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其中特别强调支持大学生创业。文件要求有关部门“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引导和鼓励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提供包括创业方案、创业渠道等创业辅导。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大学生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各地各种形式的众创空间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据2016年全国“双创周”启动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领导介绍,2016年上半年全国新增企业营运资产达到2万多亿元,营收8000多亿元,对GDP增速的拉动达到了0.4个百分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动态优化配置资源的重要举措。开展创业培训和辅导,可以有效激发每年700万高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本禀赋优势,增强全社会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从而提高就业率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我有幸先后受聘为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翼鲲班人生导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和天津流芳众创空间创业导师。在与充满创业激情的年轻朋友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一方面为他们的创业热情所打动,期盼着他们能够梦想成真;另一方面,我也感到有些隐忧,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创业既是一种带着诱人光辉的体验,更是一项困难多、风险大的挑战。
众所周知,无论国内国外,创业的失败率一直都是很高的。2015年阿里巴巴的马云说过,创业者的公司95%都会死掉。根据有关机构调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而欧美企业平均生存年限是12.5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也就是说,我国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在“出生”不久就面临着“死亡”,由此可见创业之难。最近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魏江教授在一次讲演中谈到,他们开办了18年的“创新企业强化班”的本科毕业生创业比例不超过3%。这似乎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并不适合做创业者。在这种情况下,当我看到众多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各种众创空间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我会常常在心里发问:他们能走到成功的终点吗?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那些著名的创业明星如柳传志、任正非、马云等,大都在创业早期遭遇过失败,经历过长时间刻骨铭心的煎熬甚至磨难。打算追随他们创业脚步的年轻人在憧憬他们头顶耀眼光环的同时,是否做好了像他们一样经受煎熬和磨难的准备?
尽管心有隐忧,但是我依然对所有创业者怀着崇高的敬意,我依然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决心创业的年轻人去迎接创业的挑战。
过去20多年中,我一直担任航天系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曾负责国家重点工程和重点型号研制项目的管理工作,主持过多个新企业的创办和管理工作,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与此同时,我也耳闻目睹了身边许多人的创业历程——这些人大多是我的好朋友,有时我也以参谋或顾问的身份间接地参与了他们的创业实践。这些经历使我逐步对创业有了一些深入的思考。有时我在想,如果我把这些思考写出来供年轻的创业者参考,也许能够有助于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创业成功率。
2016年11月,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00号)在创业引领行动部分强调:“各地要把鼓励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向,完善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创业规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指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开发开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制定学分转换、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措施,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创业培训,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优先安排优质培训资源,开发合适的创业培训课程,使每一个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毕业生都有机会获得创业培训。”这份文件印发后,我和重庆大学出版社社长易树平教授经过一番探讨,终于下了决心,决定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高校开展的创业培训工作,写一本主要面向大学生的创业参考书。
我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感受到,过去多年以来,我国的大学并不以培养创业者为主要目标。我们在大学学习时的目标是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和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从来没想过要做企业家。所以,接受过传统大学教育的毕业生并不适合做创业者,这其实是长期计划经济对大学教育影响的结果。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大学教育理念应当与时俱进,赶上时代的步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中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为我国大学办学理念的转变指明了一个方向。
我写这本书也受到另一本书的启迪。这本书的书名叫《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这本书的封底醒目地印着以下三段文字:
“——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总数,超过全欧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的总和,甚至超过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四国的总和。
——巴菲特于2006年打破不投资外国公司的纪录,花45亿美元收购了一家以色列公司。
——2006年,以色列的人均创业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
强力支撑以色列空军的以色列航空工业竟然是由三个以色列人创办的私人公司发展起来的。
仅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竟获得20%的诺贝尔科学奖。
这本书我爱不释手地读了许多遍。一个国土面积只有重庆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一,人口只有重庆人口四分之一的沙漠小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和经济成就。其中的奥秘已经被这本书的书名揭示出来:“创业的国度”!在以色列,从国家首脑到军队士兵,从政府官员到大学学者都把自己当作创业者,更不要说那些企业家们,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共同创造着前所未有的奇迹。这种举国创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借鉴的。
中国近30年来也涌现出许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家,他们身上凝聚着的创业精神也激励着年轻一代的创业者。作为案例,本书也讲述了一些创业者的故事,这些创业者几乎都是我的老朋友或身边熟知的人,这些人很平凡,没有特别的天分,也没有特殊背景,因此,他们的创业故事也许对正在准备踏上创业之路的年轻人更有启迪。
我所谈的创业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指开创前所未有的事业,成功的创业者会成为在各个领域作出杰出成就的领袖人物,其中包括国有企业的管理骨干和科研骨干。狭义的创业指开办自己的企业,创业者是能够创办企业并使企业健康发展的企业家。当我谈到创业的精神和理念时,通常是用广义的创业概念。当我谈到创业的方法和实例时,通常是用狭义的创业概念。
本书主要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创业者,而且主要针对以创办高科技企业为目标的创业实践,希望为推动大学创业教育做出一些积极的探索。
笔者在此还要做一个声明,本书所述理论、方法和案例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它们的有效性还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仅供创业者入门时参考。
虽然有关创业的书已经比较多了,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让笔者也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添一把柴吧!
曹 军
2017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