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架构
本研究从中国生态环境与城镇化及其进程的现实发展状况出发,依托于生态福利相关理论、可持续城镇化相关理论等,首先,考察不同省份生态环境投入与居民福利产出二者协调度,分析不同省份生态福利发展状态,刻画不同省份生态福利发展现状;其次,测算不同省份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从多个角度描述解释了不同省份生态福利绩效的时空演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同时,运用多种计量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城镇化不同维度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再次,剖析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治理手段的生态福利效应,探讨政府治理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作用机制;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促进生态福利绩效提升、政府治理手段优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第1章为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为什么要研究、如何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福利绩效评价与优化。论述了从社会福利视角考察生态福利绩效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厘清本研究撰写的基本思路,简要介绍研究架构,梳理研究主要内容,明确研究主要方法及技术路线,阐述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部分。这一部分首先对生态福利及城镇化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梳理阐述了生态价值论、生态供需论、环境经济理论、生态现代化等生态福利相关基础理论,以及区位理论、人口迁移理论、城市结果转化理论、生态学派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城镇化相关基础理论;最后从生态环境与人类福利的关系、生态福利绩效评价、城镇化与生态福利、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治理与生态福利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发现知识缺口及研究空白点,提出本研究后续可行研究方向。
第3章对中国不同省份生态福利发展状态进行分析。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构建生态环境投入指数(REEI)、居民福利产出指数(RHDI)评价指标体系及测算模型,运用熵值法和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计算方法等,测算1997—2015年中国不同省份REEI指数及RHDI指数。基于上述测算结果,将生态福利发展状态分为4种类型,构建生态福利发展状态分析框架,进一步分析不同省份生态环境投入与居民福利产出之间的协调程度。
第4章对中国不同省份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这一部分主要参考第3章生态环境投入指数(REEI)、居民福利产出指数(RHDI)所选指标,构建生态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非角度Super-SBM模型和DEA窗口分析,测算1997—2015年中国不同省份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分析各个省份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性及收敛性,从多个角度描述解释了不同省份生态福利绩效时空演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
第5章进行城镇化对生态福利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这一部分重点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等维度,剖析城镇化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作用,采用第4章生态环境福利绩效测算结果及200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种面板计量回归方法,综合检验了城镇化各维度与生态福利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省份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
第6章对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治理产生的生态福利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这一部分剖析了政府治理主要手段所产生的生态福利效应,分析这些手段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及居民福利的提升作用,探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治理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将现有政府治理手段置于中国式分权制度背景下,从居民满意度的角度对其实施效果加以探讨,对政府治理的生态福利效应做进一步补充分析。本章主要采用第3章REEI指数及RHDI指数测算结果、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CGSS(2003—2013年)数据,运用多种计量回归方法进行经验分析及实证检验。
第7章将综合第3章至第6章的研究成果,从优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宏观环境、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网络结构、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体系等方面,对促进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提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第8章是结论与展望。这一部分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未来可行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