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257. 苏秦合纵抗秦
苏秦问:“听说大王让诸侯们割地献秦,是想安坐不动而吞并天下吗?”
秦惠文王说:“是的。”
“大王东有函谷关与黄河天险,西据汉中平原,南有巴蜀富饶之地,北有胡与貉,分明是四面雄关要塞。秦国沃野千里,雄兵百万,以大王的贤明,臣愿献谋出力,吞并诸侯与周室,一统天下,易如反掌。哪有安坐而成事的道理呢?”
这时候,秦惠文王刚刚杀了商鞅,对于滔滔不绝的游说士人发自内心的反感,推辞道:“毛羽不成,不能高飞。先生说的事,孤虽有志,但力有不逮。需等待数年,秦国兵力强盛时,再考虑这事吧。”
苏秦退下后,又绞尽脑汁将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的攻战得天下之术,洋洋洒洒写了一本十多万字的书,献给秦王。惠文王虽然看过书了,但依旧不想用苏秦这个人。没法子,苏秦又去走相国公孙衍的门路,可人家刚拿到相印,怎会推荐才华在自己之上的人呢?这条路也走不通。
一晃苏秦又在咸阳呆了一年多,早年变卖家产换得的黄金百镒早就用完了,黑貂裘也穿破了,生计艰难。只得将车马仆从变卖了,换几个路费,背着一个空布袋子走回了洛阳。
父母看到他这个狼狈样子,大声辱骂。苏秦进来时,妻子正在织布,眼见丈夫归来,也不肯下织机相见。苏秦一路奔劳,已是腹中饥饿,跟嫂子要碗饭吃,嫂子只说灶下没柴了,不肯为他生火。
此情此景,苏秦不觉落泪:“我如今一身贫贱,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子,母亲也不把我当儿子,都是我的罪过呀!”
苏秦搜检家中的旧书,忽然看到一篇姜太公所著的《阴符》,想起出山之时,鬼谷子曾说过:“若游说失意,只须熟玩此书,自有进益。”
莫非这才是屡次失败的根源?苏秦忽有所悟,于是闭门读书,昼夜不息。夜里实在困得厉害了,上下眼皮打架,便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顿时鲜血流到脚跟。研学数月顿悟,然后将天下列国的形势细细揣摩一番。一年之后,天下之势尽在掌握。
苏秦觉得自己的学问已登峰造极,是时候“货卖帝王家”了,于是对弟弟苏代与苏厉说:“我已学成,取富贵如探囊取物,你们可以资助我出去游说列国。一旦有出头之日,也好引荐你们。”
怕弟弟们不相信,苏秦还将《阴符》细细讲解了一番,苏代与苏厉似有所悟,欣然同意各出黄金,资助二哥出行。
辞别家人后,苏秦本想再去秦国,又一想:“如今七国中,只有秦国最强,可成就帝业。可是秦王一直不肯用我,要是再去,又是一样不肯用,我又有什么脸回家呢?不如想一个法子,让天下其余列国同心协力,共抗秦国。”
于是,他先投奔了赵国。此时在位的是赵肃侯,用的相国正是赵侯之弟公子成,号奉阳君。苏秦先去求见奉阳君,没讨到喜欢,只得离开赵国,向北转去燕国,求见燕文公。可是,没人引见啊。这般一蹉跎又过了一年多,苏秦盘缠用尽,连旅店的饭钱都付不起了。
客栈里有位客人见他可怜,借给他一百钱,勉强度日。正好听说燕文公出游,苏秦在路旁伏地求谒。燕文公一听说他就是苏秦,十分高兴:“听说先生曾向秦王献十万言书,寡人心中仰慕得紧,恨不能亲眼读到。如今先生肯惠教寡人,实乃燕国之幸。”
于是,燕文公载苏秦回朝,虚心请教。苏秦奏曰:“大王位列诸侯,地方两千里,兵甲数十万,兵车六百乘,轻骑六千,但比起中原其他国家,数目不及一半。可为什么这么些年从未遭受过兵伐之苦,安居无事呢?”
燕文公说:“寡人不知。”
“那是因为赵国在南面充当了燕国的屏障。大王不与近前的赵国结好,反而割地去取悦遥远的秦国,不是太愚蠢了吗?”
“那应该怎么做呢?”
“依臣之见,不如与赵结为亲好,进而结联六国为一体,协力共抗秦国,为燕国求得百世之安。”
“先生要合纵以安我燕国,这也是寡人之愿,只是怕其他诸侯不肯啊!”
“臣虽不才,但愿面见赵侯,一起定约。”
燕文公大喜,资助苏秦许多金帛作为路费,派出高车驷马,和许多壮士一路护送他到赵国。
此时,相国奉阳君赵成已逝,赵肃侯听说燕国送苏秦来出使,特意在大殿上降阶相迎:“贵客远临,有何见教?”
苏秦奏曰:“天下的布衣贤士,无不仰慕贤君的高义,愿意效忠于前。怎奈奉阳君嫉贤妒能,所以游士们才裹足不前,卷口不言。如今奉阳君成了牌位,臣才敢献上愚忠。保国莫如安民,安民莫如择交。如今山东六国,赵国最强。地方两千里,带甲数十万,有兵车千乘,轻骑万匹,粮草也可支用数年。秦国最忌惮的便是赵国,然而之所以这么多年不敢大举伐赵,就是怕韩魏断其后路。
韩魏两国无名山大川之险,一旦秦国大兵出关蚕食,两国投降,祸必及于赵国。臣考察天下地图,六国的地方合起来比秦国多万里,兵力比秦国多十倍,若六国能凝成一股绳,并力西向,破秦又有何难?如今秦国恐吓诸国,要求割地求和。无缘无故割地,无异于自破。依臣愚见,不如约会六国君臣于洹水,定立盟誓,相为唇齿。
一旦秦国来攻哪一国,则其余五国共同援救,如有败盟背誓的,则诸侯共讨。秦国虽强暴,但怎能以一国之力与天下争胜呢?”
赵肃侯说:“寡人年轻,立国日子不久,从未听过先生这样的计策。如今您愿纠合诸侯共同拒秦,寡人不敢不敬从!”
于是,将赵国相印交给苏秦佩戴,并赐给他一座大宅子,又赠百辆马车,千镒黄金,百对白璧,千匹锦绣,号为“合纵长”。
从此以后,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纵横家们搅得天下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