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白兆山与大安山
随县离安陆只有一百多里,却横跨了两大行政区域。在唐代随县属山南东道随州,安陆属淮南道安州。当然,李白的浪游并不受这种行政区域的限制。所谓“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自然不是老待在安陆,但安陆的确是李白出川后的一个重要活动中心。他在这里同许圉师孙女结婚,在这里开展各种政治活动,曾从这里出发到长安,“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又回到这里隐于白兆山桃花岩。对安陆的考察,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1981年6月28日上午,随县宣传部马田文同志送我们到火车站,8:30乘火车离开随县,中午到达安陆。文化局辜启衡同志和图书馆何同志来接到招待所。图书馆陈建平同志到招待所介绍情况,说明清代盖的纪念性建筑,已经没了,如城里的太白楼,已不存在;白兆寺西北尚有绀珠泉,今为小水库,寺北为桃花崖,有桃花林。寺东为桃沟山,山麓为邓家。桃花流水即绀珠泉,泉上方为桃花洞,水入邓家河,汇入涢水,又称瀖水。安陆自唐至今,城址未曾有过大的变迁,是一座古城,然而却看不到古城的遗迹,城墙、城门,都已夷为平地。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云:“一忤容色,终身厚颜。敢昧负荆,请罪门下。傥免以训责,恤其愚蒙,如能伏剑结缨,谢君侯之德。敢以近所为《春游救苦寺》诗一首十韵,《石岩寺》诗一首八韵,《上杨都尉》诗一首三十韵,辞旨狂野,贵露下情,轻干视听,幸乞详览。”这是在安州因开罪地方长官而写的向李长史(或即李京之)请罪并干谒的一封长信,所提作品,今已失传,但仍可以看出他在安陆的一些足迹。《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诗中云:“忽逢青云士,共解丹霞裳。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李太白文集》王琦注云:“般若,读若百惹。释言般若,华言智慧也,寺依此立名。”白兆寺旧名即“通慧”寺,般若寺或即通慧寺。然则,李白曾于寺中水阁纳凉。故宋、明题咏白兆寺诗,常带入李白行迹,如明刘伯生《宿白兆山寺》诗云:“岩草萋萋桃花稀,仙人一谪何时归?”明刘白燮《宿白兆山寺》诗云:“名山寂寞昔人开,李白招呼野客来。”但般若寺即便是白兆寺,也已废了。据《方舆胜览》载,“救苦寺在府西四里,今名胜业院。李白有《春游救苦寺》诗”,“石岩山在府南十里”。石岩寺当在石岩山。我们想找足以说明安陆城的标志很困难。明清之际,西城楼被称为太白楼,大概是对着白兆山的缘故吧!《安陆县志》载,万历年间知府朱之臣,更新西城楼,“昔人西望李供奉白兆之胜,楼因以太白名”。为了纪念李白,还建了太白祠,现在已无从寻觅了。至于李白诗中所提到的安州般若寺水阁、救苦寺、石岩寺,更是杳无踪迹了。朝西远望,三十里外的那座白兆山,依然“一嶂横西天”,这是千真万确的太白足迹所到之处。太白《送张舍人之江东》诗云:“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两宋本、缪本题下俱注云:淮南。诗云“千里幸相思”,路程遥远,疑是作于安陆,时安陆亦属淮南。
29日,安陆主人文化局黄正香、宣传部张昕、文化馆余从新、图书馆陈建平等多位同志陪我们到白兆山考察。医疗救护的大汽车开到白兆林场,我们即提着汽水,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徒步登山。白兆山最高峰正东山麓有白兆寺,寺今已废为农田,寺前的山包为李白读书处。白兆寺西北有青龙白虎二岭,据说这一带为武周宰相许圉师住处,今尚有许家,已迁许家棚,属许棚大队。白兆山北有大安山。桃花洞在白兆山下。这座山远看很有气势,颇为壮观。实际上并不很高,据方志所记,只有二百丈许,并不难于攀登,只因天太热,还是弄得人人一身汗。登山之前,我翻阅了清康熙时沈会霖所编《安陆县志》,知道这山古木参天,紫藤盘拏,烟霞弥望,奇峰秀绝,祀庙殿阁隐现于白云苍霭间,是安陆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今远没有往日的胜概了,脚下是一条散发热气的山路,眼前有一片枝叶未壮的松林。来到山巅,遍地是乱石,这都是旧时寺院石室的残馀。独有一株如同苍虬老龙的银杏(图3.8),高出云表,虽然只有半边树皮维系着它的生命,但树梢还有不少青青的叶子。旧时方志说它有数百围之大,当然是夸张了,不过如果树身不是枯朽大半,那还是有十数围的,仍然是稀世之珍的古树。本地相传这树是李白所手植。最近作为李白的纪念性遗物加以保护,听安陆同志说,又呈现出枝叶茂盛的光景了,真是枯木逢春,令人兴奋。我站在银杏树下,极目四顾,小寿山、大安山,尽入眼底。白兆山、大安山、小寿山与随县郧山(大洪山)一脉相承,涢水发源于郧山,与山相依,由西北向东南而下。白兆山唐以前亦名白赵,唐以后又名碧山。李白有《山中问答》诗云:“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碧山之名或许即由李诗而来。李白诗中称碧山者,多属泛指。此诗之碧山或谓指白兆山,在此山白兆寺中,曾立有镌刻李白此诗碑石。元人贯云石题白兆山桃花岩诗云:“神游八极栖此山,流水窅然心自闲。解剑长歌一壶外,知有洞府无人间。酒酣仰天呼太白,眼空四海无纤物。明月满山招断魂,春风何处求颜色。”诗云“流水窅然”,他也定《山中问答》诗作于此山。明李贤《大明一统志》德安府载:“桃花岩,在白兆山,唐李白读书处。白有《答俗人》诗云:‘问予何事栖碧山……’”诗题略作改动。安徽也有碧山多处,都援引太白此诗,争持不下。我以为从诗意辨之,闲逸之中犹存进取之心,唯憩息安陆有此况味,贯酸斋定其作于白兆山,庶几近之。
3.8 白兆山顶传为李白手植的千年古银杏
白兆山西行约二十里,便是大安山。祝穆《方舆胜览》载,德安府安陆“大安山,在安陆县西六十里。李白忤高力士放还,而黄山晦叔桃花岩诗云:‘大安妇翁舍,时来枕流眠。’则许负相国师,家此山下。”旧志称大安山或即扁脑山,四面陡峭,高耸岳立,顶平衍可数里许,周遭有泉,唐许绍家此。许绍次子许圉师,也就是说李白夫人的祖父家于此山。李白受招为婿,自然也曾到过这座平顶山,即黄诗所谓“时来枕流眠”。不过旧志称“或即扁脑山”,只是推测之词,实在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方舆胜览》载德安府安陆人物,“许绍,安陆人,葬县东,名宰相林。”县东的宰相林,《大清一统志》谓在安陆县东十八里紫石村,也已无迹可求。有一点可以肯定,即白兆山至大安山之间的山峰沟壑,曾经留下李白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