他们的土地上。
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死了,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是死在了这片土地上。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讲究落叶归根,若要说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尽,但归结起来皆是因为对这片养育了他们的土地的热爱,亦是对故土的眷恋,他们从这里出生,从这里长大,也要从这里死去,祖祖辈辈如此,这是刻在中国人可在骨子里的记忆。
中国人也是最顽强的种族,就像凤凰一样,会浴火重生,无论多大的苦难,这个民族总能以新的姿态站起来,傲视天下。
如今的泾州便在浴火重生,即便没有朝廷的帮助,这里的人们也会努力的挣扎求生存。捡起散落在地的粮食,即便知道已经十月天,种下去也不见得会有收获,有可能连仅剩的这几粒粮食也腐烂在地里,但是总是有希望的,不是吗?你或许会说,等粮食长成了你早就饿死了吧?他会微笑着告诉你,没关系,我的孩子能吃上。
泾州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但是这样的生机在李桓看来太慢了,这时候需要他来推一把。
————
泾州下辖安定、灵台、临泾、良原、潘原五县,约有三十万人口,突厥俘虏的四十万人并不全是泾州的人口,有些是来自豳州等地的人。
而这三十万人口中约十万在城中,二十万分布在五县之地。
城中的人还好,并未遭受战乱,家中尚有钱财和余粮,难得是剩下的二十万人。
罗艺的刺史府已经被改成了李桓新的办公地。
目前暂时处理泾州事务的是泾州别驾赵慈皓,统军的是杨岌,而五县的县令早已死在了战乱当中。
李桓一袭红衣坐在上座,左右两侧是许敬宗等人,再往下便是赵慈皓、杨岌。
“目前的情况如何?”
李桓首先开口问道。
赵慈皓顿了顿,道:“回殿下,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是粮食的问题,从逆贼罗艺的府库中查出十万石粮食,但是远远不够,还得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运来能缓解。”
李桓陷入了沉思,他在计算这三十万人一天消耗掉的粮食有多少,用大米来计算的话,一个人一天约消耗2000—3000卡的能量,100克米中约有350卡的能量,(按3000来算)一个人一天就要860克(0.86千克)大米,三十万人就是258000千克大米(51600斤),大唐一石的重量大概是60斤,那么这三十万人一天的消耗就是8600石粮食。(我数学不好,可能算的不对,有兄弟算一下吗?)
算到这里李桓的头都疼了起来,一天就接近一万石粮食,当然这样算很粗略,老人和孩子和女人是有区别的。
上哪里去变出来这么多粮食。
李桓看向众人,“十万石粮食仅够三十万人消耗半个月而已,我们还要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弄来粮食才行,诸位可有什么好办法?”
众人皆无奈的摇头。
“城中的富户不少,若是他们能把囤积的粮食放出来,也有十万石粮食。”
“还是不够,我们要挨到开春之后那一次收获才能缓过来。”
李桓无奈的摇头说道。
“春日种下去的那一批粮食虽然被破坏了一半,但另一半秋收的时候估计还能收上来十万石。”
“蓝田县秋收留足口粮后再加上这些年我存积的能支援十万石。”
李桓淡淡的说道。
本来无望的时刻,众人东一个主意西一个主意竟能凑出不少粮食,虽然依旧还有缺口,但是计算的结果和实际情况必然是有较大误差的,大家挨一挨总能挨过去,山里有野菜也能挖出来吃的,打猎也能缓解问题的。
“刘仁轨。”
“在。”
李桓目光犀利的看着他,道:“尽快熟悉、掌控四万大军,我有要事需要你去办。我只给你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之后我需要看到一支随时可以号令的大军,至于怎么做,那是你的问题,我不管,我只要结果。能做到吗?”
刘仁轨单膝跪地,“刘仁轨愿立下军令状,如若但是不能完成此事,提头来见。”
“善。”
粮食的缺口李桓已经找到了来源,就看刘仁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