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年 理想气体定律
罗伯特·波义耳 (Robert Boyle,1627—1691)
雅克·查尔斯 (Jacques Charles,1746—1823)
约瑟夫-路易斯·盖-吕萨克 (Joseph-Louis Gay-Lussac,1778—1850)
伯努瓦·保罗·埃米尔·克拉珀龙(Benoît Paul Émile Clapeyron,1799—1864)
图中给出了压力/体积变换的具体实验:用真空泵将装置中的空气抽出,以降低装置内的压力,棉花糖内的气泡从而急剧膨胀。
怀疑派化学家(1661年), 阿伏伽德罗假说(1811年),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1877年),气相扩散法(1940年),甲烷水合物(1965年)
气体的行为与压力、体积和温度都有关系。压缩气体的体积,其压力就会上升(波义耳定律,以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的名字命名)。升高气体的温度,其体积就会增加(查尔斯定律,以法国物理学家雅克·查尔斯的名字命名)—如果不让气体体积增加,那么气体的压力就会上升(盖-吕萨克定律,以法国化学家约瑟夫-路易斯·盖-吕萨克的名字命名)。1834年,法国工程师和物理学家伯努瓦·保罗·埃米尔·克拉珀龙将上述关系归纳成了一个“状态方程”,并称之为“理想气体定律”,这就是每一个化学家都应烂熟如心的:PV = nRT。
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T代表温度,n是所讨论物质的数量(以摩尔计量), R是理想气体常数。R的具体数值取决于方程中其他待测量的单位,但是不管单位是什么,R的含义都是将定量气体分子的温度转变成其所含的能量值。可别小瞧这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冰箱、空气压缩机、气球、天气预报等凡是涉及气体温度和压力变换的场合都要用到它。
对于这种类型的任一方程,人们可能都会提出这样的质疑:“这方程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符合真实气体的变化规律?”应该说,理想气体定律用来描述相对高温、低压、单原子气体的行为是相对准确的,因为这种状况下气体原子的运动行为与完美的小球相类似。理想气体定律没有考虑真实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也没有考虑分子间距可被压缩的程度。如果真要描述这些具体状态,那就要考虑采用更加复杂的状态方程,这些方程正是对理想气体定律所做的修正,而修正的基础就是对人们对真实气体行为的深入理解。化学和其他科学都因此不断取得进步:新的理论比旧的理论更加贴近事实,但新理论也总会有失效或者给出错误答案的时候,那么下一个新理论就会继续修正错误,待出现问题时又会被另外的新理论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