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选题背景
1.休闲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自有人类以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休闲始终存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看,休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已经从一种生活方式过渡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世纪初期,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人们开始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休闲机会不断增多,这一背景推动着休闲大众化序幕开启。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人均GDP步入3000~5000美元阶段,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休闲时间显著增加,相应的休闲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休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商业性的休闲产业也开始发展兴旺起来。必须指出的是,这一时期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以及技术革新与发明给休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以当时在发达国家中发展势头较好的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该国休闲产业就已形成“1/3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2/3的收入用于休闲娱乐,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娱乐”的产业格局,发展至今,休闲产业已成为美国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据资料显示,与休闲产业密切相关的户外休闲产业每年能为美国创造上十亿的消费和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再以英国为例,休闲产业在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1998—2007年间,休闲产业每年创造41000个新工作机会,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4000;休闲产业税收占总税收收入的7%左右,成为英国税收增长亮点。可见,在欧美发达国家,休闲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经济增长、文化演进以及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休闲产业已然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以上的历史发展轨迹不难看出,休闲产业经济价值的体现与一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欧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就已进入人均GDP 3000美元发展阶段,从那时起,休闲产业便开始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对经济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对标国际,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休闲日渐在国民生活中广泛渗透,相应的休闲消费支出逐渐成为居民的重要消费支出形式,在这种消费经济模式中,休闲产业的社会经济影响力也开始显现。
2.休闲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经验已经表明,休闲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008年我国人均GDP整体突破3000美元,自那时起,休闲产业便开始形成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休闲时间增加的因素外,城镇率的提升和服务业比重的提高等因素也推动着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整体超过50%,城市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人们对城市的舒适偏好逐渐增强。这里的舒适可以理解为一座城市提供的休闲娱乐机会,比如滨水区、博物馆、剧院等,这些是推进休闲产业形成发展的重要元素。以我国著名的休闲城市杭州为例,近年来,杭州城市知名度不断提升,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该城市生活发展,2017年杭州城镇化率已达到76.8%。为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杭州大力发展涵盖美食、茶楼、疗休养、演艺、化妆、保健、女装、婴童运动休闲和工艺美术十大特色潜力行业,这些行业都与休闲产业发展密切相关。这一举措不仅能为市民和游客深入体验休闲活动提供了多样选择,更推动杭州以休闲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工业,这标志着我国经济迈入服务化时代,意味着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第一,服务消费增长速度将远远超过物质消费,未来娱乐、体育、健康等产业投资机会逐渐增多;第二,休闲产业形态出现新的变化和特征,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背景下,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也开始改变,比如传统的KTV在互联网的拥抱下,演变出“KTV+”模式,这种模式是从整个娱乐产业的角度去打造的,因而最终提供给人们体验的产品不再是场所和设施,而是泛娱乐、云娱乐、消费娱乐形式的细分服务。
社会发展的现实已经表明,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正在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大城市,休闲产业已成为经济良好运行的基本条件。杭州西湖的还湖于民举措、上海黄浦江两岸45千米岸线改造行为等等,无一不在说明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们开始转向精神领域的消费追求,生活领域的休闲化特征正在成为时代趋势。
3.居民旺盛的消费需求为我国休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巨大的消费潜力是休闲产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自2008年我国人均GDP整体进入3000美元阶段后,休假制度开始调整,目前已经形成2个7天长假和5个3天小长假,这一经济环境和利好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国民休闲相关消费的爆发式增长。从消费规模看,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2016年这一数字达到33万亿元,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从消费结构看,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比重为37.89%,2016年下降为30.1%,人均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从2008年的12.6%、12.08%上升到2016年的13.7%、7.6%。可见,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精神性消费主题不断凸显。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进入3000~5000美元阶段以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呈现休闲化的特征,其主要表现是消费脱物化,即人们对传统的以物质产品为主导的消费需求开始下降,而对以精神产品为主导的消费需求逐渐上升。中国银联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第一,宠物行业成为消费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第二,居民餐饮消费习惯由节假日的集中消费转变为外出就餐常态化;第三,居民的旅游需求旺盛,除了节假日密集出行,周末游、自驾游、亲子游成为“驴友”最爱。麦肯锡的研究也发现,中国消费者更愿意休闲和外出就餐,喜欢娱乐刺激性的活动。随着服务业的崛起,旅游、体育休闲、康体娱乐等正成为中国消费者的主要消费方式。
中国居民强劲的休闲娱乐消费需求,折射出未来我国休闲产业整体上将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休闲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带动能力强,它的大力发展必将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从而成为我国加快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立足点。尽管整体上看,我国居民休闲相关消费支出在增长,但从地域结构看,休闲相关消费水平差异巨大。以2016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例,上海高达4533.5元,其次是北京4054.7元,而河北、河南、江西、海南等地则处于2000元左右水平,西藏最低(922.5元),远低于均值水平(2513.8元)。显然,居民强劲的休闲娱乐消费需求背后,隐含着各地休闲娱乐消费水平的非均衡性。
4.资本的扎堆进入加剧我国各地休闲产业竞争态势
沃顿商学院教授阿尔伯特·塞兹和费城联邦储备银行的杰拉德A·卡利诺在一篇名为《美丽城市:休闲文化设施与城市的增长》的论文中指出,地方政府在娱乐项目和相关设施方面的投资与城市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息息相关的。如此看来,各地对休闲相关产业的投资会影响到其吸引力,这必然会加剧各地休闲产业投资项目的竞争态势。从与休闲产业密切相关的综艺节目为例,2013年以来各省域的综艺节目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明星真人秀节目更是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2015年共计出现215档综艺节目,2016年有400档真人秀节目出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视频道借助综艺节目也获得了极高的广告收入。综艺节目市场的繁荣,使得综艺节目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热门资源,红杉、华人文化基金等私募基金都是综艺节目制作的幕后推手。综艺节目的投资价值也必然导致省域娱乐业竞争激烈。从播出频道看,综艺节目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北京、上海、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和中部的湖南、安徽等地,这间接反映出娱乐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问题。
进一步从文化产业看,目前我国各省(区、市)文化产业投融资竞争激烈状况明显。自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此后文化金融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各地区在文化产业私募股权投融资方面差异较大。2013年文化产业私募股权投融资案例达143起,但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广东三地,而文化企业融资债券工作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深圳等地。随着各类社会资本继续投身文化产业,尤其是天使基金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三大巨头BAT紧密布局,我国各省(区、市)文化产业投融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娱乐、文化产业等均是休闲产业的主要构成,随着休闲相关产业地位的上升,资本对休闲产业的青睐会越来越强烈,这必将导致各地休闲产业竞争的加剧。如何增强休闲产业竞争力以便在休闲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已成为各地休闲产业发展战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5.供给侧改革意见的出台折射出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改革,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经济学视野来看,供给侧主要聚焦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其出发点和落脚地始终是作为生产要素的产品本身。因此,推进产业结构性改革,不仅关乎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更与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在物质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消费者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凸显。然而,以主要满足居民精神生活需求的休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则面临着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创新力不足、产品精品缺乏等问题,譬如与居民休闲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影产业,影片质量良莠不齐广受诟病,且影片海外需求也较少,总体而言电影产业一直处于“粗放型”的生长方式,类似的还有手游行业、文化艺术品交易行业等等。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了目前我国休闲产业整体发展的低质量状态、休闲产品供给的不充分态势,难以满足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提高休闲产业发展质量,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效率的提升是关键。
除了休闲产业发展的规模、质量等不充分问题,休闲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内部结构不平衡问题也依然比较严重。以休闲产业的主要部门旅游业为例,《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显示,我国东中西部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现5:3:2的阶梯分布格局,东部地区无论是在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还是旅游服务设施规模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竞争劣势明显。同样地,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也不平衡,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呈减弱趋势,且地区间差异很大。可见,我国区域之间的休闲产业发展不平衡相当突出。从休闲产业内部结构看,就文化产业结构来说,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比例还不够合理,一些较好省(区、市)的休闲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的比例不足50%,且文化制造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仍较大。这一现象充分说明我国休闲产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还比较严重,需要依靠改革和创新手段优化休闲产业结构,从而推动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休闲产业正是让民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而推进这一发展进程,离不开休闲产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我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已经由经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主,而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首要的问题是提高经济投入产出率。因此,加快供给侧改革,推动休闲产业的结构转型、效率提升,已成为实现休闲产业充分与平衡发展的关键决策。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已经指出,休闲产业已成为国际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我国,休闲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正在显现,尤其是在居民强劲的消费能力、商业资本的纷纷介入等因素带动下,休闲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休闲产业的地位日益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近年来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文件,以及重要会议内容,都纷纷出台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休闲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来保障和推动休闲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一现实背景充分说明了休闲产业已经成为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追求、促进社会生活和谐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发展实践背后,也应看到休闲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一方面对标国际,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影响力还比较弱,需要我们去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有效提升其竞争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面对国内,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景下,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强烈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客观认识、梳理解读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整体状况、特征和规律。
进一步从研究层面看,学者的研究现状也为本书要关注的问题提供了研究空间。目前的理论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特征:第一,对休闲产业概念、构成、功能、对策等角度展开阐述的文献较多,但研究质量和视角有待提升和拓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这对于客观、系统地认识和理解休闲产业发展的规律性特征非常必要;第二,对休闲产业内部行业关注较多,比如旅游、文化、体育等,这方面的内容已经从概念、范围等基本问题延伸至评价、影响、机理等实证研究,虽然休闲产业分门别类的研究能够更加集中深入挖掘其内容和特征,为整体性的研究提供基础,但是部分不能代表整体,仅靠行业部门的研究是不能够准确把握休闲产业的内涵和特征的。当然,这可能与休闲产业范围边界的模糊性有关。可见,与如火如荼的发展实践相比,休闲产业理论体系尚未系统性形成,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还较弱。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休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休闲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需要加强休闲产业理论体系研究。从理论上厘清休闲产业基本体系问题,然后按图索骥去认识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状况和特征,做到理论到实践的一脉相承。
二、研究意义
(一)完善理论体系,为休闲产业现有研究成果提供有益补充
现有文献虽然对休闲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研究视角比较分散,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基本问题如概念、范围等尚未达成一致,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未能形成。这一理论状况显然不利于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书在全面梳理相关研究基础上,对休闲产业的概念、类型进行阐述和分析,尝试构建“发展评价分析—结构和效率剖析—影响因素探索”的休闲产业分析框架,从休闲产业外部分析延伸到内部探讨,再综合探析影响休闲产业内外部发展的因素。通过这一完整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休闲产业现有成果内容,完善了休闲产业理论研究体系,补充了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内容。
(二)梳理现实状况,为休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休闲产业必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如今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就是精神需求的满足,休闲产业恰恰是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的部门集合,所以休闲产业发展已成为时代所需,趋势不可阻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研究和关注休闲产业,对于民生发展、社会和谐、人民福祉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各地认清自身休闲产业发展态势。本书休闲产业研究聚焦于我国30个省(区、市),评价研究这一部分从综合和分项指标视角,较为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各地区休闲产业发展的状况,指明了其优劣势。这一量化结果,对于各地的自我认识和相互比较提供了基础,从而有助于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有效决策。
第二,有利于把握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国际休闲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为我国休闲产业发展实践提供了借鉴。但国内外现实有差异,因此,国内休闲产业发展必然存在自身的规律性特征。本书通过构建计量模型,从整体、分区域、分时间的角度挖掘休闲产业发展程度、结构演变、效率演进的影响因素,把握国内休闲产业发展规律。
第三,有利于提升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质量。解读休闲产业,除了厘清概念、范围,评价发展程度,还需要深入产业内部,把脉休闲产业的结构优劣、效率高低。本书从产业结构、产业效率两个角度探索我国休闲产业的资源配置、生产效率等内在机理问题,旨在发现休闲产业发展演进中的问题、特性与表现形式,为我国休闲产业发展质量提供有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