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歌剧辞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璐璐
Lulu

带序幕的三幕歌剧。作曲家根据F.魏德金的剧本《地精》和《潘多拉之盒》自撰脚本,未完成。1937年6月2日首演于苏黎世,由弗里德里希·策尔哈续成的第三幕完整版于1979年2月24日上演于巴黎。

剧情梗概

序幕:一个马戏团的驯兽者走上舞台,邀请观众们来观看他的表演。于是动物们鱼贯而入,而每一个动物都对应着剧中的一个角色,当它们经过时,乐队奏出了与这些角色相对应的音乐主题。最后出现的是蛇,随之而来的是璐璐;此时,乐队奏出了此后在剧中璐璐每次出场时都与之相伴随的音乐。

第一幕,第1场:画家的画室。璐璐(高女高音)身穿丑角的服装,画家在为她画肖像,报馆编辑朔恩博士(英雄男中音)在一旁观看。朔恩博士的儿子、作曲家阿尔瓦(英雄男高音)走了进来,叫父亲去看他彩排,并问璐璐的丈夫为什么不在这里。朔恩父子离开后,画家(抒情男高音)不禁开始追求璐璐,正在这时,璐璐的药剂师丈夫进来了,见此情景,因愤怒而倒地身亡。每当画家询问璐璐是否有爱的人或事时,她总是回答:不知道。在这首二重宣叙调后,她出去换衣服,画家唱了一首忧心忡忡的小咏叹调。

第2场:画家住宅的一间优雅沙龙里。璐璐和画家已经结婚,他们正在议论早上刚收到的一封信,上面说朔恩博士订婚了,这让璐璐很吃惊。正当画家和璐璐唱着小二重唱,庆幸娶了璐璐时,一个乞丐突然来访。这是璐璐的一个故人希格尔西(高特性男低音),他既可能是璐璐的父亲,也可能是她过去的相好。他叫着璐璐的名字,后者却回答:“在男人的记忆中,我从未被叫做璐璐。”门铃又响了,希格尔西离去,朔恩来了。从这里开始直至第二幕结束,整个音乐的结构为完整的奏鸣曲式。朔恩告诉璐璐,他已经订婚了,叫她以后别来找他,璐璐却表示她还爱着朔恩,因为朔恩曾救过她。画家登场,璐璐离去。朔恩告诉画家璐璐的过去:她换过无数情人,每换一个情人就换一个名字。璐璐又出现了,画家因不堪打击而自杀身亡。阿尔瓦赶来,他们发现了画家的尸体。警察闻讯赶来,璐璐告诉朔恩,她最后还是会嫁给他。

第3场:剧院的后台。璐璐的身份又变成了舞女。她问阿尔瓦,朔恩博士是否在观众席上,又告诉他,她最近的一位崇拜者——一位王子——想要娶她,带她到非洲去。阿尔瓦觉得璐璐的身世真可以写一部绝妙的歌剧。正当王子(喜剧男高音)和阿尔瓦闲聊时,一阵喧嚣打断了他们的对话,原来璐璐在舞台上表演时看见了朔恩和他的未婚妻,晕了过去。朔恩跟来,想要劝说璐璐回到舞台,璐璐不依。朔恩希望璐璐不要破坏他即将到来的婚姻,但是当璐璐告诉他她和王子的事情时,朔恩又感到无法切断他和璐璐之间的关系。于是,在璐璐的口授下,他不得不写一封和未婚妻解除婚约的信。

第二幕,第1场:朔恩府上的一间大厅。璐璐成了朔恩的妻子,但仍然吸引着众多的崇拜者。她正在招待其中的一位,女同性恋格什维茨伯爵夫人(戏剧次女高音)。后者邀请璐璐去参加女同性恋者的聚会。朔恩对此愤恨不已,但又无可奈何,转身离去。格什维茨带着一位运动员(英雄男低音)和一位学生(女低音)回来了,三人都称要和璐璐结婚,他们的音乐构成了卡农。这时,阿尔瓦进来向璐璐表白爱慕之情,朔恩悄悄地进来,打发走阿尔瓦之后,对璐璐大加谴责,并给了她一把手枪,让她自杀。璐璐唱起了著名的“璐璐之歌”,表露了她对朔恩的真心之爱,但朔恩不愿原谅她,一心逼她自杀。这时,躲在一旁的学生尖叫起来,情急之中,璐璐连开五枪,都打在了丈夫身上。阿尔瓦闻声赶来,璐璐恳求他救她。门外传来警察敲门的声音,幕落。

第2场:一年以后在同一场所。阿尔瓦、格什维茨和运动员在等待希格尔西的到来。原来璐璐被关进了监狱,而且得了霍乱。希格尔西带来了营救璐璐的计划,让格什维茨染上霍乱,偷梁换柱把璐璐救出来。璐璐和希格尔西同时出现,最后,她和阿尔瓦呆在一起,唱了一首热烈的二重唱,庆祝重获自由和新生,然后一同前往巴黎。

第三幕,第1场:在巴黎,一间宽大的客厅里。这里有各色人等出没,仿佛是一家妓院。这些人离开之后,璐璐被一个叫“侯爵”(喜剧男高音)的淫媒者威胁,这个人知道她的过去,想藉此要挟她,把她卖到开罗的一家妓院去。他表示,如不顺从他,就向警察局告发她谋杀朔恩的事。在众人回来后,璐璐准备乘乱逃走,她和一个男仆交换了服装。当侯爵带着警察赶来时,她已经逃之夭夭了。

第2场:伦敦贫民窟的一家阁楼。阿尔瓦和希格尔西在等待璐璐归来。为了养活他俩,璐璐做了妓女。这是第一次接待客人,她带回第一个嫖客——描写此人的旋律素材让人想起她的第一任丈夫。他们一进卧室,躲在暗处的阿尔瓦和希格尔西就跑出来翻那人的钱包。第二位来访者看起来像格什维茨,她带来了璐璐的戏装肖像。璐璐和她的三个仰慕者以四重唱的形式一起观看和欣赏着美丽的肖像。璐璐不愿回首过去,又走上了街头,格什维茨尾随而去。一会儿,璐璐又带回第二个嫖客——一个黑人(抒情男高音)。阿尔瓦、希格尔西和这个黑人讨价还价,起了争执,黑人打死了阿尔瓦,璐璐又离开了。当她带着第三个嫖客——杰克(英雄男中音)回来时,格什维茨正在考虑是否自杀。最后,当格什维茨端详璐璐的画像时,传来了璐璐被杰克杀死的声音。格什维茨去救璐璐,也被杰克所杀。

评介

贝尔格在1928年就着手于将魏德金的这两部有关“璐璐”的剧本改编为歌剧,并在1928年底完成了歌剧脚本和某些场景的音乐。此后,一直到1935年贝尔格逝世,这部歌剧的创作从来没有停止过,尽管其间为了完成其他作品而中断过两次。

1934年,《璐璐》的钢琴缩谱完成,但当时纳粹已上台,奥地利也被德国吞并。在德奥两国,没有哪家歌剧院敢在日趋严酷的文艺控制下上演这部歌剧。贝尔格为了促使作品能尽快上演,不得不从中抽出某些段落,改写成五乐章的管弦乐组曲,这套组曲在1934年11月30日由埃里希·克莱伯指挥首演于柏林。此后,贝尔格开始为整部歌剧配器,到他去世时为止,第一幕和第二幕以及第三幕的前360小节的配器工作已完成,此外还有早已写好的组曲中的第三幕的相关场景。

贝尔格死后,他的遗孀海伦希望这部遗作能完整地上演,并且一般也都认为这续写的工作无需再增加新的音乐素材,只需配器即可完成。她先后求助于贝尔格的两位师友:勋伯格和韦伯恩,但都遭到拒绝。而在歌剧的头两幕在苏黎世首演后,海伦转而放弃了初衷,并不希望再借助他人之手续成丈夫的遗作。而此后政治上的压力也阻止了这部作品的上演和流传。

战后,《璐璐》在欧洲歌剧舞台上重新获得了高度重视,出现许多不同的演出版本(包括音乐会版和歌剧院版)。尽管贝尔格的遗孀和阿尔班·贝尔格基金会禁止对第三幕的手稿进行续写和增补,但由策尔哈续成的完整的三幕歌剧版还是于1979年由皮埃尔·布列兹指挥在巴黎首演。

尽管《璐璐》的音乐不像贝尔格另一部歌剧《沃采克》那样,具有明确易懂的对称性,但其庞大的音乐结构依然建筑在严谨的形式之上。全剧的结构经过精心设计,由若干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曲式组成。第一幕和第二幕中起主导作用的分别是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而第三幕则由主题和一系列变奏构成。就整体而言,核心音乐材料的不断变化反复出现进一步加强了结构的一致性,以致在最后的场景中,很少能听到没有在前面出现过的音乐材料。

在《璐璐》中,贝尔格对十二音技术的运用,更多地是为了适应他自己的戏剧意图,而与勋伯格的正统十二音技法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尽管剧中所有的音列都是来自代表璐璐的性感本色的单一原型的置换,而在实际上,歌剧的音乐是基于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既作为音高型、又作为节奏型运用的序列之上的,而它们明显的旋律特性使之成为贯穿整部歌剧的各个角色的主导动机。这些序列中某些音乐材料的组合,在造成和声复杂性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调性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