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穆王妃归来
“公主殿下,臣女真的只是做了一件衣裳。”沈天音俯首小声回道。
“做了一件衣裳。”沈南烟冷哼一声,眸底闪过一道微光,恍然大悟,豁然起身。
她起身迈步逼近沈天音,走到沈天音面前,半蹲下来,单手扼住沈天音的修长白皙的脖颈,怒骂道:“小婊子,你是不是想要遛进诗会,勾搭上诗会上的状元,想要借机摆脱皇族束缚与和亲的任务。”
“是不是?”沈南烟大怒,手下力道不由加重。
“不是。”沈天音握着沈南烟的手想要将她的手从自己脖颈处取下,可沈南烟像是发了疯一样想要掐死她……
沈天音看着怒火中烧的沈南烟,眸底闪过一道精光:对,就是这样,杀了自己,夺走那件衣服。
“你这贱人,婊子,居然妄图抢走我的风头,本宫现在就杀了你。”沈南烟只要一想到沈天音想要做的事便控制不住心头的杀意。
宫女眼见沈天音已经面色发青,立刻上前劝阻道:“公主殿下,不能再掐了,若是凌悠公主死了,殿下怕是难辞其咎啊!”
年长的嬷嬷握着沈南烟的手厉声劝道:“殿下若是真的想要杀小公主也不能在大宋驿站自己亲自动手啊!”
沈南烟被严厉的斥责声唤醒,缓缓松开手……
扼住咽喉的手松开,沈天音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她捂住自己的胸口剧烈的咳嗽,大口呼气,低垂的眼眸划过一丝暗芒:该做的她都做了,为什么不掐死她,这样她就可以去陪白起哥哥。
诗会结束,她亦是难逃一死,还不如现在死了痛快。
至少她可以早点见到白起哥哥。
沈南烟起身看着瘫倒在地上喘着气的沈天音,厉声警告道:“本宫早就警告过你让你安分一些,否则本宫就画花了你那张清纯的小脸,让你成为人人厌弃的丑八怪。”
“你个贱蹄子,不配穿这件衣裳。本宫收走了。”语毕,沈南烟收走桌子上的包袱,拂袖而去。
沈天音抬眸看着沈南烟离去的背影,滚烫的泪水簌簌落下,湿了衣裙,湿了地面。
李欣抱着沈天音,哭诉道:“公主殿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琉璃公主对你起了杀心,你不能坐以待毙啊!”
“公主天生聪慧,正值青春年华,不能就此香消玉殒啊!您才十六岁啊!”李欣看着沈天音泪眼婆娑的哀求道。
沈天音凄凉一笑,回道:“这里是大宋,太皇太后就是送本宫来送死的,本宫如何能够躲得过他们的毒手。”
“凌波门一战,我的心已经随白起哥哥去了,活在这个世上报仇便是我唯一的目的。”沈天音起身,看着漆黑的窗外。
白起哥哥,该做的我都做了,只要沈南烟穿上那件舞衣窈舞一曲……
白起哥哥,你走了留我一个人在凄冷的深宫中,让我如何还有活下去的勇气。
“公主殿下,您还有太后娘娘啊!”李欣叩首求道。
她从小便跟了公主殿下,与她一同长大,看着她被太皇太后多番逼迫,看着她被大公主和琉璃公主欺负。
好不容易,公主殿下遇到了少将军,承诺会带她出宫……
可凌波门一战,什么都没了。
公主殿下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无计可施啊!
“太后,呵呵……”沈天音笑的愈发凄凉:“太后连自己都保不住,如何护的住我。”
太后,她的母亲。她的生母常年幽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安分守己待在宫里,任由她被欺凌。那样的母亲要与不要又有何区别。
李欣叩头,心疼的唤道:“公主殿下……”
沈天音淡淡的回道:“我不是公主,也不愿做这公主。”
李欣看着眼前背影凄凉的女子,泪水再也止不住,仓惶落下……
沈天音却抬头看着朦胧的月色,嘴角微微勾起似是回到了遇见他的那段时光!
……
一架楠木马车缓缓驶进燕京城,马车四面以丝绸装裹,窗牖亦被被湛蓝色的帘幔遮挡,外人无法窥探丝毫。
马车后跟着近百名手持长枪的士兵。
一架黄梨花木马车自燕京城出发,马车四面以黑色绸缎装裹裹,窗牖亦被帘幔遮挡。
两辆车浩浩荡荡的相遇,堵住了燕京城最宽阔的街巷——长盛路。
两架车队皆要进长盛路,又同时抵达,车夫一时间不知所措。
黑色马车上的人感应到马车停下,便问道:“发生何事?为何停下?”
“回禀夫人,我们的车队在永盛路巷口与别人车队堵在了一起,来人带着军队。”车夫立刻回禀道。
马车里的女子命令道:“民不与官斗,富不与强争。退后,让她们先走。”
“是夫人。”车夫回着,便驾马车稍稍退后一些。
谁料黑色马车刚欲退,蓝色马车中的主人亦开口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后退。”
于是两辆马车同时后退。
“夫人,对面后退了。”
“王妃,对面后退了!”
两车夫几乎同时向车内的主人回禀道。
黑色马车与蓝色马车的主人隔着一道帘幔同时谢道:“谢了。”
黑色马车主人方才听见车夫唤对面马车里的人为王妃,便主动开口道:“夫人先前。”
“如此。便多谢了!”蓝色马车里的人回着,便对着车夫道:“赶路。”
“诺!”车夫回着,眸底划过一丝笑意:“王妃很快便可以见到王爷了!”
马车里的人颤声回道:“是啊,我终于可以见到她了。”
军队护送蓝色马车离开后,黑色马车的人方才吩咐道:“出发。”
作者的话:此处借鉴典故:三尺巷
不过典故虚化,提前了。
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