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身上奇妙多!
1 我在北大遇到的奇人——“老大”
据我多年观察,在北大有三类生源表现最为优秀,分别是来自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和湖北的学生。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简称哈三中,这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名校。从哈三中考上北大的学生很多,他们普遍有一股“想做,就一定要做到”的霸气,非常厉害。北京市第四中学通常简称北京四中,来自四中的学生往往有一种精英甚至是贵族的气质,眼界开阔,且做事有模有样。湖北的学生素来以聪明而闻名,但是我觉得做事很有拼劲是他们更大的优点。
我见过的哈三中学生里,“老大”最强。他是黑龙江省高考理科第二名,考上北大后依然表现抢眼,是我们全年级成绩最好的男生。能考上北大的学生在中学时成绩都挺好,同学们很难会因为一个人成绩好而心悦诚服地叫他“老大”。老大之所以被尊称为老大,更多是因为他所体现出来的霸气。
他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八,腰杆挺得笔直,丝毫没有书呆子弯腰驼背的样子,眼睛很大,时常放射出犀利的目光。老大在说话时,经常像领导一样拍别人的肩膀,加上他充满自信的爽朗大笑,霸气侧漏的外八字脚步,都让大家感受到不怒自威的强大气场。
老大甚至连网络ID都是很拉风的“海东青”,即东北地区一种体形较小的猛禽,虽然比鹰和秃鹫小得多,但可以捕杀身体大其三倍的大型禽类。
老大的习惯
老大可不只是看起来强,他良好的学习习惯令我十分佩服。老大在学习时很专注,经常如同佛像一般长时间稳坐在书桌前。他的舍友喜欢玩游戏,有时会联机对战,互相叫嚷,很吵。我可以在这种环境中打游戏或看电影,绝不可能学习。老大却能在一片喧哗中悠然自得地阅读课本,他整个人沉浸在学习带来的乐趣里,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
老大在回想的时候更是全神贯注。他每天晚上都会安排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试图在脱离课本的情况下,把当天学到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并在白纸上画出知识结构图。如果有哪些想不起来的,就重新打开课本看一看。在进行回想时,老大是如此专注,以至于我要叫他两回,他才能听见。
老大不但专注,而且讲究规律。高中时同学们的作息往往都比较规律,但是读大学时没什么人管,太自由,所以大多数人的作息开始混乱。平时过12点才睡,到了考前1个月,经常熬夜,甚至通宵突击复习。老大却是一直保持在晚上11点前睡,无论是考试前一天还是放假时都不会有任何改变,就像钟表一样稳定。
老大睡得早,起得也早,每天6点钟就起来学习,其实学习时间并不比那些晚睡晚起的人少,而且健康规律的作息让他精神百倍,学习效率高。正是因为老大总是精力充沛,所以才能长期保持强大气场。
我在大三时因为课业太重,曾经坚持1个月每天晚上睡4个小时,中午睡1个小时。看上去学得很努力,实际上整天昏昏沉沉,效率低得可怜,远不如以前正常作息时的效果好。即使是上了大学,也应该保持像老大这样的中学作息才对。规律的作息不仅使得老大学习效率极高,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还让他的身体好,皮肤好。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老大是一个想做就一定要做到的人,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学习上。他从大一时就开始喜欢我们班的副班长刘志玲(化名)。她可是一位美女,除了具有“白富美”的优点以外,还有1米75的模特身材,成绩是年级前五名,不比老大差多少。她的追求者众多,简直可以从北大东门排队排到西门。老大成绩好,但是跟“高富帅”这三个字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想追刘志玲的念头,难免被许多人鄙视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老大绝不满足于想想而已,他勇敢地展开了一系列追求行动。比如为了创造更多接近刘志玲的机会,对班级事务丝毫不感兴趣的老大,在大一下学期通过竞选当上了班长,此后便“无耻”地经常找各种理由单独和刘志玲“开会”。大家纷纷调侃他:“老大,咱班可有六位班干部,你总是开这两人班会也太露骨了吧,还敢更明显一点吗?”
再不要脸,开会也需要有名目。为了多和刘志玲谈话,老大想出了无数的班级活动,这次春游,下次参观博物馆,诸如此类,热闹非凡。别的班同学都称赞我们的班长热心称职,经常在晚上10点后还和班干部热烈讨论班级事务,这时我们就只能呵呵一笑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么多会可没白开,班级活动组织得很棒,必须赞一个。
老大与刘志玲熟悉以后,便开始经常向刘志玲嘘寒问暖献殷勤。可是刘志玲的追求者太多,她没过多久就跟一位清华的帅哥在一起了。老大不死心,还反复邀请她在寒假时去哈尔滨看冰灯。大三时,我看见他在准备给刘志玲送花,就劝阻他:“老大,她都有男朋友了,你还送花给她干啥。”
老大听了我的话,淡定地轻声反问我:“哦,刘志玲的男朋友是谁呀?”
“不就是清华的那个吗?”我不解地回答。
老大一听就乐了,鄙视我道:“吴业涛,你这都是800年前的消息了,清华那个早已经是她的前前男友了,她现在的男朋友是北大物理学院的研究生。”
老大做事向来很到位,想必在刘志玲身边安插了耳目,对她的情况了如指掌,没准还能为老大美言几句。不过我还是觉得他在白费工夫,说道:“那还是有男朋友呀,天涯何处无芳草,你又何必追一个有主的女生?”
虽然我没有把“挖墙脚”这难听的字眼说出来,但是老大还是被我戳到了痛处,激动地反驳道:“有男朋友就不能追吗?结婚还有离婚的呢。你以为只有我在挖墙脚吗?现在追她的人还有一大把呢。”
我被老大这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心想,挖墙脚怎么也能如此理直气壮呢?我还有点同情刘志玲的男朋友,俗话说“天下没有挖不倒的墙脚”,更何况是许多锄头一起挖,别说墙脚,长城都经不住这么挖呀,这哥们的任期估计很快就要到头了。老大的苦心终究没有白费。不知是佩服老大的能力,还是被他的诚意所打动,刘志玲最终在大三的时候成了他的女朋友。
多线作战的老大
我们寝室和老大的寝室是斜对门,所以我和老大很熟,关系挺好,经常在一起聊天。有一天,老大情绪有些低落,唉声叹气。这可是很反常的现象,什么事情能让老大为难呢?我便开玩笑地问他:“老大,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说出来让我开心一下吧。”
老大就向我倾诉了他的压力,他既想搞好学习,又要谈恋爱,还要进实验室做科研,又想考托福和GRE,还想把游戏打好,真是忙不过来,压力太大了。昨天他因为在实验室时间太短,被导师训了一通。
我听着觉得有点不对劲,老大的话里好像混进了些奇怪的东西。我劝他道:“学习、科研、谈恋爱、托福、GRE,老大你已经是在五线作战了,既然这么忙就别玩游戏了。反正你水平那么菜,跟我们玩游戏,只不过是在被我们玩而已。”我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老大在中学时从不玩游戏,到了大学以后跟我一起玩星际争霸时会被虐得很惨。我经常会变着法子羞辱他,比如在游戏对战中派一大堆农民,把他少得可怜的军队围殴致死。
老大却是个死不服输的主,不听我的忠告,叫嚣道:“不行,我再忙也一定要练好星际,下次肯定灭了你。”
我见老大不愿意放弃任何事情,就只能劝他可以把一些事情往后拖,比如可以再迟一点考托福,或者先从实验室退出来,到了大四再去另一个实验室也行。
老大不仅是想做就一定要做到的人,而且是想做就一定要尽快做到的人。他不但不愿放弃,而且不愿意拖延。我跟他说:“这么多事情,绝对不可能兼顾的。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做,只会导致什么都做不好。老大,自信是好事,但你这回真的想多了,洗洗睡吧。”
老大却是铁了心要在半年时间里把这一切都搞定,一件都不往后拖。他订了一个很详细的计划,把诸多事情都安排了进去,比如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背一个小时单词,每天下午2点~6点只要没课就去实验室做科研,其间可以利用做实验的间隙写作业,每天晚上从6点30分到10点都跟刘志玲一起上自习,诸如此类。当我前两年看见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清华学霸学习计划表时,不由得感慨,原来学霸们都好这口。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
第四周,周五计划
6:00~6:40:起床、早饭
6:40~8:00:复习、整理、打印课件
第一节课:上大学物理课
第二节课:上程序设计课
11:25~13:30:午饭、自习微积分第二册和大学物理
第三节课:自习
第四节课:程序课上机时间
第五节课:晚饭、自习大学物理
第六节课:自习大学物理
20:00~22:30:自习、跳绳
22:30~23:00:听CNN英语
23:00~1:00:自习、用电脑处理社会工作相关事宜、睡觉
计划完成情况:完成微积分第二册、大学物理、社会工作
学习情况:静心、思考
社会情况:素质拓展、校学生会、宣传委员会
体育锻炼:跳绳
生活状态:积极平和
修养品行:多思、少言、必行
一天总结:确定目标、矢志不渝
订计划的人很多,能完成计划的人很少。老大虽强,但我认为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同时做好那么多事,并没有把他的雄心壮志当回事。直到大三暑假的一天,我和老大一起走在去食堂的路上,他突然微笑着对我说:“吴业涛,还记得半年前你跟我说的话吗?”
“什么话?”看着老大一副神神秘秘又很得意的样子,我一时完全没有了头绪。
“就是你说的‘这么多事情,绝对不可能兼顾的’那句话呀。我现在可全都做好了。”老大更加得意地说着,已经乐得合不拢嘴,还试图强忍笑容故作低调,表情贱兮兮的。
我顿时恍然大悟,仔细一盘算,老大这半年来成绩没有丝毫的下滑,托福和GRE的分数都很高,在实验室做科研做得有模有样,跟刘志玲的恋情也很顺利,经常给我们这些单身狗喂狗粮。他在百忙之中还挤出时间,每周用1个小时练游戏。虽然玩游戏时还是被我蹂躏,但是我以前都是左手拿着零食,右手拿鼠标就能虐他。现在他水平大涨,经常要逼得我鼠标键盘一起用才能赢。如此看来,不知不觉中,老大真的在半年把这6件事都做到了。我一想到自己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学习中,成绩还远不如多线作战的老大,自己简直就是个渣渣呀……
老大的确太强了。在北大保持成绩名列前茅已经是特别难的事情。在实验室做科研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托福比高考英语难很多,GRE作为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掌握8000个普通美国人都不懂的生僻单词,难度远非托福能比。想挖墙脚的“高帅富”太多了,外在条件很一般的老大要想守住刘志玲,又比前面提到的所有事情加在一起还难。每周都玩一次游戏,但是始终严格控制,只玩1个小时而不沉迷,这也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
看来我之前对他说的话,非但没有阻止他,反而激励了他。越是常人觉得不可能做到的事,老大越是想做到,他这是憋足了劲拼命努力来打我的脸呀。
为什么别人订计划经常完不成,而老大却能非常好地实现自己的计划呢?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吗?
见我很好奇,老大便大方地将秘诀说了出来:“我每天订完计划之后,都要在脑海中,把执行计划的过程仔细地想象一遍。这样,我的计划不但写在纸上,还深入了大脑中,成了潜意识的一部分,不知不觉就会按照计划行事,更有利于计划的实现。”
“老大,你在学习的时候是如何避免手机和电脑干扰的呢?我只要一有手机在身边就忍不住想上网。只有远离手机和电脑的时候我才能静下心来学习。中学的时候隔绝手机和电脑并不难,但是大学很多作业都必须用电脑完成。”我向老大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网络本身其实没多大诱惑力,只不过是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你越是躲着它,越容易觉得它很厉害。我根本就不care(在意)它。学习的时候,就算把手机和电脑放在我面前,我也压根不把它当一回事。害怕诱惑、隔绝诱惑不如蔑视诱惑、战胜诱惑。”老大霸气地回答。
他的话让我很受启发。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良好习惯,让他能够拥有无坚不摧、想做就一定要做到的超强执行力。
我之前建议他尽量不要同时做那么多事情,这对于99.99%的人都是正确的。不过一个能在北大当“老大”的人,并不属于这99.99%。他是万里挑一的精英,虽然不是过目不忘的天才,但他是努力的天才,使我亲眼看见了一个人能如此高效完美地利用时间,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时间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但是每个人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有天壤之别。多数人的时间利用效率是极低的,不知不觉中,大量时间浪费在了各种无聊甚至有害的事情上。即使是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也经常处于昏昏沉沉、发呆或开小差的低效状态。进入大脑的计划、健康规律的作息和享受学习乐趣所产生的专注正是老大高效利用时间的关键。
屋漏偏逢连夜雨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大四的时候,刘志玲最终还是被别人“挖”走了。老大竭力地想表现得很爷们,装出一副淡定的样子,但还是无法掩饰自己的难过,脸上就像写了两个字“失恋”,即使偶尔笑,也笑得很勉强。
在我们看来,老大并不是失败者。他和刘志玲的感情维持了一年,已经很不容易。他通过一点一滴的苦心经营,把自己这副十分普通的牌打出了同花顺般的效果,是值得我们佩服的。
可惜屋漏偏逢连夜雨。老大不但情场失意,学业上也遭遇“滑铁卢”。他居然没有申请到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当年,我们学院光哈佛就去了5个人,还有很多人拿到斯坦福、普林斯顿、耶鲁等名校的奖学金。老大是成绩最好的男生,仅次于一个绰号叫“old叶”的女生,能在全年级排到第二名。他看见那么多成绩和科研等方面不如自己的人拿到名校的offer(录取通知)欢呼雀跃,自己却一无所获,怎么能不郁闷。
老大的惨败,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他的申请材料做得太差。那时正好遭遇分手,他情绪低落,没有认真地修改申请材料。而且别人一般是申请二三十所学校,老大却只申请了十所。
其次,我们学院素来有一个“第二名魔咒”,即年级排名第二的人申请结果往往会非常糟,远不如年级前十名的其他人。这可能与科研行业的残酷竞争有关。竞技体育是非常残酷的,但是第二名还能获得银牌和奖金。做科研可不是这样。谁会给第二个提出相对论的人发银牌?又有谁会给第二个发现元素周期表的人发奖金呢?在做科研时,第二名就是最大的loser(失败者)。也许很多教授都本能地排斥“第二名”这个字眼,看见老大是第二名就觉得不爽。
老大平时乐于助人,经常给同学讲题,还从家乡带哈尔滨红肠给大家吃,人缘挺好。我们都为他的遭遇感到遗憾。不过,也有个别幸灾乐祸的家伙在背后嚼舌头:“平时成绩好有啥用呀?最后掉链子,连个烂校都去不了。”“别看他以前一副很牛的样子,我早就猜到他不行了。”
【学生陈琳婕:鄙视落井下石的家伙!】
老大之前一帆风顺,现在却接连遭受巨大的打击,犹如从云端突然坠落一般,简直可以大喊一声:“谁能比我惨?”他在这巨大的失落中,痛苦地度过了大学最后的时光。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终于到了毕业各奔东西的时候。散伙宴上,大家齐声高呼生命科学学院的口号“生科不败,千秋万代”,动情地唱着校歌《燕园情》: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注:“燕园”为北大校园,“未名”为北大未名湖】
这是北大人最为熟悉的旋律。4年前我们哼着它开学,现在我们又唱着它毕业。许多同学眼里含着泪光,边唱边喝,直至大醉,手舞足蹈。
老大平时很少喝酒,这一天却喝了好几瓶,醉得不轻,脸色泛红,走路歪歪扭扭的。不过他并不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在角落里喝闷酒,而是到处搂着兄弟们的肩膀,从牙缝中挤出一些含含糊糊的知心话,感谢大家多年来的关照,追忆那些快乐的时光。他跟我说的居然是:“业涛,谢谢你教我打星际。”我听得很纳闷,心想:“你别误会,哥从来就没有教过你打星际呀,我只是很单纯地在虐你而已,真的不用谢。”
老大要重新申请,至少得在国内多待一年。有些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回家准备申请材料,可以过得比较舒服。老大为了尽可能增加申请的成功率,选择留在北京,一边准备申请材料,一边备战由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这是一项影响力很大的赛事,全球各大名校都会有学生参加,如果获得名次,将极大地有利于申请奖学金。
北京的房租太贵,他只好租了一个用木板隔出来的简陋小单间。这个屋子原本是三房两厅,被二房东隔成了6个单间,住了将近20人,既拥挤又吵闹,连上厕所都要排队。看见老大如此落魄,我很难过,鼓励他:“老大,你有超强的执行力,是我本科四年最佩服的男生。相信你肯定能拿回那些原本就属于你的东西。”“那是,必须的。我认真起来连我自己都怕。”老大笑了笑,坚定地说。
渴望实现自我救赎的老大,希望能在iGEM中证明自己。这不仅是科研比赛,更是创业比赛,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大军未动,粮草先行,首先要解决经费和设备的问题。老大只是一个穷学生,不可能自掏腰包,需要得到教授的支持。但这并不容易,实验室资源是有限的,大多数教授都不会愿意帮助他。
不料,老大只花了不到3天的时间,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给100多名教授发了邮件,争取他们的支持,真可谓是“广撒网”。虽然只有5名教授对此表示感兴趣,但是也足够了。
有钱有设备,老大俨然成了小老板,顿时觉得底气十足,开始组建团队。iGEM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比赛,为了制造出新奇的基因工程机器,参赛团队不仅需要生物人才,还需要具有计算机、物理和化学等专长的队员。
如何才能招揽其他专业的同学呢?老大在北大未名BBS上发了召集队友的帖子《北大iGEM战队成立,组团力争国际大奖》,其中介绍了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的内容,还风趣地写道:“诚招物理战士、生物牧师、计算机盗贼和化学法师等队友,共赴麻省理工打boss夺宝。”
为了将帖子顶成十大热门话题,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老大煞费苦心。他一方面让我们帮他顶帖,另一方面要求想报名参赛的同学也要回帖。而且他发帖的时机也选得恰到好处,正是周末晚上人气最旺的时候。如此一来,他的帖子很快便成了轰动全校的热门话题,300多名来自各专业的同学都强烈希望加入他的团队,老大的邮箱差点儿被简历挤爆。
老大挑选队员时,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倾向。他特别愿意招那些跟他一样申请出国受挫、处于逆境的人,哪怕这些人的简历看起来并不是非常强。我一开始以为这是因为同病相怜,他却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态度比能力重要。大多数人只是觉得新奇,想来凑热闹。可是参加iGEM的准备过程很长,会面临无数的艰难险阻。我们团队需要的不是随便玩玩儿的人,而是玩命的人。越是受挫的人,越能玩命。”
老大的话让我想起了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补偿现象,这是生物对逆境的反应。例如植物遇到干旱时,根会变长变密;视觉受损的动物,听觉会变得更敏锐。世界很残酷,无论动物或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利的条件。但凡留存至今的物种,没有弱者,都有一套强大的补偿机制,甚至会超量补偿,生长得比遇到逆境之前还要好。
老大组建了一个5人团队。一般的学生团队往往会出现只顾嬉笑打闹、不务正业的情况。这个团队的成员们却是干练又内敛,没啥废话,冷峻的表情下,蕴藏着最深的痛苦与最执着的信念。他们对胜利的饥渴远超常人,不需要任何动员。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哀兵吧。
如果想在iGEM大赛中有出彩的表现,必须要有一个创意十足的基因工程机器。所谓基因工程机器,主要是指被基因工程改造而成的新型细菌。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灵感,研发出最特别的新型细菌,老大采用了“头脑风暴”的讨论方式。一般的讨论会,讨论者不太敢发表特立独行的见解,容易屈从权威或多数人的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这会削弱群体的创新能力。而在进行“头脑风暴”时,任何人都不能批评和嘲笑他人的点子,哪怕这个想法特别荒诞和古怪。这样可以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所有人拓展思路,畅所欲言。
老大介绍完“头脑风暴”的规则后,鼓励队员们尽情发挥,欢迎各种奇思妙想,还规定“话最少的队员要请所有人吃饭”。大家顿时争先恐后发言:“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先说!”“我也有一个好点子。”
“让我先说吧。”一位生物专业的女生抢先说道,“世界上有一半的人会得肿瘤,三分之一的人死于癌症。我们应该利用基因工程,研发可以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菌。”
“这个工作意义很大。”大家纷纷点头称赞。
一位物理专业的男生紧接着提出:“目前发现的行星,普遍环境极端恶劣,不适合生物存活。而微生物恰恰是所有生物中生命力最强的。所以我们应该创造出一种能够在外星生存的细菌,未来也许能被送到火星上繁衍、进化,最终甚至会出现高等生物,或者改变火星的空气、土壤等条件,使之利于人类生存。”
这哥们的提议引起了全场热烈讨论。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当即响应:“这个想法太有意思了!我可以编程,在电脑上模拟运算,得出详细的进化时间表,并预测这些生命活动对火星环境的影响。”
“那以后不用再费老大劲儿找啥外星人了,咱们就是现成的外星人它祖宗!”老大兴奋地说道。
然后是一位化学专业的男生进行发言:“现在提倡低碳环保,减弱温室效应。而甲烷其实也对全球变暖有很大影响。仅仅是地球上的牛,每年就能通过放屁释放上亿吨的甲烷,这对于全球变暖的作用,并不逊色于汽车。甲烷的产生与肠道消化有关,所以咱们可以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减少甲烷的产生量。”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老大边听边记。无论是怎样的奇怪点子,他都会把它认真写下来。这正是“头脑风暴”的精髓之一。所有成员都很投入,老大足足收集了30个奇思妙想。
该选其中的哪一个呢?综合考虑创新性和实验难度等因素,经过一番更热烈的讨论后,“生物计算机”的想法脱颖而出。这个非常酷的想法是由计算机专业同学提出来的。电子计算机的芯片是用硅做的,而这种生物计算机是由大肠杆菌组成。它可以令大肠杆菌像计算机一样被人类所操控,未来有望应用于把药物精准地投放到人体内需要的地方。
有了好的想法还远远不够,关键还得看是否能将其实现。研发过程非常漫长,充满了重复而又艰辛的劳动,有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步骤,也会令人经历几十次失败。许多iGEM团队一开始很热闹,后来无法战胜研发中的困难,不断有人离开,甚至起内讧散伙。
老大的队友们却是始终坚守阵地,不动如山。“酸甜苦辣皆为营养”,这些哀兵们都已从过去的痛苦中获取了强大的力量,并没有被眼前的难关所吓倒。他们知道,奋斗的身累和悔恨的心痛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他们从不抱怨困难,无论多么累的活都会毫不犹豫地干。有时候,为了复制扩增一个DNA片段,要先后尝试几十种不同的条件。
经历半年的实验之后,他们终于研发出了生物计算机。原本以为在完成之时,全队要大肆庆祝,疯狂吃喝玩乐一番。可是真到了这时候,大家却纷纷表示:“困死了,我现在只想睡觉。”“老子终于有时间理发了,现在头发乱得跟野人一样。”“我今天再不陪女朋友,她就要我跪主板了。”
iGEM比赛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克雷斯吉大礼堂进行,往返美国的机票太贵,住宿费也不便宜,经费已经快花完了,只够一个人去。
在这半年的准备过程中,大家都无数次地憧憬着能去克雷斯吉大礼堂,那是所有选手们心中的圣地。现实却很残酷,只有一个人能圆梦。“队长,这最后的重任就拜托你了。”“帮我们把奖杯带回来。”“帮我买最新款的iPhone。”队员们纷纷推举老大前往麻省理工。老大却不忍心抛下队友。“一个都不能少。”他坚定地说道。
老大疯狂地寻求支持,四处奔波,不放过任何一丝获得赞助的机会。许智宏校长得知此事后,当即同意拨款,支持北大iGEM团队。再加上一名队员从美国大陆航空公司拉到赞助,总算彻底解决了经费问题。
本次大赛汇集了来自牛津、剑桥和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的精英。63支参赛队伍中不乏强队,带来了具有清除核污染、发电和检查身体等功能的基因工程机器。当看到“清除核污染的卫士”和“微生物发电机”时,观众们已经很兴奋了,不时爆发出阵阵惊叹与掌声。剑桥代表队的参赛项目“体检医生”则更是引爆全场。这种细菌进入肠胃后,能根据人体的情况,表达不同的色素,最后形成具有绿色、蓝色、紫色等色彩的粪便。人们只要看一眼粪便颜色,就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个基本了解。例如绿色代表癌症,蓝色代表寄生虫,紫色代表霍乱等。
这些强队的项目虽然都是本科生作品,但已远远超出许多博士论文的水平。而且他们结合作品的内容,制作了歌曲、吉祥物和动画等宣传物,使得观众们非常兴奋,“哇”的惊叹声一浪高过一浪。
轮到老大上场展示作品的时候,队员们都为他捏了把汗。台下有2000多名观众,台上还有曾获诺贝尔奖的评委,前面的队伍又是如此完美,现在上台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这最接近梦想的一刻,谁都难免会紧张,老大也不例外。他一开始自我介绍时,有些怯场,磕磕巴巴的。“这家伙在说哪国语言?”“完全听不懂。”“怎么派了一个结巴上场?”观众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许多人索性玩起了手机。评委们也是连连摇头。
老大看见台下观众交头接耳,心中更觉不妙,“糟糕,莫非这回要丢脸丢到全世界”。想到这,他额头上冷汗直流。“完蛋了……”“这回要输了。”队员们的心急得都快蹦出来了。
好在老大做事向来准备周全。他估计到自己面对这个大场面,可能会紧张,所以在前一晚已想好了应对措施。如果遇到紧张怯场的情况,就笑一笑,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要征服全场”。
老大不仅想到这个方法,而且事先在心中演练了很多次,所以危急关头自然而然地就用了出来。他深吸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顿时变回了那个充满自信、霸气十足的老大,流利的英语脱口而出,还能在演讲中掺杂着笑话,把观众们逗乐。“生物计算机”的出现,更是使得全场的热烈气氛到达顶点。这个作品新颖独到,有着广阔的前景,而且在细节上无懈可击,令人震撼。“太酷了!”观众们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这支来自中国的队伍并不出名,也不起眼,没想到实力如此强劲,实在是让大家出乎意料。
老大觉得这回有望拿个前十名的好名次,不料最终公布结果时,北大iGEM团队竟然获得全球总冠军!全队成员都毫无心理准备,激动得跳了起来,毕竟这不仅是北京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次派队伍参加iGEM大赛。面对来自全球的众多顶尖团队,还能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夺冠,堪称奇迹。许多选手纷纷前来祝贺他们:“生物计算机太棒了!”“你们才几个人就做出了我们20个人都做不出的东西。”这些参加比赛的选手,比一般的观众更能体会到做出生物计算机的不易,也格外佩服这匹来自中国的黑马。
老大他们终于捧起了沉甸甸的总冠军奖杯,享受着来自全场的掌声与欢呼,在iGEM大赛历史中,写下了属于中国人的一页。“生物计算机”也被收录为iGEM大赛的标准模块,供以后的参赛队伍进行学习和改进。队员们激动之余,反复将老大抛向空中。“啊!不要,不要!”老大发出阵阵惨呼。他高考时是全省第二,大学时是全年级第二,这回终于拿了第一,还是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