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手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制作柳编行李箱的柳编艺人

从前,不管哪户人家,家里都会有几个柳编的行李箱。那是用柳条编织成的、带盖子的、大个儿的筐形容器,可以用来收纳衣物,放进壁橱里,或是在搬家的时候用来装东西,方便搬运。

用同样的材质还能编织成箩筐、饭盒以及其他用来装小物件或书籍的容器。

柳编的原材料是尖叶紫柳,这是一种枝条柔韧的杨柳。柳编艺人会亲手栽培和采集这种柳条,进行手工编织。

还记得昭和四十年(1965年),我来东京的时候,就把衣物放进柳编行李箱里,用绳子绑好了送去火车站托运。但不知何时,柳编行李箱的身影不见了,最近搬家都用纸板箱了。虽然现在有时还能在民间手工艺品商店里看到柳条做的饭盒,但大多数都不是在日本制造的了。

兵库县的丰冈市原本是柳编产业的重镇,拥有大量柳编工匠。在这个地区及其近郊,至今仍驻扎着一些柳编艺人,还有“杞柳制品合作社”。人们似乎习惯把尖叶紫柳称作“杞柳”[2]。

我与合作社的理事长田中荣一先生(1923年生)见面并进行了交谈,还观摩了柳编艺人丸冈正子女士(1934年生)演示手工编织的过程。

编织所用的柳条并不是取自天然生长的植物,而是需要手工艺人自己每年栽培。丰冈市城外有一条元山江流过,这条河流以前经常泛滥,因此在河堤旁不宜种植稻田,种柳田倒是很合适。

到了秋天落叶缤纷的时节,柳田里种植的尖叶紫柳就要收割了,系成一捆捆保存起来,待到来年春天再插回田里。柳树是生命力极顽强的植物,即使把折断的柳条插在家门口也能长出新的枝桠。挨过了一个冬天的柳枝再插到田里,还是会生出根来,冒出新的嫩芽。为了得到笔直的优质柳条,得花功夫让尖叶紫柳在不抽新芽的状态下伸长柳枝。

柳编使用的是柳条剥去外皮之后雪白的柳茎。给柳条剥皮这个步骤不仅不可或缺,而且在时间上还颇有讲究。柳条在生长的时候,树液开始在柳条中穿行,皮和茎之间的水分充足。一定要找准这个时机,太早不行,太晚也不行,错过了这个时机树皮就剥不下来了。所以一定要在这个生长期内对柳条进行二次收割,然后剥皮。

剥了皮的柳条要在河里清洗,洗去表面的黏液,然后阴干,直至完全干透。如果用来进行编制的柳条中含有太多水分,成品在干燥后容易出现缝隙,也容易发霉。

尖叶紫柳的栽培不仅限于丰冈地区,日本各地都有,尤其是高知县四万十川流域的“土佐柳”颇受好评,产量也颇高。所以各地出产的柳条在剥皮、干燥之后都会运送到丰冈。在柳编业最兴盛的时候,会有几十万贯[3]柳条被送到丰冈。那时候之所以有那么多柳编手艺人聚集到这里,就是因为有如此多的制作需求。

在丰冈,所有柳条会根据宽窄和质地被分为大叶、中叶、细叶,分别用来编制大型行李箱、小包和饭盒等器物。

丸冈女士为我们展示了如何编制柳条饭盒。用到的工具非常简单。

首先是一块松木做的板子,这是编制饭盒的工作台。板子并不大,正中央画着一条黑线。据说这块板子曾经是新娘陪嫁的嫁妆,从娘家带过来的,已经用了一百年了。女儿们都要从母亲那里学习这门手艺当作过冬时的活计,所以柳编可谓是出嫁之前不可或缺的一门修行。

其他工具还有竹子做成的20多厘米长的一把弓。弓上绷了两根捻好的、有韧劲的麻线,把柳条交替插入进行编制,在柳条间把麻线像纬线一样编织进去。饭盒或小件柳编制品的经线纬线并不都是柳条,纬线常以麻线代替。

另外还有一些别的工具,例如为了不让长长的柳条妨碍编制过程,需要用一根长条木头压住正在编制的物件。还有饭盒的模型,说是模型,只是为了确定饭盒大小的工具。另外还有剪刀、竹镊子、卷线用的线轴,都不是什么特殊的工具。

柳编艺人编制的速度非常快,据说丸冈女士以前一天能编100个饭盒。后来编制工作有了分工,有人负责整体编制,另外有人负责收边,这样效率会更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丰冈市曾经生产了上百万只士兵用的行李箱,如今却几乎收不到什么订单了。因为在当今时代,柳编行李箱已经不再是生活必需品了。

即便如此,包袋制作依然是现在丰冈市的支柱产业。虽然产品的原材料变了,但当地依旧在持续生产旅行用包袋,还灵活运用了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销渠道。

说回柳编饭盒。柳条编成的饭盒透气性好,就算是夏天,带出门的食物也不容易变质,吃起来依然美味。不过如今也都被塑料饭盒替代了。柳编饭盒就算掉在地上也不会破损,这耐用又便利的便携容器,如今却不再有人用了。

但柳编的技术依然存在。如果有订单,也可以进行制作。不过本地手工艺人们制作的饭盒现在都被当作工艺品看待,一个要卖10000多日元,已经不再能被称为日用品。但也不能说成为工艺品之后的柳编饭盒就比以前的更好,理由很简单,没有优质的原材料了。

过去,尖叶紫柳种植曾作为一大产业,被大面积栽培。但现在只是为了维持传统,在小范围内进行种植。就在这凤毛麟角的产量中,专家们还要根据生产对象对原材料进行筛选,大量的柳编艺人还要竞相争夺这些原材料,才能最后制成成品。曾经,日本多数手工艺作品的精髓都在于如何对原材料进行活用,而如今原材料供应有限的情况下,自然就很难有高品质的成品诞生了。

丸冈女士和田中先生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柳编的工具也就那几样。还有就是这活计只能在特定的季节里干。不过无论是谁,多编几个都能上手。唯独现在好的原材料……再也见不到了。”

“就算我们想多做一些,也没有人下订单啊。”

事实就是这样,对于工匠们来说,如果没有了可以使用的原材料,又没有订单的需求,再好的成品也做不出来。

如果要用在以前连三等品都算不上的材料来制作优质的作品,当然是非常残酷的事情,但如果搭上自己精益求精的手艺还不能做出满意的作品,手工艺人们就真的要悬梁自尽了。

如今店铺里陈列的都是大量从中国进口的饭盒,外形和我们的一样,但价格还不到我们的五分之一。游客也好,对民间手工艺感兴趣的人也好,都会被材质的特别之处吸引,忍不住将其收入囊中。

但见到此情此景的本地手艺人却都会感叹“这和柳条手编工艺可是两码事啊”,民艺再生之路可谓前途艰险。如果是出于兴趣使然,或是为了保存这门手艺而开设手工艺学习班,或许能将技艺的精细之处传承下去,但如果要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就很难保证每一件成品都达到细致的完成度了。

普通人家中的塑料制品不断增多。塑料制品易清洗,既干净又不漏水,自重轻也够结实,而且还便宜,优点简直数不尽。

这就是我们选择生活日用品的标准,就算是曾经如此普及的柳编工艺,在这样的筛选标准下,只经历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消失殆尽了。柳编手艺人们都还健在,曾经用过柳编饭盒的人们也都还在,柳编器物却消失了。消失的不只是器物本身,种植尖叶紫柳的人们、栽培尖叶紫柳的技术,也都一并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