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新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及趋势

叶国标 刘功润

新经济已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日渐普及,在线支付、社交、出行,以及移动电商、共享经济、短视频、网络直播、远程教育等成为生活常态。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迭代升级,加速应用于各行各业,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新经济在我国迅速崛起,各行各业百花齐放。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重大冲击,中国新经济顺时应势异军突起,大量线下活动转至线上,激活了教育、医疗、零售等行业庞大的在线市场需求,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效支撑与保障,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当前,新技术应用持续升级,新业态发展日益规范,新商业模式赋能企业生态,我国新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一、新技术应用持续升级

(一)人工智能发展势能强劲

人工智能在我国医疗、金融、交易、零售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累计超过44万件,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第一,其中计算机视觉技术专利数量占比最多,比重达34.04%。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在国际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在2019年胡润全球独角兽企业排行榜中,共有40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上榜,其中美国企业20家,中国企业15家。

作为我国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人工智能已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应用势能强劲。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定了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9年,北京冬奥会、大兴机场、杭州城市大脑等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应用场景成功落地,人工智能应用形式日趋多样化;2020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线上举行,探讨了5G时代人工智能的全新应用,展望了“5G+AI”赋能下的智能互联未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成为未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人工智能发展势能强劲。

(二)5G商业化进程加速

5G凭借“大宽带、大连接、高可靠低时延”的特点,为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金融科技、智慧医疗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交互支持。2016年,5G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部分头部通信企业和研究机构全面启动中国5G技术试验;2018年6月13日,3GPP正式批准冻结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NR)独立组网功能,标志着首个完整意义的5G全球标准正式出炉;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颁布4张5G商用牌照,三大运营商积极布局,在全国50多个城市进行网络部署和测试,对于5G商用化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2020年3月,中国首个5G微基站射频芯片YD9601研发成功,为进入5G时代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作为5G核心零部件,芯片市场目前已形成以高通、三星、联发科、华为为主的市场竞争格局。随着5G商用进程的加速和技术的提升,我国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主导或参与5G芯片的研发,华为麒麟990、vivo和三星联合研发的Exynos980、联发科的天玑1000等均为我国5G芯片研发企业参与研究的产品。随着新竞争者的加入,5G芯片市场将形成多方主导的新型市场格局。

(三)区块链成为重要基础设施

区块链作为多方共同维护的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的技术关注焦点,被称为分布式记账技术,具有不可伪造、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近年来,政策聚力推动,巨头加速布局区块链,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8年8月,阿里云发布阿里云区块链服务平台(BaaS),为商品溯源、房产交易租赁、数字身份、数字内容版权、公益慈善、互助保险等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撑;百度开发的度小满金融区块链开放平台,拥有安全易用、性能优异、生态完备等优势,在资产证券化等场景有良好应用。

作为未来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区块链受到了国家及各省市、各领域的高度重视。2019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由此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2020年6月,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0年9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培育区块链与量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2020年10月,深圳市联合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发放了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数字货币开始走进生活。

区块链正成为金融、司法、供应链等众多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场景应用逐步成熟:中国人民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理念发行的数字货币已经试点,各大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开展跨境结算等金融业务;杭州互联网法院、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互联网法院等都已将区块链应用于司法实务当中;顺丰已与联想在农副产品溯源、可信供应商管理、采销协同、链上物流等方面展开技术合作,推动区块链在物流场景的技术应用。

二、新业态发展日益规范

(一)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持续深化

金融科技经历了“金融电子化—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阶段,行业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并逐渐趋严,底层关键技术不断突破,金融科技逐渐成为推动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金融科技发展做出全局性规划。与此同时,5G、人工智能、云原生等关键技术不断演进,加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监管机制不断健全,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持续深化。2020年6月,中国证监会新设科技监管局,承担监管科技研究实施等八大职能;中国证监会借助卫星定位数据,认定獐子岛公司的成本、营业外支出、利润等存在虚假。

金融科技主体类型不断丰富,呈现多元融合发展格局。截至2020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在深圳、苏州、北京、上海等地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涉及数字货币、区块链金融等方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以及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已拥有独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

中国金融科技生态体系逐渐成熟,头部企业以综合金融科技类为主。上游底层技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变革金融业务模式;中游产品和技术支持为金融行业提供支撑服务,包括客服、风控、营销、投顾和支付等;下游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征信,以及综合金融科技等业务。

(二)网络视频进入规范发展轨道

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不断加强视频内容规范引导,行业逐步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优质内容成为竞争关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需求爆发,娱乐方式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网络视频流量持续高涨。

网络视频渗透率不断增强,多元化融合发展成为行业新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人次,占网民整体的94.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人次,占网民整体的87%。

长视频差异化付费渐成常态,短视频与电商、新闻等行业加速融合。近年来,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平台开发了会员付费、超前点播等新收费模式,促进了更多高质量内容产出;短视频能够生动地展现产品,提升用户购买转化率,“短视频+直播”已经成为主流电商平台的标准配置。

长短视频融合发展成为行业新风口。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下,长视频平台开始布局短视频业务,以谋求新增量。爱奇艺先后推出姜饼、锦视等短视频App,优酷与今日头条达成短视频内容授权合作。与此同时,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开始探索长视频市场。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值得期待

政策引导产业回暖与转型。为了提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于2020年4月23日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原计划于2020年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长2年,并提出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11月2日,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

资本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除传统车企入局新能源以外,头部房产商、互联网企业等也纷纷卡位新能源汽车产业。碧桂园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项目启动、恒大汽车集团发布6款新能源新车;腾讯注资蔚来汽车、阿里巴巴投资小鹏汽车。各行业头部企业的入场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资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可借鉴的理念及技术,为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融合带来诸多可能性。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值得期待。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仅为4.59%,而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20%左右,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值得期待。

三、新商业模式赋能企业生态

(一)直播带货成为电商行业新的增长点

全国电商交易增速放缓,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直播带货成为电商行业新的增长点。2014年移动支付技术的普及给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带来爆发式的增长。然而,近年来电商行业增速逐渐放缓。据国家统计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481万亿元,仅比上年增长6.7%。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宅经济”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通过直播方式为观众推荐商品,并在直播间实现交易。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总规模达4338亿元,2020年行业总规模达9610亿元。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3.09亿人次,全民直播时代正加速到来。

电子商务行业生态日趋完善,B2B2C成为最普遍的商业模式。第一个B指广义上的供应商,即成品、半成品、材料提供商等;第二个B指交易平台,即提供撮合交易服务及其他优质附加服务的平台;C即买方。随着电商行业生态结构逐渐发展完善,B2B2C成为行业最普遍的商业模式。

(二)O2O发展渐趋理性,持续赋能企业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宅经济”,为本地O2O行业注入新动能。自2015年资本渐趋理性以来,O2O领域的投资数量与金额均出现明显下滑。而在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O2O生机重现,特别是聚焦于本地生活的O2O企业。以生鲜O2O为例,企业为居家隔离消费者带来便利,行业迎来新一轮爆发。互联网巨头对生鲜O2O的布局,同样驱动了行业的高速发展。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头部互联网企业,或通过投资手段,或自建生鲜平台,扩充生鲜业务版图,推动资源聚集与优质生鲜O2O平台的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人们生活习惯与消费行为的变革。加之5G渗透率的提升、各类技术加速融合趋势明显,对O2O领域提出一定挑战。线上线下两手抓,推进本地O2O的纵深发展,在抢夺周边流量的同时打造核心客户群体,拉新加裂变,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移动支付同城物流的高速发展为O2O渗透率的提升夯实基础。通过用户线上支付、线下消费或送货上门,串联起线下商家、在线平台及消费者,形成O2O模式闭环。尽管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产品与服务质量永远是行业不变的内核,也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

(三)共享经济增速放缓,聚合模式备受关注

共享经济借助信息化平台整合多种资源要素,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机制(如供给机制和市场交换机制)来盘活存量资源、提升供给效率。目前中国共享经济生态圈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出租使用权、置换所有权、提供服务3类企业。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新模式成为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一方面给许多中小型共享经济企业带来资金压力;而另一方面,激发了消费者线上消费、绿色消费的需求,是共享经济的一大机遇。

“共享+”和聚合等新商业模式备受关注。聚合模式是“平台的平台”,是指一个平台通过整合众多其他平台的资源,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入口获得多个平台提供的服务。自2017年7月高德地图试水聚合模式起,百度地图、哈啰出行、滴滴出行、掌上高铁、美团打车,以及携程等平台陆续采用了聚合模式。聚合模式在网约车领域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平台企业“共享+”模式快速渗透。许多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在深耕既有主营业务的同时不断探索与上下游服务及相关服务的创新融合。这种模式不仅能为用户带来多元化的体验,还能为平台创造多样化的收入来源。

随着新经济内涵的不断丰富,未来将迎来较大增量空间。一方面,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新经济范畴;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与新经济加速融合,借助前沿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带来了效率提升的增长红利,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要支撑。技术和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行业热点逐渐转向线下零售、企业服务、物流与供应链、B2B等产业端,产业互联网未来可期。此外,在新经济领域虽然已有部分行业率先实现了整体效率的提升,但是用户需求与体验仍有优化的空间。例如,当前泛资讯行业已经进入用户的存量市场,时长的增量市场、优质内容仍然是稀缺资源,用户的多元化和差异化需求还有未被满足的空间。本地化、细分化、生活化、专业化内容成为泛资讯平台的竞争高地;教育、出行、新零售等行业仍有整合优化的空间。与此同时,新经济市场经过结构性转变,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探索新的价值机会与增长动能成为新经济市场主体的共同追求。

作者简介:

叶国标先生,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浦东新区政协常委,新华社高级编辑。曾任新华社浦东支社社长、新华社上海分社副社长。

刘功润博士,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兼任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委员、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专委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