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济天下:袁隆平鲜为人知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袁隆平与您交朋友

亲爱的读者,欢迎您读这本书,知道您想了解袁隆平此人,先不要急,袁隆平要先和您交个朋友,可以吗?

您要读懂这本书,先要了解一些有关袁隆平的知识。当您的头脑里有了袁隆平脑子里装着的那些常识时,您读这本书就更顺畅了。

袁隆平,汉族,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无党派人士,夫人邓则(“邓哲”也没错)。袁隆平夫妇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袁定安、袁定江、袁定阳,都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

“无党派”是政协里面除了民主党派之外的一个界别。袁隆平曾经告诉我,他曾是全国政协常委中“无党派”人士的“头儿”,当时下面还有七个“无党派”的省部级官员。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水稻杂种优势的研究,但是他把和邓则结婚那年,即1964年,定为杂交水稻研究“元年”。他和他的助手,还有全国的同行,共同奋斗十多年,到1976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取得完全成功,领先世界。1982年,国际上就称誉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怪了,在杂交水稻问世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凭借种传统的水稻(我们叫“常规稻”),不也养育了中华民族吗?没错,可是后来人口多了,传统水稻产量不高,养不活增加的人口,这就要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粮食多了,人们不光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发展畜牧业,生产更多的肉、蛋、奶,增加国民的饮食营养。

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就是作这个研究的。水稻科学家重新安排稻子的“爸爸”“妈妈”,使它们的父母在遗传上的差异大些、再大些,这样杂种优势会越来越大。现在一亩“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已能超过1000公斤,这就是袁隆平团队努力的结果。

那什么是“三系”和“两系”杂交稻呢?这么讲您可能会容易明白一点:“系”就是亲本,父或母。

打一个不甚恰当的比方:所谓“三系”,就是先有一对近亲(如同一个村或是表姊妹联姻)的“父母”,我们称其为“不育系”和“保持系”,他们生了个“女儿”,找了个外国的或离老家很远的“女婿”结婚生子,这孩子就是远缘的,这个“女婿”就叫“恢复系”。这样的杂交水稻就叫“三系杂交稻”。所谓“两系”,就是“母亲”有自我改变性别的功能。在温度低时,她就是“他”了;到温度高时,他又变成了“她”。

好了,您晓得这么多就足够了。

刚开始,袁隆平和他的一帮助手是在湖南怀化的一个偏僻的地方——黔阳县的安江农校,作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了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要把“孙悟空”和“小猴子们”从“花果山”请到湖南省城长沙去,在那里建立一个可以任他们发挥,可以“大闹天宫”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1984年6月15日成立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就是中心主任,他一当就是30多年。这个中心后来更加威武了,挂上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牌子,主任还是袁隆平。

咱们中国有了杂交水稻这个宝贝,外国人能不眼红吗?眼红得很呢!首先采取行动的是美国,他们要把我们的技术买过去,还不许其他国家再碰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样做会引来第三世界的埋怨。袁隆平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于是,我们依照“对有钱的有偿使用,对困难的无偿提供”的原则,与全世界共享了杂交水稻技术。

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国家的杂交水稻,凭着“一粒种子加一个脑袋”征服了全世界,使得全世界几十个国家数以亿计的人受益。这个“脑袋”就是指袁隆平,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杂交水稻知识和技术。向全世界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比推销我国的高铁技术容易得多。有人称杂交水稻技术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我觉得从它的影响来说,这种说法毫不为过。

袁隆平团队的足迹遍天下,袁隆平也不断获得国际认可。截至目前,除了“诺贝尔和平奖”尚未获得外,与农业科技有关的大奖他都得到了,包括“世界粮食奖”。他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现在,您对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有基本的了解了,再给您讲就“复杂”了,您可能“不耐烦”了,当然也许您会更感兴趣。

袁隆平的朋友遍天下,有我国几代领导人,也有外国政要;有科学家,也有农民兄弟;他的同事、学生,甚至很多青少年都成为他的朋友。

好了,现在我要祝贺您,您也成了袁隆平的朋友了!请继续慢慢看下面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