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股不等于割肉
割肉就是止损。股市中的习语很奇妙:股票跌到了买入价以下了,抛掉当然会心疼;越是往下抛,损失越是大,心也就越疼。这种感觉无疑就像是在割自己的肉,于是割肉这个词汇就诞生了,也只有中国文字能够这样形象地表达。
为什么说换股并不是割肉呢?人的习惯性思维是,我原先买入的股票被套了,换股就是先要抛掉股票,抛出被套的股票就是割肉。
我并不回避割肉。割肉有两种情况:如果割掉了股票以后不再做股票了,那就是真正的割肉;如果割掉处于下降通道的股票换入强势股,这其实是一种换股的形式,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割肉,同时也是一种自救的手法。根据我多次的割肉经验,我领悟到了老徐曾经说过的“散户要学会割肉”的内涵。比如说以10元的价格买入某一只股票,如今股价跌到了8元,并且趋势依然朝下,很多散户认为,如果割肉抛掉了,那就等于损失了2元,会很痛。假如股价反弹了呢,那不就白白损失了,于心不忍,会继续持股等待反弹。但是股票向下的趋势已经形成,股价越跌越低,只能眼睁睁看着股价往下掉,最终只能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放哨。假如你把跌到8元的股票抛掉,换入平时跟踪多时的股票,如果这只股票目前股价正好在8元左右,那就等于换了只股票。如果低于8元,那就多买几股,如果高于8元,只能少买几股,但总的资金不变。如果上涨,按照资金比例来说是一样的。
不要惧怕割肉。我们应该改变一下思维的方式:不要把原先买入的价格牢记在心,可以在本子上记一下,然后忘记它;把买入的股票看做是筹码,抛掉手中的股票,以等量的资金换成等量资金的其他股票,失去的仅仅是两笔手续费,股票仍然在,只是换了一家上市公司而已,而换入有活力的股票后可以有个全新的开始。如果真的舍不得原先的股票,那么等换入的股票上涨后抛出,再换到原来的股票里。假如操作成功的话,其中的差价就是赚取的净利润。
当然,这种换股的方法也有风险,一旦换了股票后,换入的股票不涨,原先的股票却开始上涨,那就成了猪八戒照镜子了。不否认有这种可能存在,也有好多人换股后会懊悔。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一定要做好功课。在持有一只股票的同时,选择1~2只股票当做备选股,及时跟踪其动态。如果手中套牢的股票反弹了,并且达到了相对的高位,各类技术指标都超买了,你不妨抛出即将要进行调整的股票,也就是进行换股操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手中的股票一直处于下降通道,而备选股开始拐头向上,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取换股策略。换股千万不可盲目,要经过细致的观察和斟酌后再进行,这样赢面大一点。
在我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我的操作开始顺当了起来。在那段时间,我做股票很机械,每到周末就买一份报纸,打开全景图进行浏览,寻找股票,先看图形下面的基本面,再看图形,随后就在本子上记下,周一进行操作。每周买两只股票,再关注一只股票作为备选。一只获利了马上换入另外一只,一旦下跌马上止损。为了及时掌握股票的动态,特意买了只专门接受股票信息的股票机,就是那时候流行的带股票显示功能的BP传呼机。自从有了股票机后,那可真是如虎添翼,驾驶班的那台收音机就成了辅助设备。那时已经有了电话委托,看到股价上涨,马上打个电话委托,几分钟就能作成一笔交易。那时的频率很快,涨了抛,跌了买,到了下周末再继续寻找。
那段时间靠着老徐作参谋,脚步踏得比较准,居然让我赢了不少。没过多久,我账户里的资金又过了2万元大关。可让我郁闷的是,原先处于亏损的中川国际居然涨势强劲,股价不但回到了原先的价位,甚至创出了新高。上市公司遇到了麻烦,股价居然可以创新高,也许这就是中国股市的一大特色。当时我想,虽然中川国际涨了,但业绩那么差的股票不值得我去追。后来这只股票进了三板市场,证明我当初的想法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