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悠文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停下来,发发呆

我是发呆党。

在新书《时间这样过去就很好》的封面勒口处,我很认真地介绍自己:植草女子一枚,静默,柔软,喜随遇而安,爱一个人发呆……

很享受这样一个人独处的时刻。即便一时找不到一个安静的角落,打开音乐,戴上耳机,便能营造出与世隔绝的氛围。音乐多是些老歌,旋律熟悉得随时可以毫不费力地哼出来。当然,听歌不是目的,推开身边的喧嚣,让自己安静得像株植物才是正事。不言不语,不喧不扰,一段时间过后,整个人像被清洗了一番,变得清透,灵动,纤尘不染。

发呆很简单,也因为简单而迷人。它不分地方,不问缘由,不计成本,只在于某一刻发乎内心的需求。

记得年少时,每有情绪泛滥便如临深渊。或找闺蜜当垃圾桶,不顾一切地倒出沉甸甸的负能量;或坚持一笔一画地记录,一字一句地描述。有时会因为倾听者一句不合时宜的话或一幅漫不经心的表情,心里像遭遇塌方一样,难过会再次波涛汹涌起来。自己写字也不安全,或觉表达不到位,或觉语言不华美,整个人会更加沮丧,泄气。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己把自己折腾坏了,却于事无补。

而今心里下雨时,只需找个靠窗的角落,盯着窗外发发呆。看着窗外的天突然就黑了,感觉内心的黑暗也突然被吸走了,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整个过程,安详又宁静,低碳又环保。

发呆与幸福无关,但它总能把我从不幸中解脱出来。

最容易发呆的地方,是在夏日午后的课堂上。同桌翻试卷的哗啦声慢慢消失,讲台上老师整齐的粉笔字渐渐东倒西歪,头顶上旋转的吊扇像入睡似的一动不动……坐在那里并没有动弹,却感觉自己正在翻山越岭地离开。等到一个粉笔头扔过来,或下课铃声骤响时,一切又都回来了。

多年后,有许多站在窗边发呆的人,多想一个铃声乍响,老师还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同桌仍在一旁奋笔疾书……

发呆虽然不是穿越,但泡能让干瘪的心积累一些充盈感,让疲惫的心惬意地打个盹。

最好的发呆地方是在海边。穿棉布花裙子,梳麻花辫子,戴遮住半张脸的帽子,让发呆也变得有声有色,画面感十足。风轻轻地吹着,海浪缓缓地涌着,人静静地坐着,沉醉在自己的小宇宙里,是件美妙的事情。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内心再多的起起伏伏,都会被它接纳并溶解。

面对大海发呆,会懂得敬畏,体谅他人,并重新考量自己。

见到最有故事的发呆,是在大学宿舍的走廊里。

一个清瘦的女孩,站在走廊的尽头,面墙而立。看不见她的脸,但见孤独和倔强自她的背影倾泻而出,明晃晃的,像一场倾盆大雨,轻易地就淋湿了从此处经过的路人。看得出来,她是个有故事的人,且内心强大又富饶。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用面壁的发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茫然地手足无措,或狼狈地哭天抹泪。

发呆像一处留白,它给需要的人一点时间,重新找到自己,并回到自己的位置。

成年后,每天身不由己地忙着,节奏太快,逼得人栖息不宁。常常会在睡眠稀薄的夜里,觉得灵魂跟不上脚步。大睡一觉的缓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更像是一种逃避,待到重新面对,一切仍剪不断,理还乱。只有随时随地的发呆,总能为自己挣得小面积的放空时间。当心情逼仄时,只用转过身去,把自己抽空,让身心出逃一会儿。

发呆,说到底,就是在无法逃离的世界坦然地出走出一会儿,等待内心清洁,灵魂赶上来,继续做那个不着浊色、铮然有声、弹拨清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