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曹顺庆

高玉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最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即将出版,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我首先对他表示祝贺。

高玉是黄曼君先生的博士生,2000年毕业。2001年他申请到我这里做比较文学博士后,当时他把他的简历和科研成果目录寄给我,我对他的情况大致有了些了解。他硕士研究生学的是文艺学,后来又读现当代文学博士。从科研目录上看,当时文章发表得已不少,且多比较长,刊物的级别也不低,文艺学方面的、现当代文学方面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方面的,还有纯粹的哲学和文化学方面的文章,初觉得这有些杂,不过马上又觉得这可能是一种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做比较文学,这正是长处。所以,我初步的意向是同意他进站。后来他通过层层考核和筛选,他如愿以偿地从众多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这应该说是实力的体现。

来我这里做博士后之后,我对他的为学为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初次见面的感觉是,不多言辞,为人忠厚、诚信,比较学者气。后来我们每次见面谈论得比较多的都是学问上的事。我感觉他阅读面很宽,文史哲各方面的书,他都读,且多有心得。基本功扎实,知识储备比较好,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立的看法,这对于他未来的学术发展将非常有利。

因为近来杂务一直比较多,《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稿子,我只能很粗略地读一遍。语言与文学包括与文论之间的关系,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近年来,我在这方面做的研究也相对比较多,高玉自己讲,他就是看了我的一些文章和著作以后,对我的研究感兴趣,并对我的一些观点比较赞同才来申请我的博士后的。这对于我来说,当然是值得欣慰的事,作为一个学者,学术观点提出来之后,能得到学术界同仁的重视,引起人们讨论的兴趣,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至于是支持还是反对,我认为这并不是最关键的。学术观点能得到积极的响应,这当然值得高兴,但遭到反对,也未必就不是好事,它至少会激励我更深入的思考。高玉赞同我的一些观点,我固然高兴,但即使他不赞同我的观点,我仍然很高兴,仍然会积极支持他进站。我一贯的态度,对于学生,我提倡他们应该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包括对自己的老师提出不同意见,只有这样,学术才能进步,学生才能超过老师,才会“一代有一代之学术”。

就我对话语问题的研究,我认为高玉在书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都是很重要的,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对于现实也有很强的针对性。他提出语言本质的“道器”性,翻译本质的二层面性,这是很大胆的观点,富于挑战性。他关于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之间的关系、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之间的关系的观点,我也比较感兴趣,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他对胡适白话文理论的检讨,对鲁迅的语言观与创作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晚清白话文运动以及三四十年代大众语文运动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理论与现实之间背离的问题的分析,都非常有见解。读完之后,读者自会有自己的判断,我相信读者会同意我的判断。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有分量的学术专著,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他2001年曾以此为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以“自选一般课题”的形式申报,这难度非常大。最后能通过一层层的筛选,获得通过,这也证明了专家们对他选题的肯定。就现在的论著成果来看,他应该说没有辜负评委们对他的肯定和期望。希望他博士后出站报告做得更精彩。

高玉嘱我为他的书写序,以上这些话是表达我对他的厚望,也是互勉。

2002年6月于四川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