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
【原文】 龙。《说文》:“象形。”《生肖论》:“龙耳亏听〔1〕,故谓之龙。”梵书名“那伽”〔2〕。《尔雅翼》,“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此绘龙者须知之。图中之龙虚悬,康熙辛巳〔3〕,德州〔4〕幸遇名手唐书玉〔5〕补入,盖宋式也,正得九似之意。又,闽中尝访舶人云:龙首之发,海上游行,亲见直竖上指,阳刚之质如此。今之画家或变体作垂发者,谬矣。
《广东新语》:“南海,龙之都会〔6〕。古人入水采珠者,皆绣身面为龙子,使龙以为己类,不吞噬。”今日龙与人益习,诸龙户悉视之为蝘蜓〔7〕矣。新安有龙穴洲〔8〕,每风雨即有龙起,去地不数丈,朱鬣金鳞而目烨烨如电。其精在浮沫,时喷薄如瀑泉,争承取之,稍缓则入地,是为龙涎〔9〕。
《神龙赞》:水得而生,云得而从〔10〕。小大具体,幽明并通。羽毛鳞介,皆祖于龙。神化不测,万类之宗。
【注释】
〔1〕龙耳亏听:出自《本草纲目》所引《生肖论》,文中认为龙的听力不好,所以后世把听力缺陷者称为聋(龙)子。《生肖论》一书已佚。
〔2〕那伽:此为梵语音译,印度传说中的一种似蛇的精怪,居于水中地下的宫殿,具有行雨控水的能力。
〔3〕康熙辛巳: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
〔4〕德州:即今山东德州。
〔5〕唐书玉:画师,生平不详。
〔6〕都会:都市,都城。
〔7〕龙户悉视之为蝘蜓:双关语,本指神龙不屑蝘蜓的嘲笑,作者反用典故代指“龙穴附近的百姓把神龙视为蝘蜓”。蝘蜓嘲龙,出自扬雄《解嘲》:“以鸱枭而笑凤凰,执蝘蜓而嘲龟龙。”其意为:像猫头鹰、壁虎那样低俗的动物,却敢嘲笑凤凰、龟龙那样的神物。
〔8〕新安有龙穴洲:新安即新安县,置县于公元1573年,时辖地今深圳及香港,县治位于今南山区南头;龙穴洲引自《新安县旧志》,“在县西北四十里三门海中”。
〔9〕龙涎:神龙的口水,也叫龙漦(chí)。古代认为神龙的口水是吉祥之物。
〔10〕云得而从:龙出现时会伴有云气,出自《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译文】 龙。《说文解字》认为“龙字象形”,《生肖论》认为“龙听力不佳,所以称它为‘龙’”。龙在梵语中名为“那伽”。《尔雅翼》记载:“神龙有九处地方像其他生物——头像骆驼,角像鹿,眼像兔,耳朵像牛,脖子像蛇,肚子像蜃,鳞片像鲤鱼,指爪像鹰,掌心像虎。”这是画龙的画家必须要知道的。这本书中的神龙画像原本还悬而未决,凑巧康熙四十年,我在德州遇见了知名画家唐书玉,他亲自补上了这张图。其中的龙运用了宋式画龙的手法绘制,很注重“九似”的要点。我在福建时,曾求问船员,他们告诉我:“神龙在海上飞行时,我们看见它的胡须毛发都竖直向上,阳气旺盛之至。”现在的画家,都错把神龙的胡须毛发画成了下垂的样子。
《广东新语》记载:“南海是神龙的都城,古代入水采集珍珠的人都文身化装,假扮成龙崽,让龙误认为是同类,以免被其吞食。”现在的人们,对神龙的了解日益深入,常与神龙打交道的百姓,都已经把神龙视为蜻蜓一般了。新安的龙穴洲每次刮风下雨,便有神龙腾飞而起,它们离地才不到数丈,朱红色的鬣毛、金灿灿的鳞片、炯炯发光的龙眼,都清晰可见。它们的精华聚集在浮起的水沫之中,有时像喷泉一样喷发,人们就争着用器物去接,动作稍微慢一些,就会渗入地下,这就是传说中的龙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