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错图(手绘彩图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飞鱼

飞鱼

飞鱼,外形奇特,胸鳍特别发达,如同鸟类的翅膀一样。它能够跃出水面十几米,并在空中停留数十秒。在浩瀚的海面上,飞鱼时隐时现、破浪前进的画面极为壮观。

【原文】 康熙丁丑,闽之长溪〔1〕得见是鱼。己卯〔2〕,又见。两划水〔3〕长出于尾而赤,周身鳞甲〔4〕,皆红色,头有刺,土人称为“飞鱼”。考《尔雅翼》载:“文鳐鱼出南海,大者长尺许,有翅与尾齐,亦名‘飞鱼’。群飞水上,海人候之,当有大风。”左思《吴都赋》〔5〕,“文鳐夜飞而触纶”,即此也。《本草》云:“妇人临月〔6〕,带之易产。临产烧为末,酒下一钱,亦神效。”《字汇·鱼部》有“”字,注曰:“鱼,似鲋〔7〕。”鲋,鲫也。今此鱼身不大,正似鲫。

《飞鱼赞》:文鳐〔8〕夜飞,霞红电赤,直上龙门,何愁点额〔9〕

【注释】

〔1〕闽之长溪:即交溪,在今福建福安市入海,是福建东部最长的河流。

〔2〕己卯: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

〔3〕划水:鱼类的胸鳍或腹鳍,有助于其划水游动。

〔4〕鳞甲:即鳞片。

〔5〕《吴都赋》:西晋文学家左思著,是左思的成名作《三都赋》的一部分。《三都赋》用雄奇恢弘的文字,详细介绍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疆域、地形、物产、景观、人物等内容,由于大受欢迎,人们争相传抄,以致洛阳之纸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有成语“洛阳纸贵”形容这一盛况。

〔6〕临月:古人称怀孕为“十月怀胎”,“临月”指孕期第十个月,即临近预产期。

〔7〕鲋(fù):一种个头极小的鱼,古书上又指“鲫鱼”,但并非今天的鲫鱼。有成语“涸辙之鲋”。(féi)似鲋鱼这一观点,《字汇》引自《集韵》,但难以考证。

〔8〕飞鱼、文鳐:作者所认为的“飞鱼”“文鳐”,可能是豹鲂鮄(fú)或蓑鲉。

〔9〕直上龙门,何愁点额:可以直接飞跃龙门,不必担心额头撞到石壁。传说鲤鱼跃过龙门,就会化为神龙;但如果撞到石壁,就只能悻悻而归,出自郦道元《水经注》:“,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后世多用“跃龙门”比喻获得成功或者发生蜕变,用“点额”比喻碰壁或落第。

【译文】 康熙三十六年,有人在福建长溪入海口见过飞鱼。康熙三十八年,又有人见到飞鱼。飞鱼的胸鳍为红色,从鱼尾远远伸出,全身长着鳞片,也都为红色,头上有刺,当地人称其为“飞鱼”。根据《尔雅翼》记载,“文鳐鱼产自南海,大的有一尺多长,鱼翅和鱼尾齐平,又叫‘飞鱼’。渔民看到一群飞鱼跃出海面,就知道会有大风来临。”左思《吴都赋》笔下的“文鳐鱼夜晚飞出海面,触动天地间的钓线”正是描述此事。《本草拾遗》中说:“妇女到临产期的时候,携带这种鱼有助于生产。也可以在临产时把飞鱼烧成灰,和酒喝下一钱飞鱼灰,对催产有奇效。”《字汇·鱼部》收录有“”字,注释说“这是一种像鲋的鱼”,鲋就是鲫鱼。而“飞鱼”身体不大,正是像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