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2年 探索迷宫般的内耳结构
安东尼奥·斯卡帕(Antonio Scarpa,1752—1832)
这是内耳的横切面,可以看到螺旋状的耳蜗和半规管(三根环状的相互连接的管道)。
失而复得的埃乌斯塔基奥解剖图(1552年)、助听器(1899年)、人工耳蜗移植(1977年)
解剖学家戴维·班布里奇(David Bainbridge)写道:“第一个探索出耳朵迷路的人……据说是一位傲慢、刻薄、盛气凌人、暴躁、睚眦必报的天才艺术家和解剖学家,他的名字叫安东尼奥·斯卡帕。”这位意大利解剖学家18岁就成为医生,随后执掌帕维亚大学解剖学系长达50多年。1772年,斯卡帕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描述了他对迷宫般的内耳结构所进行的解剖学研究,正是这篇论文,让他名垂青史。为了纪念斯卡帕的贡献,耳朵迷路中的液体有时也会被称为斯卡帕液。让人感到怪异的是,斯卡帕死后,他的助手取下了他的头部,用于展示。今天,斯卡帕的头部仍然陈列在帕维亚大学的博物馆中。
通常认为,耳朵有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中耳充满空气,还包括鼓膜。内耳的构造则与平衡和听力相关。在内耳中,有一套复杂的骨质管道(骨迷路,bony tubes),其中含有一套膜性管道(膜迷路,membranous tube)。骨迷路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螺旋状的耳蜗(cochlea),耳蜗的毛细胞可以振动,向听觉神经传递声音信号;二是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具有维持平衡感的作用;三是前庭(vestibule),连接耳蜗与半规管,它还有一些额外的结构,有助于维持平衡感。所谓的迷路系统(vestibular system)就是指半规管与前庭。每只耳朵中有三根半规管,管内有淋巴液,当脑部旋转时,淋巴液就会流动,而毛细胞就会把淋巴液的动态转化成神经信号。
在人体运动时,前庭中的耳石器官(otolithic organ,包括球囊和椭圆囊)可以感知身体的加速情况。当人体加速时,耳石器官中的耳石(otolith,碳酸钙结晶)会移动位置,触碰毛细胞,进而产生感官信号。在正常的耳蜗中,高频声音会在螺旋开始处的毛细胞产生最大幅度的震动,而低频声音则会刺激耳蜗远端的毛细胞。值得一提的是,迷路炎会引起眩晕和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