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功德坊
这是钱王祠门前的一座石牌坊,临湖而建,身后就是钱王祠,中间隔着两个荷塘。以后的日子里,钱王祠或成了破败院子,或做了动物园,荷塘依旧,每年花开花落,荷塘前那两棵老树依旧,悄悄蓄积着年轮。
看惯了今天柳浪闻莺湖边密集的杨柳,春风吹过时,起一片绿色烟雾。照片中的湖岸,却只有一棵树,孤零零地站在牌坊身边,被风吹出了一种冷峭。湖面旷远,一坊一树,透出一种寥落。倒是码头旁的小船,正待上船的游客,有了一点西湖的气象。其实,这里的船码头曾经是热闹的,因为湖东靠城一线,清代时大半被圈进了清军驻防营的禁地,杭州人游湖,只能绕到西城墙南段之外这一带来上船。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旗营拆除,湖滨修沿湖公园和游船码头,此处才冷清下来。
以牌坊作为纪念性建筑,大概起自北方,古时江南人建筑多用木头、竹子,一般老百姓建房子最多用泥巴围个墙。可是建牌坊却用石块,期盼它不朽。
很好奇这个“坊”字。杭州很多地名、街名都有这个“坊”字,沿着老城大街(即御街,今中山路)一线,今天仍有清河坊、太平坊、积善坊、弼教坊、百井坊,等等,都是叫了几百年的老地名了。那时大街是杭城的主轴线,沿街两边规整地分布着居民区,被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风火墙相隔,坊墙中央开一个大门,来往通行无阻,称为“坊门”。17世纪时,在杭州传教的意大利人卫匡国说,“大街上的牌坊有三百座之多”。他可能是把那些坊门都当作牌坊算进去了,可见当时的坊门做工考究。据说这种“里坊制”的城市居住结构始于唐代,颇有渊源。不知道,是先有里坊,还是先有牌坊?
石头牌坊是人建的,虽然弄成千年不败的样子,但人要是不想要了,也很容易。1964年,西湖边搞“破四旧”运动,所有的牌坊一律清除,功德坊也被拆除了。2003年,重建钱王祠,功德牌坊又被重新竖了起来。