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蜜月时代

晋国太子圉被送到秦国当人质。

秦穆公并没把他当人质对待,还把女儿嫁给他。当然,穆公不是活雷锋,他有自己的政治算盘:太子圉是晋国未来的统治者,又是自己的女婿,只要他顺利继承君位,无疑秦国对晋国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太子圉根本就不领情。一个堂堂大国的太子,居然沦为战败国的人质,在秦国一待就是六年,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耻大辱的事。

公元前638年,晋惠公病重的消息传到秦国。

太子圉对自己的政治前景忧心忡忡,他入质秦国已六年之久,国内还有好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对国君宝座虎视眈眈。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他不能及时回国,恐怕夜长梦多。他未必不知道强大的秦国就是自己最好的外援,但是多年近似囚犯的人质生涯,使他对秦国只有恶感,没有好感。他不想依靠秦穆公的力量上位,否则必受秦人的摆布。

于是他不辞而别,秘密逃出秦国,返回晋国。

几个月后,晋惠公病逝,太子圉即位,史称晋怀公。

人质跑了,秦穆公的计划泡汤了。他雷霆震怒,想到晋惠公与晋怀公都是忘恩负义之人,只把秦国当猴耍,这口气,他再也咽不下去了。

一定要把晋怀公拉下马!怎么做呢?秦穆公想到了一个人: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重耳。只要扶植重耳,把他送上晋国国君宝座,晋怀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漂泊十几年了。

起初他被骊姬陷害,不得不远走他乡,逃到狄国。晋献公死后,骊姬被大臣们所杀,那么重耳可以回到晋国了吧?继位的晋惠公是他的兄弟,非但不让他回国,反而把他当作对自己权力的威胁。晋惠公派出刺客,前往狄国刺杀重耳,重耳只得再度亡命天涯,逃到齐国。

在之后几年,重耳与他的随从们四处流浪,希望得到诸侯们的支助,返回晋国。只是他们所到之地,只遭人白眼,可谓尝尽人世辛酸。最后,他来到了楚国。此时的楚国是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当权者是武功赫赫的楚成王。楚成王对重耳优待有加,然而最终将他推上晋国君主宝座的人,却是秦穆公。

秦穆公向重耳抛出橄榄枝,重耳身边那些精明的谋士群,从中窥见回国的机会已趋成熟,秦穆公必定会以他强有力的手腕,助重耳一臂之力。

重耳入秦后,受到了秦穆公的热情接待。

为了拉拢重耳,秦穆公送给他五位美女,这位年过六十的晋国公子艳福非浅。在这五名女子中,竟有一人是穆公的女儿嬴氏,她是太子圉(晋怀公)的夫人,只是太子圉逃回晋国去了,婚姻也就到此为止。

不过重耳还蒙在鼓里,他不知此女乃穆公女儿,颇有怠慢之意。嬴氏大怒道:“秦与晋的地位差不多,你为什么要瞧不起我呢?”这时重耳才意识到这个女人身份绝非寻常。

秦穆公得知此事后,以抱歉的语气对重耳说:“我的女儿中,属她最有才能。当年太子圉作为人质时,我把女儿许配给了他,现在太子圉跑回晋国,我心里最疼这个女儿,想将她许配给公子,又怕公子落得个坏名声,没敢举办盛大的婚礼。现在出了这件事,让公子受辱了,这都是我的过错,我女儿就听凭公子处置吧。”

重耳惊出一身冷汗,这个女人既是秦穆公的女儿,得罪不得,也惹不起,不如把这桩婚事推掉算了。然而,他的谋臣们都认为,迎娶秦国公主,就能得到秦穆公的有力支持,这个婚约,绝不能推。

就这样,重耳正式迎娶秦国公主,同时在名分上成了秦穆公的女婿。这是一桩政治婚姻,秦穆公现在有充足的理由,为女婿返回晋国夺权而大动干戈了。

公元前636年,新年刚过,秦穆公派遣大军护送重耳返回晋国。

秦军渡过黄河,进入晋国,随即展开军事行动,连续击败晋怀公的军队,攻占令狐、桑泉、臼衰三座城邑。

军队失利,令晋怀公大惊失色。他命令吕甥、郤芮率领军队驻扎在庐柳,与秦军对峙。秦穆公派公子絷与吕甥、郤芮谈判,谈判结果是晋军阵前易帜倒戈,宣誓效忠重耳。重耳接管这支军队后,晋国的局势陡然之间失衡,胜利的天平已倒向重耳一方。

很快,重耳与秦军联手,攻取重镇曲沃城,而后向首都绛城进军。

肝胆俱裂的晋怀公逃往高梁。重耳的大军兵不血刃占领都城,在大臣的拥护之下,登上了国君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

一国不容二主。晋文公上台后,马上派人刺杀晋怀公。

看上去晋国的内乱已结束,秦穆公也大功告成。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先前投降晋文公的吕甥、郤芮阴谋发动政变,他们制订了一个暗杀计划,打算刺杀晋文公。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泄露了,晋文公大惊失色,他乔装打扮,不走大路,只走小道,秘密离开晋国,前往秦国求援。

秦穆公再度伸出援助之手。他派遣大军,陈兵于秦、晋边界,严阵以待。当吕甥、郤芮两人发现晋文公去向不明后,心知阴谋败露,方寸大失,无心恋战,纠集叛军,离开都城,逃往边境。秦穆公诱骗两人入秦军营地,就地处死。

晋国的这起政变,因为秦穆公的武装干涉,很快被平息了。秦穆公派遣三千名精兵,护送晋文公再度返回国内。晋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在国内根基并不扎实,他能迅速安定国家,凭借的就是秦穆公的武力支持。没有秦穆公,就不可能有晋文公的霸业。

秦穆公做了一件好事,结束了晋国长期以来动荡不安的局面。

这里还有一个离奇的故事。

据说秦穆公刚即位时,得了一场大病,整整卧床五天才醒过来。醒来后,他说自己梦到仙帝了,仙帝要他平定晋国内乱。后世的人认为秦穆公不是做梦,而是神魂出窍,跑到天上游了一趟。

或许,这就是他的使命。

政治是利益的博弈。秦穆公费尽心思把晋文公扶上台,不是因为他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不是,根本不是。

他卷入晋国政治,只是为秦国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道路。中国政治的重心在中原,秦国地处西陲,虽称得上是军事强国,但在政治上影响力远远与其大国地位不相匹配。雄才大略的秦穆公要在中原有所作为,必定要跨越晋国的阻隔。鼎力资助晋文公,换取秦国通往中原之路,在秦穆公看来,值。

只是秦国要向东扩张,晋国同样也要向东扩张。

近水楼台先得月,晋国终究占了地缘上的便宜。

公元前636年,周王室再起内乱。周襄王被弟弟王子带打得落荒而逃,只得号召诸侯勤王。

早对中原虎视眈眈的秦穆公自然不肯放过“尊天子而令诸侯”的难得机会,他马上率军队东进到黄河,准备渡河,开赴中原勤王。只是黄河的对岸,却是晋国的地盘。以秦穆公对晋国的恩惠,难道晋文公会不让他渡河吗?

确实,秦、晋两国的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亲近。但这种亲近并非是无间,摩擦还是存在的。事实证明,晋国人有厚黑的传统。

晋文公一面谢绝秦军东渡黄河,一面亲自率军勤王。叛军岂是精锐晋军的对手,很快被打得大败,王子带被俘虏并处死。晋文公把周襄王迎回首都洛邑,立下再造王室的伟大功业,掌握了“王令”这张王牌。晋国的霸业已呼之欲出了。

这个扬名立万的机会,竟然被晋文公给抢走了。秦穆公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

无论是晋文公或秦穆公,都晓得现在不是翻脸的时机,“蜜月之旅”还要继续。当时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国,不是晋国,也不是秦国,而是南方霸主楚国。楚国连续几代出明君,雄踞江汉之地,公开自称为“王”,与周王室分庭抗礼,可谓狂妄至极。晋文公与秦穆公都有霸主雄心,他们两人后来都被列入“春秋五霸”。但要当霸主,首先得打败强大的楚国,否则就是空话。

晋文公在“勤王”行动中已占了大便宜,现在得分点小利给秦穆公。

在“勤王”行动结束后,晋文公出兵协助秦穆公发动一场旨在针对楚国的军事打击,目标是楚国的“啰喽国”鄀国。在这场战争中,秦国兵团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大破楚国援军,生擒楚军总司令斗克。

不过,真正改写历史的一战,却是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春秋划时代的战役,是晋国走向霸业的起点。在这场中原大战中,秦穆公也派出精锐部队参战,但真正的主角却是晋国兵团。

在晋国名将先轸的指挥下,晋军大破楚军于城濮,改写了中原政治版图,奠定了晋国百年霸业的基础。秦国作为晋国的盟友,尽管成为胜利的一方,秦穆公非但没有兴奋,反倒有一种挫败感。他一手扶植起来的晋文公在这场关键的战争中出尽风头,还被周天子任命为诸侯盟主(侯伯),地位已在他之上。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

曾经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的晋国公子重耳,如今成为叱咤风云的晋文公。女婿成了主角,岳父秦穆公只能屈居于配角的位置,这预示着两国亲密的关系已出现不可弥合的裂痕。

公元前630年,挟霸主之威的晋文公发动对郑国的战争,秦穆公又一次充当配角。谁叫秦穆公不甘心在中原无所作为呢?要东进中原,他一定要与晋国合作。

在两大军事强国的夹击下,郑国已是岌岌可危。

某天夜里,秦军大营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乃是郑国“离职老干部”烛之武,他偷偷潜入秦军兵营,会晤秦穆公。

烛之武开门见山,对秦穆公说:“如果郑国灭亡,只会使晋国坐大。秦在晋的西面,郑在晋的东面,秦与晋灭了郑国,晋国将独吞郑国土地,秦国只能坐视晋国的版图扩大。出了力气,却让邻国更加强大,得不到实际的好处。”

听到这些话,秦穆公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烛之武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烛之武估摸着秦穆公的心思,把更狠的话放出来:“晋国人多忘恩负义,当年您帮助晋惠公夺得政权,晋惠公答应要送给秦国河东之地,结果怎么样了?贵为国君,居然食言,不仅没有把地献上,甚至秦国闹饥荒时,拒绝施予援手。这些都是您经历过的,晋国人是不守信用的。”

“老干部”烛之武此来的目的,就是挑拨秦穆公与晋文公的矛盾。

能被挑拨离间,说明秦、晋两国关系并非铁板一块。

是呀,凭什么寡人出了力,好处却让晋文公独吞呢?

与其让晋国独吞郑国,不如秦国自己独吞。

但如果与晋国撕破脸皮,秦国就难以东进中原了,岂不是只能退回荒凉的西陲?秦穆公毕竟智慧过人,他想到一个主意:我干脆就留一支军队,驻留在郑国,在中原安插这么一支军事力量,日后重返中原时,正好可以有个照应。

秦穆公明确答复烛之武:秦国退出战争,同时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将军率部协助郑国守卫都城。

这简直是天大的喜讯。秦国不仅不攻打郑国,还帮郑国守卫都城,烛之武仿佛有做梦的感觉。这不是梦。很快,秦穆公遵守诺言,率大军撤走了,留下一支部队入驻郑国都城。

这下轮到晋国人目瞪口呆了:秦穆公是在唱哪出戏呢?你不想打仗,自个撤兵就是了,还留下一支军队帮郑国人守备,这不是有意与我们为敌吗?

怒气冲冲的晋国将领们向晋文公提议:索性截击返回途中的秦穆公,一举消灭秦军主力部队。

晋文公摇摇头道:“秦国有恩于我,我不能像前任惠公、怀公那样恩将仇报。”为避免与秦为敌,他下令晋国大军撤出郑国,打道回府。

由于晋文公明智的策略,秦、晋两国关系暂不至于恶化。

然而,秦、晋的蜜月时代已一去不返了,该来的,终究会来。

两年后,大器晚成的一代霸主晋文公病逝。

晋文公的去世,使秦、晋的关系急转直下。继任者晋襄公刚刚上任,便迅速调整对秦的政策。山雨欲来风满楼,秦与晋这两大强国,将兵锋再起,究竟谁才是强者中的强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