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鱼
井鱼
井鱼,头部有孔,能蓄水,吸水后将水从这个孔喷出,咸苦的海水经它喷出就会变得甘甜可口。作者把书籍中凡是头部能蓄水的鱼都称作井鱼,这是不科学的。
【原文】 井鱼,头上有一穴,贮水冲起,多在大洋,舶人常有见之者。《汇苑》载段成式云:“井鱼脑有穴,每嗡水辄于脑穴蹙出,如飞泉散落海中。舟人竞以空器贮之。海水咸苦,经鱼脑穴出,反淡如泉水焉。”又《四译考》〔1〕载:“三佛齐海〔2〕中有建同鱼,四足,无鳞,鼻如象,能吸水,上喷高五六丈。”又《西方答问》〔3〕内载:“西海内一种大鱼,头有两角而虚其中,喷水入舟,舟几沉。”说者曰:“此鱼嗜酒嗜油,或抛酒油数桶,则恋之而舍舟也。”又《博物志》云:“鲸鱼鼓浪成雷,喷沫成雨。”《惠州志》亦称:“鲸鱼头骨如数百斛〔4〕,一大孔,大于瓮。”又《本草》称:“海㹠脑上有孔,喷水直上。”
除海㹠已有图外,诸说鱼头容水,予概以井鱼目之,而难于图。今考《西洋怪鱼图》,内有是状,特摹临之,以资辨论。尝读《变化论》〔5〕,曰:“人能变火,龙能变水。”人能变火者,人身三焦五脏之火,无端而生。病皆生于火,故病字从丙〔6〕。龙能生水者,龙借江湖之水以行雨。其水有限,龙能吞吐变幻而出之,以少为多,以近布远,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
今观建同等鱼,并能生水,可知水族皆能变水,不止于龙也。是以江海泛溢,风起云涌,不崇朝〔7〕而桑田变成沧海〔8〕者,宁独龙雨如澍〔9〕哉?海鱼并乘风潮,从而和之。《说文》云:“池鱼满三百六十,则蛟来为长,率之而飞。”海鱼之多,何止亿万?龙之招引而起,以壮风云之气,有断然者。但洪水为灾则天地昏惨,神鬼号呼,民尽为鱼,谁能见之者?既难则论者无据,是以古今载籍多未言及,吾则有以验于安常处顺之日矣。
盖滨海之乡,当夏秋之间,或龙雨未兴,尝有风云疾起,海上诸鳞介皆得逞一技一能以布雨。风起云涌而雨至,风过云散而雨收。一日之间凡数十次,田禾利之。此非龙雨,而海中鱼虫之雨,老农皆能辨之。至于近海之乡,天欲作霖,则雾先起于海而后漫延于山,取《说原》〔10〕“鼍能吐雾致雨”之语。合之井鱼诸说而证之于图,信乎水族并能变水,世之所论则但称龙云。
《井鱼赞》:鱼头有水,海岛有泉。其味皆淡,妙理难诠。
【注释】
〔1〕《四译考》:《文献通考·四译考》,主要记载了中国周边各民族的风土民俗。四译,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泛指外来民族。译通“夷”。“夷”是辱称,所以元清两代改“四夷”为“四译”“四彝”或“四裔”。《文献通考》,一部重要的典章文献资料总集,元代马端临著。
〔2〕三佛齐海:今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
〔3〕《西方答问》:由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著,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基本风貌。
〔4〕斛:古代容量单位,一斛为五斗,常被用作粮食的重量单位,相当于今天的两百斤左右。
〔5〕《变化论》:即《阴阳自然变化论》,作者不详。这段引文为北宋陆佃《埤雅》中所引。
〔6〕病字从丙:作者认为“病”的字义与“丙”有关,丙在天干里对应火,所以病的源头都是火。作者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病”的偏旁“丙”只表音,不表义;真正表义的部分是“疒”,甲骨文形如“病人躺在床上的样子”。
〔7〕不崇朝:不用一个早晨的时间。出自《诗经·河广》:“谁谓宋远,曾不崇朝。”其意为:去宋国不算远,只需不到一个早晨的时间就到了。
〔8〕此典为桑田沧海。仙女麻姑曾三次看见大海变为桑田,后多指翻天覆地般的巨大变化。出自东晋葛洪《神仙传》。
〔9〕澍(shù):及时雨。
〔10〕《说原》:明代穆希文编,记载了许多传说故事、奇异现象。后文“鼍能吐雾致雨”,详见册三《鼍》。
【译文】 井鱼,头上有一个孔,能够将其中蓄水喷出来,一般生活在大洋中,很多水手都见过。《汇苑》引用段成式的记载:“井鱼头上有个孔,每每吸水之后,便从这个孔中将水如喷泉一般喷到海中。船上的人拿着空罐争相接水。海水本来咸苦难喝,经井鱼喷出后就变得和山泉一样清甜。”又如《四译考》记载道:“三佛齐海中有建同鱼,长着四只脚,没有鳞片,鼻子像象鼻,能够吸水,向上能喷出五六丈高。”《西方答问》里面也说:“西方海洋里有一种大鱼,头上长着两个中空的犄角用来蓄水。如果它喷水到船上,船很可能会被压沉。”有人说:“这种鱼嗜酒嗜油,只消扔出几桶酒或油,它就会离开船转向酒和油。”《博物志》记载:“鲸鱼翻起的浪声像打雷,喷出的水沫像下雨。”《惠州志》也说:“鲸鱼头骨有数百斛的容量,顶上有个比罐口还大的孔。”《本草纲目》说:“海㹠头上有孔,能向上喷水。”
除了海㹠已有绘图,书籍中凡是头部能蓄水的鱼,我都把它们列为井鱼,只是很难具体绘图。如今发现《西洋怪鱼图》有井鱼的画,我特意把它临摹下来,用来辅助说明。我曾读到《变化论》说:“人能变出火,龙能变出水。”人能变出火,是因为人的三焦五脏能生火,生病也是因为这个火,所以“病”字里有代表火的“丙”字。龙能变出水,是因为龙能借助江河湖海的水下雨。龙本身的水还是有限的,但经过吞吐水源,就能增加水的总量,用极少的水变出极多的水,把近处的水送到远处去,就像一点儿小火星就能使整个草原燃烧起来。
我发现建同鱼等鱼类体内都能产生水,由此证明,其实不止神龙能产水,所有水生动物都能产水。正因如此,江海泛滥,风起云涌,使桑田一夕之间变为沧海,这难道仅仅是凭借神龙之力吗?其实普通海鱼也能乘着风浪,配合神龙产水降雨。根据《说文解字》记载,“当池塘里聚集了三百六十条鱼的时候,就会有一条蛟来管理它们,率领它们飞升而去”。更不用说海洋中的鱼了,数量又何止亿万呢?毋庸置疑,神龙定会召集它们来壮大风云气势。只不过洪水泛滥的时候,天地无光,神鬼哭号,人们皆葬身鱼腹,谁又能看到神龙率领鱼群的景象呢?既然难以为证,古今典籍中也就罕有记载了,而我不过是以自己的想象在脑中绘出了这个画面。
在沿海地区,每逢夏秋之间,有时雷雨未来而狂风大作,这是海里的水生动物在各尽其能地为海陆产水降雨。风起云涌后大雨倾盆,风过云散后雨停水止,一天之内,这样的降雨会发生几十次,特别益于庄稼的生长。这不是神龙降雨,而是海里的鱼虫带来的雨水,有经验的老农就能够分辨出来。在海边地区,将要下雨的时候,会从海边生起云雾,然后蔓延到山中,一如《说原》中“鼍龟吐雾降雨”的传说。现在参照各种井鱼故事,佐以绘图为证,可见水族真的都能变出水来,但是世人都只知道神龙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