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猫眼看日本
第一章 战时儿童疏散政策
出处:第三卷 百合般的女孩
那个女孩,打个比方的话,就像一朵白百合,皮肤雪白,头发长长,大大亮亮的眼睛。
那时日本的城市差不多每天都要遭到空袭,所以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离开家人到遥远的乡下去避难,和老师,同学住在一起,这称之为小学生疏散。
当时几乎没什么学习环境,尽让我们干一些挖防空洞啊耕地之类的事情,肚子老是饿着,没有食物的痛苦你们这一代是难以理解的。
有一天,我遇见了那个女孩,那是在傍晚的河边,我们一句话也没说,可是,从她的眼神里我找到了她给我的安慰,少女给了我一块巧克力后,便消失在了暮霭之中。
某天吃过饭,大雄他爹野比大助心血来潮,给大雄跟哆啦A梦讲了这么一个凄美绝伦的故事,时间是昭和二十年(1945)的6月20日,从大叔那一脸回味无穷的表情以及被老婆知晓后那尴尬的反应来看,故事中的少女,应该是他的初恋情人无误了。
于是大雄八卦精神顿起,坐着时光机和哆啦A梦一起来到了回忆的当天,想亲眼见一见那位百合般的少女。
结果美女没见着,霉运倒是遭了一堆,先是他爹的老师把大雄当成了大助,不仅逼着那倒霉孩子去种地,还饱以老拳地迫使大雄给自己理了个难看的光头,可怜的他这辈子就没干过这种差事,忍无可忍之下不得已丢下锄头逃走,不曾想慌乱中又掉进了粪坑,这可忙坏了哆啦A梦,又是给大雄找小河洗澡除臭,又是帮他去农家偷衣服,顺便还摸出了22世纪最新生发灵,倒在了他的头上。
美中不足的是,因为附近似乎没有住男孩子,所以只偷来了一套姑娘穿的连衣裙,而那瓶生发剂的效果倒是出奇的好,大雄不但长出了头发,还长成了一头靓丽多彩的黑长直。
与此同时,大雄和哆啦A梦哥俩也在一条小河边看见了情绪极度低落,饿着肚子还想着妈妈并正怀着自杀冲动的野比大助,正在大雄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哆啦A梦突然惊叫了起来:
“百…百合美少女!”
是的,天生丽质(和小夫跟胖虎相比)的大雄外加一头长发和一身连衣裙,俨然一副动人少女的模样。
于是伪娘大雄顿时明白了一切,他拿过哆啦A梦递来的巧克力,怀着复杂的心情和眼神,一步一步走向了大助…
这集总结起来就是说,大雄他爹的初恋情人,其实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多么重口味的鬼畜一幕啊。
OK,猥琐的展开到此为止,本章作为历史部分的第一章,要说的主题显然不是那么毁童年的东西,而是那道把小学生都弄到乡下去的著名政令,正确的全称是战时学童疏开政策。
所谓疏开,实际上是二战时期日本的军队用语,意思是拉开间隔,保持距离,说得难听点,就是分散撤退。
且说昭和十六年(1941)十二月,因日本吃饱了撑着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珍珠港袭击,以至终于将一直在围观二战态势的美国给拖下了水,从而引爆了太平洋战争,在那之后,传说中的大日本帝国便这么深陷在了美帝国主义飞机炸弹的汪洋大海之中,不仅战场连连失利,就连国家本土也未能幸免,美日交战不过数月之后,美国的轰炸机就光临了日本列岛,先是在工业区和繁华的商业街道丢炸弹,之后连居民区也不放过,反正是只有能炸的地方就往死了炸。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的日本政府一开始提出的对策叫本土决战,具体的操作手法是把妇女儿童组织起来,一人发一根竹枪,让他们进行训练,同时声称只要精神在,竹枪也能捅飞机。
知道什么叫竹枪吧?对,就是削尖了的竹子。
拿着被小刀片削过两三刀的晾衣杆当然不可能打赢飞机大炮,所谓的本土决战导致的后果只能是一亿玉碎,所以很快政府就明白不能这么搞下去了,硬抗是肯定不行的,只能躲着走,也就是要疏开了。
在刚开始,疏开仅仅不过是普通的民防行动,就是让老百姓钻防空洞一类,后来随着美军的空袭威力日渐上升,一来是没那么多防空洞可钻二来是很多时候空袭来得太突然来不及钻,往往就会造成很大的伤亡,在这伤亡中,反应慢,运动差的儿童占了绝大多数,于是就有人提出,孩子是未来,为了保障我大日本帝国的未来,不如把城市里的孩子送乡下去避难吧?
这显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当时只能是这个办法了,所以在昭和十八年(1943),日本首都东京率先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在校儿童离开城市,躲往乡下,次年(1944)7月,正式开始实行,即学童疏开政策,之后,被全国推广。
当时的疏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集团疏开,另一种叫缘故疏开。
集团疏开,指以学校为单位,或一个或几个地这么集体转移去乡下,然后再由学校统一安排衣食住行,每月生活费在10日元(当时教师月工资大约300日元)左右,住在一个叫学寮的地方;缘故疏开就是说这孩子在乡下有亲戚,可以自己过去避难不用跟着学校走,放今天实际上也就是住校生跟走读生的区别。
根据统计,昭和十九年(1944),仅东京一地,符合疏开条件的儿童有42万多,其中超过30万被疏开;昭和二十年(1945),也就是大雄他爹回忆中的那年,登记在册需要疏开的孩子有96万,其中超过60万被送去了乡下。
留下来的孩子大多是以家庭条件不好(那一个月的十块钱是要自己出的)或者身体不太健康等原因不去的,虽说是这样那样的缘由,但却清一色被认为是胆小的,卑怯的,普遍遭到来自各界的歧视,甚至还有被留守学校的老师加以体罚的现象发生。
那么,那些下乡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因为缘故疏开等于是在亲戚家过寒暑假,生活相对比较自由而且多彩多样,所以在此忽略,我们要说的,是集团疏开,也就是大雄他爹过的生活。
首先第一个关键词,叫早请示晚汇报。
每一个疏开孩子在宿舍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是刷牙不是洗脸更不是吃早饭,而是唱歌,歌词主要有四句:
“我们是大日本的少国民,大东亚战争一定会胜利。”
“我们是军国的孩子,从心底里感谢前线士兵们的恩情。”
“我们是战火中的孩子,将为自己的祖国尽忠尽力。”
“我们是XX(学校名)的孩子,不管发生什么做什么,都有舍身成仁的觉悟。”
唱完,那就去洗漱,去吃饭了。
不过吃饭归吃饭,表忠心还是不能忘的,话不多,两句,饭前饭后各一句:
“感谢大君(天皇)赐予我食物,让我有了强健的体魄和力量。”
“感谢大君赐予我食物,给我的灵魂注入了荣养。”
这话说的真叫一个豪迈冲天,仿佛吃了这顿直接就能变成超级赛亚人然后赶前线完爆英美鬼畜了,但实际上给予孩子们强健体魄和力量的食物,不过是一些地瓜汤,而且数量相当少,有时候甚至一顿饭每人只发三四颗大豆。
这也就引生出了第二个关键词:饥饿。
由于大君赐予的东西实在有限,所以只能自己动手,虽说丰衣足食是不敢期待的,但要求个别饿死荒野,还是问题不大的,毕竟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嘛。
集团疏开的那些孩子们尽管有老师跟着,但读书学习是肯定不能够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他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就是为了食物而奔波。
小一点的孩子上山去捡柴,大一点的则帮忙种地,这是明面上朝九晚五的工作,可毕竟种瓜即便得瓜却也不能立竿见影,为了能有效的,速度的填饱肚皮,学生们在种地之余,还会到山林里去寻找一切能吃进嘴里的东西——蛇,青蛙,甚至是老鼠。
即便是这些东西,也不是人人都能享用的,而是大孩子们的专利,年幼体弱的小朋友,只能摘点野果,挖点山菜了。
虽然我真心觉得后面的比较好吃。
除了饥饿之外,生活环境也相当成问题,也就是第三个关键词:肮脏。
现在的日本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通常是很爱干净的,每天必洗一次澡什么的,但这套生活方式在学寮里显然是行不通的,非但没什么洗澡的机会,而且连个人清洁也很难展开,所以那地方往往是老鼠虱子丛生,一到休息天,所有的孩子都会把被子拿到屋外抓虱子,同时为了方便起见,男生清一色都是光头,在极端一点的学校里头,连女孩子也得当尼姑。
不过以上这些还不是最要命的,对于那些被疏开的孩子们而言,真正糟糕的是第四个关键词:恐惧。
尽管孩子们都身在乡下,但心里想的却是东京的父母家人,本来在一开始的时候每星期还能收到那么几封信甚至几包糖的,但后来随着战争的深入败局的扩大,邮政系统也被打的半残了,所以等于是和东京切断了联络,被隔绝在了荒山野外,同时,各种谣言也不胫自走,比如说什么日本战败了啊,谁谁谁家的小区被炸了啊,谁谁谁的爹妈被炸死了啊等等,即便是毫无根据,可架不住说得有鼻子有眼,更何况听这话的又都是小孩,那当然会信以为真。
也难怪大雄他爹到最后想跳河,这种生活谁过了都得崩溃。
昭和二十年(1945)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终于结束了,但这些在乡下疏开的孩子们,却依然无法回家。
原因很简单,美国人连居民小区都不吝炸弹,更何况铁道公路乎?
所以绝大多数集团疏开的孩子一直到了当年的11月才得以踏上回家路,最晚的,则一直到昭和二十四年(1949)冬天,都还在乡下啃地瓜。
而回到城市里的孩子,也不是说就从此过上幸福和平的生活了,迎接他们的是已经快被炸成废墟了的满目疮痍和或死于空袭或亡命战场的亲人骨灰。
当时的日本,有将近4万疏开儿童在回到家乡后成为了孤儿,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沦为了街头的流浪儿。
此时此刻,这些孩子已经再也不是什么为了大东亚圣战一心奉公的少国民了,而是成了警察驱逐,大人们唾弃的垃圾。他们的死活,没有人会放在心上。
“需要人们为他去死的国家,还是灭亡了的好。”
有时候想想,这话说的真心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