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
鲈鱼
鲈鱼,又名花鲈、寨花等。我国本土比较常见的鲈鱼主要有四种:海鲈鱼、松江鲈鱼、七星鲈鱼和河鲈鱼。鲈鱼身体较长,头宽大,背缘浅弧形,嘴巴很大,口裂低斜。
【原文】 鲈鱼,巨口细鳞〔1〕而身斑,背微青。即松江之鲈〔2〕,亦与四方〔3〕斑鲈同。《本草》曰:“食宜人,作鲊〔4〕尤良。然禁与乳酪共食,多食发癖及疮。”《续韵府》〔5〕曰:“天下之鲈皆两腮〔6〕,惟松之鲈四腮。”今考松江四腮鲈,别是一种,非巨口细鳞之斑鲈也。予客松江,得食四腮鲈,始知类书所引多误指也。
《鲈鱼赞》:洛鲤河鲂〔7〕,安庆鲟鳇〔8〕。四方斑鲈,何异松江?
【注释】
〔1〕巨口细鳞:大嘴细鳞,这是松江鲈鱼的主要特征,出自苏轼《后赤壁赋》:“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2〕松江之鲈:松江,今吴淞江,发源于太湖瓜泾口,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汇入黄浦江。松江鲈鱼早在汉代便闻名天下,其前后鳃盖各有褶皱,形似鳃孔,在鳃盖上有两条橙色斜纹,看起来就像四片外露的鳃叶,因此得名“四鳃鲈”,但并不是真的有四鳃。
〔3〕四方:东南西北方,泛指各个地方。
〔4〕鲊(zhǎ):将鱼用盐和红曲腌制。
〔5〕《续韵府》:即《韵府续编》,明初包瑜编。该书模仿《韵府群玉》体例,大大拓展了词汇收录范围,缺点是内容较为庞杂。《韵府群玉》,元代阴幼遇编,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韵书,也是一部百科全书。书中以韵字为条目,记载了各种典故诗文、草木禽兽等内容。韵书:古代一种特殊的字典,根据韵母编排分部,同部的字互相押韵,还附有相关词藻组合,以便创作诗文。
〔6〕腮(sāi),此处意同“鳃”,指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为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原文便用“腮”字,注释、译文便用“鳃”字。
〔7〕洛鲤河鲂:洛水的鲤鱼、黄河的鲂鱼,比喻美味佳肴。作者认为松江鲈鱼的味道无异于人间美味。出自《诗经·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其意为:吃鱼当吃黄河的鲂鱼和鲤鱼。
〔8〕鲟鳇:中华鲟,一种大型淡水鱼。
【译文】鲈鱼的嘴巴非常大,鳞片细密,身上长有斑纹,脊背为淡青色。即便是松江鲈鱼,在这些特征上也和其他地方的斑鲈相同。《本草纲目》说:“吃鲈鱼对人有好处,尤其是腌制鲈鱼。但鲈鱼不能和乳酪一同吃,吃多了会使人长皮癣和疥疮。”《续韵府》说:“天下所有的鲈鱼都是两鳃,只有松江鲈鱼为四鳃。”现经考证,松江的“四鳃鲈鱼”是另外一个种类,并不是巨口细鳞的斑鲈。我客居松江时,得以品尝“四鳃鲈鱼”,才知道以前类书所引用的资料大多并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