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某蝶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老村干干了40多年

64年来,黄秀荣没有离开过巴某村加旭屯。

黄秀荣生在加旭屯,长在加旭屯,嫁在加旭屯。在加旭屯,她相继完成了女儿、母亲、祖母、外婆等多个角色。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村干,她一干就44年。

黄秀荣1956年出生,经历过最饥饿的年代。自有记忆的年代开始,家中的粮食总是少得可怜。一日两餐,主食总是煮熟的芭蕉芋(蔸),加三角麦或野菜。长到4岁,她都没能走稳路,摇摇晃晃地,就是营养严重不足、发育不良所致。

加旭屯每人水稻田8分,玉米地3分。田地处于大山山脚,常有猴子出没。春节后玉米才种下去,猴儿就去刨开,吃掉。奇怪的是猴儿刨开的那一窝,再播种,竟然种子都不发芽了,像被施了什么魔法似的,不少地块因此没法补种。到了秋季,粮食还没有完全成熟,猴儿就下山偷食。偷食不算,还糟蹋,一糟蹋就是一大片。黄秀荣的父母每次劳动回来说起这事,就特别痛心,不住地叹息。人还没吃上,倒给猴子抢鲜了。

稻谷亩产两三百斤。各个劳动力按工分分粮。当时,黄秀荣的父母每天挣工分都能评上甲等(分甲、乙、丙三个等次)。黄秀荣特别记得十二三岁那年,有一次分粮食,她带着一只大口袋过去,满以为能扛回五六十斤稻谷,结果分到的粮食还不到20斤。她特别地失望和沮丧。

父亲为了挣工分去修惠洞水库和那音水库,在工地开饭,不时可分到一点粮食。但家里很难能吃上一顿纯粹的大米饭,甚至连纯玉米粥,都是掺杂着各种野菜一起煮的。如要煮一顿纯大米饭,一家人得郑重其事地商讨、做出决定,就像有什么重大事情要开销一大笔钱似的。

让黄秀荣感到庆幸的是,在那个年代的贫困山村,她竟然能上学,而且能读到高中毕业。

黄秀荣的初中生涯是到3公里外的雷圩初中上学。从上初中到毕业,个头还没长到1.5米高,可在班里女孩子当中,她却算是高个子了。

黄秀荣有个叔叔在距离田阳县城46公里远的另一个村。1972年,16岁的黄秀荣和家人去走访,就为了省下5角钱的摆渡钱,硬是翻山越岭绕路多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单程就走了近9个小时,全是山路,出门时带上饭,中途休息时吃了饭,才攒够重新赶路的力气。

黄秀荣上学成绩优秀,初中毕业后,雷圩中学校长推荐她上坡洪中学。1975年、1976年,黄秀荣在这个学校上了两年高中,直到毕业。当时,整个雷圩公社巴某大队一共8个生产队,能像黄秀荣那样上高中的女孩子,真是找不出第二个来。

因山路难行,走一趟得花费近4个小时的时间,路又远又难走,黄秀荣不敢一个人独自上学或回家。开学时由父亲担行李送学,期末归家时父亲再去接回来。

当时坡洪中学是田阳的县办中学,又叫县二中。上县二中,最大的益处是吃公家粮,就是学校供应伙食,每月30斤粮票。每顿凭粮票打饭,有结余的,可换回大米,大米可以带回家里。黄秀荣上高中时,就开始为家里挣粮食做贡献。黄秀荣说,为此,她一辈子都铭记当初推荐她上坡洪中学的校长。

上高中那会儿,学校每个班级都养猪、种菜,比起初中时的伙食强多了。一般放寒假前,学校会杀猪,这样,一年里就等于过两次年,大家无不欢天喜地,笑逐颜开。

周日不回家,黄秀荣就去同学家里玩,吃玉米粥。有时还可以到镇上的粮所打临时工,一天6角工钱。高二下学期,黄秀荣带同学到家里玩,她提着两只锑桶,桶里装着平日结余的大米,有30多斤。父母好像第一次看见那么多的大米,高兴坏了。那时,家里的情况渐渐好转,养了不少鸡鸭,还存有一些糯米。那一两天里,黄秀荣自觉平生以来第一次过上奢侈日子。

两年的高中生活,黄秀荣所花的每一分钱都记在账上,连学费、日常用品等在内,总共280多元。每一笔开销都记着,都精确到分票。两年花280多元,不算多,但其中仍有少部分是父亲向亲戚们借来的。直到高中毕业几年后,才慢慢还清。

账本一直保存了好多年,可惜几年前搬新房时貌似弄丢,一时找不见了。如果找到这个账本,存放在村史馆里,一定特别有意思。

20世纪70年代,学校提倡开门办学。上高中时,黄秀荣成绩很好,每一次学校组织优秀学生外出参观,她都有份。有一年,田阳县一中、二中、三中各选一名学生去北海参加活动,她被选上了。有一次,学校组织参观田阳飞机场,她也参加了,第一次看到真飞机,还摸了飞机。而此前,黄秀荣只能从纸上看到小手指大小的“飞机”,那时她就梦想着,要是哪一天能坐上飞机,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那时,黄秀荣也没想过要上大学,虽然还没恢复高考,但如果找人,通过推荐,很有希望上大学。但作为独女,她不想离开家,离开父母。她一心只想着如何早日回到家里,参加劳动,挣工分,减轻父母的负担。首先改变自己家的生活状况,如果可以,再和大家一起改变全村的落后面貌。

早在高二那年,黄秀荣就递交入党申请书。20岁时,她高中毕业,先到一个林场工作,只做了很短一段时间。1976年9月,黄秀荣就回到家乡,先后担任巴某大队的副主任、团支书、信用社会计。1979年,黄秀荣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4年9月,26岁的黄秀荣开始担任巴某大队党支部书记,任职了6年。直到如今,她也一直当村干,目前还担任村委主任。

黄秀荣是巴某村里带头致富的第一批人。

20世纪80年代初期,加旭屯终于通上了机耕路、砂石路。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黄秀荣和父母一起养猪、养牛,争取脱贫致富。

1984、1985这两年,黄秀荣家连添两大件:永久牌自行车、凤凰牌自行车。现在黄秀荣只记得凤凰牌自行车的价格了——280元一辆。那个年代,乡干部月工资也就几十元,想要买一台凤凰牌自行车,省吃俭用,攒一年的工资都不够。两年买两辆名牌自行车,这消息一时轰动了整个巴某村和周边其他村屯。那时,在村里买一辆名牌自行车,就可谓富得一骑绝尘,何况黄秀荣家拥有两辆!比现在买一辆高档小汽车还稀罕。

可以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黄秀荣一家就提前迈入了小康生活。

因为上了年纪,黄秀荣一直想辞了村干,让年轻人干。可村里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哪有多少人?早前的某一年,她又是极力推辞,但经过大家5次推选,仍然选她,还是推不掉。

黄秀荣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得服从组织安排。

黄秀荣担任村干44年,现今已64岁了。“我盼望能有年轻人早日接班啊!”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