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前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蒸馒头争口气——庆仁堂

庆仁堂成立于1912年,创始人是原千芝堂掌柜王子丰,地址在崇文门外花市大街。

王子丰从千芝堂负气出走后不久,就有好几个财东找上门来,要给他投资再开一个药铺。王子丰不愿意只接受一家的投资,而是把几个找过他的财东叫到一起,让他们一起出资。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一是不得罪人,拿了这家的钱,不拿那家的钱,难免会引起嫉恨;二是财东之间相互制衡,他身为掌柜就可以左右逢源、渔翁得利,将店铺的自主经营权抓在手里。这是王子丰总结了在千芝堂时得到的教训,千芝堂的铺东只有吴氏一人,自然是一言九鼎,王子丰虽然是掌柜的,有能力,有功劳,照样被吴霭亭掣肘。

拿到钱之后,王子丰就开始考虑把店开在什么位置。仔细思量一番,他一咬牙,一拍桌子:就开在花市大街!

民国初期的庆仁堂

把新店开在花市大街,王子丰也是有几重考虑的。首先是花市大街位置绝佳。从花市大街往东南就是东便门,是一条连接老北京东部地带的重要通道,是通州、河北及天津的众多城乡百姓进京必经之路;往西则毗邻崇文门及前门外的繁荣商业区;南面紧挨着老北京的手帕胡同和广渠门大街;北面则紧靠护城河与旧运河码头等交通枢纽。

庆仁堂的价目表

其次是这里有火神庙庙会。火神庙庙会也叫花市庙会,每逢集日,日用杂货摊、农具摊云集,庙前还有很多卖香烛供品和各种传统小吃的商摊,逛集市的人摩肩接踵。

还有一点原因,其实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离千芝堂近!

庆仁堂在报纸上登的广告

“倒是要让你吴霭亭看看,离开千芝堂,我照样能混成个人样!”王子丰这样想。他决定面子是从哪里掉地上的,就要从哪里把它捡起来。他要让街坊四邻看看,没有他的千芝堂,到底是个什么下场!

于是,在民国元年,这个国家发生巨变的时日,王子丰把药铺开起来了。店铺的名字叫庆仁堂鹿茸庄。庆仁堂的寓意就是庆祝有仁义的人可以欢聚一堂,仁义之人的买卖一定世代昌盛。

这个药铺完全体现了王子丰要争口气的想法。首先,店铺三间门面开间、两层楼,完全和千芝堂一样。其次,庆仁堂专门经营类似于鹿茸、人参、麝香、牛黄之类的名贵药材。这也是王子丰的又一个执念:你吴霭亭当年不让我买这些名贵药材,如今我就要专营这些,然后挤垮千芝堂,看你后悔不后悔!

为实现自己的这个目的,王子丰在经营庆仁堂的过程中狠下了一番苦功夫。

客观地说,王子丰在管理上确实是个开创性的人物。他的经营模式与现在的参股分红几乎完全一致。虽然这种模式现在已经很成熟了,但在当时可算是创举。每年岁末,王子丰都会把股东们请来查阅账目、检验库房、报告盈亏,然后提取红利发给每位股东。至于店铺的经营管理,并不需要经过股东,直接由王子丰独自负责。

后来庆仁堂的联号、分号开多了,王子丰也有自己的一套,各家分号的负责掌柜和账房先生都给了股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对于店里的伙计和学徒,王子丰也给了他们丰厚的待遇,薪资直接与营业额挂钩。在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店中的伙计工资约为每月三四元,外加百分之一的营业收入。而且店铺是包吃住的,甚至连理发师傅都是由店铺掏钱为伙计们免费剃发,这种良好的福利和激励性工资让伙计们干劲十足。

当然,这么丰厚的待遇也不是白给的,王子丰对伙计和学徒的要求相当严格,他规定在三年时间内店内所有学徒不得无故回家、不得随便请假、不准留长发,服装也必须是一水儿的长衫,尤其在待人的礼貌和尊称上更为严格,并且规定学徒不光要研习自己的本职专业,还要学习诸如书法、珠算,同时要求他们熟背《汤头歌》和《药性赋》。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庆仁堂生意自然火爆,千芝堂就有些招架不住了。吴霭亭赶紧又请了一个能人吴受臣做掌柜,来对付王子丰。吴受臣的能力也很强,面对王子丰毫不落下风。

两家的竞争非常激烈。1915年,千芝堂在前门大街开办了南山堂药铺;王子丰也在南山堂的南侧开办了庆仁堂药店,后俗称南庆仁堂。后来,千芝堂又在阜成门内大街开办琪卉堂药铺,王子丰紧跟不放,也在其侧开设了大和堂药店。千芝堂与庆仁堂之间的竞争甚是激烈,就连千芝堂在山西大同开办南山堂分号,王子丰也紧跟不放,追了去开办了大同庆仁堂。不到十年时间,庆仁堂发展成为拥有七个联号的京城大药店,并在山西祁州、河北安国建有分号。

不过两家的争斗始终不分胜负,并且都在竞争中发展。当时北京有四大药铺,分别是同仁堂、鹤年堂、千芝堂、庆仁堂。千芝堂和庆仁堂能占据北京四大药铺之二,这应该与两者之间的有序竞争是有关系的。

内战时期,整个北京都处于极度不安的动荡时期,不光庆仁堂,几乎所有的商业都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治、经济都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逐渐得到了恢复和稳定,庆仁堂为了方便患者,便请来了大夫坐堂治病抓药,进行医药联合销售。这种方法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也很大地方便了医生和庆仁堂自己的生意,很快庆仁堂就再次复苏了。1956年庆仁堂参加公私合营,不久就被撤销,1991年重新开张。

花市火神庙

熙熙攘攘的老北京庙会

花市火神庙,正名敕建火德真君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花市大街。火神庙始建于1568年,1776年重修。该庙虽然祭祀火神,却遭火灾六次,也重修六次。该庙规模虽然不大,但其庙会是京城最知名、规模最大的庙会之一。后来火神庙香火渐绝,庙会却更为繁盛。该庙会以“京花”闻名。“京花”是以通草、绫绢、绒、纸为原料制成的装饰用花,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堪比真花,在当年甲于天下。清朝妇女,以头上、衣襟上插花为时尚,逢年过节不但人人戴花,上供的供品也要插花,叫供花;有钱人过寿日,寿桃、寿面上也都要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